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的就业是社会的一大问题,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无数大学生烦恼不已,甚至有一些被看好的大学生也无法逃脱这股“就业寒流”。到底是大学生的自身问题,还是学校父母的教育问题,抑或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另外,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不仅仅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而且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解决好大学生就业,能使更多的新生代力量能够合理的配置到适合的岗位上去,是做好接班交替,人才更新换代,是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不断输入新鲜血液的保证工作的必要工作之一,同时缓解就业压力,使社会国家更加稳定。为我国下一步整体发展战略储备高能力应用人才,促进就业成就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来探究大学生就业问题严峻的原因,以从中找到解决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办法、措施。
(二)文献述评
在本书中,作者针对名牌院校与地方院校毕业生、贫困大学生、女大学生、“高学历崇拜”、大学生失信、职业教育以及如何开辟大学生就业的第二战场等诸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石法、对政府和社会各个组织而言,通过本书,可以合理地安排自身对智力的需求,避免惟学历是举的误区;对大学生来说,则可以促使其了解目前就业环境的特殊性,并端正自身就业观念,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x ,(6):31~33 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x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调查者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已从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
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大学生这一重要人才资源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配置到社会最重要和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和应采取对策的研究,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促进大学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胡志宇。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初探[D]。200x,12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调查者分析:自1999年以来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就业岗位也在逐步增加。然而受大中专毕业生增长速度、专业需求、大中专毕业生择业观念等因素影响,人才市场表现出人才极度紧缺、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迅速推进,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连续的 “扩招”,使高校、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xx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xx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20xx年,我国大中专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调查者就是从这些方面来阐述就业困难的原因。 余霞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xx.(5)
调查者从200x-200x年,这三年“毕业生当年的就业率”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来找出影响大学生毕业的因素。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的方法为网上在线问卷调查 说明:
1、问卷的形式可以多个被调查者同时进行,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 2.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问卷不需要被调查者口头回答,只需填写答案,可使被调查者更容易配合调查的工作,减少调查的难度。
3、这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问题、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可以避免调查者设问题的和被调查者的观点过于主观性,这样可以获得更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调查的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450名来自各个高校的在读大学生。
(二)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制作软件(Surveylink网络调研系统)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研究的步骤或程序
①确定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希望通过调查,找出解决大学生就业严峻的方法、措施。 ②确定调查时间和行程安排:
1、调查时间:20xx年8月2号-20xx年8月25号 2、行程安排:
(1)2号确定调查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
(2)3号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对象的疑难问题作解答
(3)4-23号,开始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在书店查找相关
文献
(4)24号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 (5)25号撰写调查报告
3、这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问题、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可以避免调查者设问题的和被调查者的观点过于主观性,这样可以获得更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4.调查的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450名来自各个高校的在读大学生。
(二)研究工具:调查问卷制作软件(Surveylink网络调研系统)
三、研究过程与发现
(一)研究的步骤或程序
①确定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希望通过调查,找出解决大学生就业严峻的方法、措施。 ②确定调查时间和行程安排:
1、调查时间:20xx年8月2号-20xx年8月25号
2、行程安排:
(1)2号确定调查内容,并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
(2)3号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对象的疑难问题作解答
(3)4-23号,开始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在书店查找相关
文献
(4)24号收集,整理并分析数据 (5)25号撰写调查报告
(二)研究的几点重要发现
①约占70%的大学生连基本的就业程序都不了解,高校在这方面教育不够,或者未能通过比较新颖的方式来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大学生平时没收集就业方面的资料和相关信息。
②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甚至所选的专业与以后想要从事的工作一点都没有关系。
③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所提供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认为实践机会不够多;只有占1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所提供的专业课程能满足。
④大学生过高的'回报期望与下降的市场价格之间差异加大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而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经历实践后,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匮乏,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同时还需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一、 实践目的
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而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二、实践方式
采用“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人
三、实践内容
(一)采取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xx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进行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知识的教育。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当地的幼儿园,给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行了简单的儿歌朗诵比赛。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xx区也进行了具体的实施。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的改善。正好这和我们实践队平安宣传相一致,加上我们大学生也有这样的经验,于是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在xx镇上进行了问卷调查。
(四)举行法律知识灯谜活动
法律条例是枯燥而乏味的,为了增加村民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且更好的了解法律知识,我们特地准备了法律知识灯谜活动。我们从专业书上找了一些题目,写在卡纸上,绑上漂亮的丝带,系在红绳子上,非常的漂亮。当天村民们也非常的热情,竞相回答问题,也得到了一份小礼物。一位老爷爷说这种活动应该经常举行,形式很好,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励。
思修实践之——奉献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活动目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我们个人的社会道德修养,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
活动意义:经过这次意义非凡的活动,我们608全体成员在图书馆整理图书。此后借阅图书的时候不再乱放书本,也积极地向同学们宣传此种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走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清除影响校园文化的那些垃圾(主要是废纸),为构建一个文明美好和谐校园而努力,更为主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自我要求都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觉悟。
活动内容:
活动主题之一 ——走进图书馆,体验图书摆放
活动主题之二——漫步校园小角落,消灭垃圾无影踪
活动感想:
任东:这次的活动一共进行了两个项目一个是走进图书馆将待放图书分类上架。活动中我们征得相关老师的允许后,就开始了图书分类上架,看似简单的一个工作做起来却也是挺麻烦的,不仅要找对位置还要将书放置的整整齐齐,当这一工作做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耐心、细心、爱心的觉悟又有了新的升华;另外一活动是我们走遍校园的一个小角落,消灭残余垃圾,争取把我校扮成一个绿荫息息令人流连往返的绿色校园,低碳有我。活动中我们小组成员不怕脏不怕累,积极地把各处的垃圾收集起来,最后集中放入垃圾箱。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们懂得了“校园你我他,爱护靠大家;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王韬翔: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和608室友的活动让我知道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投身到公益活动中让我感觉到大学生活的多彩和意义。一起流汗,一起工作,疲惫已然忘却,快乐倍增。构建文明社会不只是口号,当你真正的投身其中时,才会感到那份责任,虽然我们的行动很渺小,但却像一盏灯,灯光亮一点黑暗就弱一点,灯光多一点黑暗就少一点。
王容海: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标准、完整的利益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各种礼仪已然在细节中深入骨髓,浸入血液。通过这次实践让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得以践行,体会到了图书管理员的艰辛,清洁工的汗水,以及合作中的快乐。虽然活动不是很大,做得也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大家。让大家都能注意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你轻轻弯腰,只要你抬一下手,只要你多跨一步只要人人都贡献一份力量,我们的校园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昌盛。
秦雪峰:第一次主动去做到图书馆整理书籍、修整校园绿地这种公益事情,感觉很好,第一次感受到了奉献的乐趣,以前几乎都是习惯于在别人创造好的条件中学习生活,但慢慢觉得,一个人的长大意味着要承担更多责任,给你的周围更多的奉献,才能体现你的价值。大学生理应关注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因为自己身处快要期末考试的校园,所以从改变自己周围做起,在让自己周围变得更好的实践中提升自己思想道德修养,从而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自己一学期的学习心得付诸于行动,在行动中体现。当自己去做出自己奉献时,感到风险也是快乐的,从图书馆走出来,我更自信,觉得自己修养又达到了一个新层次。
张治武:经过这次的思修实践,我感想颇多。首先我们走进了北林图进行了图书上架整理,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由于不太好意思吧,所以感觉做这些工作简直就是折磨人,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这也是考验我的耐心与细心,很快我从不熟悉、感觉别扭到熟悉、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觉悟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阶段,看着那一层层被我们整理的整整齐齐的满架书,我们会心地笑了;接着我们又走到二教后面的草坪旁展开了我们的第二个活动消灭垃圾永葆校园绿色欣然,活动开始后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捡拾垃圾然后再集中处理最后整体扔进垃圾箱,虽然活动不大但意义非凡,从中让我们和觉悟到:构建绿色文明校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以主人翁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张志敏:在这次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实践课中,我们组有两项活动,一个是整理图书馆的书籍,另外一个是捡草坪上的垃圾。这两项活动看起来很小,但对我受益匪浅。通过整理图书馆乱放的书籍,我体会到整理书籍的繁琐与辛苦。有时我去图书馆看见有些同学借了几本书后来又不想要了,就索性将书扔在书桌上,我认为我们去借阅书籍时不应该随意乱放,应该随手整理书架,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要学会去理解别人,替他人着想,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有一个就是捡草坪上的垃圾,我们学校环境很好,但这需要大家来维护,我们都是北林的一员,可有些同学还是有随手乱扔垃圾的毛病,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不是他改不了这毛病,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改的意识。我们之所以被称为大学生使我们有较高的知识与道德素养,我在这呼吁全校同学,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人多出一份力,共创美好新校园!
活动总结:经过这次的活动,我们寝室的每个人收获都颇多,同时也深深的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深刻地明白:仅仅凭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呼吁更多的人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文明社会一起奋斗。只要我们拧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相信中国的强国梦不再遥远。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吧!608的兄弟们,北林的兄弟姐妹们,全中国的同胞们,让我们用满腔的热忱去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任务与要求
1、参加对象:大一、大二学生。
2、活动时间:根据各课程授课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3、活动内容:活动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结合同学自身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4、活动形式:可参加各课程所在教研室集体组织或指导教师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社会调查,或参与由校团委、学工处组织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纪律。
5、报告要求: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报告内容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报告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严禁抄袭或剽窃,否则实践活动成绩为零。
三、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各课程所在教研室负责确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任课教师担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团委、学工处的教师或校外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评定成绩,并计入课程学习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