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妈妈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妈妈要特别注意宝宝回家后的肤色变化。那么婴儿黄疸究竟有什么危害呢,一起来了解一下!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婴儿黄疸有什么危害【最新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的话,暂时不用去医院,可以留在家里观察,首先要给孩子多喝水,每天的早上和晚上都要给孩子喂开水,其他时间也要间隔着让孩子喝,母乳喂养的话还好,宝宝如果是喝奶粉的,一定要在奶粉中多加水。
多喝水可以让宝宝尽早的把体内的胆红素排除体外。其次,是要多给孩子晒太阳,不要直接晒,要挑阳光不太刺眼的时候出去,或者在屋里隔着玻璃晒也可以,多晒宝宝的皮肤,不能晒到眼睛。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的话,就需要到医院让医生看看,接受治疗。
专家解释,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1、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胆红素是导致黄疸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偏高。
2、胆红素的代谢需要肝脏里面的肝脏酶参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导致了肝脏酶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不及时,导致了黄疸偏高。
3、胆红素的排出需要胆道参与,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导致胆红素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的排出,造成了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4、胆红素还可以从大便中排出,但是新生儿胎便比较粘稠,导致胆红素排出不是很顺畅,从而使得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5、另外母子血型不合也会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无法排出,另外病理性的黄疸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疾病导致,比如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等因素菌可以导致新生儿黄疸过高。
6、母乳喂养也可以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造成新生儿的黄疸偏高。
孩子在出生后体内的胆红素会增多,而新生儿在胆红素的处理上又比较微弱,致使排不出体外,从而引发了新生儿黄疸。其实,妈妈们是不必过多担心的,只要平时多观察宝宝的变化,如果除了没有太大的食欲外,其他没有变化,吃奶也正常,那就不用特别的担心,如果宝宝出现经常哭闹,有气无力,而且皮肤越来越黄,那就要立即送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出现黄疸是一种特有的现象,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肚子里的宝宝的所有的营养新陈代谢都要靠妈妈来帮忙,其中产生的这个胆红素也由妈妈帮忙代为排泄出去,所以宝宝在出生的时候其实没有黄疸。等过一段时间,新生儿需要自己排泄胆红素了,但是由于自己排泄功能较弱,胆红素没能及时的排除体外,就积聚到体内,就表现出了黄疸。
一般情况下,随着孩子的生长,排泄功能的不断完善,黄疸慢慢的就会消失掉。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消失,就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
出生2-3天即可出现黄疸,10天左右达到高峰。病因是胎儿感受孕母湿热之气。治疗宜用“去黄散”10克加栀子、郁金、白术、鸡内金等7剂大部分痊愈。
阳黄
黄色如金,上身眼目尽黄,下身不黄;白天小便不畅,或痛或不痛,夜间正常;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15-18克加升麻、橘梗、茯苓、花粉、麻黄芩等,数剂即愈。
热黄
口大渴,多饮反觉不快,一身尽黄;眼目发黄色淡,小便急数疼痛,尿色如黄汁。病因热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龙胆草、栀子、白芍、茯苓、泽泻等,大热泄黄疸亦除。
寒黄
畏寒怕冷、腹中疼痛、按时缓解;一身黄疸、眼目白,小便清长、夜间尤多。病因是寒结膀胱。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白术茯苓、山药、芡实、薏米、附子等,温命门,10-15剂痊愈。
阴黄
黄色不明显,下身黄而上身不黄;小便夜间不舒服,白天通利。病因是轻微湿,治疗宜用“去黄散”6-15克加茯苓、泽泻、薏米之类或五苓散。连服数剂即退。
湿黄
一身上下尽黄,眼目具黄;身浮肿、按之如泥;病因是水湿之病。治疗宜用“去黄散”12-15克加升麻、牵牛子、车前子、泽泻等,慢慢调理即愈。
燥黄
胸前发黄病因是肺金燥极,发于胸前。治疗宜用“去黄散”3克加麦冬、栀子、白芍、陈皮、天冬、元参、花粉、白芥子等,数剂痊愈。
气黄
头面多黄、不发热、轻微活动乏力、小便不数,大便燥。病因是气虚不能运化。治疗宜用“去黄散”12克加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等,气旺则愈。
血黄
上下一身,眼目具黄,发热、烦闷、腹痛。病因是血瘀。治疗宜用“去黄散”3-6克加丹皮、牛膝、当归、栀子、川芎、大黄等,长服即愈。
手足黄
身不黄手足反黄。病因是湿热壅闭与中焦。治疗宜用“去黄散”15克加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慢慢调理可治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小便稍黄,一般情况好,第4~5天到达高峰,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但多于生后四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因此应该对黄疸患儿早期进行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此外,有黄疸的新生儿血糖也低于正常儿血糖水平。
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胆红素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胆红素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1、红血球破坏过多
红血球破坏过多,这多半是间接型的高胆红素造成,它可以自由进出脑部,一旦脑部发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产,就更容易造成伤害,因为黄疸主要就怕对脑部造成伤害。黄疸太高会造成脑部产生核黄疸,导致脑部神经发展障碍,甚至会死亡。但如果胆红素指数不高就可能没有问题。
黄疸也可能由于在妈妈怀孕的时侯,抗体由胎盘传到宝宝身上,宝宝就可能会造成溶血问题(妈妈与宝宝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妈妈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宝宝比较容易发生,因为妈妈体内有抗A、抗B的抗体,但专家强调,这不代表O型血型妈妈生的孩子一定会有问题。而蚕豆症的孩子由于红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状态下红血球很容易被破坏,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构造不良的宝宝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黄疸。
2、肝脏代谢减少
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胆红素经肝脏排泄出来,代谢来不及也会造成黄疸。如果宝宝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也会导致黄疸升高。
3、混合型
当然也有可能以上两者原因均有,这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比较好。
4、喂母乳造成许
多人会认为喂母乳与黄疸有关,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认为要把其他造成黄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说是因为母奶造成黄疸。由于前1个星期的黄疸,有可能是因为喂食不足所导致脱水,这时如果指数小20mg/dL就没有问题,因为至今还没有因母乳性黄疸产生脑病变报告的文献,所以一般不用终止母乳喂食,但如果超过20mg/dL,可以暂时停止喂母乳,用婴儿奶粉辅助。如果在48小时之内黄疸改善再重新喂食母乳,胆红素可能会稍微回升2~4 mg/dL,对宝宝不会有影响。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