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下面是整理的立春节气的活动及饮食习俗【最新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立春,全年最重要的节气!养不好,百病缠身!立春的由来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立春的习俗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
踏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
立春的传说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
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除了黄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
立春饮食攻略
1.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为佳。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颇有益处。中医也认为菠菜性甘凉,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因菠菜含草酸较多,有碍钙和铁的吸收,吃菠菜时宜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
2.萝卜:消积滞、防感冒
冬春交替时节,吃萝卜再合适不过了再加上过节期间肠胃负担重,多少有些积滞,也是容易诱发感冒发热的原因。萝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巧用萝卜煲水当茶喝,也可防治感冒,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萝卜性寒,脾胃虚寒或阴盛偏寒体质者不宜多食。
3.韭菜:提神、强肾
春天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而韭菜最宜人体阳气。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胃不好的人应少吃。
4.红枣:美容养颜、补血健脾
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5.春芽:消脂通便、抗氧化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发出鲜绿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等。
6.蜂蜜: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由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还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立春养生攻略运动: 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以及并不剧烈的球类运动。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春捂: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立春后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由于人体对春季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适应性较差,加上随着大地回春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逐渐开放,但天气乍暖还寒,而且春天风大易伤阳气,人也很容易受风寒。因此立春后是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易发期,发病人数较多,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立春过后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秋冻,春天里的衣物一定要保暖、挡风。
岁首
廿四节气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自此进入了新的循环。干支纪元,以立春为岁首,亦即岁节。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上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八卦、历法等,文明肇始。廿四节气原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它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天维建元,以寅开始。据《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从立春起进入了寅月,阴阳转发,阳气初生,万物复苏。新轮回已开启,万象更新。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便传承着以立春岁首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雏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有些节气也就是节日,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制度的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令民俗仍旧保留了下来。在秦汉以前,南北各地风俗时历不同,一些地方岁首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正月一日,而是干支历廿四节气的立春。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大的岁首庆典活动是在立春。秦汉后各地历法风俗融合,立春“岁节”民俗被挪到了阴历正月一日。自立春岁节的民俗功能被挪到了一月一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先秦时期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岁首节庆的民俗不同,历法不同其岁首日期亦不同。汉代是我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主要的传统节日民俗在汉代已经普及到全国各地。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汉之后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节日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太啤、芒神的仪式。回宫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在民间迎春的习俗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举办得很热闹。在立春当日,四合院与农家院里会高挑“春蟠”,每家门框上都要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八方献瑞”、“春风得意,六合同春”等联语,院内屋内墙_仁也贴满“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里一片红艳艳的景色,显得春意浓烈,也象征着吉祥。大人孩子要换上干净的新装,妇女们脸上抹上脂粉,鬓上插上写着春字、福字的红绒花,或用彩色绞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扎在发髻上,也有的用红纸剪刻个雄鸡形状贴在屋门上,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绮裁红妙春色,宫梅殿柳识天情。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这首古诗正写出满园春色,欢乐迎春的情景。
此外,有些村镇在立春日举办“迎春会”,常找个十多岁的少年化装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宫服,头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个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来。
立春日迎春自周代起,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所谓迎春,就是事先必须为迎春庆贺礼仪做好准备,进行预演,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所谓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黄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气的重要活动。
相传旧俗在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他们沿街高喊:It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渴。报春人遇到摊贩店铺,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还要笑脸相迎。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大家一同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酪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然后到春牛前作揖: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待到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如“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也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这样的句子。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按照现代科学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吃春卷
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放些许在平锅底,用文火烧,时时旋转平锅,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馅,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两头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馅料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而江南则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春卷这一食品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该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这两种春卷。到了明清时期,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现在人们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平时也经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这一天吃起来还是会别有一番滋味的。
咬春和尝春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
立春这天,民间有吃春饼的习俗。如晋代《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清人陈维崧在其《陈检讨集》一书中亦说:“立春日啖春饼,谓之‘春’。”
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普遍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如陈元靓《岁时广记》亦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
其实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古人就用面皮包着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着五谷丰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立春为什么吃春饼?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时,气温开始回升,风也特别多。民谣说:“春天鹅毛起。”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我的家乡在立春这天一直都有打春牛、吃春饼的。习俗。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打春牛,就是鞭打春牛。立春这天,用泥塑一只牛,在它的肚子里塞上五谷杂粮,就是春牛了。然后,村长用鞭子象征性地抽打三下春牛,村里的人再把它打烂,每户都拾一些土回去,洒在自家的农田里,再拾一些谷粒放到自家的粮仓中,这样,来年就能五谷丰登、仓满粮足了。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就赶着我们这些小朋友绕着春牛跑三圈,据说,这样就可以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不生病了!
我最喜欢吃春饼了。春饼也叫荷叶饼。每年这个时候,我总是缠着妈妈做春饼。只见妈妈拿来两小块水面,在中间抹上油,然后摊成薄饼,放进锅里烙熟后揭成两张,为卷菜做准备。春饼里卷的菜也叫“和菜”,通常有绿豆芽、粉丝、菠菜心、韭黄和鸡蛋。只见妈妈把春饼卷好后,又把它放入油锅里炸了一下。大功告成啦!炸好的春饼外酥里嫩,看上一眼就让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一连吃了好几个,那味道几个月都忘不了!
怎么样,我的家乡的立春习俗有趣吧?你的家乡在立春时有什么习俗?能告诉我吗?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贴“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拜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从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古代立春是一个重大节日,称立春节、正月节、岁始、改岁等。立春岁首拜太岁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1、立春的时间在2月的时候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立春是四季的开始要考虑养生问题,一个人只有精力充沛才有信心做接下来的事情。
2、立春养生要注意饮食调养
立春养生要注意饮食调养方面考虑,春季保健,应该要特别注意对我们的肝脏进行保养,因为春季是属于阳气开始升发的'特点。所以,根据以上特点,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而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物。
3、立春的习俗
迎春,古时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要做好准备。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
躲春,在传统的民俗学上,也有躲春的活动,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咬春和踏春,咬春其实就是吃一些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五辛盘、萝卜,南方流行春卷。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古时认为这样可以解春困。立春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4、立春的养生食疗有哪些
1)珍珠三鲜汤的做法
配料: 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清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适量。
做法:鸡肉剔筋洗净剁成细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西红柿洗净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2)胡萝卜炖牛肉的做法
原料:牛肉250克,胡萝卜120克,盐、胡椒粉、鸡精、酱油适量。制作:牛肉焯水,撇去浮末;凉水放入葱、姜、蒜、胡椒粉、酱油,开锅后放入牛肉,1小时后倒入胡萝卜,炖半小时左右,临出锅放适量盐和味精。功效:消除疲劳,增强体能。
5、立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早起早睡以养肝,《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
防止旧病复发,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注意调养预防。
不要过早减衣,”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立春节气由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有什么习俗
立春的`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入春,华北地区春分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入春,西南地区雨水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作为春的开始。
所谓的“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
立春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立春过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