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优秀7篇

家乡的春节 篇1

我们这春节最热闹的几天就是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五这几天了。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打扫模式。男人擦玻璃,贴对联;女人捏饺子,煮肉;小孩子就干一些杂活。到了晚上,一家人做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吃着年货,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到处都是年味。除夕那晚一直到半夜十二点才睡觉,俗称守岁。古时守岁的目的是为了赶跑年兽,祈求平安。现今的“守岁”,人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代表着辞旧迎新,寓意没好幸福。

在我的家乡,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口放鞭炮。初一一开门,就得“开门炮仗”,为新的一年开启顺利的开端。正所谓: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接下来,就是吃饺子了,那饺子一个个长得像元宝,有富裕之意。

农谚中有“初一饺子初二面”,昨个吃了饺子,今日就该吃面了。吃面必须“面正条顺”,表示新的一年顺顺当当。初二也是走亲戚的好日子,在婆家过年的媳妇今日都要回娘家,一家人和和气气在一起吃上一顿饭,餐桌礼仪在这天尤为突出。桌子上辈分最大的人不动筷子,剩下的都不能动;倒水倒酒要按辈分从大到小来;吃鱼时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盘鞭炮且千万不能吃鱼眼。

在初一初二的走亲访友的忙碌之后,初三就要休息了。初三这天不宜走亲访友,易与人发生口角。我们这初三有烧门神纸的习俗,初三要把门神纸烧了,代表新年假期已经结束,要开始营生了。初三又有老鼠娶亲的传说,人们为了方便老鼠嫁女,常常在角落里放一些米饭花生,在角落里让老鼠拿走。

初五俗称“破五”,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不能打扫……但是到了初五这日这个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所以得此俗称。这天,我们会在家里从里到外的放鞭炮,把晦气都炸出去。初五一大早就可以看到有人为了拜五路神在路口放鞭炮(五路神是财神的一种)。在初五,人们为了比别人更早的迎接五路神,常常在路口等着。“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人们总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冯骥才说:“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消解的”了解自己的文化,重视自己的节日,不再忽视精神上的需求,让年味不再随往日的记忆淡去。

家乡的春节 篇2

春节,是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代表着新的一年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许多人享受着春节短短的七天假,享受春节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在佛山,许多人会选择去逛花街,我们家也不例外。

对于我们家来说,逛花街就跟散步差不多,从我们小区的北门出发,穿过亚洲艺术公园,大概走15分钟的时间就到了花街的中心地段。一进入花街,就看到有许多商铺:有卖迎春花的,有卖小积木的,有卖公仔的,也有卖许多各色的小玩意儿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真是摆满了各个商铺的货架。来逛花街的人络绎不绝,有一些是小孩子,有一些是大人,还有一些是老人。小孩们都牵着父母的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进逛花市的人群里,开始我们今年的“花街之旅”。

当我们准备走进一家花店看花时,却再次被眼前的人们给挡在了店门口。好一个热闹的景象!不会连盆花都看不到吧!我心里想着。于是,我和妈妈在店铺门口等了一会儿,等到人们都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进去看花。店里的花、小树也是各种各样的:百合花,水仙花,桃花,橘树,发财树……怪不得这些店铺那么讨人们喜欢。禅城的花市除了可以做买卖,还可以让你尝尽佛山特色小吃。我们还没走到美食区,一阵香味就已经扑鼻而来,让我们不得不走近看一看。一进去,就已经看到大大小小的招牌挂在铺子上,而每家店铺前都排满了人。不仅如此,连在小吃店旁的就餐区也坐满了人。他们坐在那边,有声有笑,享受着美味的美食。放眼望去,有卖顺德陈村粉的,也有卖印度飞饼的,还有卖盲公饼的,双皮奶的。许多厨师在每年的花市都可以大显厨艺,好好展示一番。我们买了碗陈村粉尝了尝,微笑着跟妈妈说:“这果然是家乡的味道!”妈妈也在品尝了后连手称赞。随着那12点的钟声,人们也就逐渐离去。望着那闪烁在夜空中的星星,我想也许是新的一年到了,人们开始装扮他们绚丽多彩的生活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热闹而又有趣的春节!春节的花市不仅延续了佛山人古老的传统,还为佛山人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爱心捐赠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个难忘的春节!这个春节魅力无限!

家乡的春节 篇3

我们中国的节日是传统的节日,是我们的长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而在这其中最热闹的节日,也就是春节了。

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看春晚,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坐在一起。春节有个传说:在古代有一只在深山后面沉睡的怪兽。他叫做“年”这只怪兽只在冬天苏醒,他每天都来到村庄里吃人。一天,一个老人说:“这只怪兽怕红色和巨大的声音。”人们等到这些夜晚。在门上贴好了红红的对联,放起了鞭炮,于是这只怪兽听得头昏眼花给吓跑了。这一天人们高兴高兴兴的。又把这一天称为过年,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开始放鞭炮,开始贴春联。

等到正月初一,人们都去各家的亲戚家拜年,而小孩儿是去收自己的压岁钱,到了这一天,人们穿新衣,穿新鞋。头发也是要剪的,因为这天是新的一年,要重新开始。等过了正月初一,小孩子们都要买新玩具。大人们要买吃的,喝的,穿的。到了这一天,郑州都是人山人海,到处是车。每个人都大提小包,很兴奋,很高兴。

这一年中最兴奋,最高兴的时候,过了这几天,小孩子们都该上学了,大人也该上班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春节是一个热闹的节日,春节是一个高兴的节日,春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我爱家乡的春节。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日月如梭,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一(春节),说明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乡只有一个,而我们一家三口却有两个家乡。我生在杭州,长在杭州,是个南方杭州人;而我的爸爸从小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在他的出身地:北方天津长大的。所以,我们一家能感受到南北两种不同的过春节的气氛。

以前,人人都说春节是热闹非凡的,我也是很赞成的;可是,现在我就不那么认同了。因为,以前春节的鞭炮声哪儿都听得见,还随处可见有人在买卖鞭炮;可现在呢?不光禁放、买卖鞭炮,人还越来越少,跟个空城一样(都回自己老家过年了)。杭州原来是越热闹越像过春节,而现在却是越冷清越像。

再来看看北方过春节,北方过春节多有意思: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着对联、门神、福字;窗户上贴着鲤鱼、生肖的窗花;窗檐上挂着极具北方特色的“吊钱儿”;还有各条大街小巷上都挂有大大小小的红灯笼……等等各式各样中国红的吉祥物件儿。大街上行人如织;小孩儿人手一盏大红灯笼,三四个小孩儿,边吃糖葫芦,边在院儿里跑闹了起来;大人们忙着包饺子,三鲜、韭菜、大白菜……什么馅儿都有!边吃饺子,边放炮,大雪纷飞,整个儿城市,都被雪裹了起来。夜里窜天猴儿一放,夜空中就像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放完炮后,鞭炮散落成了一片片红纸片,就像雪白的地毯上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小花儿。让人们陶醉在一片红色的海洋中。

两者一对比,你说是哪儿过春节更有意思呢?

家乡的春节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记

按照荆门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腊月到了冬至就开始腌菜:将鱼肉蔬菜撒上盐和各种调味品静置几天然后放在太阳下暴晒就腌好了,就算是一件过冬的必需品。也给春节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二十四过小年,要给孩子买些鞭炮等花哨的小玩意儿。于是,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着办置年货,年味便浓了起来。

二十五到腊月三十,人们开始吃团圆饭。吃团圆饭前家里要进行大扫除代表辞旧迎新,家家户户贴春联,准备各种特色美食,祭祀祖先,然后才能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大家开始吃年夜饭,上菜时都有些讲究,即使是再穷的人家至少都不能少了一盘鱼和一盘豆腐,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鱼),不至于亏空,年年都还过得去。而豆腐寓意着一清二白,家里清静太平。

吃完年夜饭,就要迎灶神,然后打开电视看春晚,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黄历了。在初一的黎明到来之时,一般都不睡觉,除了年纪特小的孩子,这就是守岁,今天如果小孩要睡觉就要在他们的枕头下放个红包,里面还装有压岁钱,据说可以让他们不受年的怪物的侵袭。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鞭炮,意味着辞旧迎新,然后大清早开始家家户户拜年。客人来拜访主人,客套、问候之后,主人会端茶送水上点心,结果是客人刚小坐片刻就有新客人莅临。于是旧客告辞,新客落座,可马上又有客人来访,主人,只好又鞍前马后地伺候,这样一天下来,真让主人累得腰酸背痛腿抽筋。

又过了十几天就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就是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元宵节过后,店铺就新开张了,学生就又上课了,大人们也上班了。于是,我们荆门热闹的春节就在一片欢笑声中来,在一片忙碌中过去了。

家乡的春节 篇5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四川—绵竹,它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美誉,以年画和中国名酒剑南春享誉中外。

过春节的时候,妈妈就会带我回到美丽的绵竹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过年,这是我一年中梦寐以求的节日,因为我可以不做作业。

家乡的年夜饭也与众不同。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吃翻身饼;而家乡的年夜饭,全家人坐在一起,大米就上好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菜,还有平时没有吃过的各种糖和点心,馋得我直流口水,边吃点心边看联欢晚会。新年第一天,我起得比谁都早急急的吃完大人们早准备好的汤圆,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和小朋友们尽情地玩。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祝福的春联,大街小巷挤满了提着礼品走亲访友的大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外面疯了一天的我,一点也不累,还盼着妈妈带我去看河灯。我狼吞虎咽地吃过晚饭后,嚷着让妈妈带我去看河灯。哇!河里停靠着一艘艘用五颜六色的彩灯装饰的美丽的船,倒映在水中的彩船,在微风的吹动下波光闪闪,好像到了神仙姐姐住的地方。在河两边,烟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各式各样的烟花,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有的像流星,有的像五彩花,有的像小鱼吹出十几个泡泡……它们像对我微笑。我禁不住诱惑,赶紧跑去买了一个“飞天蜈蚣”,让妈妈给我点燃,“嗖”的一声,蜈蚣飞上了天,炸开一朵七彩的花,真好看!

“妈妈,天空中怎么那么多离我们很近移动的星星呢?”妈妈说:“傻孩子,那不是星星,是人们放飞梦想的孔明灯,它可以把你的梦想带到天上去。”我告诉妈妈,我也想放孔明灯,把我的梦想告诉远在天国的爸爸,让爸爸来和我们一起过春节。于是我就拿上妈妈给的压岁钱,去买了一盏孔明灯,拉着妈妈的手,走到桥上,和妈妈一起点燃了孔明灯,看着孔明灯缓缓升起,心里默默许下了愿望,希望爷爷、奶奶、妈妈和远在天国的爸爸,天天像过年一样开心快乐,希望我能好好学习,让妈妈放心。

我好喜欢我的家乡绵竹!明年我还让妈妈带我回家乡过春节,也欢迎小朋友们,到我美丽的家乡过春节!

家乡的春节 篇6

家乡的春节习俗并不复杂,除去那较为简单的仪式外,剩下的时间与空间里,皆是无尽的欢声与笑语。而那早已约定俗成的仪式中,也包含着对先祖的纪念,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土家人重情谊,过年之前,定要按长幼或远近给先祖们上坟,说是给先祖备“钱”买年货,而且祭祖时要按已故长辈的辈分高低来确定先后顺序上坟。上坟时要用标准的三叩首。上坟还只是第一道礼节,待到春节那一天,要在团年饭前摆上一桌“亡席”,还在桌下烧纸钱,说是让先祖们先享用,烧纸钱是给他们的拜年钱。

土家人住山区,山上天寒地冻的,所以在守夜时便有了围坐火堆的习俗。但凡是农家人,家里都有一间专烧柴的房子,多用于熏肉和取暖。我们常在祖母家守夜。每逢年关,祖母总是要准备许多木柴,特别是要找出一根大柴来充当守夜时的“火主”。

每当守岁之夜来临,夜幕袭来,祖母便会将一堆上好的引火物点燃,那淡黄色的火苗如金子般美丽,偏又是那么的热,让整个屋子里充满了热气。欢声笑语也随之解冻,随着火苗的不断跳跃,一些较细的木柴已经开始燃烧起来,而较粗的也渐渐冒出了青烟。有的木柴未干,则一头冒出了青烟,另一头开始渗出水珠,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由于祖母在一旁不断地吹火,一会儿,“火主”便燃了起来,火焰染上了一丝红色,映在祖母脸上,喜气洋洋的,映在我们脸上,也平添了一丝欢乐。农家讲究不生二次火,尤其是点燃后的岁火,更是马虎不得,徜若这“火主”不能一回点燃,那整个春节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火主”还得燃一夜,徜若中途断了火,那便象征这一家会断了香火,一年都没什么喜庆味儿了。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几乎同时打开大门,先迎一阵财神等吉神之后,再将鞭炮点燃,一时间,黑夜变白昼,万千鞭炮如同惊雷般振天撼地,数不尽的烟花在天空诞生,毁灭虽只有一瞬间,却如万千朵仙花,异草般美丽,在天空中争奇斗艳。

炮竹响起不过瞬间,结束也不过瞬间,但那新春的祝福,却送进了人们的心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春节有着家乡的味道,正如那爆竹声后的春说起过年,我们这些小孩子可就来劲儿了!有吃、有喝、有玩,还有压岁钱拿,谁不开心哪?除此之外,在异地打工挣钱的劳动者们也能回到家乡,和家人们一起快快乐乐地过春节,真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啊!现在,每当读到《元日》这首诗,我就仿佛回到了那个记忆犹新的春节……

从大年三十那天的中午开始,大人们就开始忙了。见我们在一边儿闲着没事,就赶着我们去洗澡,换新衣服。而爸妈他们呢,则是负责把前几天买来的供品整齐地放在篮子里,待全家都整理好后,再一同前去上香。上完了香,就该“烧元宝”了,这可是我们大展身手的好时机。我们各自从篮中拿了一叠,几个几个地往火炉里扔。六岁的小华由于个子太矮,只好来到了小哥的面前,张开双手,摆动了一下身子。没办法,小哥只好放下手中的“活儿”,把她抱起来,让小华也往里“投”几个元宝。“投”完后,小华才衣服“心满意足样”地从小哥身上下来了。

从庙里回去后,大家就差不多可以开饭了。饭桌上,我们简直可以说是“狼吞虎咽”,见到好吃的就往嘴里塞:什么鱼饺,什么烤鸭,什么肉丸子……只要是好吃的,我们绝不放过。之后再灌下一大瓶雪碧,整个人就够撑的了。反倒是白米饭,被我们“晾”在一旁,纹丝不动。

团圆饭过后,夜幕降临了,这又到了我们放烟花的好时机。一根根焰火棒如星星一样,闪出绚丽的火花,我们拿着它在半空中挥舞,用它来尽情地画画……

等玩完了,我们气喘吁吁地回到家中,突然想起还有“红包”没领呢!于是,几个人又凑到了爸妈面前,吵着要“红包”。受不了,他们只好从衣兜里抽出三个红包来给我们……夜晚,我躺在床上,忽然想起自己说过还要看春晚的呢!但是实在是太累了,就进入了香甜的梦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当读到这句诗,我心中又荡起了一阵美丽的涟漪……

家乡的春节 篇7

春节是我们广东的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都是能和家人一起玩。春节的时候,广东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喜喜气洋洋的,大家都非常高兴!

按照家乡抚州的风俗习惯,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很冷,但是还是晴天多,这时大家都忙着打扫卫生,洗净全部肮脏的东西,扫去一年的废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陆续续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庆春节。

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就是点灶灯,包糯米子,用豆子磨粉,加糖成为豆沙,再和子拌裹,大家都围着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首次过年,点上蜡烛,也就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这一天,是过小年,也就是小朋友过年,这一天大人们为小朋友忙忙碌碌,做好很多美味佳肴,晚上我们一起放烟花,玩个痛痛快快。

农历十二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满桌的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米酒飘香一醉方收,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欢度春节。边看电视边聊天,大人为小孩发压岁钱,希望我们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出理想的成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黎明前开门,又鞭炮齐鸣,这就是像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正月初一这一天,男人们带着自己的小孩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问好,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机关团体打龙灯拜年,有机会全家一同逛大街购买拜年的礼品,这样拜年,走亲访友,一直到农历十五,这段时间做客喝酒,家家扶着醉人归。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也就是说这天是春节最后一日,元宵元宵,也就是把过年剩余东西全部吃完,再吃一些汤圆,象征着今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生活红红火火,明天就要大干特干,学生上学,大人们外出务工。家乡的春节年年如此,热热闹闹,一年更比一年好。

大家说春节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