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故事【最新5篇】

大家都知道,成功人士有很多80后,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0后创业故事【最新5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后自主创业故事 四川仁寿80后女孩5000元起家创业故事 篇1

她叫周梅,来自四川成都南部的一个县级城市——仁寿县,在她的QQ个性签名里写着“风中寂寂一寒枝,最俏诚为凝雪时。不欲紫豪多渲染,冰心自有雾岚滋。”正是这首吟咏梅花的诗,激励着她在自主创业道路上越走越坚实。

加盟冰激凌开小店 篇2

辞职以后,宋华腾在家里待了2个月,不过他也没有闲着,一直尝试着找工作,但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他就趁休息的这段时间上了电大,想学更多的知识。上电大的时候,有个同学跟他说,想自己做点什么,问宋华腾想不想自己创业。听完那个同学的话之后,宋华腾也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开始寻找项目。宋华腾就开始在网上搜索,他在U88上看到2元店加盟不错,就想加盟了。不过,经过调查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在开2元店,所以他就暂时放弃了。后来他又在网上看到冰淇淋,很感兴趣,就想去加盟。可是那时候已经快到秋天了,冰激凌的市场也不大了,所以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忘乡亲 篇3

叔侄合力解决村民吃水难题

“以前吃水困难的很,要走10多里的山路才能盛上水,再用扁担挑回家时水就剩多一半了……”大湾社村民杨桂英这样告诉记者。

2012年,一次和叔叔回乡探亲的经历让杨晓龙印象深刻,十来年了,村里人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尤其是吃水问题始终是困扰村民生产生活的难题,想到这里叔侄俩不免心痛,于是合计着自己的日子在外边是过好了,怎么样才能为村子里的人也做一点事情呢?

说干就干,当下叔侄俩一起拍板,由叔叔出资金,杨小龙出技术和力气将离村子不是太远的山泉水打机井加压引到村子里来。

于是在叔叔和杨晓龙的带领下,全村人也都参与到这项惊动整个村子的事情中来。截至2012年5月26日,全村人忙活了2个多月时间的引泉水入村的工程终于完工。杨小龙和叔叔还将泉水加压输送到各家各户,从此大湾社村民解决了吃水难题,就连周边村社和工程队也时常来这里的取水点取水,一口水井和一项引水工程着实为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过美好生活的希望。

村民张俊才也不无感慨地说道:“这真是帮了全社人的大忙,现在我们人吃的水有了,想养羊养牛什么的也能养好了……”

后创业成功故事 篇4

5年前没有拿到大学毕业证的大四学生,现如今是拥有两家分公司的小老板。5年,一波三折,他的手绘T恤和手绘鞋,通过网络批发到中国香港和法国、美国,正在与风投谈生意的他自信地梦想着上市。

不甘现状,捕捉商机多元发展 篇5

“小时候家里特别穷,直到初中才穿了第一件新衣服。所以,我不怕吃苦,愿意挑战,什么困难只要坚持总会克服。”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和毅力,2006年,周梅捕捉到商机木材加工行情看好。于是她投入50万元,在大化镇建起了华林木业,聘用当地民工80—100人,从事建筑模板的生产。高额的利润回报证明了周梅当初投资的眼光和决策。几年下来,她底气更足了。

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周梅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2009年恰遇一个好机会,党和政府加大了农业的重视和扶持,于是,周梅在仁寿清水顺利注册了绿缘种业有限公司,承包了200亩土地种起了大棚蔬菜,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资金,使她一度陷入困境。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为她协调小额贴息贷款、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还聘请农大教授为其技术指导。2010年,仁寿团县委推荐周梅到上海,参加了“中国青年蔬菜产业创业就业培训”第21期的学习,专题学习种植技术,大大拓展了视野。通过这些努力,大棚蔬菜走上了路,经济效益日渐明显。当地农户看到实惠于是纷纷加入了这一行列,迅速带动200余户农民,近600余人就业。这一年,周梅被仁寿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012年,周梅在清水镇石鼓村成立了“大金元”种植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瞄准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她和合伙人培育了10万颗“8518”品种的核桃苗。目前正在联系出售,行情颇好。

“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仁寿进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全域天府新区紧锣密鼓建设,政策好了,回乡创业有干头。”发散性多元化发展,让周梅创业的步子越走越坚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