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背景、含义、派别、影响)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主张、评价、影响)
(1)孔子创立(仁、礼、有教无类)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君舟民水,仁义王道,通过学“礼”来改变。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背景、主张、措施、影响)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土地兼并问题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_集权。影响:加强了_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背景、影响、比较)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_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
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继承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_、“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经世致用、亡国与亡天下
王夫之(著《船山遗书》)唯物论、辩证思想
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_,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
★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1046年
(1)分封制
①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韩赵魏楚燕齐
(1)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
(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
(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答: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工商业发达),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2、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尖锐。法国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一、教士;二、贵族;三、农、工、平民、资级等),第三等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改变现状。
3、思想基础:反映资产阶级意识的启蒙思想(即:人权思想、法制思想,政治学说及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为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
4、直接原因:财政危机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为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提出限制王权,双方矛盾激化,大革命爆发)
2、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和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
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大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机关。
3、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
1、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五年历程,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2、在三次起义中,人民群众都显示出伟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从危机中挽救过来,并推动它的进一步发展。
3、世界影响: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这次革命也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4、拿破仑对内政策的内容?
答: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法律上:1804年颁布《民法典》,使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后又公布了几部法典,这些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教育上:建立了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5、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经过及评价?
答:经过:
1、打败奥、普、俄、西等国的武装干涉。(取得辉煌的战绩,维护大革命的成果。)
2、侵略扩张,(1810年左右,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
3、引起欧洲各国人民的广泛反抗,最终被反法联军打败。
评价:
1、拿破仑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正义性、革命性)
2、拿破仑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许多国家的主权,欧洲各国人民日益觉醒,民族主义萌发,遭到欧洲各国人民的反对,导致他最后的失败。(侵略性和掠夺性)
3、从总体上说,1809年以前的战争是正义性、革命性占主流;后期战争是非正义性、侵略性占主流,并导致了他最终的失败。
4、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的政治代表,这就决定了他的战争必然要反映法国大资产阶级的要求,必然具有侵略性和掠夺性。
6、法国大革命分为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果?
答:阶段: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吉伦特派统治时期;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成果:君主立宪派时期:1)颁布"八月法令"废除封建制度(农民未获得土地)。(2)颁布《人权宣言》。(3)制定《1791年宪法》(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吉伦特派统治时期:(1)推行普选制,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2)瓦尔密大捷的胜利。(3)召开国民公会,法国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4)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雅各宾派统治时期:(1)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彻底摧毁法国封建制度的基础)。(2)限价法令。(3)惩治嫌疑犯条例(恐怖政策)。(4)总动员令。
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数学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二、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
春秋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战国
新的诗歌题材——楚辞,《离骚》,屈原
汉朝
司马相如、张衡
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赋
唐诗
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
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
宋词
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
关汉卿、马致远
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
曹雪芹等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三、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文字图画”,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楷书发展:始于东汉,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草书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代表人物: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王羲之等。
(3)绘画:
起源: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4)戏曲:
京剧: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徽汉合流”的局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并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京剧迎来了它的繁荣期。京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风靡全国,被誉为“国剧”。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其他戏剧剧种: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出现。
西魏—北周(灭于隋)
东晋(317-420)建康—南朝(420-589)(宋齐梁陈—灭于隋)
隋(581)
二。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三。特征表现
政治
①朝代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多(西晋八王之乱,在黄河洛阳一带),南方相对稳定。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的典型途径。
背景: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⑵民族融合;⑶社会矛盾尖锐;⑷柔然强大的威胁。
内容:⑴均田制(赋税制度:租调制)
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付大批的无主荒地
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
影响:抑制土地兼并。
⑵三长制:内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
设里长、邻长、党长,即三长;
三长直属州郡
影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⑶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任期考核制
⑷迁都洛阳
意义:⑴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⑵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繁荣的景象;
⑶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农业:
北方:由于战乱,北方生产遭到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南方:发展,和北方趋于平衡。
原因:①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农业发展(根本)。
②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
③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⑤江南各族人民共同劳动;
表现:①稻麦兼种水路互补的作物体系初步形成;
②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农业发展带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④南方出现大城市,如建康。
作用: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大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_变
时间:1927.4.12;发动者:蒋介石;地点:上海。
杀害李大钊的刽子手:张作霖;地点:北京。
(2)“七一五”_变
时间:1927年7月15日;发动者:汪精卫;口号:“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因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成果:基本(张作霖仍未被_上_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沉重打击。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年幼的_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经验:
(1)宣传了_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_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3)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教训:
(1)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2)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维也纳会议
(1)时间:1814~1815年。
(2)参加国: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由俄、英、普、奥四国操纵。
(3)内容:①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②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③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④继续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
(4)影响: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2、柏林会议
(1)时间:1884年。
(2)参加国:欧美15国。
(3)内容:调解欧洲殖民国家争夺非洲的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4)影响: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
3、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
(2)参加国:一战的战胜国,主要由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
(3)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4)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
一、经典物理学
伽利略
(16-17世纪,意大利)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牛顿
(17世纪,英国)
建立了(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即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3)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二、现代物理学
相对论
爱因斯坦(20世纪初,德国
相对论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是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论
最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普郎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
爱因斯坦(20世纪初)提出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论。
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量子论的形成标志着人类研究领域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三、生物学的进展
17世纪以后
细胞学的确立
19世纪初
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19世纪中期达尔文,英国
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达尔文“生物领域的牛顿”。
四、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瓦特开始改良蒸汽机,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蒸汽机在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的使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北美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
五、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研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不久,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生产力飞速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器时代;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促成垄断组织的形成。
六、信息技术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国际互联网问世;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地主阶级:
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2)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君主立宪的主张。
康梁维新派: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孙中山革命派: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激进民主派: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及作用。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面)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战争后内忧外患
洋务运动,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面,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王韬、郑观应
发展民族工业,商战;兴办学校;君主立宪。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面,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兴民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兴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
实行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面并付之于实践
3、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兴起的背景:
思想方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五四运动后),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
(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四、近代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纵向分析可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
第一个阶段是从***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以坚船利炮为核心的物质文明。清政府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本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导中国睁眼看世界,面对现实。洋务派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和鉴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西学,并付诸实践,创办新式学校和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第二阶段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提出君主立宪制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一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二次潮流。
第三阶段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民主和科学作为其旗帜,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向封建伦理道德宣战,并逐步发展成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文化运动,掀起近代思想解放的第三次潮流。
但各个阶段学习西方并未与中国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完成这一任务的,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②***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5)新三民主义。
①背景:1912年以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国民党改组工作完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②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③新发展的表现:革命的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国内违背民主共和的势力;克服了狭隘民族主义观念影响;革命力量,依靠民众。
④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在新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是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正确方法,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⑤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核心;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
(1)发展过程:
五四时期
在北平,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回湖南,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土地革命时期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抗日战争时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抗战胜利前后,毛泽东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全国革命胜利前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了即将建立的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新中国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四、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978年中共央工作会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1982年中共十二大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
1992年中共十四大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2年,“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
第一颗***爆炸成功
加强了中国国防能力;为和平利用核能打下基础。
1964年
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10月15日
载着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之父;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983年
“银河I号”计算机
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人工合成蛋白时代。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内容
提出(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大改造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为让知识分子发挥更大作用。
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曲折(时期)
左倾干扰,_的扩大化,特别是的到来
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批判:如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寓言诗《蝉的歌》,电影《早春二月》。
文艺的春天(新时期)
结束,新时期到来,党总结教训经验,清算了极“左”倾路线;“双百”方针的贯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以反映“”主题的“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
(1)教育奠基(建国后):人民教育奠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中的教育:一片混乱,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3)教育复兴(新时期):恢复高考(1977年)、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族教育。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的文学艺术
一、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
浪漫主义文学
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不再刻意突出理性,而是发掘人的感情世界;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19世纪30年代后
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俄国,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美国,马克�吐温
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剖析揭露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0世纪早期
现实文学
英国,萧伯纳《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上半期
现代主义文学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危机、严重的社会问题
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高尔基《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亚、非、拉美的文学体现了民族精神
20世纪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印度,泰戈尔《戈拉》;中国,鲁迅《呐喊》;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尼日利亚,索卡因。
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美术的成就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新古典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
强调理性,选择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和谐
法国的大卫《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和安格尔《泉》
19世纪上半叶
浪漫主义
拿破仑统治结束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注重感情表现和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不拘泥局部和细节。强调色彩的作用。
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9世纪中期
现实主义,注重社会现实
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注重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后半期
印象画派(早期)
早期印象画派特点:借助当时光学研究新成就,探讨用光和色描绘外部世界
法国的莫奈《日出�印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后期印象画派
主张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荷兰画家梵高《向日葵》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法国的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20世纪以来
现代主义美术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心灵创伤;工业化——快节奏,紧张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视野。
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对德国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抗议。
三、音乐与影视艺术
(1)19世纪的音乐流派和杰作:
德国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桥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奥地利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蓝色的多瑙河》;
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法国比才《卡门》;
民族乐派:俄国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天鹅湖》;
(2)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一战前后,爵士音乐的兴起(源于19世纪末新奥尔良黑人音乐);二战后,摇滚、蓝调、爵士乐风靡欧美,其中摇滚音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3)影视艺术的发展:1895年电影诞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