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规律,公文写作基本要求就是对这些规律的反映。其内容是:合"法",求实,合体,简明,严谨,准确,规范,完整,清晰,耐久 。
二,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关于正确有效传递文件的规定,也是撰拟公文的指导依据。遵守行文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行文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机关间的工作关系准确行文;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越级行文;正确选择主送,抄送机关;明确发文权限,不越权行文;坚持"党政文件分开";联合行文时,作者应为"同级";行文前需就有关问题协商一致;严格控制文件数量,简化行文手续。
三,文稿书写规范
文稿书写规范主要涉及:文稿用纸要求;图文区的规定;稿纸的使用;书写格式要求;字体与各种计量单位的使用;标点符号使用;外文字母书写;公文中的数 字表示;序号表示;标注格式设计,排版,印刷注意事项的要求;文稿的修改;页码的标注;注释的处理;公式的处理;文中的表格的编排。
四,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
(一)公文写作前的准备
1、明确行文目的和要求。
2、确立公文主题。
3、选定公文文种。
4、占有材料。
5、确定具体表达方式。
(二)撰拟文稿
1、安排好结构,一是确定总体的构成;二是确定正文的具体构成,解决好各组成部分的编排次序,安排各层次,段落间的衔接与转换,处理好开头和结尾。
2、拟出写作提纲。
3、正式撰拟文稿。
(三)审核修改
文稿的审核修正要认真严肃反复进行,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五,公文的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庄重,准确,朴实,精炼,严谨,规范。这些特点具体体现在公文词语,公文语句,公文表达,公文修辞中。
六,公文词语的选择
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应注意: 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注意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正确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注意词语声音和语调对语义的影响,以提高表达效 果;注意词语间的正确搭配,遵循语言法则;注意公文具体使用场合对词语风格的要求,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及强制执行性;注意针对公文具体收受对象的特点选词, 以"有的放矢"便于理解和执行;注意根据公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物的特殊性质选词,以获得更加鲜明直接的表达效果;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需要选词,以维护公文的 完整有效性;注意根据文种的不同特点选词,以保证语言得体而有力;注意词语的规范性,以提高公文沟通的效果,扩展沟通的范围。
七,公文中特殊事物和概念的表达要求
在对公文中所涉及的事物和概念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一般的语法规则,逻辑规则之外,还必须遵循一些特殊要求。其中特别需要注意:时间的表达;空间的表达;职务,姓名的表达;数量的表达;范围的表达;程度的表达;语气,神态的表达。
八,公文修辞
公文修辞在其所追求的效果方面,重准确鲜明,质朴平匀,精练顺达,反对含糊暖昧,繁冗堆砌,轻浮造作,重内在美而不只求形式美;在修辞手法方面,以消极修辞手法为主,以积极修辞手法为辅,重在选词炼句及章法方面下功夫,审慎使用修辞格。
九,公文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公文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词形确定,词义精确特定,用途稳定专门,并为从事公文工作的人们所熟悉,它 们就是公文专用词语。正确地使用公文专用词语可使写者顺手,读者便当,保证表意精当得体,理解精确周严,可提高制发和处理公文的质量与效率。
一篇好的作品,必须思路清晰、具备选择材料的技能。材料是构成公文的要素之一。没有材料的支撑,主题无法成立,更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公文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事实性材料指客观事物,主要包括人物、事件、事物、现象、统计数字等。如总结、报告中得到。观念性材料是作者从别人那里引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理性认识。这些理性认识一般都在实践中经过反复验证,其正确性得到了人们的公认。观念性材料主要包括科学原理、定义、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等等。
不论是事实性材料还是观念性材料,都可以以因形态、性质、来源的不同,再区分出两相对的类型来,主要有:一是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单独存在的事实或个人的观点,用作材料时就是综合性材料。二是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与作者的写作行为共同用一个时代背景的材料都是现实材料,在以前的历史时期发生和存在过的事实和观念都是历史材料。三是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的材料是正面材料,相违背的材料是反面材料。不过,由于作者的观点在没有确定之前是不断深化和变动的,有时甚至会走反面,因此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也会发生转化。四是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来源于作者的直接生活经验的直接材料,通过各种渠道间接得到的都是间接材料。直接材料最为真实、生动、可靠,但数量有限,仅靠直接材料写作,内容必定十分贫乏。公文写作,运用间接材料比直接材料还要多。
公文材料的作用两大类:一是材料是观点赖以产生的基础。以上我们提到,主题的提炼在于深入的实践和丰富的材料,那是从主题的角度去看材料在提炼主题时的作用。通过对材料的分析、鉴别、综合归纳之后产生的。二是材料是表现观点的支柱。在具体的文章中,观点不能孤立地、赤裸裸地存在,它们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来证明、来支持。
公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在写作中,材料的“真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这种真实叫做生活真是或现象真实。另一种含义主要用于文学创作,这种真实并不要求在生活中真正发生过,而要求必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人们称其为本质真实。公文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典型性。典型性材料有两个特点:一是典型材料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简单的说一半都是具体的、个别的,而且是新鲜的、奇特的,它容易被人接受,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典型材料又有明显的共性特征,能够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具有普遍意义。典型材料对主题的表现,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如果所用的材料不典型,往往堆砌了很多,主题仍然没有得到透切的表现,文章却已经很臃肿。公文材料要新颖。有人说,音乐是靠多次重复不断加强其审美表现力的,人们一听到熟悉的曲调就感到亲切,就会动情;而文章是靠新鲜来征服读者的,人们对熟悉的文章性趣不大,却很难去集中精力阅读领会。公文也同样需要新鲜感,虽然它在形式上、意象上、语言上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讲究创造性,但它所表达的思想、所运用的材料,不能总是老生常谈,不能给人抄袭别人、重复自己的印象。对于事实性材料而言,明天都有新的情况发生,每天都有新的事迹出现,公文的作者只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勤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就能及时得到大量的新鲜的事实性材料。
划分好层次和段落。层次是结构诸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主要通过层次安排得以实现。层次又称“部分”、“大段”、“逻辑段”等,是小于篇、大于段的结构单位。公文的层次安排,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并列式,一种是递进式。开头通常是总述或总论,它自成一个层次。主体部分的各层或分述或分论,不是呈现并列形态,就是呈现递进形态。
段落划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然段。段落的划分使文章的结构更明晰、醒目。相对于层次的的安排,段落的划分比较容易一些。只需注意一下三点:一是保持段意的单一性。只能有一个中心话题,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二是注意段意的完整性。只有单一性还不够,如果一段话的意思没有表达完整就结束,读者不知所云,也是结构的严重失误。三是段落安排要长短适度。段落多长才合适?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一段文字有七八百字还不分段,读者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内容的步骤了。相反,段落都只有一两行文字,那又会将思路切割得七零八碎,读者也难以接受。
安排开头和结尾。一是开头的安排,首先要开门见山。公文开头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极尽铺张渲染之能事,制造出特定的气氛后才切入正事或正题。公文必须开门见山,一落笔就直接指向要处理的事件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文笔简练。公文开头,多数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能太长。最好做到不可增减一字的地步----如果增加一字,那个字必然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减少一字,则意思无法表达清楚。
结尾的安排。与一般文章相比,公文的结尾有特殊的要求,它不能用象征、隐喻、暗示的方法去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而必须明确提出结论性的意见、请求或执行要求。公文结尾的常见体式有以下四种:一是总结是结尾。在结尾处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概括归纳,也就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二是希望式结尾。在结尾出提出希望、号召。如:“我们希望xxxx及时改变涣散的工作作风,并能在今年解决xxxx员工的基本保障问题。”三是说明式结尾。在结尾处对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事项或问题进行交代说明。如:“以上内容仅用于征求意见,不能作为执行的依据。在没有正式通知之前,必须按现行有关规定办理。”四是套语式结尾。用固定的套语作结尾,多用于请示、报告等上行文的通知、通告等普发性下行文。如:“特此报告”、“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予批准。”
安排主次详略。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在文章中占的的地位和所起得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分量重,有的分量轻;有的为主,有的为辅。分清主次,也是结构安排的一个主要环节。详是详写,略是略写。公文写作,表现观点是可详可略,叙述和引用材料时也可详可略。总的来看,公文是讲究精练使用的文体,表达观点直接明了,叙述事实简练清晰,一般不写细节,更不用精雕细刻的手法。与文学写作相比,公文的略写多于详写。
那么,公文写作如何掌握详略呢?具体写法必须结合实际才能确定,我们在这里只能提供两条原则。一是以主次的地位确定详略。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观点和重要条文要详写,一般观点和次要条文要略写。二是以典型程度确定详略。这是指材料而言。典型材料的说服力强,要表达得充分一些;非典型性得辅助性材料,则可以表述得简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