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赏析精选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试题】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
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鉴赏】
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诗直接以夸张渲染气势: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巍华岳五千仞,上与天齐。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却沦陷“胡尘里”,又是一年过去,王师在哪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多少悲愤,多少辛酸。诗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浑壮阔,格调又是如此的苍凉悲壮。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诗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谁来背一背呢?
2、指名学生背诵。
3、(过渡)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描绘了边塞地区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一批批充满豪情壮志、斗志昂扬的戍边战士们的形象,通过诗人的描写,让我们心中涌起对这样一群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的敬佩之情。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来感受他的爱国之情。
二、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诗题足足有11个字,但却概括了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谁来找一找,诗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做了什么事?才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呢?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断句并引导学生说诗题含义。
3、带着自己对诗题的理解,齐读诗题,注意断句。
三、了解作者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提起他,同学们你们对他了解多少?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3、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示儿》。
我们来看他在临终之前留给家人的一封遗嘱,这首诗就是《示儿》,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4、学生背诵《示儿》
5(过渡)一首《示儿》让我们感受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宋朝统治者能够收复失地的信心。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又体现了陆游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悲愤而又充满希望、无奈而又充满激情的心灵吧。
四、初读古诗
1、三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停顿,开始吧!
2、学生自由朗读。
3、教师示范读。
4、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
5、齐读古诗。
五、品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
1、(过渡)其实诗歌不仅具有韵律美,而且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独特的情感,有时作者还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一些景物中,那么这首诗中前两句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呢?(“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
2、谁来说说“三万里河”指的是什么?(黄河)
3、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由西往东,最后在山东注入渤海。“三万里”是真实的数字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而修辞手法?(不是,夸张,是为了突出黄河的长)
4、仅仅是长吗?你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黄河呢?(可以用“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波涛汹涌”等词语来形容黄河)
5、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谁来把黄河的这种气势读出来?(指名学生读“三万里河东入海”)
6、“五千仞岳”中“岳”指的是什么?(西岳华山)“仞”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五千仞岳”表现了华山的什么特点?(高)高到哪种程度?(上摩天)“上摩天”是什么意思?(碰到天)这也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夸张)
7、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华山?(直插云霄、耸入云天、高耸入云)
8、此时此刻,你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是怎样的?(板书:山河壮丽)
9、面对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你的心里涌起一股怎样的情怀?(高兴、激动、自豪、兴奋)
10请全班男生带着这种激动、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的第一、二句。
11、(过渡)此时此刻,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了一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把这份情融入这琅琅的诵读声中吧。(齐读整首诗)
12、读完后两句,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呢?(悲凉、悲伤)你是从哪个字中体会到的?(从“泪”字体会到的)泪流到了哪种程度?(“泪尽”,泪都流完了,这是何等的伤心欲绝,痛断肝肠啊!)
13、同学们,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我们的诗人心中应该是无比的自豪、兴奋,可是诗人却为何如此的悲伤呢?是什么让他如此心痛呢?(这些美好的河山被金人占领了)
补充背景材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
1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15、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望”的是什么?(期望王师赶走金兵,收复失地)
16、是啊!金兵铁蹄溅起的尘土,挡不住遗民们期望的目光。仅仅只有遗民在等待王师吗?还有我们的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正直、有爱国心的人们。所以陆游在临终之际留下一纸遗嘱《示儿》。此时此刻,你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忧国忧民)
六、小结提升
1、自由练说
这一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在金统治地区里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你想对谁说些什么?选择一题,来说一说。
2、教师小结: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但是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那一字一句始终萦绕在我们心头。最后让我们一起试着把这首诗背诵一遍。
3、这首诗中还有四个要求同学们会写的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结构,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导。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朗读、背诵。
[教材分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责任”为主题,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入。
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这首古诗写于南宋时期,而宋朝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年代。考虑到学生头脑中的背景材料几乎处于零的状态,我的设计中展现了较多的诗人背景介绍和时代背景介绍,但细细想来,学生对于枯燥的文字叙述还是很难在头脑中生成画面,很难有真切的感受。我在开课时便告诉说,陆游和南宋抗金英雄岳飞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很快便有了代入感,学生对于当时的背景有了较深的体会。然而在接下来的讲解中,发现学生品味“胡尘”一词则非常困难,而“胡尘”的体验是为之后教学的重要铺垫。为此,我在教学“胡尘”一词,制作了音频、图片相结合的课件,学生仿佛亲临现场,那战场的厮杀声振聋发聩,学生头脑中已经有材料相联系在一起,唤起了学生的无尽想象,很快让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场景,感受“遗民”生活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