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阅读答案(优秀10篇)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送友人》阅读答案(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1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7.(1)诗交代送别时间、地点的一句是 。(1分)

(2)“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描写在诗有什么作用?(3分)

(3)说说诗“天涯去住泪沾巾”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2分)

答案:

7.(1)(1分)峡口花飞欲尽春

(2)(3分)“花飞欲尽春”既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又渲染了送别时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3)(2分)“天涯去住泪沾巾”写出司空曙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与惆怅伤感;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体现其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诗词赏析: 篇2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李白他的送友诗,除了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此诗历来脍炙人口,选入教材,是个佳作。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但细细品味,那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中间两联切题,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意思就是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不舍之情。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3

湖口①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②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湖口”所见,先放眼湘江水岸,接着远眺云梦,最后注目孤舟离人,描绘出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

B.颈联实写洞庭湖的景象,诗人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出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有关星河高悬的描写,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C.尾联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表现了诗人自伤之意,念友之情。

D.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几种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

(2)这首诗的“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1)B.“颈联实写洞庭湖的景象”错误,此写洞庭湖的景象,并非实写,而是由“洞庭船”引发的想象,故而在时间上并不承上,“暮”“雪”不见了。

(2)①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②作者或用正面烘托,或用反面映衬,或用比兴之法,寄寓自己的伤别之情和对友人的不舍、担忧。③诗人通过画面显示特定的意境,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个人情致,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译文:

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4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阅读训练】: (说明:以下阅读题为综合各处习题整理而成,囊括了本诗相关知识点,特此说明。)

(1)首联写景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4)如何用颔联写送别之事。

(5)颈联情景交融,试分析。

(6)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7)尾句“班马鸣”的作用?

(8)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10)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3分)

(1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1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 说说“青山横北郭,山水绕东城”中“青”、“白”、横“、“绕”四字的表达效果。

(14) 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

(1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 “青山”“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动静结合,“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动态

(2)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3)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4)其中“别”照应诗题中的“送”,“孤蓬”是比喻手法,照应诗题中的“友人”。“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5)“浮云”“落日”之景与“游子”之“意”、“故人”之“情”交融,拓展意境。

(6)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7)犹作离别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

(8)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意思对即可)

(9)“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2分)

(10)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离别之情。(3分)

(1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1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13)“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白水的动态,这些词形象的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14)“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15)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友人南归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悬知:料想。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15、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6分)

答案:

14、C(“羡慕”“追随”之意不存在,颈联倒是有一些对友人的劝勉、慰藉之意)

15、衬托。汉水广阔,友人孤单,一阔一孤,衬托岀友人旅途的孤单。用典。用老莱衣的典故肯定和赞扬友人,辞官归家、为父母尽孝的行为。想象。整首诗以想象贯串全诗。首联想象友人到家时的家乡的景象;颔联、颈联运用想象描写友人家乡的美好。尾联设想友人双亲倚门而望的情景。(每点2分)

注释 篇6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

别:告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征:远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兹:声音词。此。

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斑”。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7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什么诗句?这样写有何作用?

(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

(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作品鉴赏】

昔人曾称道这位“万里桥边女校书”“工绝句,无雌声”。她这首《送友人》就是向来为人传诵,可与“唐才子”们竞雄的名篇。初读此诗,似清空一气;讽咏久之,便觉短幅中有无限蕴藉,藏无数曲折。薛涛《送友人》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知是秋季。“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这时节相送,当是格外难堪。诗人登山临水,一则见“水国蒹葭夜有霜”,一则见月照山前明如霜,这一派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不尽是写景,句中暗暗兼用了《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两句以下的诗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节用《诗经》而兼包全篇之意王昌龄“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与此诗机杼相同。运用这种引用的修辞手法,就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了

人隔千里,自今夕始。“千里自今夕”一语,使人联想到李益“千里佳期一夕休”的名句,从而体会到诗人无限深情和遗憾。这里却加“谁言”二字,似乎要一反那遗憾之意,不欲作“从此无心爱良夜”的苦语。似乎意味着“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可以“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一种慰勉的语调。这与前两句的隐含离伤构成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情意的执着。

诗中提到“关塞”,大约友人是赴边去吧,那再见自然很不易了,除非相遇梦中。不过美梦也不易求得,行人又远在塞北。“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关塞长”使梦魂难以度越,已自不堪,更何况“离梦杳如”,连梦也新来不做。一句之中含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句的苦语,相对于第三句的慰勉,又是一大曲折。此句音调也很美,“杳如”的“如”不但表状态,而且兼有语助词“兮”字的功用,读来有唱叹之音,配合曲折的诗情,其味尤长。而全诗的诗情发展,是“先紧后宽”(先作苦语,继而宽解),宽而复紧,“首尾相衔,开阖尽变”(《艺概。诗概

“绝句于六艺多取风兴,故视它体尤以委曲、含蓄、自然为高。”(《艺概。诗概》)此诗化用了前人一些名篇成语,使读者感受更丰富;诗意又层层推进,处处曲折,愈转愈深,可谓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诗人用语既能翻新又不着痕迹,娓娓道来,不事藻绘,便显得“清”。又善“短语长事”,得吞吐之法,又显得“空”。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故耐人玩味。

【相关推荐】

《送友人 薛涛》阅读答案

送友人 薛涛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送友人薛涛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送友人薛涛前两句哪几个字描写了秋天月夜苍茫悲凉的景象?

薛涛 《送友人》。诗歌第一二句写景。具体描述这幅图景,并概括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鉴赏 篇8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是说,在此地我们互相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说,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颈联写得十分工整,诗人巧妙的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是说,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又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义,可谓鬼斧神工。

《送友人》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寓情于景。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9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廓秀丽的图景。

2颈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偶,情景交融。天空的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缓缓西沉,似乎不忍离去,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尾联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

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

《送友人》复习指南

《送友人》(六年级下)复习指南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

1、孤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喻指远行的朋友。2.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诗句大意:

首联:一抹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水绕着东城缓缓而流。(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一山,一水,一静,一动,情景交融,更显出送别时的依依之情。)

颔联: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像那随风飘转的蓬草,远去万里之外,漂泊不定,音讯难寻了。(“孤蓬”的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漂泊天涯的深切关切。此联点明“送别”题意,表达对有人的依恋不舍。)

颈联:游子漂泊,就如这天上的浮云,行踪不定,而眼前落日缓缓西沉,似乎对山峦和大地无限不舍,就如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用比喻的手法,自然地将眼前景物“浮云”和“落日”融入句中,形象贴切地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不舍。)

尾联:两人上马,挥手告别,两匹骏马似乎也和主人心意相同,忍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情意。(以马写人,含蓄而深沉,言已尽但意无穷,将整首诗的离情别绪推向了最高潮。)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通过描述送别情景,表达出诗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送友人》阅读答案 篇10

送友人出塞①

吴伟业

鱼海②萧条万里霜,西风一哭断人肠。劝君休望零支塞,木叶山头是故乡。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

注释

①友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

②鱼海:即"捕鱼儿海",远在塞北内蒙古之境。

③零支塞:友人出关必经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译文

捕鱼海寂寞冷落万里都是白霜,西方开始吹响的时候能使人愁断了肠。劝告你走出去后不要回望零支塞,木叶山头就是你的故乡。

发配的人这一走道路有几千里地,长虹古亭的外面荒草连接远处的天际。不知道黑龙江边西风吹拂的雪花中,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

试题及阅读答案

(1)零支塞是友人出关必经的边塞,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当友人离去途经此地时,诗人本该劝他“回望”故乡,却不合情理地劝他“休望”,为什么?

答:①背井离乡的人途中的回望,只会徒增几分乡关日远、一去难返的哀慨和绝望。诗人的劝慰,正是深切地把握了友人出塞时的凄绝心态。②反常的劝慰,使思乡之情流徙之苦倍增,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意思对即可)

(2)诗中友人尚未离去,但离后景象已在眼前。这是一种什么景象?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这是一种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在草木萧条的鱼海畔,在寒冽的塞外霜天下,正蹒跚着一个孤独的身影。更从西风如泣中,渲染那流徙天涯的“断肠”之悲。主要运用虚拟笔法。

(3)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主要不同?请简析之。(4分)

答:①第一首诗运用想象手法,悬拟友人出塞途中的凄凉景象,表现友人肠断天涯之伤。(2分)②第二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在风雪肆虐的黑水与亭草渡船的江南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流徙生涯的牵挂与担忧。(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第二首诗中“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两句发语惊人,请赏析其妙处。(3分)

(2)两首送别诗在构思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含泪作别,既不嘱咐,也不安慰,而问西风吹拂雪花的黑龙江边,会不会有江南那样的喊渡船的景象,在“黑水”“江南”的惊心对照中,透露出诗人对远出塞外的友人的险恶莫测的流徙生涯,怀有十分深切的牵念和担忧。

(2)两首送别诗,其一从塞外“鱼海”苍凉虚境的悬拟,借反常的劝慰,写流人肠断天涯之伤;其二从江南长亭的相送实景点染,借“黑水”“江南”的对比和问语,写诗人送友远徙之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