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爱国学生匡互生的人物简介优秀3篇

五四时期火烧赵家义举,震动全国,而第一个打开曹宅大门、第一个点燃赵家楼烈火的爱国学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的匡互生。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五四时期爱国学生匡互生的人物简介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匡互生的相关评价 篇1

巴金著文称他是“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我把他当作照亮我前进道路的一盏灯”。

著名诗人朱自清在《哀互生》一文中写道:“互生最叫我们记念的是他做人的态度。他本是一副铜筋铁骨,黑皮肤衬着那一套大布之衣,看去像个乡下人。他心里那一团火,是热,是力,是光。”

周予同说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值得纪传的一位人物”。

他曾破格聘任毛泽东为湖南一师的国文教员;这件事不仅说明匡互生独具慧眼,知人善任,也说明他不因循守旧,敢于创新。

匡互生的人物特点 篇2

第一、爱国爱民。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讲到了“人类正气”,并且强调道:“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他认为,在人类正气的诸多表现中,当居首位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具有伟大而忠诚的友爱、热情和同情心”,这就是爱国爱民。匡互生虽然不是共产党人,但如前所述,他具有爱国之心,爱民之情。

第二、痛恨腐败。

清王朝是腐败的,他扛起大枪,勇敢地参加推翻它的战斗。北洋军阀是腐败的,他与那帮卖国贼、贪官污吏势不两立,不共戴天。或口诛笔伐,或烈火焚烧直至拟用***轰击。这种不畏权贵、疾恶如仇的精神实难能可贵。

第三、民主作风。

匡互生主持湖南一师工作期间,果断地废除旧的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民主管理体制。他创办的立达学园不设校长,而特设由师生员工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决定学园一切重大事务的校务委员会。他是校务委员会的主任而不是“主子”。

第四、正直坦诚,从小练就一身好武功的匡互生不恃强自傲,以强凌弱。

出于强烈的正义感,他常打抱不平。因此,乡里的土豪劣绅、地痞恶霸都畏惧他。五四那天,曹宅起火不久,军警抓走32人。32人被当局定为“造乱”分子。当学生们讨论如何营救犯人时,匡互生表示,首先打入曹宅和点火的是他本人,不能让死人替他受罪。他打算“自首”以换出32人。同学力劝:这是伟大的学生运动,“非个人举动,个人自首,反减少运动效力”。听此劝,匡互生默认,方未去“自首”。

匡互生的人物简介 篇3

匡互生,1891年出生于邵阳东乡。幼年在乡学读书时练就一身武术。

1910年到长沙入驻省邵阳中学读书。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湖南一马当先。时年20岁,正在长沙邵阳驻省中学读书的匡互生,毅然扛起长枪,跟着石基老师勇敢地投入攻打巡抚衙门的战斗。

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专攻天文学。

1919年初将同言社改组为工学会,他负责起草了工学会章程,主张联络和团结更多的同学,提倡工学合一,并出版《工学》杂志。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他是这次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陈苠尽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

是年夏,匡互生毕业于北京高师,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

1920年参加湖南各界驱逐都督张敬尧运动。之后,应聘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主张民主办校。匡互生聘请一师附小教师毛泽东到一师任教。匡互生参加新民学会,与毛泽东共同成立文化书社。

1922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

1924年受聘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训育主任,提倡教育改革。不久,到上海与夏丏尊、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社。

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创办立达中学,是年秋,又在江湾租地建舍,改名为立达学园,增办高中,并设农艺科和艺术专修科。

3年后学园开辟农场,学生从事养鸡养蜂和园艺,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受国民政府农业部之委托,增办养蜂训练班,培养养蜂人才。

1928年8月经教育部特许,学园添设农村教育科,培养县、区、乡各级行政人员;乡校校长、教员和从事推广农业合作、民众教育运动的人员等。

1930年8月农村教育科迁南翔柴塘,购地20余亩,建立立达分园,并设附小。正当学园办得兴旺之时,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江湾、南翔两地校舍先后毁于战火。匡互生不顾身患肠癌,忙于复校,未及时医治。

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1986年,其骨灰归葬邵东原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