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初二地理复习提纲最新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一)、海洋和陆地
一、海陆的分布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1.49亿km2,占29%
海洋:3.61亿km2,占71%
陆地主要分布于东半球,北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1、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亚洲和太平洋
2、重要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亚、非。
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欧。
3、重要的大洲大洋分布
①西半球的重要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②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③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④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⑤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
⑥包围南极洲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三、板块构造
1、观点
①全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
②板块处于运动之中
2、世界著名山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挤压太平洋板块
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3、最大陆地板块为亚欧板块,最大海洋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4、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一、世界人口增长及分布特点
1、世界的人口增长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2、人口的分布
①从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没有人定居
②从地区:亚洲的东部沿海、东南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人口分布密集
③影响人口分布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极度干旱:撒哈拉地区,塔里木盆地
过度潮湿:亚马孙平原
严寒:南极洲,欧亚大陆北部
高山、高原:青藏高原
二、人口问题
1、表现
①增长过快
②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三、人种的分布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
白色人种——欧、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
四、主要语言
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阿拉伯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
五、三大宗教(均起源于亚洲)
_一一信仰人数最多
伊斯兰教——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佛教——亚洲东部
六、聚落
基本类型——城市和乡村
【一、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不利影响: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的特征的有利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内陆地区的大开发。第三,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3、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掌握:课本
4、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占1/3,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2/3
5、我国的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部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写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我国被称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萨。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状态。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的沙漠。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北,柴达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号称“紫色盆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的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二、中国的气候】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三、中国的河流】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很多都“藏”于地图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地图就是知识的骨架、是知识的脉络,掌握了地图,就能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长期坚持,不仅能发现地理学科的美,更能让知识与地图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进而让地理变得更简单。
地理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一、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东部有弧形群岛,由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成
2、地形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
地势特征:中部高,四周低
3、河流
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4、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东南亚
1、重要的地理位置
交通: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
2、湿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多样的地形:山地多,冲积平原
4、重要的农耕区:水田、稻米主产区;热带作物:椰子、天然橡胶
5、稠密的人口
三、中东
1、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半岛
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2、“五海三洲”之地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最大的内陆湖)
三洲:非洲、亚洲、欧洲
3、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沿岸地区
4、水资源缺乏
5、灌溉农业发达,高原畜牧业发达
四、欧洲西部
1、海上运输发达
欧洲是海岸线最曲折的洲(多港湾)
2、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原因
①中纬度,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
②地形主要为平原,地势低平;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加热量、湿度,加强气候的海洋性特征。
3、渔业发达
4、经济发达
五、撒哈拉以南非洲
1、黑色人种的故乡
2、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①“热带大陆”
②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分布最广。
3、高原大陆:以高原为主,东部、南部地势较高
4、世界矿产宝库
六、极地地区
1、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地区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2、南极地区的夏季(12 月至次年1月)是考察的最佳时候
3、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在极圈以内地区)
低纬度热带地区:太阳直射现象
4、南极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七、日本
1、东亚岛国:由四大岛组成,本州岛最大
2、多山的国家
3、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4、森林和水能资源丰富
5、经济对外依赖性大(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能源进口国)
矿产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
6、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指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7、两大对外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八、美国
1、地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邻国少
2、移民国家:种族、人种复杂,“世界人种博物馆”
3、第一经济大国
①世界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
农业生产特点:实现了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
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区附近
玉米带——靠近乳畜带
②工业分布一一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工业区:最早、最大、最集中
太平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新兴工业集中,污染小,“阳光地带”
纽约——最大城市,港口,金融中心
休斯敦——石油、航天中心
旧金山——华人最大聚居地
硅谷——旧金山附近,高新技术研发地
③支柱产业:信息技术
九、澳大利亚(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1、西、中、东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
西部:高原,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东部:山地,温暖湿润
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城市集中
中部: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草原
养羊业发达——“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矿产大国
铁矿石一半以上供出口一一“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新兴产业——服务业
十、巴西
1、两大地形区
亚马孙平原——面积最大平原
巴西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
2、亚马孙河(水量最大)
原因: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
3、人口和城市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
十一、俄罗斯
1、多样的自然环境:平原面积广大
2、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农业集中于60N°以南的东欧平原
4、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落后
5、四大工业区:三个(彼得堡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在欧洲,只有一个(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在亚洲。
6、人口、铁路网在欧洲部分密集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一、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一般地,世界的气温从赤道(低纬度)向两极(高纬度)逐渐降低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为多雨区,两极地区为少雨区;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多于内陆。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 6℃)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大于背风坡
五、主要的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1、提高学习效率
学好初中地理,首先要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地理等文综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
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3、初中生要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明,只
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和要点,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
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对自
然资源概念的理解。就应该抓住两个:
要点第一,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业产品。例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的,它是工业产品。
第二,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才是自然资源。例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资源。
地理不像语数外那样是主要学科,有的学生因为其他作业多,就不做地理的练习,这样就容易造成知识点掌握不牢靠。上课的时候老师一讲就懂,下课老师走出教室马上就忘,课后又不去做练习,到下节课的时候就完全不记得上节课讲了什么,到考试的时候甚至都不记得有学过这个知识点,这样又怎么能学的好地理呢。
尽量在课堂消化本节课内容。七年级八年级虽然不像九年级那样课业繁重,不过相对于五六年级来说,要学习的内容还是多了很多。如果什么科目的知识都堆到课后去消化的话,那只会越堆越多,而且容易忘记。建议在课堂上就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消化掉,如果时间不是很够,至少把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掌握下来,这样课后只需要稍微看一下书,就能把整节课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