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承载着大自然的厚爱,蕴藏着大自然赐予的自然风光,神奇的历史传说,多彩的民族风情,蕴育了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旅游名片。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威宁十大旅游景点【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水位于威宁自治县与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处,发掘点均位于中水盆地内中河两侧的坡地和山梁上,包括吴家大坪、鸡公山、营盘山和新街等几个地点墓地,清理出祭坑、墓葬、灰坑、房址、沟等200余处,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玉石器、青铜器等文化遗物。
中水一带的`考古发掘,被列入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威宁自治县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常年种植面积在13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180万吨。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马铃薯生产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以高寒凉山区、湿润半凉山区、低热河谷区为中心的马铃薯种植区域,建成了多个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基地。为全国县级种植面积百万亩以上的地区之一,实属我国南方马铃薯生产基地。
2008年4月30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下文授予威宁自治县“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称号。
向天坟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彝族特有的葬俗,与“夜郎套头葬”、“僰人悬棺葬”合称为神州西南少量民族的“三大葬礼”,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古老、别具一格的葬俗之一。其坟的样式形如金字塔,被专家学者誉为“东方金字塔”。
据相关学者调查研究认为,向天坟兼有彝族十月太阳历观测太阳定冬夏、斗柄指向定寒暑这两种观测方法的古观象台,并认为石质墓冠上新刻的八角图案,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八方之年”周期纪年法。
打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嘎组的彝族民间原生态戏剧——“撮泰吉”名列其中。
"撮"意为人或鬼,"泰"意为变化,"吉"意为玩耍游戏,一般译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同时也有学者认为,"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艰难场面,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
“撮泰吉”以其别具一格的古老民族艺术特色,在我国古老的戏剧剧种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神州第二大迁徙鸟的乐园、黑颈鹤之乡、鸟的天堂、草的世界、鱼的王国,水下草森林、水上鸟乐园……这些都是世人对草海的溢美之辞。
草海位于县城西南隅,是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青海湖、滇池同为神州三大高原湖泊,也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
每年到此栖息的候鸟种类已增至184种,数量达10余万只。最近几年,在草海又新发现了乌雕、丝光椋鸟、褐柳莹、强脚树莹、黄嘴粟啄木鸟等5种二级保护鸟类。
马摆大山位于威宁自治县麻乍镇境内,最高海拔2763米,为威宁自治县西南部最大的山。山顶平缓,绵延数十里。在风和日丽之时,在山顶可清晰在看见县城、草海。传说中,马摆大山上有“七十七个湾,九十九个潭”之说。
马摆大山风光奇异独特,是一座具有复合型景观的高山大草原。大山上有草坪、草坡、山梁、峡谷、海子等风光,可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并有“一山一湾,一湾一滩”的奇景,溪流还汇成高海拔的“马摆天池”和众多瀑布。
这个威宁最西北的苗族聚居区,在上个世纪初至四十年代,曾经是“中国西南苗族文化的复兴地”和“中国西南文化最高区”,当地的苗族文化影响了当时整个西南地区,名扬中外。
在这里,创制的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在川滇黔苗族中广泛传播;创办了乌蒙山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双语教学学校,开了男女学生同校的先河;修起了贵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足球场;这里有过中国最早的麻风疾病院和第一所苗民医院;这里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和报告地方性氟病的地方。
百草坪位于威宁城东北,面积逾数十万亩,是乌蒙山地区最大的天然草场,有中国南方大草原之称。
百草坪是周边各少数民族农历五月初五赶花街的地方,存在着浓厚的彝族、苗族民风和乌撒历史演进的部分遗迹。
满山遍野,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骏马奔驰。衣着朴素的牧羊女,带着心爱的牧犬,扬鞭慢行,将悠扬动听的牧歌一路洒下;几位高原汉子,在地上坐而坐,开怀畅饮。绿树掩映的村落,远近错杂,自然成趣,是独特的农牧休闲避暑游览景点。
千里乌江,生命从威宁开始。在威宁自治县盐仓镇营洞村的石缸洞,这里就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地,一涎水井使千里乌江源远流长。
乌江,古称巴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源头所在的山叫“龙山坡”,传说中,坡上有99股水,有大岩洞、小岩洞、石帮洞、落水洞……
河源从石缸硐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并就近接纳了花鱼洞、黑鱼洞两股泉水汇入溪内,小溪水量渐增,缓缓地流出山谷,进入可盖大坝,距石缸洞约5公里右岸接纳黑龙潭泉水,小溪水量大增,黑龙潭泉水,相当于石缸洞、花鱼洞、黑鱼洞三水之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