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讲,虽然很多网友表示,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每年的央视春晚也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陪伴了观众40年了,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2023年央视春晚主持人阵容最新8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1月16日消息,今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2023年春晚主持人阵容首次发布,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王嘉宁将在大年三十儿陪您一起过大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负责人介绍春晚创意亮点,表示今年春晚坚持“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主基调,突出“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的主题,营造浓厚的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氛围。在约四个半小时的节目中,精心安排了歌舞类、语言类、戏曲类、武术类、杂技类、少儿类等多种节目类型,力求用创新创意的设计奋力呈现新时代新征程蓬勃向上的新风貌新气象。
多屏呈现打造沉浸式春晚
今年春晚,总台在技术创新应用上再次突破,实现多个“首次”:首次实现“8K超高清+三维菁彩声”春晚直播;首次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8K超高清摄像机参与春晚摄制;利用总台首创的智能伴随技术实现高清/4K/8K版春晚同步制作;首次采用三维菁彩声制作春晚音频信号,最大限度还原春晚现场的音效,打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总台牵头研发的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也将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观众可实时欣赏到VR画师绘制三维影像的生成过程。
今年春晚还将充分运用XR、AR等前沿科技,打造惟妙惟肖的虚拟舞台,为观众带来极致体验。5G云连线技术搭建从云端到现场的桥梁,让春晚舞台现场内外同唱一首歌。自由视角超高清拍摄系统叠加智能插帧算法,快速生成更为平滑、连续、稳定的“时空流转”“精彩定格”的美妙瞬间。一系列硬核科技的充分应用将为观众带来奇妙、震撼的视听感受。
为满足受众多样态的观看需求,随时随地感受春晚热烈喜庆的氛围,总台将采用“百城千屏+云听”双平台同步直播。受众可在全国约500个城市的文化广场“百城千屏”8K超高清公共大屏上,配合云听客户端的三维菁彩声,享受纤毫毕现的沉浸视听效果。今年,“竖屏看春晚”首次推出多画面同步观看的新功能,为手机用户带来台前幕后更多独特视角。央视频客户端也将首次采用“竖屏+三维菁彩声”和“横屏+三维菁彩声”两种模式直播春晚,供网友灵活选择。
(更新时间:1月13日)
2023年春晚主持人阵容首次发布,任鲁豫、撒贝宁、尼格买提、龙洋、马凡舒、王嘉宁将在大年三十儿陪您一起过大年!
春晚的意义是:
春晚的本质是人心的碰撞和交流,每到春节的时候,不管是火车、飞机、汽车,水上陆上,都有一亿多中国人要赶回家团圆,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巨大的亲情号召力。
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如果不重视中国人的这种亲情,春晚就没有立足之地。春晚应该让大家感到骨肉团圆,要让人民感到春晚是他们自己的晚会,而不单单是看演员美不美,穿得好看不好看。
为什么1983年春晚人们都争先恐后地点播《乡恋》那首歌呢?因为那首歌传达了人们的亲情。如果一个晚会能把这种人心抓住,人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说穿了,春节晚会是人性真情的留恋。
春晚的背景:
1983年,中国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
基于此,中央电视台借助电视手段向全国人民演绎了春节这样一个隆重的文化事件,为全国人民奉上一道文化盛宴。
春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的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到90年代的在探索中成长壮大,至新世纪的日趋成熟,接受考验。固定的收视时间,相对稳定的节目形态,有助于观众产生收视惯性。春节联欢晚会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春晚模式”。
1983年2月12日(除夕)20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赵忠祥的开幕词中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晚会由黄一鹤、邓在军共同执导,被视为我国电视春晚的开山之作,是春晚诞生的标志,在春晚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价值。
(一)对历史基因的继承
1.“茶座式”演出形式与丰富的节目类型。
此次晚会沿用了最早出现于1962年1月第二次《笑的晚会》中“茶座式”的演出形式,能够充分体现晚会的“现场感”。600平方米的直播厅里摆放了多张圆桌,演员和观众都围坐在圆桌旁,演员起身就能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入座即是观众。五台摄像机或放置在圆桌之间的空地上,或在观众席间来回拍摄。既能及时、准确地跟拍节目,捕捉表演中的精彩环节,又能将现场观众的表现拍摄进来,从而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受到现场的热闹气氛。
1983年春晚名家荟萃,节目形式丰富多彩。在以往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节目类型。整场晚会既有歌舞、相声,也有诗朗诵、黄梅戏、京剧,甚至还有魔术、杂技和武术,此外还插播了3段录像。
2.晚会兼具文艺价值与时代特色
1983年春晚以“团结、欢乐、希望”为主题,精彩的节目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表达了人民的新希望。晚会上演了许多传统节目,诸如袁世海的京剧《坐寨盗马》,马长礼的京剧《空城计》,李维康的京剧选段《霸王别姬》。还有很多节目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例如,相声《山村小景》就是通过模仿家禽的声音,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的新变化,相声《错走了这一步》则巧妙地宣传了计划生育政策。
(二)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为了进一步突出晚会的“联欢”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1983年春晚在继承以往晚会相关元素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方面创新。
第一,首次实现了电话点播与现场直播的结合,充分表现了晚会的“现场感”,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1978年到1982年之间的春节晚会采用录播形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节目质量,避免出现差错,但现场感较差,观众处于被动状态。1983年春晚在现场直播基础上,大胆开创了“点播”方式,让观众即时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实况直播是1983年春晚区别于以往迎春晚会的重要特点之一,而“点播+直播”更是1983年春晚区别于此前春节晚会的显著标志,它改变了你演我看的传统模式,赋予了观众参与节目的话语权。
第二,首次在晚会中设立了“主持人”角色,使节目得以有效的串联,活跃了现场气氛。1983年春晚首创“主持人”这一概念,马季、姜昆、王景愚和刘晓庆四位主持人和晚会节目融为一体,改变了传统晚会上报幕员呆板僵硬的播报方式,灵活地串联节目,生动地介绍演员,在晚会的起承转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首次设置有奖猜谜活动,增进了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晚会进行过程中,共公布了五条谜语,此举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创新了与观众互动交流的新方式。
第四,首次突出了“零点钟声”的神圣时刻。晚会在零点到来之时,出现了姜昆、严顺开、马季、王景愚共同撞钟的画面。随着阵阵钟声的响起,主持人刘晓庆向大家宣告新春的到来,并邀请晚会艺术顾问之一的王昆致新年贺词。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之所以被视为春晚的开端,是因为“从这一年起,电视春节晚会,才开始逐渐形成内容丰富、格调鲜明、形式多样、气氛热烈的以综合艺术与现场直播见长的艺术特色,并进入成熟期。”它标志着我国电视文艺晚会的成熟,并为此后的春晚提供了一个范本。除了现场直播形式得以一直沿用外,1983年春晚在春晚发展史上还有以下贡献。
其一,在以欢乐为主调的晚会中插入具有情绪反差的“动情”环节。1983年春晚刘晓庆在应观众点播要求演唱歌曲《盼红军》之前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年三十的晚上,有很多同志为了祖国的建设远离自己的家乡,总后的赵雅红同志希望我唱一支歌献给她的爸爸、妈妈。此时此刻我和她的心情一样,非常想念爸爸、妈妈和家乡的父老兄弟们,在这里请允许我唱一支我们家乡的民歌。我的歌既是给妈妈唱的,也是献给那些大年三十,因工作忙碌,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朋友们的。”这情真意切的一番话,瞬间将晚会推向一个高潮。此后春晚中“动情”环节和“动情”节目的设计即源于此。而以情感人、喻理于情从此成为春晚传递家国情怀、表达家国同构的重要手段。
其二,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1983年春晚重视观众的地位,通过电话点播与有奖猜谜的方式与观众进行积极互动。可以说此后春晚中如“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有奖评选活动、赠台大熊猫有奖投票活动、春晚微博话题活动、春晚红包互动等一系列互动活动,皆源于此。
其三,设置了“零点钟声”的重要环节。自1983年后的历届春晚,在零点之前都强化了零点倒计时敲钟环节,借助现场直播和电视媒介平台,给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营造了“天涯共此时”神圣时刻的体验,特别是对“北京时间”的强调,具有凝聚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1983年后,中央电视台每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成为惯例:在除夕之夜的神圣时刻固定播出,在近五个小时的节目表演中,运用小品、相声、歌舞和曲艺等多种形式传递“喜庆”“团圆”“祥和”的节日气氛;将国家的宏大叙事与百姓的生活琐事巧妙结合,整合过去一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等领域的重要事件,同时穿插个体家庭企盼团圆、吉祥的温情元素;借助艺术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媒介呈现和介入来强化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从此,“春晚”成为具有特地含义的专有名词,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与主题内涵建构了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以其特有的方式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总导演:于蕾
直播时间:2023年1月21日除夕夜20:00
直播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嘉宾阵容:周深、杨紫、吴磊、赵今麦、毛不易、冬奥冠军高亭宇和徐梦桃、张佳宁、单依纯、秦岚、宋祖儿、赵丽颖、胡先煦、张雨绮、王铮亮、李一桐、许嵩、蒋依依、希林娜依·高、沈腾、马丽、彭昱畅、万茜、热依扎、宋轶、尹正、邓超、蒋依依、张若昀、成龙、白宇、沙溢……(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