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发生火灾后,正确报火警方法是:讲清着火单位、详细地址、着火物质及火势大小,是否有人被困,留下报警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冬季防火安全知识(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冬季历来是火灾多发季节,这是因为天寒物燥,生产、生活中用火用电增多,且生产繁忙,安全生产被忽视,稍有不慎易酿成火灾。而新年、春节都在冬季,人们欢度佳节时,往往放松防火警惕,造成火灾,教训是深刻的。
各部门各单位应努力抓好本身的防火工作,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广泛开展冬季防火大检查,整改火险隐息。特别要管理好火源、电源,保持消防器材完好,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年久失修的烟囱要定期检查,发现有损坏和裂缝、孔洞要及时修复,以防滋火。定期清理烟道内的烟垢,大风天预防飞火。
易燃易爆单位,粮、棉、百货物资仓库的炉灶烟囱,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附近的烟囱均应配火星网等熄火装置。
使用炉灶时,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引火。火炉周围不要堆放柴草等可燃物质,不得在烟筒上烘烤衣物。煤、柴炉灶出的炉灰应倒在灰炕内,以防热灰、火星燃着可燃物或死灰复燃造成火灾。
烘烤管道作业前,要将现场清理干净,清除管道周围的易燃可燃物,防止由于热传导作用,把靠近管道的可燃物烤着起火。
:在易燃易爆场所或在其它禁火区域内不准用明火进行烘烤作业。
元旦、春节,小孩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各类工厂、仓库区、易燃易爆场所和其它公共场所,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升空一类的花炮不能斜放或横放,以免窜人建筑物内或其他地方,引起火灾。
在我国北方,工厂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商店、学校、办公室、居民住宅等各类建筑物,冬季一般都需要采暖。根据不同条件,多用火炉采暖或暖气采暖。
由于火炉采暖发生火灾的频率较高,所以人们对火炉采暖的防火都比较重视,而对暖气采暖的防火常常不以为然,甚至不知道暖气采暖还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一般生产车间或仓库多用暖气采暖,由于暖气采暖不当或不加注意而发生火灾的例子也是有的。
那么,对于暖气采暖的防火一般都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在甲类生产车间,不应采用蒸汽采暖,而应用热水采暖。
2、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凡不需采暖的生产车间或工房不可安装暖气。
3、采暖管道沿可燃物敷设或穿过可燃物结构的墙壁时,应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不可直接接触。
4、散热器上不要放可燃物品,以免因温度升高而自燃。在散热器附近的地面上,不要洒有油脂,也不要堆放可燃物品。
5,在能够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车间或工房内,不应装肋形散热器,因为这种散热器上容易聚集粉尘,且不好清除,容易引起燃烘。在这类生产车间或工房内应装排管散热器,并应经常清除上面的粉尘。
冬天里使用炉火取暖的家庭很多,每年因使用炉火不慎,而引起的火灾也有发生,鉴于此,就家庭如何预防这类火灾事故作以简介:首先是火炉和烟筒的安装位置一定要与室内电线、衣服、家具等可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当炉火旺时,火炉与烟筒的温度太高,将周围的可然物烤着引起火灾,在火炉周围也不能堆放煤块、劈柴、干草、废纸和存放液化气罐、打火机气体、汽油、酒精等可燃易燃物品,如果要在炉边烘烤湿衣服等物时,一定要有人看管,待烘烤干后及时收起。
其次,火炉烟筒的接口,一定要严密,并且把烟筒引出室外,可以防煤烟泄漏和炉中火星从烟筒缝中飞出引燃周围可燃物发生火灾,再次是炉火的处理,有些家庭把刚烧后的炉灰倒进装垃圾的竹筐及塑料桶中,这是很危险的,这时的炉灰温度还很高,容易将竹筐、塑料桶和垃圾中的可燃物引燃,酿成灾害,在处理炉灰时,应往炉灰上浇点水后再倒掉,这样就可避免死灰复燃而引起火灾了
一是家用电器故障易引起火灾。使用电磁炉、电热毯、电熨斗等电器时,要避免因线路老化、经常搬运导致电线受损而引发火灾。
二是乱扔烟头易引起火灾。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三是烤火取暖易引起火灾。冬季烤火取暖严禁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物引火,火炉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品,取暖用品不要用来烘烤衣物。
四是气体泄漏易引起火灾。一旦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气阀和炉具开关,并打开门窗,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发现邻居家煤气泄漏时,应立刻敲门通知,切勿使用门铃。
五是私接乱拉电线易引起火灾。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六是烧香拜佛易引起火灾。因烧香点烛引发的家庭火灾事故不在少数,居民烧香拜佛,一定要注意放置香炉的地方周围不要有易燃物品,如窗帘、棉布等物,出门时要记得熄灭火源。
据统计,学校的火灾中80%以上源于人为因素,而学生宿舍、工棚、各类暂住人员租住地等生活场所更是火灾的多发区,习惯性违规违章行为成为引发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们要发动师生的力量,积极在校园内形成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强大声势。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就是其中的执行标准,即:
1、检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能力。
2、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