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企业比普通公司企业更加不好管理,中国有句俗话:“富不过三代”,对于很多家族企业的掌门人来说,这个咒语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里,非常沉重。那么家族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呢?下面是整理的如何做好家族企业的管理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诚恳的交流。回避问题只能使其恶化,开放的姿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始终记住:70%的交流是通过非语言完成的,因此在言谈举止上必须摒弃挖苦、愤懑、怀疑以及趾高气扬。积极倾听是交流的基本技巧。
2、共同的价值。花时间讨论诸如"企业的远景"、"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3、责任的划分。家族企业对家族成员各自的工作职责经常是语焉不详,应该尽快明确各自的责任,这样才能建立起可信度。
4、积极的互动。与人建立关系就必须同他们保持接触,这种接触不仅限于工作中,在工作以外一起玩也有必要。
5、决策的程序。家族企业对做决策的程序也很少书面化,理想的状况是明确哪些决策需要大多数成员同意,哪些需要乾纲独断。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管理大多取得过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但当企业发展初具规模时,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出现了危机,于是人们对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提出了质疑,在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人们各持己见。笔者认为,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家族企业;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制度
家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大多数中小型私营公司是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化”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准家族成员,而且基本上都占据着企业的重要岗位,控制着决策、生产、财务、经销等活动。家族企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在经营的早期规模较小的阶段大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一旦步入正轨,企业的规模扩大后,管理水平常常跟不上公司发展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甚至惨遭淘汰。现实的发展对原本效果很好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家们尽快做出回应,针对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家族企业是与公众企业相对应的概念,目前没有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凡由有亲缘关系家庭“群”中的成员参与、并由这个成员群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家族企业。因此,家族企业并不仅限于同一姓氏,而是包括父子、兄弟、姐妹、甥舅、翁婿以及表亲关系等在内共同经营的企业。家族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广泛存在的,在东亚地区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这条道路发展来的,目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肯定是与其适应特定外部环境的自身优势密不可分的。其优势主要表现为:
首先,交易成本低。家族化是创业的好模式,其最大优点是内部成本低。家庭内部是一种尊卑贵贱、长幼亲疏的天然伦理信用关系,这种关系又在企业当中得以延续和放大,以血缘为中心的同族人目标一致,彼此忠诚,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凝聚力极强,为家庭这个命运共同体甚至可以牺牲个人。这样企业内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与公众企业相比而言就可以大大简化,也就意味着成本的节约与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以及信仰和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的客观条件下,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这一优点更为突出。
其次,经营灵活,命令传达快。家族化的另一个长处在于灵活机变。“家长”往往历经风险,亲手创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决策是基于个人经验和直觉,因此决策迅捷。再者,家族企业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简单,一般没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规范程序低,正式规章少,没有机构流程,有利于命令的迅速传达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这都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再次,受“家文化”的影响,家族企业团队意识极强。“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文化”的影响,并且东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要比西方文化中“家文化”观念浓厚得多。在我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体现了这一点,这种文化传统与社会生产力、市场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显得更为强烈。另外,由于“家”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家庭成员相依相扶、相互学习又是一个“好家庭”的码条件,所以在家族式企业中易于培植团队精神。
二、企业发展壮大后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经营管理方法,这些方法有利有弊,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也不同。随着企业的成长,犹如幼儿向儿童过渡一样,它有了自己的规模、自己的结构、自己的产品等,企业原来管理模式的优势就不再明显,一些特征甚至成为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羁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业主个人产权。大多数家族企业是以个人产权或家族产权为主体的业主个人产权,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在产权归属上,大多数家族企业没有完全界定清楚,认为是大家一块儿创业、一块儿所有,一旦在利益分配、权利归属等方面有了矛盾往往由于产权问题而闹上法庭。这种“内讧”轻者会影响企业的团结、造成效率低下,重者会引起企业的解体、成为企业崩溃的***。
第二,以亲友为主体、亲情为纽带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下业主个人控制一切,没有更多的管理层次,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将越来越容易导致低效率。我们知道,管理幅度的选择是具备一定要求的,幅度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利于有效管理的。例如,英国著名的顾问林德尔·厄威克发现,“对所有的上级管理人员来说,理想的下属是4人”,而“在组织的最低层次,下属的责任是要完成任务而不是管理他人,这时人数可以是8—12人”。我国的家族式企业大多层次较少而管理幅度太宽,同时管理者管理大型公司的经验、能力、水平不足,进而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提高。
第三,专制体制。家族企业的管理决策大多是业主个人说了算,并由业主承担责任和风险。在公司经营初期,这种决策机制有助于统一领导,并迅速采取措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公司规模扩大后这种决策机制很可能会形成一种“专制体制”,并导致决策失误,为公司带来损失,这种责任与风险由业主一人承担无疑会给家族带来更大风险;而其他员工或外聘人员仅仅是被动工作,甚至可以对自己的失误不负任何责任,这样下去公司的发展效果可想而知。
第四,企业行为易受短期行为与投机心理干扰。家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家族中各个成员间利益的均衡,常常会选择一些大家都看得到的,行之有效的项目去经营,有时会因此导致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投机心理。一旦家族企业规模大了,稍有不慎这种短期行为与投机心理就会给家族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
三、走出困境的选择
一些家族企业发展到这种地步,也就面临一种战略选择,选择是多样化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公司经营管理好,取得更大的收益。面对选择,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
1. 维持战略。
对于数目庞大的处于成长初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来讲,他们不仅规模小而且大多处于由诞生期向学步期的过度阶段,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仍然是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的最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的方式。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面对着资金、信用以及人才等方面的自身困难;另一方面,面临着我国当前市场体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信用等社会资本薄弱等客观困难,只有家族管理模式才能以最小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来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成长速度很快,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创业者手中出现了危机,但这并非传统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本身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创业者本身文化素质低下,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的。解决的方法应该是加强企业家的管理教育,提高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
2. 折衷战略。
鉴于我国的市场和法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家族企业的贡献和发展阶段等主客观条件,一部分大中企业完全走出家族制未必是有效可行的选择。而著名企业史学家艾尔弗雷德·钱德勒(1987)提出的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现阶段大中型家族企业变革的蓝本。
所谓第二形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家族(或业主)仍然相对(或绝对)地控股,业主及部分家族成员仍参与企业的高层管理,在相当程度上,家族仍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是,企业中很大部分中高层经理人员,甚至总经理都是非家族成员,基本实现了社会化,企业成为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的现代企业。要达到第二形态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家族企业必须对现有产权结构、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全面打破家族产权“一股独占”的封闭结构,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和产权流动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浙江一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比如温州正泰集团所辖的两家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均有几十人,股份多的有数百万元,少的也有数万元。第二,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干部,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科层体系。按照公平竞争原则,能力较低的家族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社会经理人。第三,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第四,重构企业文化。文化重构的实质是抛弃传统家族伦理中非理性的血缘、亲缘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理念。
3. 放弃战略。
对一些拟上市和已上市的家族企业,要区别于一般企业,吸取东亚家族公司的教训,加快制度创新,抛弃家族制度,建立两权完全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使之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公众公司。这是一种彻底的改变方式,将家族化管理变为公司制、股份制,不停留在“一言堂”的阶段,进入群体决策的阶段。聘用更多的家族外成员,让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又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企业家成为公司的经理层。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当前过渡阶段的长期性、复杂性。政府也应当加强对这类企业的经营监管和交易监管,强化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投资者权利的法律和司法制度。
以上分析表明,面临危机的家族企业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不应盲目攀比或迷信所谓的“现代管理方式和技术”,在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公司经营管理好,取得更大的收益。
1、企业制度的完善――实行股份制。
股份制克服了独资和合伙制的诸多弊端,通过有限责任制,降低了个人、家庭和公司的风险,使个人和家庭的变故不至于影响公司的发展;同时,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会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公司资产和个人资产分离,扩大了公司的融资能力,并且使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易于分离,从而克服了仅凭创业者的能力和素质做决策的弊端。例如,北京华通投资管理集团的刘建增、刘建宝兄弟在认识到血缘、情缘、乡缘、人缘因素只适用于创业初期小规模生产时,在2000年毅然排除困难搞股份制,他们兄弟各拿出占原总股份20%的股份,价值1200多万元,分为88股进行股权转让。转让给行业专家57%,社会知名人士20%,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23%。之后,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吸收两个非家族成员进入)、监事会(全部由非家族成员组成)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规范了管理机制,各项重大决策由哥俩商量办,变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二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完善了制度,做到了制度管理,按岗定人,奖罚分明。通过考评,形成一种自我激励、催人奋进的'成长气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创新力和凝聚力。
2、要注重企业继承人的选拔和培养。
中国家族企业选择继承人一般以血缘关系确定,以直系血亲为主,旁系血亲为辅。一般情况下,第一代企业经营者久经风浪,因而处理各种事务,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由于各种原因,接班人可能是平庸之辈甚至是败家子,这样家族企业就很难发展或是毁于一旦。例如王安电脑的悲剧。国外家族企业在传承问题上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家族企业具有借鉴意义。国外一些家族企业的财产继承人对上一辈的“家当”熟视无睹,缺乏热情,他们热衷的是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追求自由,崇尚个性,相信自我。比如摩托罗拉公司的迈克尔高尔文对他祖父创办这家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兴趣索然,他现在是华盛顿的一位风险投资家。在中国,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上,要坚持“单亲未必坏事”的原则,有效避免“逆向选择”现象;要克服传统思想的束缚,突破家业不外传的局限,在极力培养家族成员接班人的同时,放眼家族之外,拓宽继承视野,适当引进家族外部人才。在家族内挑选继承人时,要解决传承矛盾的协调机制,及早制定家族企业的传承计划,确保家族和谐以及企业传给后代的持续性。
3、要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企业管理历经三个阶段: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当企业规模较小时,所有者又亲自管理的情况下,人治有其优越性。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的素质,整个企业面对的宏观及微观环境发生变化,管理仍然以人治为主必然遭遇挫折。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没有弄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终极目标,也可能领导下属做企业,但是在从事某项事业时,赋予该事业价值的大小,往往决定所从事的事业最终能够达到的水平。赋予事业的价值越大,事业就做得越大。例如家族企业风云公司的总经理从塑造企业的价值观为本,对风云公司进行改造,公司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由原来的下属一家企业发展到2003年的8家,规模、效益和管理都有明显的提高。
4、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海尔副总裁曾经介绍说,张瑞敏只做两件事:一是组织结构,二是企业文化,而且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不带一分钱,只派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这就是文化扩张。家族企业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这种凝聚一般是靠“情感”来支撑的,并不能保持长久。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感觉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紧密相关,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真正成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5、努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家和政府给予家族企业很多优惠条件。如降低家族企业自营进出口的“门槛”,从2001年1月1日起,家族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自营进出口资格条件与国有、集体企业和科研院执行同等标准。家族企业必须拓宽国际化的视野,树立外向经营的理念,掌握国际化的规则、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了解国际贸易惯例、树立自立自强、公平竞争的观念,学会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各种渠道加快适应WTO专门人才的培养。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家”的国家,具备深厚的家族传统文化,这为家族企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家族企业。平衡好家族企业的利弊,处理好家族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把握好家族企业职业化管理的趋势和时机,会早日看到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顶级大企业。
我曾目睹多家已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们积极把自己认识的人安排在重要的部门里,甚至不管股东的抗议,他们大都一意孤行。结果没多久,高管一个接一个离开了公司,最终,这样的家族企业性质的上市公司关门大 吉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只不过安排我的外甥从基层做起,也不是安排他去干经理,有什么不对呢?有什么问题呢?但是,实际上,在一个家族企业中,不论家族成员的工作内容或头衔是什么,他们在员工的眼里都是属于“高层管理层”。因为,一到周日,当和董事长一起坐在餐桌前时,他们可以直接与董事长交谈。如果他们的表现优异、诚实、正直,当然能赢得员工们的尊敬,但是,倘若他们狐假虎威、气势凌人,必然会引起多数员工的不满,这对员工而言,是一种侮辱,也会使得员工无法尊敬老板。最终,可能大有作为的员工都离开了公司,留下来的人,很快地就成了溜须拍马的弄臣。
处理家庭事务和企业事务时保持灵活性
在工作中,有时候家庭事务显得非常迫切,让你无法忽视,也不能延期处理,为了让企业健康成长,这些事务必须立刻给予关注。出于同样的原因,有时候企业的需求需要你无视家庭关系去全力解决。虽然艾萨克推崇家事公事泾渭分明的策略,不过他也建议,要随时准备跨越这条分界线,“将注意力按需要在家庭事务和企业事务之间切换。”
构建一个不含家庭成员的治理部门
虽然家庭成员都会参与企业的管理,不过艾萨克建议,家族企业还应该构建一个不含家庭成员的独立董事会或顾问委员会,以便提供企业欠缺的技能和经验,并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时平衡各方利益。艾萨克谈道:“不含家庭成员的独立董事会或顾问委员会,可以为企业的董事会带来客观的观点以及额外的职业素养。”
看重家庭成员的个人需求和目标
艾萨克谈到,所有参与企业运营的家庭成员,也都是有着自身优先事项、需求以及未来愿景的独立个人。随着人生大事的发生,随着年龄增长的影响,他们的优先事项、需求以及未来愿景往往会随之改变。“最佳策略就是将家族企业所有者视为个人投资者。” 艾萨克谈道。“要清楚并看重他们的个人需求,无论是在企业中的需求,还是个人生活中的需求。不要忘了,如果少数股权所有者的问题和目标没有得到重视,那么他们的问题就会演变成多数股权所有者的问题。”
按能力而不是血统将最称职的人安置在最合适的岗位
玛莎姑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托尼是接管营销部副总经理职位的最佳人选,并不意味着托尼确实就是最佳人选,也不意味着你就应该聘任他担纲这个职位。在运营一家家族企业时,为了避免短期冲突,企业很容易将家庭成员安置在后者渴望的职位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称职的,可能的情况是,家族以外的人才可以帮助企业的表现更为出色。艾萨克建议,应采用精英管理机制运营家族企业,这种机制可以提升企业的绩效表现,同时可将员工的怨恨降低到最低程度。
每一代人都应该考虑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你的父母以某种方式运营企业,并不意味着你也要如法炮制,尤其是当你面对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变化时,“每一代人都要制订并持续贯彻能保护企业并能让企业健康成长的全新战略。”艾萨克谈道。商业环境和投资者的目标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改变。企业增长的文化,是检验企业能否保持健康,管理团队能否全情投入、忠于职守的“试金石”。
与家人同乐
家人共同运营一家企业,并不意味着工作也要成为你和家人离开工作场所之后的主要关注点。艾萨克谈到,事实上,用工作以外的兴趣与家人同乐,对保持每个人的心智健康、让每个人对生活报持合理和现实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他建议构建一个特殊的人际网络和家庭生活时间,只供家人共同享受生活、达成相互理解。对家族企业而言,尤其是多代同堂的家族企业,创建一个“家庭议会”(Family Council),对满足家人的需求常常大有助益。这种方式可让大家心系家庭纽带,从而无论商业世界如何改变,大家始终能保持紧密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