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遗憾的是,现在台湾还是没能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之中。关于台湾回归前后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台湾回归前后历史资料(优秀2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
中国元朝政府在台湾有正式管理,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台湾从古自今属于中国领土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
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地方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使台湾的经济得到很快地发展。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比以往更为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再次侵逼,中国再次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清理田赋,增加财政收入,购买轮船,架设电报线,设立邮电总局,建造铁路;购买军舰,增设炮台,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务局,安装新式采煤机器;设立兴市公司,建街造路;创立西学堂、电报学堂,培养建设人才。刘铭传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了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由于清政府无力救援,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文》,“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因此,《马关条约》属于废止之列,日本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的统治,从是日起即失去凭借。
台湾从古自今属于中国领土
1943年11月26日,美、英、中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战后东北、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
台湾名称的演变
“台湾”(汉语拼音:T�iwān)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 平埔族 原住民 西拉雅族“ 台窝 湾”社的社名,意为 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 台”字作为 简称。 明朝 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右图上方为“台湾”名称的 繁体 汉字正式书写,在台湾地区官方“ 国书”、 文件和 教科书等正式场合中使用;下方的书写多用于 民间与 媒体。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 岛夷”; 秦朝称“ 瀛州”; 三国时期称“ 夷洲”; 隋朝至 元朝称“ 流求”。 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 鸡笼”(指台湾北部)、“ 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 大员”、“ 台员”、“ 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 东番”。 郑成功改称“ 东都”,后 郑经改为“ 东宁”。 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 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 宝岛”。台湾地区在部分国际场合的代称为“ 中华台北”。
葡萄牙人称台湾为“ 福尔摩沙”( Formosa),源于 葡萄牙语Ilha 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在1950年代前是 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 高砂”、“ 高砂 国”、“ 高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