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泸定地震救援事迹7篇

事迹材料对于本系统本部门实际的针对性更强,事例叙述更为实用。事迹材料的语言朴实、庄重,人物通讯的语言生动、形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022泸定地震救援事迹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1

这是一场既有“速度”“力度”,又有“难度”“温度”的生命营救。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11日12时,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25人失联,目前有260余人在医院治疗。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求“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地方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迅速派出工作组和应急救援力量赶赴灾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特警、消防救援和医护人员等各类救援力量紧急驰援,各界人士、组织纷纷伸出援手,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工作组抵达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对抢险救援等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奔赴灾区,成立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开展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后根据灾害情况提升为一级),救援力量火速赶赴震区开展救援抢险。

“迷彩绿”来了!地震后10分钟,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完成集结,30余名官兵携带铁锹、药品直奔震中。

“消防橙”来了!地震后10分钟,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成都、德阳两地消防队伍,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等专业设备登车出发,赶赴震区;甘孜、雅安等地消防救援力量也紧急向震区驰援。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一时间派出特勤大队等力量奔赴震区。

“天使白”也来了!一辆辆救护车呼啸而过,国家和省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争分夺秒,以最快速度到达震中,开展转运救治,确保伤员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在这儿!在这儿!”9月5日下午,翻山越岭徒步救援的一队甘孜特警在海螺沟一坍塌处,徒手刨土,从断壁残垣间救出一名被困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别怕!‘汶川哥哥’来了!”9月6日下午,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森林消防支队救援人员在湾东村转移一位受困老人。汶川大队消防员张自立接过老人怀里的婴儿,紧紧抱在怀中,直至到达安全地带。

“亮了!亮了!”9月5日18时20分,在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临时安置点,国网四川电力点亮了震后的第一盏灯。雅安市石棉县新民乡前线指挥部、王岗坪等安置点应急电源也相继被接通,抗震救灾应急用电得到保障。

在泸定县城通往磨西镇的塌方公路上,90后挖掘机手王令、装载机手唐鑫冒着危险施工,左边是100多米高的悬崖,右边是10多米高的垮方,两名年轻人稳定操作,脸上满是坚毅。

前往震中救援的一队甘孜特警,在磨西镇附近被湍急的河流挡住去路。“不能等!冲!”他们用绳索连通两岸,一个个手脚并用攀索过河,组织受困群众转移脱险。

据统计,截至9月10日,各类救援力量累计出动1万余人,累计搜救被困群众650余人,转移避险群众6万余人。调度11架直升机飞行160架次,组织7艘船艇开行141航次,从空中、水路转运伤员群众、救援队伍2800余人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组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四川省下拨2000万元,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明办紧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抗震救灾资金2亿元。中央财政、四川省财政累计下拨救灾资金3亿元。共青团中央紧急筹措价值4164万元物资支援灾区。四川省财政紧急向甘孜州、雅安市各专调资金5000万元。

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四川省市(州)慈善(总)会、基金会等捐赠善款、奉献爱心。截至9月11日17时,四川省本级已接收救灾捐赠资金11.9亿元,甘孜州和雅安市也分别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救灾捐赠资金。

在泸定县的16所学校,10118名学生线上上课;“青青儿童乐园”开到了安置点,安置点的少年儿童得到了关心和陪伴。四川省公安干警对灾区社会面和集中安置点、物资发放点等重点部位加强巡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地震部门组织专家在灾区开展科普宣讲,普及地震常识和防震避险知识。心理疏导工作队伍来到安置点一线,安抚受灾群众情绪,保障受灾群众心理健康。

据了解,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灾区救灾物资充足,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2

山摇地动,房屋垮塌,成千上万名群众困在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的深山峡谷。

余震不断,大雨倾泻,落石滚滚……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救援人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

陆地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公安、交通、医卫、通信保障等救援队伍跋山涉水,奋勇前进;

在空中,无人机、直升机往返飞行,侦测险情、运送伤员和救援物资;

河面上,快艇、冲锋舟乘风破浪,挺进受困“孤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救援队员们在灾区搭建起一条条水陆空联动的“生命通道”。

逢山开路 遇水搭桥

“没有路,就徒步!”

在距震中磨西镇大约四公里的地方,看到前方道路被山体滑坡彻底堵住时,四川省骨科医院急诊科医生陈子锴大声喊道。随后,他毫不犹豫地带领5名队员下了车,步行向震中前进。

在连夜翻越海拔近4000米的雅家梗垭口后,他们终于在6日凌晨1时抵达震中磨西镇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该医院的医疗设备因受损严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陈子锴和队员们迅速开始救治伤员,用随身携带的药物、急救设备等,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

另一队救援人员也在第一时间徒步向震中挺进。

在距离磨西镇不远处,巨石挡住了救援挖掘机的去路,而一名当地群众被掩埋在废墟下。面对这样危急的情况,240多名前来救援的甘孜州特警没有犹豫,进入村里用双手挖掘废墟。

一下、两下、三下……手套磨破了,手磨破了,他们用手搬开石头,用铁锹刨土,终于将被埋群众救出。

“手磨破了没关系,只要能救出被困群众。”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负责人陆云涛语气坚定地说。

截至8日8时,各级各地已累计出动各类救援力量1万余人、装备1.2万余套、直升机9架,采用空中投送、水路转运、徒步突进等方式,冒着滑坡、滚石、激流的风险,分区组织多轮次排查搜救。消防队伍累计营救遇险被困人员286人,疏散转移群众4866人;驻川部队官兵累计协助转移受灾群众5995人。

在泸定县磨西镇磨子沟村,面对脚下的滚滚急流和河对面焦灼的伤员和受灾群众,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用树干和绳索搭起“生命通道”,迅速转移被困群众。

“尽管心里害怕,但没时间犹豫,对岸伤员在等着。”参与救援的民警土登汪秋说。

生命救援通道多处受阻,为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在平均海拔近3000米的崇山险峻中,类似救援在不断上演。

一幅生命至上、勇往直前抢救人民群众生命的救援画卷在贡嘎山下、大渡河边展开。

“空中铁军”驰援震中孤岛

6日10时,由应急管理部调派的一架翼龙-2无人机从贵州安顺基地起飞,直奔震区,对震区堰塞湖、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密切“侦察”,并保障救援人员应急通信。

在地震灾区上空,双尾蝎无人机、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等轮次出动,搭建起空中应急通信网络,实时将现场灾情画面回传,辅助指挥中心调度,为救援团队集结及施救提供保障。

“快看!这里还有人!”7日早上9时05分,在地震前线指挥部,搜救人员通过无人机发回的实时画面,在泸定县湾东区域内发现了2名幸存者。

无人机组迅速通过喊话器与幸存者取得联系,让他们在安全区域设置醒目标志,保存体力等待;同时将现场相关信息推送给空中救援组。很快,2名幸存者成功获救。

断网、断电、断路,地震将石棉县草科乡变成了一座“孤岛”,救援人员只能通过水路到达王岗坪乡后,再徒步6至8个小时抵达。而此时,余震不断、物资短缺、伤员被困……冷雨夜中,救援刻不容缓。

很快,石棉县中学山顶球场被开辟为石棉县空中救援服务直升机的临时起降点,为强大的“空中铁军”提供支撑。

随着直升机的不断起降,伤员和被困群众得到转运。

7日清晨,记者乘坐南方航空护林总站的一辆直升机从石棉县城进入草科乡,机舱内装满了方便面和救灾帐篷。

执飞机长许波有着30多年的飞行经验,他告诉记者,救援争分夺秒,从石棉县飞到草科乡,大概20分钟就能到,非常迅速。仅6日,该架飞机就从草科乡转运出了8名伤势较重的伤员。

医院灯光不灭全员值守

5日20时51分,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名婴儿降生,这是泸定地震后受灾区域首个降生的“地震宝宝”。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小婴儿,26岁的产妇沙女士和在场的医护人员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灾难无法预料,但看到孩子平安出生,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感动。”正在恢复中的沙女士说。

“时刻准备抢救!”地震发生后,甘孜州泸定县人民医院彻夜灯火通明,门口停靠的救护车警报灯闪烁不停,不断有伤员送来,医护人员全员在岗、通宵值守,千方百计救治伤员。

安置点的心理干预疏导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昨天的地震太可怕了,晚上睡觉我梦见了当时的场景……”“你闭上眼睛,放松下来,深呼吸。”

9月7日,在石棉县新民乡海耳村文化广场临时安置点的一顶帐篷内,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医生王冬正对一名7岁小朋友进行一对一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经过心理疏导,小朋友明显放松了下来。

一支支医学救援队伍“逆行出征”,进一步壮大医疗救援力量。9月8日14时30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五支紧急医疗救援队又紧急奔赴雅安灾区。

截至目前,相关救援部门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严密防范地质灾害,山洪等次生灾害,强化转移安置群众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3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8日12时,四川泸定地震已经造成86人遇难,另有35人失联。目前,救援人员仍在冒着余震和滑坡危险抢救生命。

截至7日8时,已累计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特警、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应急安全生产、医疗救援、交通通信电力等各类救援力量10058人、直升机9架。还有许多外卖员、卡车司机等各行各业普通市民自发参与救援。

3天来,一场专业力量与全民协助共同参与的大救援紧张进行,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飞架生命桥

震后道路中断,泸定县磨西镇青岗坪村成为“孤岛”,一条湍急的河流横在救援人员与受困群众之间。

救援人员以急行军的速度跑了五六公里赶赴救援,却发现桥梁已垮塌。“河上有管道和绳索,只能一边用手抓着绳索,一边踩着管道挪动过河,但根本没法转运对岸伤员。”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雅江大队大队长张国胜说。

危急时刻,逼出了人的潜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了最为可行和直接的救援方式。张国胜带领十人冒险抵达对岸后,决定现场砍树,利用树干和树枝迅速制作简易桥。

这座手工造出的简易桥,给全村人带来生的希望。从简易桥通过后,救援人员迅速对青岗坪村进行搜救。先用担架把伤员转送至简易桥,桥对面的战友接到伤员后,再次转送至约四公里外的救护车上,同时还把被困群众一同护送转移。

经过夜以继日的救援,被困的300余名群众被安全转移,其中有重伤员29人。

汶川地震被救的娃 今天成了救人的战士

9月6日,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队员张自立抱着一个才两个月大的婴儿,走在从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疏散转运的路上。

张自立今年5月刚刚成为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的消防员。泸定地震发生后,他随队第一时间赶往灾区。到达湾东村时,进村的路已完全垮塌,只能先坐橡皮艇到山脚,再拿着弯刀开路爬山进村。

走进村里一户人家,张自立看到一位老奶奶和仅两个月大的孙儿留守家中,他赶紧上前帮着抱起孩子往村外撤离。

张自立2002年出生,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6岁,正在读小学一年级。“当时家里房子倒塌了,没吃没喝,后来解放军、武警、消防的叔叔们过来帮助搭建帐篷、送吃的,学校操场成为村里的临时安置点。”

正因为儿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张自立从小立志成为“救人的人”。如今如愿成为森林消防员,他非常自豪:“以前地震的时候我们等着救援人员来送物资,现在换我帮助别人。”

血站外排起长队

9月6日,甘孜州康定市,中桥爱心献血屋外排起了长队,很多市民自发前来献血。地震发生后,灾区伤员陆续转至华西甘孜医院和泸定县人民医院。为了抢救伤员,甘孜州中心血站AB型和B型两种血型储备量迅速下降。

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心血站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无偿献血倡议,救治地震伤员急需AB型血和B型血的消息很快传播开,献血屋外逐渐排起一百多米的长龙。

据介绍,仅9月6日一天,就有110多名爱心市民成功献血,累计捐献3.6万毫升血液,足以满足地震伤者救治。看到需要献血的消息,康定市民林志莎赶了过来,这是她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面对天灾,我也想尽一份微薄的力量。”她说。

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心血站7日一早向全社会发出感谢信称:“我们血脉共搏,心手相连,以参与无偿献血的方式守望相助,使所有人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之温暖,赤子之心最可贵、匹夫之责最可敬。”

震后新生:母子平安

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应急救援队在泸定县磨西镇开展救援时,发现了26岁的孕妇沙女士。因为地震突然来袭,已经怀孕超过38周的沙女士被倒塌的墙体砸伤,情况危急。

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立即在现场对沙女士进行了紧急救治。初步判断,孕妇可能存在胎膜早破、先兆临产,建议立即转院救治。

一场救援迅速展开。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帮忙下,9月5日16时30分,沙女士被成功转运到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此时该院妇产科、骨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救治小组已经等待就位。

当日20时51分,婴儿降生,母子平安。“灾难无法预料,但是看到孩子平安出生,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感动。”正在恢复中的沙女士说。

教室很结实、很安全

日上午,泸定县磨西镇贡嘎广场集中安置点的“青青儿童乐园”里,小朋友们正在志愿者和老师的陪伴下画画、堆积木、捏彩泥、玩玩具。

陈雅熙是海螺沟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她手里握着彩笔,正在聚精会神地勾勒线条。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经历强烈地震。经历过数次地震的四川早已将避险教育和应急科普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学校平时有地震演习,当时教室里晃得厉害,我们都躲在桌底下,等不晃了跑到操场上去。教室很结实,我觉得很安全。”陈雅熙说。

据介绍,截至8日上午,磨西镇已经分别在4个安置点设立了“青青儿童乐园”,乐园中有小学生也有学龄前儿童。安置点内还展出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为大家加油打气。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4

位于雅安市石棉县的四川亿欣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碳酸钙“食品添加许可证”的企业,主要从事碳酸钙功能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的原料矿山在泸定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坏,受灾金额达1000万余元。四川银行雅安分行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随即快速开展贷前调查、办理担保贷款。仅用时一天,在震后第二日,首期300万元担保贷款就成功发放至企业。“真的太及时了,贷款利率加担保费率合计低至3.5%,这对灾区企业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也有信心尽快自救,恢复满负荷生产。”该公司负责人彭贵明对记者说。

“9·5”泸定地震发生后,四川雅安市金融系统在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迅速对“三农”及小微民营企业等经济实体开展走访,了解受灾和融资需求情况。同时,优化信贷业务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主动降低贷款利率和服务费用等,全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

截至9月13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向雅安市中心支行调增12000万元支小、4500万元支农再贷款限额,随后雅安市中心支行调增石棉县支行1500万元支农再贷款限额,全力满足灾区金融机构再贷款合理需求。全市金融机构累计走访灾区市场主体2173户,其中,授信171户、41071.3万元;发放贷款151笔、29044.4万元;延期还本付息17笔、2724.29万元。

四川乡村共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收购、销售,是石棉县唯一一家利用自媒体电商销售产品的国有公司。石棉农商银行了解到,该公司自有资金在震后主要用于保障本县灾后供给,从而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于是,该银行迅速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急企业之所急,第二天就将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发放至企业。

地震发生后,由于部分交通受阻,现场办理业务遇到困难。雅安市金融机构全面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综合运用手机银行、智慧个贷等各类线上渠道,保障普惠贷款、住房金融、惠民消费等服务不中断。

为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助力企业尽快从灾害中恢复,雅安市金融机构还对部分企业主动实施了贷款利率下调、延期还本付息,对企业网银和短信年服务费、收单商户手续费100%减免等优惠措施。农业银行石棉县支行在了解到重点企业四川王岗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受灾严重后,立即向上级行沟通汇报,于9月7日完成对企业项目贷款利率的下调工作。此次利率下调,将为企业节约2100万元左右的财务成本。四川中洋矿业有限公司、雅安市天全县华宇石材厂是两家石材加工企业,受地震影响,原料供应受阻,预计经营收入将下降,对贷款形成还款压力。农业银行雅安分行结合实际情况,主动为两家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1000万元,切实缓解企业还款压力。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5

“太揪心了,后面几天四川震区还有一轮降雨过程,雨量以中雨为主,局地大雨,夜间降雨较为明显,救援人员和灾区群众一定要警惕降雨可能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二次灾害。”9月7日,距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已过去两天。临近午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手头工作仍未做完,但面对本报记者对于四川震区震后天气、地质方面的询问,朱定真给予了完整的回应。

四川泸定地震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为这场必然胜利的“战役”贡献力量。

警惕与预防

“地震之后,地质条件会变得格外脆弱,如果叠加降雨影响,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朱定真看来,出现降水对地震灾区和救援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地震发生后地质环境受到地震波影响,局地出现了垮塌、滑坡,原有的地质条件平衡被打破变得不稳定,如果出现明显降雨,容易再次引发垮塌、滑坡甚至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或者增加堰塞湖致灾风险;二是降雨可能伴随雷电、降温,这些都有可能给受灾地区居民安置工作带来挑战;三是降雨对救援工作和救援人员安全会带来影响,更会给外界通向灾区的交通线带来阻碍。

“我特别提示前方救援人员,要做好灾区出现降水对人员安置地点、救援现场不稳定的建筑物、山区道路等风险暴露度高的环境可能存在风险的评估,科学安排抗灾救援,以防止对人员的二次危害。”朱定真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原副院长刘春平一直强调,防灾减灾教育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学生安全,避免和减轻社会、家庭因灾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刘春平自己做了个统计,CCTV-1新闻联播平均至少5%的时间是涉灾新闻,尤其在巨灾大灾发生后、灾害多发季节,这个时间甚至超过10%,间接反映了防灾减灾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看懂新闻中的卫星云图?多少人知道灾害预警后续应急行动?多少人能理解灾害降临时,秒、分级的快速响应成为生死一线的分界点?国内外实践表明,提高公民防灾意识和减灾技能,是实现减轻灾害损失最有效的手段。科普防灾减灾,需要与校园课程内容相结合、与校园安全教育相结合,防灾减灾必须进校园!”结合本次泸定震情,刘春平再次作出了呼吁。

救灾与救治

地震发生后,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队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持续深入四川震区察看灾情,指导开展抗震抢险救灾工作。

雅安市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海子山村受灾严重,工作组一早前往海子山村,调研房屋受损情况。由于当地余震不断,沿途不少路段山体出现滑坡,工作组步行至海子山村1组,实地察看该村房屋倒塌受损情况,要求对受损房屋加快鉴定,及时加固修复,受损严重的从严管控,劝导群众不擅自返回。

随后,工作组前往新民乡马厂村山体垮塌点,了解山体垮塌造成的道路中断情况以及目前道路抢修工作进展,要求抓紧抢通受阻道路,保证施工安全,尽快打通物资进出通道,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民乡海耳村应急避难安置点,工作组详细询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了解救灾物资储备发放和卫生防疫情况,强调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及时调拨分发救灾物资,保障好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

石棉县人民医院是此次地震伤员的集中收治点,工作组专程来到这里,看望正在接受救治的受伤人员,转达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慰问,了解伤员伤情和救治情况,嘱托医护人员要精心施救,对重伤员要组织专家会诊治疗,逐一制定治疗方案,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救治工作,尽最大努力抢救生命。

石棉县王岗坪乡因地震造成道路交通受阻,工作组乘坐冲锋舟驶入该乡受灾严重的挖角村,检查地质灾害点监测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加强安全巡查盯守,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

在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工作组视频调度了解电站安全运行情况,要求保障电站安全生产,抓好应急抢险、电力保供等工作,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受灾群众安置。

工作组还前往了设在石棉中学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慰问正在紧张工作的救援人员,强调当前要把救人放在抗震救灾工作第一位,希望大家持续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轻言放弃。

驰援与补给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为在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提供帮助,各市场主体在行动。

地震发生后,来自成都高新区的纵横股份迅速响应,以最快速度与四川省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成立了应急救援小组,出动三支队伍,携带三架无人机系统,9月5日晚上8点从成都出发,凌晨1点到达泸定前线指挥部。9月6日上午7点,小组成员听从指挥部门统一调配,成功完成指定区域7平方公里1∶1000正射影像图采集工作。12时许,纵横股份应急救援小组已向现场指挥部提供了指定区域首批地震灾后数字正射影像图。

9月7日早上7点30分,纵横股份应急救援小组再次开展作业,获取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数字正射影像、视频实时数据,助力泸定地震救灾抢险。

地震发生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于第一时间启动了救灾应急预案,紧急向甘孜泸定地震灾区首期捐赠500万元。阿里公益此前派驻甘孜的阿里乡村特派员,也将持续参与当地联合救灾工作。此外,阿里公益于5日晚间,还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壹基金、爱德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一起,在阿里“95公益周”会场联合发起募捐救助行动。

达能中国第一时间筹措婴幼儿配方奶粉、儿童奶粉及维生素饮料,将首批捐赠物资陆续发往受灾情影响地区。其中,达能生命早期营养捐赠诺优能3蕴荟奶粉、爱他美3儿童奶粉共计200箱,达能中国饮料还捐赠了2100箱脉动维生素饮料。

在了解和研究一线需求后,新希望集团决定联合四川省永好公益慈善基金会,通过四川省委统战部管理的四川省光彩事业促进会首批捐赠310万元现金和物资(现金260万元、紧急民生物资50万元),用于泸定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

另据了解,地震发生后,新希望旗下各板块有序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新希望六和旗下“美好食品”,新希望乳业,草根知本集团旗下鲜生活冷链、新希望味业、川娃子食品、徽记食品等,紧急组织大批灾区急需物资,有序运往灾区。另据了解,后续新希望集团还将根据灾区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实际需要,积极支持和参与。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6

阻挡不了地震,那就琢磨它

乘车从成都市去往泸定县磨西镇,胡凯衡几乎一路都在往窗外看:道路相对畅通,远处的山体看上去只发生了小部分表层的崩塌。这表明,前一天发生的地震可能没有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胡凯衡想。

9月6日,这位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山地所)的同事一起往震区赶: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强震。

此前,山地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对这次地震作出评估速报,根据震级、强度和震区人口等数据,套用以往的地震经验模型和公式,估算了伤亡情况:可能造成10-60人死亡。

深入震区后,胡凯衡发现,地震引发的后果比预估的严重:地质灾害多发,崩塌、滑坡切断了道路,影响抢险救援,“就像放大镜一样”,次生地质灾害加剧了泸定地震带来的损失。

后来不断更新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截至9月11日17时,泸定地震已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

泸定地震为什么比同级别的地震破坏性大?

从磨西镇出发,往大渡河下游走,胡凯衡看到了连片的滑坡、崩塌,几乎切断了通过乡镇的道路。直到抵达石棉县王岗坪乡,这段40多公里、惊心动魄的路程才结束。胡凯衡回忆,“地震把坡体震松了,掉下来砸坏了房屋和汽车”。

山地所公众号9月8日发布的公开文章说,根据无人机影像解译的震后滑坡结果,湾东村调查区有151处地震滑坡,大型滑坡数量较多,滑坡面积达到0.68平方公里;磨西镇有704处滑坡,滑坡面积2.5平方公里。根据多源雷达的检测,石棉县草科乡疑似崩滑区17个。

地震后,滑坡和崩塌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这些突然飞降的落石、土块能砸毁车辆、破坏道路,加大了泸定地震的救援难度。

这是每天地球发生的上万次地震中的一次,由两个板块挤压、碰撞引起。地壳的运动会让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出现断裂带,由地面形成的断层以及两侧岩块组成。

根据胡凯衡目前的调查,泸定地震造成的活动断裂带约二三十公里长,南北走向,从海螺沟延伸至王岗坪乡,滑坡和崩塌也集中分布在这条活动断裂带两侧5公里范围的地方。

泸定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就像两辆车面对面交错而过,两块板块接近水平滑动,位置和距离变了,高度没变。先滑动的板块叫主动块,与另一个被动块发生摩擦。

胡凯衡走访发现,此次的滑坡和崩塌集中在主动块一侧,在断裂带的西侧。

“大规模的滑坡和深层岩质的滑坡很少,大多崩塌和滑坡发生在浅层。”他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余震和降水,会导致原先松动的山体继续失稳,形成更严重的泥石流。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说,一般而言,不到7级的地震不会产生大型滑坡。但泸定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形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泸定县的贡嘎山,以7556米的海拔位列四川第一高峰。

山地所研究员孔纪名说,一般而言,滑坡的发生受地貌、岩性、坡体结构等条件的控制,而这些条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地点的山地表现出的成灾条件又各不相同。

当各种不利于山体稳定的条件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坡度陡、岩性强度低、坡体结构松散的不稳定斜坡。他说,这次泸定地震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强烈构造活动影响明显,山地普遍具备滑坡及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在地震的诱发作用下极易发生滑坡。

孔纪名说,地质灾害发生的程度和危害范围,受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影响。震级越高,烈度越大,对山体的破坏越强,影响范围也更大,后续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将会越多。

胡凯衡说,在未来建筑规划和道路选址时,尤其应该避开岩体松散的斜坡“隐患点”。那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说,2022年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遇难4人被飞石砸中,他们躲过了地震,没躲过山崩。

天然的地形地貌给泸定地震救援抢险带来困难。高建国说,一些震中的村子就夹在两座山中间,地域狭窄,很难找到一块平地能当无人机停放坪。省道、国道就建在山的斜坡上,居民建筑又沿着公路而建。

他分析,农村缺少紧急避难场所,很难防御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未来应该把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和地震的群测群防结合起来,要写进防震减灾的预案里。“做好农村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这是最后1公里。”

泸定地震发生在活跃的鲜水河断裂带

多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的地震、地质专家均表示过,泸定地震曾被预测,震级6.8在专家预估的区间内;泸定县在鲜水河断裂带的中南部,在这条断裂带上,6.8级不算小也不算大。

翻阅此前的若干研究,鲜水河断裂带一直是四川境内地震活动最频繁的断裂带,自1700年至今,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平均40年发生一次。

许强说,在泸定发生6.8级地震之前,许多专家都预测,这条断裂带会发生6.5-7.2级地震,“随时都可能发生”。毕竟,这一带上一次地震是1973年炉霍县7.6级地震,至今已49年,超出有记录以来的平均时间间隔。

那里是全国地震学家、地质学家重点关注的地方,相关学者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接力研究。高建国说,鲜水河的历史资料整理、挖掘和研究,是当时国内20多条地震带里速度最快、成果最多的一条。

摊开四川地图,那些地震多发的地区像一个Y字形,主干从安宁河、则木河一路向北,到康定市、石棉县附近分成两条岔路。一条岔路叫龙门山断裂带,往东北延伸,经过绵阳市、广元市;另一条是鲜水河断裂带,通往西北,从康定一路延伸至凉州。

鲜水河断裂带最著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786年6月1日,就在康定至磨西一带。

高建国说,那次大地震引发了严重的山崩和滑坡,滑坡的山体堵塞大渡河,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余震不断,堰塞湖溃坝,冲毁了下游的县城和村庄,造成10多万人死亡,“当时堰塞湖的危害比地震还大”。

1984年,中国地震局和美国合作,也在这里开展过集中调研。高建国说,鲜水河断裂带与美国圣安地列斯断裂带有相似之处,那是美国地震多发、在地面上都能看到断层的地区。

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依然没能完全掌握鲜水河断裂带的运动规律。

预警和预报不是一回事

一位80多岁的中国地震局研究者回忆,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时,10多万次余震都靠人工记录,几十名研究员集中在一间大会议室、摆上几张桌子,地震仪连着滚筒,探针形状的笔来回跳动,在滚筒表面的纸张上画出一道道波形,他们根据波形推算地震发生的位置。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启动,全国的地震监测台站从原来的1200多个,增加到如今的1.5万多个。监测站一般建在人口密集、通讯信号较好的位置。原来台站之间相隔100多公里,需要监测到长距离外的一级地震,建设成本很高。台站变得密集后,监测范围缩小,每个台站的建设成本也从100万元左右降到几千元。

前述那位研究者回忆,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时,他和同事是在5月13日、北川通讯恢复后报告情况时,才知道北川受灾严重。“当时只知道震中的情况,但震动强度的分布情况做得不准。”

如今,地震发生后两分钟,地震烈度速报就能勾画出震动强度较大的范围,方便救援队伍确定救援方案。

建设密集的地震监测台也是为了实现更准确的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不同:前者是在地震发生后,通过时间差对周边地区发出的地震信息,目前技术可以实现;后者是在地震发生前,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进行预报,目前仍属于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一次地震中,主震一般持续10多秒。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如果人们能在地震发生后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14%,提前10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以降低39%,提前20秒,可减少63%。

但地震预警存在盲区范围。王暾说,此次的泸定地震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系统的盲区是以震中磨西镇为圆心、半径约为15公里的圆形。在这个范围里,民众会先有震感,才收到预警信息。

在地震波还没抵达前,离震中越远的地区,民众收到预警越早:康定市提前7秒收到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收到预警,成都市提前50秒收到预警。

想要减小盲区,需要缩短系统响应时间、优化通讯信号。在过去10年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预警网的平均响应时间从9秒下降到5秒内。

更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地震前的地震预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计划在四川、云南另外建设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目前,已建成650个。

王暾形容“地下云图”是给地球内部力量和能量拍“X光片”,通过地面传感器动态监测地下5-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地下云图监测站的精密性更高,多设立在野外,能减小人类活动带来的误差。

截至9月10日11时20分,地下云图共记录到泸定地震的1061次余震,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石棉。石棉县位于3条断裂带的交界处,距离震中只有几公里。“这些余震会不会触发或加速其他断裂带的运动,仍需要持续关注。”王暾说。

余震的捕捉还有助于实现与地震同时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预警。王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次泸定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较小,但落石、滑坡、泥石流风险更大,在山区会形成范围较广的灾害链。后续减灾所将结合数据捕捉,向相关区域发布地质灾害的预警信息。

在这些余震中,除了42次3.0级及以上余震,绝大多数是地下10千米的微小运动。未来,这些数据也有利于推算地下应力和能量变化过程,实现地震预报。

提高高风险地区的房屋建筑抗震水平

应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专家雷杰在9月6日凌晨3点到达磨西镇,进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应急评估。镇上没电,只有帐篷周边微弱的光亮,照着道路上的建筑毁坏残留物。

第二天排查时,雷杰发现许多自建房缺乏专业指导、结构体系存在问题,受损情况严重,大部分临街商铺一楼都没了:这种头重脚轻的建筑,上面三层或者四层用的是砖混结构,下面就靠几根柱子来支撑。如果改成墙体,使用面积就会减少,餐馆、超市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不会采用。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说,山地所贡嘎观察站就设在震中区,一楼震塌了。他解释,震源是在16千米深的地下,地震波在震中区竖直往上传播,震中区的居民会感觉强烈的上下震动,就像青蛙跳一样,房屋也会竖向震动。

2008年,北川也发生过类似的房屋倒塌情况:几层楼因上下震动叠成了一层。

雷杰住在磨西镇一家酒店里,经过排查,该建筑抗震性能较好。但余震不断,雷杰一晚上还是要跳起来两次,“理性告诉我(房子)可以,余震来了还是想跑”。

9月8日,他到和镇子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的柏秧坪村进行房屋评估,道路以盘山公路为主、村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道路受滑坡落石破坏严重,他从镇上去村里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村里“几乎没有剩下完整的房屋”,土坯房和老砖房基本倾斜或坍塌,两位老人在坍塌中遇难。

雷杰发现,汶川大地震后,当地村民基本不再使用施工工艺简单、但容易出现裂缝的预制板,成本高工艺复杂、但稳定性强的现浇板目前比较普及。但在房屋建造的结构体系方面,小地方的泥瓦匠仍然不够专业。

村里一些房屋建在滑坡地带,院内的地皮已经出现裂缝。“那边的山都比较陡,在仅有的一块平地上修房子,平地外面出去一点就是很陡的山坡。”但即使房子被贴上“禁止使用”,很多人仍然不愿去镇上的安置点,在山上用彩条布和塑料布搭一个临时的棚子,因为“那种故土难离的情结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根据各区域不同地震风险规定了建筑设防要求,区域按照地震风险从低到高分为6、7、8、9度。按照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范,磨西镇处在9度抗震设防区。

雷杰说,《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属于设计规范上的宏观概念,一般精确到县级,很难精确到村庄。

王暾介绍,地震导致的破坏有两种,一种是震动导致的房屋坍塌,一种是断层强大的拉力,将位于断层上方的房子直接摧毁,“相当于是把刀,把布剪坏”。他说,泸定地震震中很多损毁房屋就建在活动断层附近。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院长徐锡伟在接受《中国科技报》采访时说,需要通过细致填图绘制出全国活动断层分布图,把城市的地震灾害源“挖”出来,建设时尽力“避让”。

许强说,鲜水河断裂带附近的建筑工程,抗震级别很高:康定市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已达到9级;大岗山水电站更是达到10级;川藏公路、川藏铁路也有高级别的抗震设防级别。但从泸定地震震中区倒塌的房屋看,大多是砖混、石砌和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他建议,我国应将高地震风险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纳入中长期减灾规划,“是不是应该设立强制标准,把高地震风险区的建筑物,包括当地居民的自建房,都纳入强制性的抗震设防里加以考虑?”

雷杰说,“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是抗震设计的基本目标。”他介绍,四川建筑科学研究院准备针对农村房屋修建编制相关指导,将建造成本增加控制在10%-20%内,在经济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

他认为,只要严格执行抗震设计,即便遇到震级比较大的地震,至少也能保证房屋不倒塌,不出现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雷杰已经从泸定回到成都,他从同事那里得知,震区活动板房已经准备开始搭建,帮民众支撑到家园重建的那一天。他在朋友圈写道,“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泸定地震救援事迹 篇7

“9·5”泸定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国资国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火速调集多个领域专业力量奔赴地震灾区,广大国企干部职工闻令而动,全力以赴投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川国资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涌现出一批批令人敬佩的典型人物和优秀群体。

国网四川电力刘元生:带队点亮震中安置点“第一盏灯”

地震发生后,国网四川电力甘孜公司供区内1座110千伏变电站、1条110千伏线路、2条35千伏线路、16条10千伏线路受损停运,584个台区、21850户居民停电,磨西镇、燕子沟镇等片区因电力设施严重损毁造成电力中断。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甘孜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元生同志靠前指挥、一线站位,4.5小时内带领3支党员突击队迅速挺进震中磨西镇建立现场应急指挥部,于地震当晚18:20点亮了磨西镇贡嘎广场安置点“第一盏灯”,完成了省抗震救灾前线联合指挥部和39个灾民安置点供电,并陆续设立应急服务点9个、便民充电点92个,为各安置点近2000顶帐篷、1万余名受灾群众提供照明、充电、安全用电宣传等电力服务。

在磨西镇抗震救灾一线,刘元生同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持“应恢复尽恢复”,统筹指挥甘孜公司自有力量和6家地市电力公司应急支援队伍、物资,累计排查电网隐患489项、处理设备缺陷478项,于9月8日下午完成了10千伏及以上电网设备恢复。截止目前,除房屋受损和道路中断等因素不具备恢复条件外,用户恢复率达100%。电力抢险工作得到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余兵等领导同志高度肯定和受灾群众一致认可。目前,刘元生同志仍奋战在磨西抗震救灾一线。在此次抗震救灾“遭遇战”中,刘元生同志勇担使命、一线站位,带领电力抢险力量,全力完成电力抢险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初心与使命。

四川电信廖华:奋力打通通信生命线

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在此次地震当中通信设施损坏严重,加之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地震初期一度成为信息孤岛,急需尽快打通通信生命线。

四川电信机动通信局50岁的应急抢险队员廖华同志,曾先后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4.20”雅安芦山地震等通信应急抢险任务,具备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应急通信抢险经验。接到抢险救灾指挥部命令后,他毫不迟疑,迅速带领2名技术人员携带专业通信装备,驱车飞驰石棉中学临时停机坪,登上直升机准备向目的地进发。

这条航线是直升机首次实地飞行的新航线,虽然特别配备了4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但傍晚飞行能见度差、山中气流不稳、雾气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给执行飞行任务带来很大难度,任何一点小偏差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面对这些困难,救援队没有一人退缩,顺利到达指定位置并抢通雅安市石棉县草科乡通信,为当地抢险指挥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

四川移动乐山分公司党员突击队:负重30斤,徒步突进10公里

为全力保障地震灾区通信,四川移动充分发挥圈层保护机制,迅即调度周边分公司进行驰援。乐山移动闻令而动,迅速组织人员和物资,副总经理涂灏带领一支由12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深入甘孜,负责磨西镇至得妥镇抢险保通信工作。

在距离断点约10公里处,突击队遭遇山体塌方,车辆无法前行。红色通信使命在肩,突击队当即决定负重徒步突进。人均负重30斤光缆,手心磨破了皮没人喊痛、衣服浸透汗水没人叫苦、前方路况未知没人放弃。历经8个小时,突击队到达指定地点并排查解决了沿途1处重大隐患,顺利抢通了磨西镇至得妥镇段通信传输。

四川能投集团连金强、连金诚:冲锋在大渡河上的勇士兄弟

地震发生后,四川能投文旅集团泸定桥公司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组织应急突击队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泸定桥景区员工连金强、连金诚两兄弟作为冲锋舟驾驶员,担负起转运人员和物资的重任,在风雨交加的大渡河上无数次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平安送达。

地震当晚11时许,连家兄弟完成白天的救援运输任务后,在对周边河域进行巡逻时发现一艘避险漂流的小船。连金强、连金诚兄弟克服雨夜河面能见度低的不良条件,凭借多年冲锋舟驾驶经验,小心谨慎地抵近漂流小船,将船上6名避难灾民一个个解救下来,并迅速将伤员送到镇卫生院救治。自参加抗震救援运输任务以来,连家兄弟每天驾驶冲锋舟超12个小时,负责安全运送伤员和物资。截至9月9日,连家兄弟驾驶冲锋舟参与救援超60个小时,往返奔波于联合村洞口、湾东村、紫雅厂村等地50余趟,运送救援队员、消防员和受灾群众400余人,运输救援物资超过6吨,为救援震中区域磨西镇赢得了宝贵时间。

四川发展国润水务党委:驰援震中,保障“生命之源”

地震发生后,震中地区泸定县磨西镇当地水厂、供水管网受损较为严重,灾区群众面临饮水困难。随着周边群众陆续从山区向指定安置点转移,磨西镇安全供水面临着巨大压力。四川发展国润水务党委迅速响应,在川西片区就近成立一支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支援队伍,携带一批次氯酸钠消毒药剂,驾驶抢险车辆紧急驰援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执行救援任务。

越靠近震中,路边的景象越是触目惊心。平地扭曲、山体震塌、房屋损害,行进在前往震中的道路上,救援队的心情无比沉重,但逆行救援的信心决心却更加坚定。抵达震中磨西镇后,救援队伍不顾一路的颠簸,迅速投入救援工作之中。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救援队伍将药剂送往海螺沟景区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并协助供水厂站根据进水情况调整生产工艺、开展水质监测,用自己的专业力量全力支持救援工作,保障磨西镇4000余居民安全用水。救援队后续还将协助当地供水公司制订工作方案、巡检排供水管网、抢修受损管道,为灾区人民和各方救援力量提供安全可靠的用水保障。

此时此刻,一支支国资国企救援队伍还在紧张有序地执行救灾任务,一幕幕感动人心的救援事迹还在不断涌现。祝愿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祝福救援队伍早日平安归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