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
余老师的开课是那么朴实,那么自然,那么简练。“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请打开书,我们一起读‘陈太丘与友期’,读——”接下来他出示了三个课堂阅读活动:朗读,练习,品析。
第一个环节:朗读。这个环节余老师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的两个层次。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划分好层次了,就等于概括了内容。余老师教学的推进很细致。首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到用朗读表现课文的两个层次”。二是分工明确:“前三排读第一层次,后三排读第二层次。要求同起同落。”三是让学生读文、思考,尤其是让学生先商量一下读到哪儿,这是做到“同起同落”的一个保证。四是学生读课文,老师评价,“不错,很整齐,一下就读出了内容和层次。”五是请一位学生谈一谈为什么这样划分层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余老师提升式的小结:第一层讲的是陈太丘和他的朋友之间的故事,第二层讲的是陈元方与陈太丘的朋友的故事。这个环节的教学落实得扎扎实实。它的巧妙之点就是通过朗读让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很有新意。这又让我们知道,原来朗读不仅仅是让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文章读得有感情,还可以读出层次的美感。
第二个环节:辨析。余老师首先提出五个练习活动:一是找出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二是找出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三是找出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四是找出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五是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当时我们听课的老师在想,是不是问题难度有点大了,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叫“难易适中”。此版块的教学依然丝丝入扣的进行。先是引导学生读文,自主学习,每个同学任选一项。几分钟后,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的活动非常充分。最后是余老师的精彩讲解,体现出厚重而实在的文言词语的教学。如两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字“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期”,“相委而去”的“相”,尤其是这个“相”,不听余老师讲课,我还真不知它可以译成“我”,“相委而去”就是“委相(我)而去”;如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尊”“家”,有浓浓的“古代称呼”文化;再如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信”和“礼”,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品析。余老师出示话题:从文章中的一个字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个词读出了„„从文章中的一句话读出了„„之后,余老师做了一个示范:我从这个“久”字读出了元方的爸爸是个很讲信用的人,朋友发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开始思考,余老师巡视。几分钟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充分自由的对话。这里,很细腻的品析了几处字词句的妙处。“尊君在否”的“尊”表现这位朋友还是有很高的修养的,用语文雅;“入门不顾”的“顾”用动作表达自己发脾气,写出了小元方是一个有脾气的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是元方在给爸爸的朋友讲道理,他很有礼貌,也说明他受到的家教很好;“下车引之”的“引”还是用动作表达内心的感情,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用一个动作向孩子示好,求得原谅,朋友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还有一个“怒”字,“友人便怒”,“怒”字比用“骂”字好,一是写出友人的性格,是一个很率性的人。二是让我们想出了此时的外貌形态和心理活动。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余老师很自然地小结:“尊”“怒”“惭”“引”,写出了一位知书达礼的客人,写出了一位很率性的客人,写出了一位知错就改的客人,客人的多个层面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这个小节可谓精巧,在品词析句中生成了对“客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理解。这是最值得我们欣赏的一个亮点。
最后,余老师用“议”的活动收课——“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说。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余老师让大家做笔记:这是一个开门见山的故事,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这是一个戛然而止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虚写手法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守信重礼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人的品行修养的故事,这是一个运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对话描写来展开情节的故事,这是一个用元方的话语来点题的故事„„ 最后,余老师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文章赏析的“百字小论文”。
回味余老师上的《陈太丘与友期》这堂课,让我获得的感悟很多。我想从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谈一谈听后收获以及对余老师语文课堂的再认识。
一、 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
余老师的课堂,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激活,读要读出层次,辨要辨出深层含义,品要品出人物的性格,议要议出表达技巧,很有力量也很有分量地强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训练。对比我们的课堂——读就是订正字音,读通顺;辨析词义就是记住课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品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赏析,学生的参与量很少;议也不过是围绕课文写了怎样的内容来谈,很少涉及课文的写作技法。这样一比,我们就看出来了,余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起点很高。有了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才会有较高水平的语文实践能力。还可以这样理解,学生接受的训练层次越高,能力提升得就越快。
二、 丰富的语言积累。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余老师语文课堂最为突出的特点。他还曾说:“积累二字,事关重大。”我们回望这节课,学生无论是在语言积累上、学习方法的习得上,还是在情感态度的提升上都有一个丰富的积累,彰显了语文课的厚重感、实在感。学生学有所得的课,就是有效的课。黄阁角度来思考,当前我们提倡有效教学,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学呢?余老师的课堂实践给出了一个很鲜明也很正确的答案,那就是千方百计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大量的积累,而且是基于语言学用的积累。
三、 细腻的文本研读。
大家听了余老师的课,都有同感:余老师对文本的研读真细致!一是对文章中有关知识点的细细梳理、合理整合,让我们看出余老师研读文本的功力;二是余老师独特的教学视角,让我们看到余老师的超人智慧,如“辨义”中表示敬与谦的字“尊”“家”,通过这两个字渗透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教育思想。又如品析环节,原来是几个字词的零碎赏析,余老师最后小结整合,出人意料的生成了对“客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感知。再如,最后的“议”, ——“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品评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然这里很浓重的渗透了余老运用语文术语指导阅读的教学思想),都让我们不得不赞叹余老师
对文本的细腻研读。
我12月4日听的这节课。尽管过去两周多了,但今天再读听课记录,余老师讲课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依然是那么生动。细细回味,余味悠长,余音缭绕,留给我们语文人的是无穷的宝贵的精神思想光华„„
《陈太丘与友期》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期、乃、委、去、引、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过程与方法: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激趣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在我的叙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书。
它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书籍。 它记录的是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生: 《世说新语》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说新语》里的《咏雪》,以《咏雪》这篇课文为例来看《世说新语》的那个时代和人们的精神风貌。为什么到现在还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还在追求那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生:因为人们都追求哪种率性而为的精神生活,所以千古文人都有一个《世说》梦。 师:好,同学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再学习《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大家一起读一下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下题目中的陈太丘?
生:太丘,县名。陈太丘即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 师:《陈太丘与有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指正直。陈太丘是东汉后期以操守严正著称的人,不论在朝在野都有极高威望。由于处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说:“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我们以前学过一篇关于陈寔的课外文言文《梁上君子》,谁还有印象,能给大家讲讲吗?
生: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地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你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你应该深刻自制,返回正道。”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师:记得真清楚!陈太丘的为人不仅感染了乡人,还教育和熏陶了他的儿子。本文记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七岁时的故事,表现了他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好,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你能从元方身上受到熏陶吗?
二、朗读指导
师:同学们认真听一遍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学生听读,做标记。
师: 这篇课文没有生字,但我们要注意一个字的读音,谁来说说是哪个字?
生:“尊君在不”的“不”是一个通假字,通“否”,读fǒu。
师:对,(板书)“不”通“否”,表示询问。同学们在初一刚学文言文就知道了通假字,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很了不起!字音没有困难的了。我觉得,节奏方面要注意。你们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难处理?
生:“陈太丘与友期行”。
师:该怎么读,谁说说看?
生:“陈太丘”后面停顿一下,“与友”后面停顿一下,“期行”一拍。
生:我认为“陈太丘与友”一拍,“期行”一拍。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对,只是一位分得细些,一位粗些。
生:“待君久不至”。
师:谁来读读。
一生读。
师:噢,他是在“待君”后面停顿,同学们说对不对?
生齐声答:对。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两句难读的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节奏。 生自由朗读。
师:大家齐读,好不好?
生齐读全文。
三、 疏通文意
师: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接下去请大家利用注解或工具书,口译全文,疏通文意,若有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不了的,提到班级里集体讨论。要求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给重点词语加点,疑难句子画横线,并写上评注,疑难问题在旁边打个问号。
投影出示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到
离开
才
师解说:我认为句子中这三个字是重点词语,所以加点,并写上它们的意思;句中“期日中”我不会翻译,所以划横线,并打个问号;对于“去后乃至”,就这样翻译,说得不够明白,我就产生疑问,谁“去后”?谁“乃至”?
师:好,就按照我举的这种方法,请你们开始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气氛活跃。
三四分中后,师:好,请把你们遇到的疑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生:“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生:不是人啊,与人约好一起走的,却不再等待就走了。 师: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地方难翻译?
生:本来是“相委而去”,因为注解中有了,所以是“非人哉”。
师笑道:注解中有的,不一定就不难了。“委”是什么意思?“去”又是什么意思? 生:“委”是丢下的意思,“去”是走了的意思。 生:“去”是离开的意思。
师:这个词,古代的意思跟现在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不一样。
师:对,比如:古代说“去廉庄中学”是什么意思? 生:离开廉庄中学。
师:现在说“去廉庄中学”是什么意思? 生:到廉庄中学去。
师:可见,这个词古今异义。还有疑难的吗?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生: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我认为你翻译时,还没有把省略的补充上去。你认为什么地方有省略? 生点点头。
师:请你再翻译一遍。
生:你中午没到,就是没有信用;你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师:很好。谁还有问题? 生:“待君久不至,已去。”
生:我父亲等你,等了很久,你还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师:这位同学现学现用,把省略的都补充完整了。太了不起了!(老师竖起大拇指) 师:好象同学们没有疑难的了,起先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时候,有同学在争论“下车引之”的“引”字。根据注解是什么意思? 生齐声答:拉 师:有同学说,拉什么啊?是拉车吗? 生:拉元方。
师:这个“拉”字,说明客人怎样的心理? 生:有惭愧之心。 生:有道歉之意。
师:所以翻译这个句子,最好把这个意思补充上去,说起来,容易让人理解。哪位同学试一试?
生: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想表示歉意。
师: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谁当叙述者?谁当元方?谁当客人? 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探究人物
师:读得真好,我这里有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动动脑筋。文章一共提到几个人?生: 三个。 师:哪三个?
生:陈太丘、友人、元方。 师:主要人物是谁? 生:元方和友人。
师:陈太丘既然不是主要人物,那么文章第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生:不能,这句是起因。
师:回答得真棒!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可见他确实是一个正直的人。那么友人和元方分别是怎样的人?先分析友人,要求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分析。
生:从“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缺乏教养。 生:“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
生:“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 师:那么元方又是怎样的孩子?
生:“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说明他很有教养,是个知书达礼的人。 师:这句话还能看出他的其他品质吗? 生:反映元方很懂事,大人气。
生:这句话说明元方很尊敬父亲,当他人辱他骂父亲时,他据理反驳,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师:是啊,我们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
生:我认为元方很勇敢,面对父亲的朋友,只有七岁的他,敢跟大人讲道理。
师:对,有理走遍天下!面对长辈,面对权贵,他据理反驳,直言不讳,不但勇敢,而且正直。
师:体现元方品质的还有吗?
生:“元方入门不顾”,可以看出元方也失礼了,客人已经知错就改,向他表示歉意,而元方不理睬,这不也失礼吗?
生:我认为这是元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应该!
师:哦,人家对你粗野,你也粗野对他;人家对你失礼,你也失礼。是这样的意思吗? 学生觉得自己说得不妥,说:对粗俗无理,品质恶劣的友人就应该这样。
生:元方毕竟只有七岁的孩子,好恶情感易外露,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体现他的童真童稚。
师:我应为你们的精彩辩论而鼓掌!元方的行为,是符合他的年龄特点的,当然,我们也希望元方能够宽宏大量的原谅客人,因为人家知道错了,我们就可以给别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吗?如果你是元方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地指出友人的错误,但我会始终有礼貌,不会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师:你比元方还明白事理,新时期的好少年。我们为他鼓掌!那么,如果你是友人,迟到后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先道歉,然后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求得别人的原谅,最后找机会向陈太丘道歉,而且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师:时代在发展,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确实在不断提高。同学们不仅讲诚信,明礼仪,还这么宽宏大量。
五、创编表演
师:对人物形象,我们分析的很透切了,大家都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现在给你们一个表演的机会,给你们一个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要求:
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 ,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 、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
3、学生自由组合,演员人数自定,不准带书,可用现代语言,也可用文言。给你们五分钟准备。
学生各自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分钟后,请一组学生登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师:请同学们点评。 生:表演得很逼真,人物的语言栩栩如生。
生:客人表演得很生动,粗野无理的时候和惭愧歉意的时候各不相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生:他们的表演很有创造性,有些地方省略的都表现出来了;有些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的。 师:的确,表演很出色,这几位演员都有表演的天赋。但,有一处,我觉得不妥,陈太丘与友人相约,表演成相约去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你们支持他们相约去游玩的说法吗? 生:这不符合文意。如果去游玩迟到了,陈太丘就不等待,管自己走了,未免太不够朋友了。 生:根据文意,他们相约应该是去办很重要的事,时间迟了,就会耽误大事。所以陈太丘不等他。
师:言之有理。我赞同你们两位的看法。我们感谢这一组同学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让我们记住一句话:“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六、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课下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和格言,我们下节课交流。 最后,让我们在朗朗书声中下课,大家一起朗读全文,会背的同学,试着背。 生诵读课文。
课堂实录
陈太丘与友期
学 科:语 文 作者姓名:张 淑 青 单 位: 宁河县廉庄中学 联系电话:*** 日 期:2009年5月
《陈太丘与友期行》赏析与评论
我认真看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设计方案。感觉设计十分合理,也很全面,教学设计分别从概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学习过程等六方面进行了表述,详细,全面。教学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分析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了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优点:
1、设计体现三维目标,目标、内容定位符合初中学生段特征。如:根据的特点,设计了课堂表演、质疑探究两个环节,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情境导入好,通过讲故事既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又巧妙引入本课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比如:设计的课堂表演、人物分析两个环节,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即提高了他们的热情、积极参加与竞争意识又提高了他们通过自己参与表演发现人物性格及总结人物性格的综合能力。
4、表演质疑以及课内延伸等设计的都很好。拓展阅读,很好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扩大了课堂容量。
5、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贯穿课堂始终。而且各环节的设计意图明
确。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疑难问题,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很好。
6、注重了拓展延伸,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将所学的知识点得到了巩固和落实。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教学过程富有层次性,循序渐进。
不够完善的地方:
1、学生读的不够。
古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只有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学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语言、节奏、句式,进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及蕴涵的道理,受到情感熏陶,并获得思维的启迪,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翻译全文之后,让学生再读全文,然后再让学生表演,这样更好些。
2、应该增加对学生活动的评价环节。
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改正不足,不断进步,能肯定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所以,这节课中,学生合作探究、表演、最后的检测环节都应有老师的评价机制。
3、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略有欠缺。
本文浅显易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较易把握,因此应加重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拓展阅读也应该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以上拙见如有不当之处,再行商榷!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 准确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疏通、理解文意。 2. 通过学习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3、 了解古代谦敬词的运用,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美品质。
一、导入
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
(汉代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虚之礼;司马光砸缸,智救小伙伴;曹冲七岁懂得巧称大象的体重)
同学们说得都不错,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的小英雄——陈元方,一起看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及重音的变化,读出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2. 指名朗读。 3. 齐读
注意字词:不(fǒu)
三、译读理解 1.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自主疏通、理解文意。 2. 组内讨论自主学习成果,解决疑难字句。 3. 小老师引领全班同学展示。 4. 自由抢答:重点字词句检测。 5.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明确】 (1) 重点字词:
期日中: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古今异义); 过中不至:到;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下车引之:拉;
...君:对别人的尊称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 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家大,舍小,令外人)
敬辞:令尊、令堂、赐教、高见、高寿、久仰、劳驾、赏脸、贵姓、贵庚„„ 谦辞:家父、家母、愚兄、小女、小店、鄙人、寒舍、见谅、拙作、拙见„„
在汉语称呼语系统中,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即称呼自己的亲属用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用“家”,如“家父”“家母”等,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幼的用“舍”,如“舍弟”“舍侄”等,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尊”“令爱”等。
(3)重点句型 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是比较简洁,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给我们文言文初学者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时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请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过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理。
四、 悟读赏析
1、《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首先描写胃元芳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芳对客人骂其父的反击,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没有失礼: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再者,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求全责备。 应该算失礼: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况且客人也是长辈,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十分尴尬。 2.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友人失信于元方的父亲,让人不齿。这启示我们要努力学习做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人,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自己诚信的观念。
五、 拓展提升 分角色表演
六、 作业布置 1. 熟读背诵课文
2、 完成《学法大视野》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反思
永吉十二中 徐晓明
古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进行古文教学也是我不断思考的重要内容,在每篇古文教学后反思,力求有所进步。针对《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过程,进行如下反思。
在“读”中夯实基础内容,这是初一语文课本中的第二篇古文,领读很重要,明确字音、停顿、语气等。然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读,熟悉课文内容。译读,要注意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画出难点句段,有助于学生互助答疑和教师答疑,译读后要有重点语句检验的过程,要使重点真正落到实处。
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赏析文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因为是一年级,此处最好用句式设置回答问题的模式,并给例句,这样也是在教学生如何组织语言去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主题思想。在这我讲的这节课中,此处应是难点但学生按照句式也很容易完成了目标任务,同样此环节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而我这节课此环节留有的时间有些少,显得节奏有些急。
这节课主题思想告诫人们要明理守信知礼,所以在拓展这部分,可连接传统的“礼”文化,即文中的敬辞和谦辞,结合课后给的阅读材料,告诉学生应该尊敬长辈,自己要谦虚,具体做法可以主动问好长辈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
从“礼、信”可连接到中国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解释儒家五常,仁:就是善良,要朴实善良。义:就是情义,要乐于助人。礼:就是礼貌,要尊敬他人。智:就是理智,要心态平和。信:就是诚信,要诚实守信。此处可设置情境,给学生为人处世的启迪。这是很好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