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简单分析(优秀4篇)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简单分析(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 篇1

阿萨姆小奶茶:老树开新花,情怀不配搭

2015年整个饮料行业状况都不是特别理想,很多企业推陈出新以挽颓势,但是效果都不显著,统一的新品阿萨姆小奶茶慢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这个小奶茶以其呆萌的形象示人,以高端价位入市,去年6月陆续在北、上、广地区试水。

近日,笔者在超市看到了这个传说中的萌物,看见真身之后,试了一下味道,不由得想:这个小奶茶上市都大半年了,一直不温不火,其中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产品定位:卖情怀难引消费者共鸣

先说口味。统一在2009年10月就已经推出了PET500ml的阿萨姆奶茶,2014年9月阿萨姆奶茶正式更名为“统一晴蓝阿萨姆奶茶”。500ml的阿萨姆奶茶味道特别,浓浓的奶味加上茶香,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市面上越来越流行。这次,这个小奶茶延续了阿萨姆的味道,基本上没有变化,口感和500ml瓶装奶茶是一样的。

在产品定位方面,阿萨姆小奶茶主打情感牌,回忆小时候的味道,还原奶茶最原始的风味,想要消费者认同“阿萨姆小奶茶=简单奶+茶”。

很显然,阿萨姆小奶茶是想卖情怀,但是这个情怀比较陈旧,没什么新意,现在很多产品都讲究返璞归真,回到最纯粹最简单,可是就奶茶品类而言,这个定位很难引起共鸣。像蒙牛纯甄牛奶,在这个方向上发展得就比较好。牛奶这个产品在小时候是经常出现的,用这种产品定位来做牛奶,引起消费者共鸣就相对比较容易。

消费群定位:跨度太大,群体定位不准确

阿萨姆小奶茶主流消费群定位在18—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在笔者看来,这个消费群的跨度其实是比较大的,18岁左右的年轻人是“95后”,30岁左右的年轻人那就是“85后”了。“95后”的年轻人和“85后”的年轻人其实是有代沟的,他们的消费观也不尽相同。

“95后”一代是有鲜明自我意识的一代,虽然注重个性、注重娱乐、注重享受当下的快乐,但是相比于“85后”的冲动消费和强烈的品牌意识,“95后”认为价格与品质并重,可谓精明实在的“经济人”。

在消费上,“95后”会从价格、品质、外观、实用等多重维度考量一款商品是否物有所值。他们虽说也看重品牌,但其心中的品牌更多意味着商品的综合得分一定要高。“95后”对品质的认知是通过品牌和价格来完成的,也可以说,“95后”的消费颇有点理性消费的意思。

综合价格、品质和外观整体而言,阿萨姆小奶茶有点不伦不类。实用比不上500ml的阿萨姆奶茶,品牌个性比不上小茗同学,唯一的亮点可能是包装设计比较萌——文艺小清新,但是真身出来的感觉实在是一般。毕竟还是PET的材质,虽然有珠光的效果,但是握在手里基本上没什么质感,而且手感很不舒服。总体上,小奶茶基本上没有“90后”“95后”需要的个性和特别。这个包装要是放在一个25—30岁的年轻人手里,总是显得比较幼稚。

都是统一的新品,小茗同学就做得比较好,消费群定位非常明确,就是要卖给“90后”和“95后”,从口味、价格、包装设计、宣传上,都与消费群定位非常匹配。

所以笔者认为,单从包装来讲,小奶茶的两款包装一绿一白,整体风格文艺清新,颇有一股暖心的气氛,比较适合文艺女青年和温暖小情侣。所以针对15—25岁的文艺小青年来做定位可能会更好,而且要更偏重女性和情侣。

价格定位:差异化不足,产品与价格不匹配

阿萨姆小奶茶单瓶容量是360ml,主流商超售价为6元,便利店零售价为7元。

阿萨姆小奶茶高端的定位是因为包装和原料的高质感和高价值。产品的配料很高端,采用澳洲进口的牛奶加非洲路易波士红茶,还有印尼进口椰浆。从产品包装的成分说明能看出,并未含有奶粉、植脂末和香精香料等添加剂。但是这个奶茶的定位人群是18—30岁的年轻人,对于这样一群年轻人,听起来很玄乎的“高大上”进口原料好像没有那么重要,更何况之前已经有一个500ml的阿萨姆奶茶摆在那儿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奶茶长期以来被视为是不健康的饮品,6—7元的高端价位是一个很难迈的坎。在超市和便利店,6—7元可以买到1—2盒牛奶或酸奶,在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环境下,消费者是很难轻易花6—7元去买一瓶360ml的奶茶的。

毕竟奶茶是拿来喝的,决定销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口味和与之相匹配的其他因素,如果口味没有什么差异化,其他附加因素又不是特别能支撑一个高端的价位,就会出现不温不火、不上不下的情况。

这个情况和农夫山泉的打奶茶比较相似。打奶茶当时推出的也是一黑一白两款,价位也是在6.5元/320ml,打着高端的旗号,让很多消费者尝了鲜,但是后来消费者发现产品无法匹配价位,最终还是被打入冷宫,悄无声息。

价格定位:投放走偏,造势宣传乏力

阿萨姆小奶茶上市几个月,基本上没有看到宣传的踪迹,依托《花生漫画大电影:史努比》造势的效果也不显著。

宣传乏力这个原因是必然的,因为前面产品的定位就非常模糊,到宣传的时候自然也是模糊的,效果不好也是意料之中。

产品强调回到小时候,回到最简单、最纯粹,消费群却又是18—30岁的年轻时尚群体,营销配合的电影却是《花生漫画大电影:史努比》,这几个组合矛盾很多。史努比的受众更偏重小朋友和家庭,哆啦A梦不一样,史努比基本上就是很动画、很儿童的东西,而且在国内消费者心里,史努比的形象没有哆啦A梦那么根深蒂固,所以这部电影基本上不会有很多18—30岁的年轻人去观看。如果说统一是想要用娱乐营销的玩法,这招显然有点走偏。其他的营销和宣传目前没有看到什么大的动作,单单就这部电影而言,没有效果是必然的。

除了产品本身,定价、消费者定位和宣传这几个方面,阿萨姆小奶茶现在不温不火也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毕竟阿萨姆小奶茶上市没多久,统一对这个产品的期待和谋划究竟是什么样子,不得而知,这个产品会不会昙花一现也有待观察。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 篇2

万商购:与物流独立而统一的B端电商

如同C端电商的发展一样,B端电商的演进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烟台市的流通电商平台——万商购,可谓牢牢抓住了当下新兴的电商机遇,为新一轮的经销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平台。

从物流到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万商购是一个以经销商和零售店为主体的B2B流通电商平台,目前辐射山东省烟台市区的5个区。简单来说,零售店在万商购的平台上选择各大经销商的货物下订单,而各大经销商的货物由万商购统一仓储、统一装车、统一配送。

但是,万商购何来?

1992年,经历了国有企业改制私营企业的益商物流是万商购掌舵人刘忠民的第一个项目,改制后的益商物流有两大优势:一是财务优势,二是仓管优势。

因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财务账本流水,刘忠民得到了银行1000万元的支持。从1992年到2002年,益商物流的营收增加了5亿元左右。于是在2002年以后,刘忠民买下了100亩土地,建立了一个10万平方米的仓储基地(由于是立体货架,相当于普通仓库的35万平方米),这也是整个烟台市最大的一个。

有了这个基础,刘忠民就与浪潮软件合作,建立了如今的万商购这一线上平台,定位做专业的集中仓储、共同配送。

由此可见,万商购有着以下两大价值点:一是电商平台,在强大的ERP企业管理软件之下,零售店可以在手机上用APP或者扫码下单,方便快捷;二是仓储物流,零售店在万商购的线上平台购货,通过益商物流强大的仓储和配送能力给他们配送,一天两次,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

扁平化模式抢占客户市场

目前,入驻万商购的经销商有300家左右,占烟台市整个商贸市场的15%-20%。通过扁平化的系统模式,万商购在逐步抢占更大的客户市场。

烟台市共有9000多家商店,如果经销商要分别送货到这些商店,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于是经销商便会通过各个小区形成二批商,而二批商要进行重复的装车、重复的仓储和重复的配送,所以这样一来费用成本就会相当高。

而通过万商购的平台,货物通过后台的物流体系直接就送到商店里了,这样就给经销商省去了换乘环节10%的费用,而这10%的费用是非常巨大的。

除此以外,因为万商购实行集中仓储和集中配送,所以这样一来还可为经销商节省70%的物流费用。按照刘忠民的说法,物流费用占经销商总成本约70%,集中仓储配送能够节省70%的费用,那经销商的总费用便可以节省约一半。

而万商购的赢利模式也很简单,除了收取3%的平台管理费用之外,在扁平化的管理与集约式的配送模式下,万商购后台的仓储配送费用也比市场上便宜一半左右。

除了目前既有的300多家经销商伙伴,刘忠民说道:“其实这些年经销商都做得很苦,挣钱也很难,投融资赔钱赔得连社会信誉也都搞没了,所以他们小心谨慎,不会轻易转型这也是一种现象。”

在刘忠民看来,这也更体现了社会分流的二八法则——20%的人向前走,80%的被淘汰。对万商购而言,是要做那1%去引领20%的人向前走。谁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淘汰一大批人,否则就不会进步。

对于经销商而言,万商购就是一个平台,一个管理者的平台软件,而这个模式的重点是益商物流。如果经销商选择万商购这一模式,那么就目前而言,可能在全国都不算陌生。也许在某一个城市里就会有几千家在做,但现在很多几乎都要倒闭了。

为什么?因为这一模式表面只是冰山上凸起的一角,而冰山下真正的根基是物流配送体系。

对于目前B端电商的异军突起,尤其是京东、淘宝的半路截杀,这都说明了B端电商的模式是非常正确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还在愁容中观望的经销商,也是时候反思和改变了。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 篇3

转战互联网为什么连微软、IBM都这么难?

IBM大幅裁员11万人的消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虽然IBM否认没有这么大规模,但这个如日中天的企业正在快速衰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几乎与此同时,各种互联网企业发展迅猛,中国的阿里在美国上市当日,市值高达1300亿美金,2015年计划招聘上万人。一涨一跌,让人唏嘘不已。

老牌企业的基因:优势还是劣势?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联网从业者,应该说是最早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最早的互联网的机会也是给了IBM的。作为计算机领域的巨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资开发网络。但IBM最后也没能抓住这次机会,但却诞生了一个新的巨人:思科。

整合营销传播经典案例 篇4

L小姐的咖啡馆之死:躲过各种坑,最后竟栽到

傍晚的斜阳洒在飘窗上,空气中飘着咖啡香和慵懒的爵士乐。

这是L小姐的咖啡馆。

一年前,音乐系毕业的L小姐从一个咖啡爱好者成为这家咖啡馆老板。

开店一年,撑过养店期,跨过“团购坑”,她的文艺气质的小咖啡馆有了起色,走上正轨。

万万没想到,前些日子问起,L小姐的小咖啡馆竟然关门了。

1、前期准备:她选择了一个四线城市学咖啡

L小姐大学学的音乐,喜欢喝咖啡,一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

既然喜欢,干脆自己做一家咖啡馆吧,趁年轻。

说干就干。

喜欢喝咖啡但不会做咖啡,也不懂咖啡馆的运营,第一步当然是要去学习、取经。

L小姐是个有想法的姑娘,她没去北上广深这些所谓的咖啡发达地区学习,而是跑到了一个四线城市许昌的一家咖啡馆学习。

“大点的咖啡培训都是在教你怎么冲咖啡,价格特贵,但是没人教怎么运营咖啡馆的。”

即使到现在,她依旧认为当时的选择没错。

当然,大型的咖啡培训学院毕竟还是更加专业,更加系统。

但对于像L小姐这样的小咖经营者,在一家运营成熟、接市场地气儿的小店学习,效果其实反倒更好。

他们需要的是快速学习到有例可循的经营技巧、营销方式,甚至具体到实操过程中的每一步选择:如何选址,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圈定回头客……

“这些可不是培训一下就会的。”

2、开店实操:一定要有口味出众的甜点

学成归来,踌躇满志的L小姐开始了她的咖啡馆实操之旅。

选址:郑州二七万达写字楼。大型商业中心的写字楼,附近有高校。不在市中心,房租相对便宜。周边既有上班逛街的人流,也有一部分高校的学生。

房租:60平方米的小房间,房租3000元一月,半年一交。

装修:本着经营思考,L小姐较为克制。前期店内的装修和设备购买花了近10万元。

为了节约成本,L小姐前期并没有请服务员,而是用“自雇用”的方式,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轮流看店。

营运不久后L小姐发现,单纯靠卖咖啡,基本挣不了几个钱,甚至连成本都赚不上。

以一杯30元的摩卡咖啡来算,一天至少要卖20杯以上才能保证收支平衡。

咖啡不够,甜点来凑。

还好,L小姐做得一手美味甜点,而甜点这块儿,也成了其咖啡馆最大的赢利点。

也许是受了这点启发,如今不干咖啡馆的L小姐索性直接开了家甜品店,预订,做好之后送货上门,省去了店面的费用,生意源源不断。

对于小咖啡馆来说,翻台率低,单纯靠咖啡售卖,客单价也不高。有几款风味出众的甜点绝对是盈利撒手锏。

甜点价格比咖啡高,成本却比之低很多,同时还能解决翻台率的问题。毕竟,买一杯咖啡就走的人少,带一份甜点走的可就大有人在了。

3、“团购是个坑?别跳!”

L小姐的店虽然在商业区,但深藏在写字楼中,客流量是个大问题。

那就上团购吧。

来的人倒是不少,但本就稀薄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了。

对于团购而来的顾客,有的只是在附近逛街顺道而来,有的就是图个优惠便宜,成为回头客的概率并不高。

一旦下架团购,店里马上又出现门可罗雀的景象。

在L小姐看来,咖啡馆利润本就微乎其微,上团购只是个形象展示,千万别抱着薄利多销的心理让渡过多的利润,否则会死得很惨。

规模小的咖啡馆,本来平均利润就低,翻台率也不高,如果采用团购,将承担巨大压力。

本就没几个座位的小店,坐满了团购而来的顾客,一坐一下午,看似热闹的背后,老板的内心其实一万匹草泥马掠过。

小咖啡馆大量上团购的结果——累得苦不堪言,最后赚不到钱。

4、杀死咖啡馆的,竟然是……

靠着L小姐个人的亲和力,好吃的甜点,和半年多来积攒的顾客口碑,咖啡馆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眼看着生意有所起色,L小姐打起小算盘:照这势头,过了养店期,之前投入的成本很快就可以收回来了。

万万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搅碎了L小姐的梦想。

到了第二年,房租一下涨了百分之十。更令L小姐难以忍受的是,当初跟“包租婆”租房合同是半年一签,这意味着以后每半年房租都要上涨10%。

租,还是不租?

跟“包租婆”沟通未果,深思熟虑之后,L小姐最终还是选择了闭店:否则,跟给“包租婆”打工有什么区别?

于是,一家不错的小咖啡馆,就此关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如果开咖啡馆,跟物业签的合同最好要在5年以上,时间越长越有利,否则就亏本了。

咖啡馆的装修是一次性投入的成本,然后分摊到各个经营年份中,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是年头越多越有利。因此,开咖啡馆最大的成本并不是材料本身,而是装修分摊、餐位流动带来的机会成本,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带来的能源消耗。

所以,“包租婆”往往成为一些咖啡馆的“终结者”,尤其当她看你经营得还不错的时候。

当我问到L小姐今后有机会还会不会再开咖啡馆,出乎意料,L小姐坚定地回答:“会!”

为什么?因为她家里有套自己的房马上就收回来了,“再开咖啡馆,不用交房租”。

好吧,这个想法,还真的不错。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