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上【最新5篇】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篇1

“小嘛小儿郎啊,背着个书包下学堂,我走在小路上啊,心情么多愉悦呀。”儿时的自编儿歌还在耳边久久回荡,我再一次地走在通往回家的乡间小路上。

那种感觉,那种滋味,那种心情更加犹新。小草依然那样如茵;小花依然那样缤纷;小溪依然那样流畅。我蹦蹦跳跳地背着书包,还是那样,喜欢绕着田埂回家。我不停地朝田里干活的叔叔伯伯们问好,他们也不妨说一句:“我们的小淘气放学了,我们可又有地忙了哦!”他们说归说,可还是不忘手上的动作,“多拿点,还很新鲜呢!”“够了,够了,谢谢,谢谢。”乡里乡亲的就是这么热情;感情就是这么好;笑脸就是这么甜。田里的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阵风吹来,点点头,哈哈腰,我也和它们招招手,扭扭屁股。远处,附近,旁边,家家炊烟袅袅,衬着夕下的红日,和着溪水的哗哗声,是多么温馨,多么和谐。

随着时代地飞跃,现在,一切都变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代替了炊烟袅袅的村庄,水泥马路纵横交错;代替了阡陌交通;座座贯穿城市的石桥,代替了清澈小溪上的木桥。

我再次地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但是,缺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鸡鸣狗吠;缺少了往日的阡陌交通,麦浪翻滚;缺少了往日的花香扑鼻,稻香醉人。

我靠在树边,仰头望天,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所渴望的新时代生活,而我为何会有一种留恋,一丝的伤感。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篇2

走在乡间小路上散文

我妈妈的老家在川东南江县大河区一个叫郑家沟的山村。我爸爸就在区中学教书。我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川西坝子成都金堂县城我奶奶家 。直到读小学三年级才回到南江大河区我父母身边。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就算在农村都只是浅丘,看不到什么高山,到处的路都很平坦。回到南江大河区,我才第一次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陡。南江县属于大巴山区,也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我在南江读书九年,一直到高三毕业考上大学,再一次离开了那座留下我童年、少年和青年无数快乐和梦想的地方。特别是那乡间的小路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在那里读书九年,乡间的小路我也走了九年。

后来我父母退休回了成都金堂老家,加之我工作也在外地,就很少再回川东南江了。曾经无数次走过的乡间小路或许早已被宽敞的水泥路代替了,车来车往。曾经走在乡间小路上,听鸟儿在树梢唱歌,看蝌蚪在小溪游动,听夏天知了的蝉鸣,看路边野花的争艳,都成了一幅幅彩色的画面永远留在了我记忆深处。

我爸爸任教的中学在半山腰,我读书的小学在山脚。一条宽宽的河流从小学外边流过。我每天早上七点钟吃过简单早饭,就背着军绿色的书包和其他几个中学教师的子女一起出发下山往山脚下的小学校走去,不下雨、不贪玩的话,最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到教室。因全是下坡山路,说是走,其实我们一起那些八、九岁的娃娃都是跑下山的。从我住在半山腰的中学到读书的小学,那条山路呈“S”形,蜿蜒向下,路面很窄,两个人并排走都很困难,路的两边全是农民的`田地,随着季节的不同地里种的东西也不同。清晨,和小伙伴们往山下跑一点都不觉得累,斜挎绿书包,撒开小脚板,张着小手掌,一路飞奔,路早已记熟了,哪里转弯哪里有石梯都知道,有时连路都不看就敢冒着胆子跑下去。山里的小女孩特灵活,跑起来头上的小辫子一扬一扬的,穿着普通的花衣服,在山间一片绿色的掩映中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下午放学回家就全部是上坡路了,几个同伴在路上边走边耍,嘻哈打闹,回家的时间自然就耽搁得久一些。甚至遇上地里红苕成熟的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看看四下没有大人,就会悄悄跑到红苕地里抓开苕藤刨开泥土挖出新鲜红苕,到水井边用水洗干净,坐在小路边啃起红苕来,又嫩、又甜,又香,竟忘了回家的时间……

后来读初中了,就在我爸爸任教的那所中学。当时我妈妈还在农村,还有一些田地要种。每周星期六下午放学,我爸爸就会带着我和哥哥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从学校回到农村我妈妈的老房子,星期一的一大清早再赶回学校。那条回家的路就在半山腰,虽然弯弯曲曲但却很平坦,要穿越两个村庄,大概有15里左右的距离。我和哥哥、爸爸每周沿着这条山路都要走一个来回。我和哥哥两个都盼望周末,因为我爸爸不会煮饭,在学校天天都吃食堂,菜也没啥油水,兄弟俩就想着周末回到妈妈身边,让妈妈给我们做好吃的东西,比如腊肉、香肠还有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新鲜蔬菜。所以每次周末回家,我和哥哥都是满心欢喜,沿着山间小路快步疾行,把爸爸甩得老远老远。如果在学校考试得了高分,爸爸就会表扬我们,到了周末我们就会把老师用红笔写上分数的试卷带回家里给妈妈看,那时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会格外开心。路边的山坡上有野生的桑椹,我便会爬上去采摘一些放在书包里边走边吃;水田里有拖着长长尾巴的可爱蝌蚪,我也要蹲下身去用双手捧出几个,然后一阵小跑,在手中的水还没有流完之前,把那些蝌蚪放到前面路边另外的一个田里;夏天的时候,在路边的溪沟里嬉水或者搬开石头捉螃蟹,然后提着凉鞋再用草绳拴上螃蟹,光着脚板走回去;有时在路上耍耍停停,太阳下山了都还没有走到家,妈妈就会站在屋前的山坡上望着我们回来的那条乡间小路默默地等着我们。回家的那条山路我走了九年多,后来县上根据我爸爸在山区教育事业上的特殊贡献,给我妈妈落实了农转非的户口政策并安排到学校从事后勤工作,那条充满感情的乡间小路就很少再走了。

时光无法倒流,环境也已改变。我妈妈今年4月份因癌症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曾经年少的快乐、曾经幸福的田园生活、曾经难忘的乡间小路,却浓缩在对妈妈的思念中,成为我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篇3

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又回到了我的家乡―大荔县。

下了车,我便闻到了家乡泥土的芬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家乡的新鲜空气,立刻觉得心情舒畅。我和爸爸妈妈走上了通往我们村庄的乡间小路。

我迈着轻松愉快的步子走在前面,眺望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不禁感到惊叹。过去荒芜的土地上长出了新的生命,一块块不长粮食的荒地成了农田,长出了嫩绿的麦芽,记忆中的小树也参天成行,一个个浑身是土的“土老冒”不见了,在路上奔走的是一个个身穿新衣的现代农民;远望家乡的村庄,过去的一间间茅草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漂亮的两层楼房……总而言之,我的家乡变了,变的繁荣富强了。

我细看路旁的麦田,那嫩绿的麦芽已经开始返青成长,一个个都有十厘米高,就像一个个新生的婴儿,对外面的世界无比好奇,而感到新鲜,一个个从泥土中伸出小脑袋,拉长脖子,张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我走到一堆柴禾旁,抬头往上看,呀,这么高,这么大的柴禾垛。我望着这柴禾垛,想起了妈妈对我讲的话。过去,家家柴禾很少,这是因为大部分柴禾都来源于农作物的枝科,可那时,人们总是吃不饱,哪里还来的麦科啦,玉米科啦,棉花科呢?可现在,农村年年大丰收,农民除了向国家交售的计划粮食外,余粮盛满了家家户户的粮仓,那柴禾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望了望田间,发现黄牛不见了,在田间奔忙的却是一辆辆崭新的拖拉机。现在,农民们都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家家都过上了红火的日子,一个个农民的脸上,总带着几分宽心的微笑。

家乡的小路我已经走过好多次了,每走一次这里总有一些变化。明年,我还要从这条小路走过,家乡的田野和村庄一定会有更大的变化。我默默地祝愿农民更加富裕,家乡更加富强。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篇4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蓝天配云朵在我的胸膛……”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黎明前的黑夜时,当第一声鸡鸣打破了乡村的安静时,热闹,美丽的乡村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那条曲折,悠长的乡间小路,承载着乡村的一切,也鉴证了我的成长。

那是一个黄昏,一位母亲正在那条小路上陪她的孩子,教她的孩子走路。羊肠般的小路,小女孩一路跌跌撞撞,慢慢的,一点一点的走到路的尽头,看到家的方向,那里有母亲正等着她。这条小路伴我走过了咿呀学语的时代,正将我引向学诗的年龄。

小学后,那条乡间的小路,便与我有了难分难舍的情意,每天早上,沐浴着朝阳,哼着歌儿,听着山林中的鸟叫声和溪水的歌唱声上学去。傍晚,背着一书包的快乐,又踏上了这条路。有时下雨,路很滑,而且水花溅得到处都是,于是父亲就从沟里挑来沙子铺在上面,小路就变宽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路为我送走了我的童年,但也为我带来了阳光的少年。

离家远了,与小路接触的机会难免会减少,所以对那条路就更加怀念。

常常在梦里看见小路的身影,那条神奇而又平凡的小路,曲曲折折蜿蜒数十里,羊肠般的小路鉴证了我的童年,可能还将影响着我的未来。

乡间的小路也影响着村里一代又一代的淳朴的农民伯伯们。

春天,背着耕地用的锄头,牵着黄牛的农民伯伯从小路上经过,傍晚时分,再一次经过。这时,小路几乎是属于那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的,夏日的傍晚,太阳渐渐褪去了它们的温度,送来晚风。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计划。在小路旁空旷的田野上升起篝火,围着篝火放声高歌,累了,就枕着小路躺下,头挨着头说悄悄话,知道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小路回家去。

夏天走了,并不意味着与小路的欢乐少了,小路又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体会到了劳动的甘甜。金黄的稻谷,沉甸甸的压弯了腰,直铺到小路上,火红的高粱正弯着腰对小路笑,还有那灯笼似的橘子也走进了小路德怀里,享受温暖呢。对,还有那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也拿着红红的录取通知书像小路炫耀呢。

万物萧条,没有春的生机,夏的活力,秋的沉稳,有的只是那与寒冷抗争的生命。小路却依然在那儿守着村里的一切,像一名整装待发的士兵,保卫者自己的国家与人民,像一位仁爱的母亲,守着自己的孩子,像一位睿智的老者,在向世人诉说着为人处事的哲理。总之,那条乡间的小路在平凡中演绎着伟大。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蓝天配云朵在我的胸膛……”

那条乡间的小路,在岁月的长河中,蜿蜒流淌,我也在岁月的长河中,蜿蜒流淌。这个乡村以及这里淳朴的农民,都在岁月的长河中,蜿蜒流淌!

走在乡间小路上散文 篇5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哇!这里的空气好清新啊!”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九台五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下了车,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农村特有的混杂着泥土芳香的气息。

当我们走进校园时,道路两旁站满了当地的学生,红彤彤的笑脸掩饰不住的高兴和乡下孩子初见陌生人的害羞。饥肠辘辘的我们迫不及待的放下行李,扑到餐桌旁,风卷残云般将食物“洗劫”一空。

午餐过后,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八年三班,找到了接待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小“导游”叫姚琳琳。不一会就听得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校园:女同学们拉着对接女生的手,热心的问这问那;男同学们更是了得,都开始称兄道弟了。

放学后跟着姚琳琳到了她家,他们家养了三头牛和一群鸡,还有自己的几亩地。热情的农户在厨房里为我们准备晚餐,姚琳琳则拉起我们的手陪我们聊起来。一会儿,飘来了阵阵诱人的香味。六个同学围坐在饭桌旁,女主人端来热气腾腾的一碗红烧肉一脸愧意的对我们几个说:“俺们知道城里的孩子爱吃肉,特意去买的,俺做的`饭菜也不知道你们吃着可不可口”。这朴实的话让我们觉得很不好意思,忙说:“我们到这里就是来体验农村生活的,有肉没肉没关系的。”我旁边那个因馋肉而咬破嘴唇的人也说:“对对!我们就是要换换口味的。”席间,那一碗肉谁也没将筷子伸到里面去。

晚饭后,我们围坐在老乡周围唠家常。从他们的口中我知道他们家年收入是两万多,其中有三千元作为女儿一年的教育费用。那里的教育情况令人堪忧。在姚琳琳那个班刚开学有七八十人但现在却只剩下二十三人,女孩辍学率颇高,有的是因为家庭无法再支付一年仅需七百元的教育费用,也有的是不愿再念了。听完我们老师给他们讲课后,一位伯伯说:“老师之间的水平真是不一样啊!我家孩子说听他们老师讲就听不明白,而听你们老师讲就不一样了”。谈起对女儿未来的设想,姚琳琳的爸爸说如果考上大学走出农村是最好不过的了,再也不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家务农了,但是现实情况令人堪忧,老师的知识水平有限。听完了这样一番话,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珍惜农村孩子渴望拥有的一个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农村孩子一点也不苯,他们就像一匹匹还没有被发现的千里马,没有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受环境制约,他们最终只会埋没在农村,成为又一代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这使我懂得农村的教育事业要靠政府的支持和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的奉献,懂得女孩的失学将意味着社会文明的倒退。只有有知识的人来帮助他们,才能使他们脱离贫穷与无知。我们更应该珍惜并发奋学习,我们没有理由去抱怨任何我们所谓不幸的事。

“中国农民是最朴实,最勤劳的”,这只有当我住进老乡家里是才真正的感觉到。直到在老乡家居住几天后我才明白,农民由于居住在相对闭塞的农村,其社交的范围极为有限,家家有自己的地种,可以维持生计,没有像都市人一样“利益熏心”,加上大山赐予的豁达宽广的胸怀,他们不在乎腰缠万贯,不在意所谓都市人的鄙夷,仍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世代耕耘的土地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蓝天白云,青烟袅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劳有所得,勤有所乐。在这短短的3天带给我的不只是劳动的喜悦,更让我清楚的认识了社会,了解了中国的农村,了解了忠肯为国家辛劳的农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