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那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优秀2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传统教师职业道德的追溯及现状
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论语》中就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著名论述,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经典,是我国教育史上早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汉代,“三纲五常”曾被当做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核心;唐代,教师职业道德被韩愈列为教师首要的要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都是他的著名论述。
宋元明清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又有了新的发展,大学士朱熹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教师道德规范,王夫之更有“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的精辟论述。
现代社会,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振兴民族和实现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现代社会持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观,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师德的优秀文化精髓,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以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最有时代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
现阶段,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教师队伍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如轻事业重金钱,淡理想讲实惠,教学方法陈旧,教育思想落后;乱办班收费、收受甚至索要礼物等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不适应新时期社会需要,矛盾更加尖锐明显。
探索并构建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兼具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新模式,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何要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的职业道德既相区别又有联系,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一般职业道德具有共通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使教师的职业道德超越一般职业道德,从而具有全面性、示范性、前瞻性。
1、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道德修养高尚,工作能力突出,教师职业道德决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和综合质量,直接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全面重视教育,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职业道德超出了一般职业的道德要求而备受各方关注,使教师职业道德上升到一个高度,具有全局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
教师工作面向学生,学生学习的向师性决定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父母。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把直接接触的教师看作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作表率,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感染人,以精深渊博的知识技能引导人,以博大的爱心爱护人。教师只有这样要求自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乐其道。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也是其重要特征。
3、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
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具有时代特征,新的思想不断发展,为适应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路也应与时俱进,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道德要求来武装、规范教师的头脑,才能将新的思想和素质向学生传播,所以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性的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也正是这样的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才决定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做职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和引路人。
三、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虽然影响学生成才的外部因素很多,但直接与学生接触的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会面临种种诱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时要全面考虑其中的影响因素。
1、提高待遇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
只有充分肯定教师工作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才会确立教师职业的重要地位,才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爱业、敬业、乐业并精业的奉献精神,以社会的最高标准来要求教师的职业角色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也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为五斗米折腰”已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让社会认可并为教师创造较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近年来,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充分肯定广大教师的劳动,在客观上确立教师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这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在用世界上最少的钱办最大的教育的国情下,教师职业并没有达到受人羡慕和尊敬的标准。如师范院校难以得到高质量新生,不少骨干中青年老师弃教从商便是例证。理论上讲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劳动创造着民族和人类的未来,而实际生活中这种反差却很明显,是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激励教师爱业、敬业、乐业、精业的重要因素,如某些教师用一个教案、一种教法多年,以各种名义办班补课,屡禁不止地收受学生及家长礼物更是明证。
(一)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对待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已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所证明。那么,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教师学习等。
(四)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以身作则还要求教师要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的仪表包括衣着、发式、教态等,都有较大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品德、作风和气质。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注 https://m./ 意和检点自己,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