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的基本礼仪【6篇】

做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交际方式,是人们联络感情、扩大信息来源、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那么中国的做客礼仪要求是什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待客的基本礼仪【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做客”与“作客”的区别:词义不同 篇1

“作客”与“做客”是局部异形词。“作客他乡”不能写作“做客他乡”,但“去亲戚家作客”和“去亲戚家做客”都可以。在表示“到亲友家去拜访”时,“作客”与“做客”是异形词。

这一情况的出现跟“作”和“做”的分化有关。“做”是“作”的区别字。

“作”书面色彩重,偏抽象,动作性较弱。

“做”口语色彩浓,偏具体,动作性较强

在“充当、当成”这个义项上,“作”与“做”的分工至今还没有完成,两者混用在所难免。

“作客他乡”之所以不能写成“做客他乡”,那是因为早在“做”产生之前,“作客他乡”之类的用法就已经固定。

至于是“去亲戚家作客”还是“去亲戚家做客”,我们倾向于前者。从理据性来说“充当、当成”动作性较弱,用“作”更合理。而且无论是“作客他乡”还是“去亲戚家作客”,两个“作客”的核心含义都是“充当具有某一种身份的人”,其动词义是相同的。从系统性来说,既然“作客他乡”已经不可动摇,就没必要再让“做客”来添乱。

当然,目前看来,“去亲友家拜访”用“做客”,确实有走强的趋势。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有讨论和引导的必要。无论最后选择哪个,都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强扭的瓜。

基本礼仪 篇2

1 。预约

当你决定去拜访某位亲友时,事先最好给对方去封信或打个电话,预先约定一个时间以便对方事先作好安排。如果事先已经约定好了时间,就应遵守约定,准时到达,以免让别人久等。如果发生了特殊情况不能前去,应尽可能提前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随便失约是很不礼貌的事情。

2 。应约

当接到别人邀请做客的信件或电话后,要认真考虑是否愿意前往,无论答应还是拒绝都要及时告诉对方,以免让友人焦急等待。一旦应邀,一定要守约,没有特殊理由不能失约。

3 。服装仪表

应邀做客时服装和仪表都应该注意修饰,服装应整洁、庄重,仪表应端庄大方,以示对主人的尊重。但不要过于华丽,避免炫耀之嫌。

“作”“做”本是同根生 篇3

《现汉》中的“作客”与“做客”,其中“作”和“做”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指“充当、当成”,区别在于《现汉》中“作客”的“客”与“做客”的“客”其实是两个“客”。

《现汉》解释“客”:

1、客人(跟“主”相对):宾~︱家里来~了;2.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居︱作~他乡。

显然,《现汉》认为“作客”的“客”只解释为“寄居或迁居外地的人”,而“做客”的“客”只解释为“客人”。然而,这种观点是生硬的,强行划分的。

从文字史上看,“作”先出,“做”后起。明代字书《正字通》认为:“做,俗‘作’字。”王力先生则认为“做”是“作”的分化字,即“做”分担了“作”的部分职能。如今,在表示支配具体事物的行动时,确实应用“做”而不用“作”,如“做一个凳子”“做一件衣服”等。但是,在“充当、当成”这一义项上,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就拿《现汉》举例,就既有“作保”(当保人),又有“做媒”(当媒人),既有“作陪”(当陪客),又有“做东”(当东道主),等等。

既然都是“充当、当成”,“作客”和“做客”的“客”就都可以两解。本来“作”“做”的分化就不彻底,如此硬性区分,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徒增混乱。

“做客”与“作客”的区别:语义不同 篇4

“做客”,它是指前往他处访问别人,自己是客人,不是在自己的家中。

比如,张教授应邀今天下午到《咬文嚼字》编辑部做客,与编辑部的老师们商讨对该刊的发展大计;

又如,小王同学与同学小明相约,今天上午六点,小王准时到小明家做客。

“作客”,它是指某人寄居在他乡,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或是应亲戚朋友邀请而来到亲戚朋友家。

如“作客他乡”;今天的“国庆节”我将到好友李师傅家作客;

因为施主任明天要到我家来作客,所以我要准备准备。

“做客”与“作客”的用法是不同的。

注意事项 篇5

做客要注意举止

做客时,约束自己的举止,未经许可,不应四处走动或东张西望。在别人办公室未经许可翻动物品也是不礼貌的行为。除非是主人提供给你的或者报架上的书刊杂志,否则即使桌上有,也应先征求意见。

当主人或工作人员奉茶时,应立即欠身双手相接,并致谢。如果茶水太烫,要等晾凉了再喝,必要时也可以把杯盖揭开,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把杯盖放到茶几上的时候,盖口朝上。喝茶时要慢慢品饮,不宜啜出声音。

如果主人没有主动请抽烟,身为客人不宜主动提出要求。主人不抽,即使请你抽,你也不应抽。

交谈中,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交谈氛围。即使双方观点不同,也没有必要因此和主人发生争执而失礼。在礼貌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对主人的不同意见应表示尊重。做客目的是表达友谊或者沟通事宜。所以即使主人一时失礼,只要不涉及人格尊严,都应克制,保持客人应有的风度和大度。

做客当中,不应给主人添额外的麻烦,不提额外要求。我们中国人性格相对内敛而好面子,对客人的要求往往都不好意思拒绝,但事后却会对你有意见。

做客当中,除了面谈事项必须表达明确观点,其他事宜都不应表现出否定或者猜疑。比如否定主人寒暄内容中的不同观点,向主人抱怨拜访地点不好找、环境或设施陈旧、员工工作装不美观,等等。或许是事实,但也可能是你的观点或者角度有问题。但不管怎么样,对他人否定,总是让人难以高兴起来。这样的客人,无疑是非常不识趣的。

做客要掌握时间,适时告辞

做客必须适时告辞。如果已经约好见面的时间长度,到点就应该告辞。双方事先没有约定见面时间长短,一般以一小时左右为限。当双方谈完事情,就应及时起身告辞。到了休息时间,毫无疑问也应告辞。除非你想请对方吃饭,或者对方请你吃饭,否则快到用餐时间应起身告辞。当有其他人来访时也应尽快告辞。

有一些主观情况发生,拜访者也要及时“知趣”而退:

当主人表现出非常疲倦的样子;双方话不投机,或当你说话的时候,主人反应冷淡,甚至不愿答理;主人站起身来,或是把你们的谈话总结了一下,并说出以后可以再继续交流的话;主人虽然显得很“认真”,但反复看手表或时钟。

做客的其它注意事项

准备告辞的时候,应选择在自己说完一段话之后,而不是主人或其他人说完一段话之后。同时,告辞前不应有打呵欠、伸懒腰等举止。

谁说“当客人”不可“作客” 篇6

表示“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确实可用“做客”,如沈从文《一个妇人的日记》:“宋嫂子说:‘听说是回娘家做客去了,我怕呢不会回来的,你婆婆还留我做伴。’”又《绅士的太太》:“有时顶小的少爷,一定得跟到母亲做客,总得太太装作生气的样子骂人,于时姨娘才能把少爷抱走,”但沈从文也用“作客”表示“当客人”,如《凤子》:“不到一会,墙外那一个,便被主人请进花园里了。第一次作客,就是从那一道围墙跳进去的……”

巴金用“作客”表示“当客人”的例子更多。《“长官意志”》:“最近有几位法国汉学家到我家里作客,闲谈起来。”又《关于丽尼同志》:“1947年我去台湾旅行曾到台北他们家作客,当时烈文在台湾大学教书。”又《三次画像》:“座谈会结束以后,画家有一天到我家来作客,谈起画像的事。”又《我与开明》:“我有半年多没有收取稿费,却在朋友沈从文家作客,过着闲适的生活。”又《灭亡》第七章:“她反而欢迎他常常到她的家里来作客。”

《现汉》将“作客”与“做客”分开,其用意可以理解,是想让两者分工明确,但这种分工显然与语言实际是不一致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