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单选题
1、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上都不对
2、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是: 回答:错误
1、 A 2. B 3. C 4. D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上都正确 以上都不对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以上都不对
4、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以上都不对
5、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四项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 C 4. D 改革开放 以上都不对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发展: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以上说法都正确
7、下列哪些战略是我们需要实施和发展的: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党的根本宗旨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关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3. C 4. D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上说法都正确
11、国际社会主要有哪几种发展观: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传统发展观 增长极限 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说法都正确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全面 持续 可协调
以上说法都包括
13、协调发展指的是哪些方面需要协调: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以上说法都正确 以上都不对
14、全球性问题包括: 回答:正确
1、 A 2. B 3. C 4. D 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 粮食短缺 以上说法都包括
15、关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回答:正确
1、 A 2. B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3. C 4. D 发展成果由执政党独享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的新强调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主要从五个角度进行了阐述:
(一)从我们党的历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先展开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探索。1957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卫和发展生产力。”尽管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比较严重的“左”的错误,但他在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苏联传统的发展模式,初步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观,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确定了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方位的重要发展。其主要体现,一是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二是明确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三是明确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这些重要发展,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到了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境界。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劳动者解放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回答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发展;第二,发展什么;第三,怎样发展;第四,依靠谁来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对这四个问题都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初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意义上来理解和掌握,不能将世界观和方法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关于这个内容,后面的有关部分还会比较详细地谈到。
(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成果的关系,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与时俱进的方面。比如,关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人的权益和人的发展,这适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与时俱进的突出体现。再比如,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两个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个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这更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四)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在正确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片面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个片面性,主要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识和贯彻的片面性。比如,不少地方讲“一切服务于经济建设,一切服从于经济建设”,把经济建设当成了根本和目的,对老百姓实际收入的提高注重不够,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注重不够,对公民民主权利的支持和维护注重不够,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不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弊端。
从2006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7%,但投资增长24%,出口增长27%。这说明,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的,而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力的增长远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相当疲弱。近十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不断下降,多数就业人者的工资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这是一种不合理、不安全的宏观经济结构。如果压缩投资、出口受到限制,经济增长的速度势必要降下来。经济增长可以持久依靠的,应该主要是老百姓的购买力和消费力。这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得靠国内居民和社会的消费来拉动。但是,我国现在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属于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大多数居民的消费能力比较低。有人说,现在城乡居民的存款率比较高,老百姓有消费能力,但就是消费观念很落后,舍不得花钱。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许多老百姓有后顾之忧。他们往银行存钱,主要是为了孩子上学、买房和自己将来养老、看病用的,不是舍不得消费。要尽快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五)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道路属于实践范畴,理论体系属于思想范畴,坚持理论体系是坚持道路的思想前提和方向引导。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在当代中国,在新世纪、现阶段、新的起点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大战略思想,并在实践中认真坚持,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进步的根本原因,科学阐明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紧密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实践价值。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它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指明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全面贯彻它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的层面为我们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科学发展观在工作方法上突出体现为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兼顾,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来妥善处理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在统筹兼顾中,“统筹”指的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则强调照顾各个方面,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防止顾此失彼。统筹兼顾,要求我们把发展看作是各方面共同推进、彼此协调的过程,在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和矛盾时坚持“两点论”,而不能只顾一头、不及其他;必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也就是要把握重点和非重点的辩证关系,而不能平分秋色、不分主次。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统筹兼顾,不能搞“单打一”,不能搞片面性、绝对化。然而,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和谐、不够平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有重点地求得突破,防止搞“一线平推”。党中央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立足国情,把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更好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努力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途径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不断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掌握并运用好发展规律。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变为自觉运用客观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谛,进而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篇大文章做好。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统筹兼顾,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统一起来,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应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施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等,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快”与“好”的辩证统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快”,是在“好”的基础上的“快”。“好”不仅不会制约“快”,反而有助于保持“快”的科学性、稳定性、持续性。没有“好”为基础,“快”不仅不能持久,还会出现各种问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认为“越快越好”,以至于片面求“快”而忽视“好”;二是认为“快就难以好”,以至于以“好”拖“快”。这里的关键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快”建立在确保综合效益的基础上,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既避免发展太快带来社会性和结构性的问题,又避免发展太慢妨碍经济增长。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先展开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探索。1957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卫和发展生产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明确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确定了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直接继承,又有全方位的重要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劳动者解放的科学,是关于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回答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四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发展;第二,发展什么;第三,怎样发展;第四,依靠谁来发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于当代中国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对这四个问题都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回答,初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规律,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有成果的关系,既有一脉相承的方面,也有与时俱进的方面。同时,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现实生活中人的价值、人的权益和人的发展,这适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与时俱进的突出体现。
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同样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必须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是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五、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 √ A 一个中心
B 两个基本点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2. 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是: √ A 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B 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C 以上都正确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3. 我国的兴国之要是: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改革开放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4. 我国的强国之路是: √ A 四项基本原则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改革开放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发展: √ A 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6.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 改革
B 发展
C 创新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7. 下列哪些战略是我们需要实施和发展的: √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8. 党的根本宗旨是: √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A 9.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0. 关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展为了人民
B 发展依靠人民
C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1. 国际社会主要有哪几种发展观: √ A 传统发展观
B 增长极限
C 可持续的发展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 全面
B 持续
C 可协调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3. 协调发展指的是哪些方面需要协调: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 以上说法都正确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4. 全球性问题包括: √ A 环境污染
B 资源枯竭
C 粮食短缺 D 以上说法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15. 关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展为了人民
B 发展依靠人民
C 发展成果由执政党独享
D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正确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