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精选5篇】

《边际成本【精选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边际成本】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边际成本范文 篇1

[关键词] 资本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区别;联系

在财务管理教材中,与资本成本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内容: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贴现投资决策方法或指标、投资组合等。现行教材对于资本成本的讲解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含混不清,甚至存在误导,致使许多同学甚至教师对于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资金成本”、“资本成本”、“机会成本”、“贴现率”等概念一筹莫展,莫衷一是,严重影响了相关内容的教学效果。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分析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本文在揭示现行财务管理教材有关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区别和联系,认为资本成本应该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对立统一体,但是两者经常发生矛盾却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种观点同时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融资者处于强势,投资者处于劣势,并且投资者利益经常被无理剥夺”①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一、现行教材关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不当陈述

我国的大多数财务管理(或者称为理财学、财务学等)教材在谈到资本成本时,既没有说它是平均成本,也没有说它是边际成本。不过大多无意中强调了资本成本的“平均”属性,比如在谈到综合资本成本时说:“综合资本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故而又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谈到边际资本成本时说:“边际资本成本也是按加权平均计算的,是追加筹资时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成本”。极少数教材明确强调了资本成本的“平均”属性:从理论上讲,资本成本等于“提供资金者所要求的平均收益率”“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实际上是市场投资的平均的收益率”。这种对于资本成本“平均”属性的有意或者无意强调极易让人误以为资本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极个别教材既谈到了平均成本,也谈到了边际成本,并且试图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决策时,要区别资本的现实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前者是已经形成的现实成本,企业是不可能按已形成的实际成本筹集新增加的资金的,而是需要按现行的成本筹集资金。为筹集新的投资资金所需支付的成本,就是资金的边际成本”。显然该教材认为资本成本可以表现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实际成本,两者不同的是,前者是已经形成的实际成本,而后者是需要按现行成本所需支付的、即将形成的实际成本②,并且认为二者不可能取得一致,或者说二者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上述定义不仅让人们搞不清资本成本到底是平均成本还是边际成本,同时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当作实际成本,或者将平均成本当作实际成本,而把边际成本当作机会成本,并且认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不可能一致,都难以真正讲清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我国的现实表现

我们认为,单纯的边际成本和单纯的平均成本都不能涵盖资本成本的全部内涵,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构成资本成本的不同形式。平均成本一方面表现为投资者应该(或者实际)获得的平均报酬,另一方面表现为筹资者应该(或者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或者成本);而边际成本一方面表现为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或者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另一方面表现为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或者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当然,现实生活中资本成本究竟对哪方有利,取决于资本交易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哪方谈判能力强,资本成本就对哪方有利。谈判能力高低取决于双方的成熟性以及各自对项目成本和风险等信息的掌握程度。

1.成熟市场中,资本供求相等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基本一致

鉴于投资报酬与融资成本虽然正、负相反相对,但特性相似,因此本文主要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说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在平均成本减少时,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平均成本不变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平均成本增加时,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这种关系一点不难理解。事实上,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平均成本是平均的成本。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就会减少;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就会增加;而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就会不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在西方,资本市场比较完善,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比较成熟。在资本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或者说在资本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或者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比较低,或者说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或者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比较低,低于市场非均衡下的平均报酬(或成本),但高于市场均衡下的平均报酬(或成本),此时平均成本会不断减少;在资本比较匮乏的情况下,或者说在资本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或者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比较高,或者说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或者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比较高,高于市场非均衡下的平均报酬(或成本),甚至还可能高于市场均衡下的平均报酬(或成本),此时平均成本会不断增加;而在资本供求相等的情况下,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或者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或者说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或者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等于市场均衡下的平均报酬(或成本),此时平均成本便保持不变。于是连接交易双方的资本成本就在资本供求相等的情况下通过平均成本不变的形式达成,此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或者说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实现了基本一致。

2.不成熟市场中,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不一致

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太成熟,资本市场的入市和退市机制相对不太健全,由于多方而的原因,有些有实力的企业暂时不能上市,有些经营不佳的企业却不能有效退市,从而造成融资者处于强势而投资者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融资者在选择资本成本时面临着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两条线,强势的融资者会采用两者孰低的原则。特别地,如果融资者同时知道资本市场供求平衡情况下的平均成本时,他就会始终在低于市场均衡平均成本的条件下采用两者孰低的原则。于是连接交易双方的资本成本就通常会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中较低的一方达成(通常表现为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此时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获得的增量报酬通常高于其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通常高于其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获得的增量报酬通常高于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通常等于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或者成本);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平均报酬通常高于其实际获得的平均报酬;筹资者应该付出的平均代价(或者成本)通常高于其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或者成本);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平均报酬通常高于筹资者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或者成本);投资者实际获得的平均报酬通常等于筹资者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或者成本),当然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被融资者侵吞了。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成本就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对立统一体。特别在市场完全充分竞争条件下市场均衡时,资本成本实现了充分一致,此时“平均成本 = 边际成本”;而在不成熟市场中,特别在融资者处于强势而投资者处于相对劣势的我国股票市场中,连接交易双方的资本成本通常会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下达成,此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孰低,成为融资者支付融资代价的选择原则。

边际成本范文 篇2

【关键词】成本分析边际分析国防费

一、问题的导入

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和由西方经济学所导出来的其它相关学科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正式由经济学大师们提出来以后,其运用迅速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了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和世界大环境下,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衡量一个大到国家中到企业小到个人是否获得利益的主要方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其所创作的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此之前也使用了生产成本这一概念,可见顾及成本和未来可获取多少利益的“理性经济人”是我们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的主要方法。

二、对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的科学性的理解

通俗点来讲,所谓的成本就是某某人在某某时间去做某某事情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分析就是利用这些人力物力财力去衡量做这件事在当前和长远上来看是否值得,满足执行者目标的程度。程度越低,就说明耗费的成本越大;程度越高,就说明成本越低。在成本的家族里面成员很多,根据经济学家的不同需求和数学方法的应用分类,有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边际成本、长期成本、短期成本等等。这些成本都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的,就拿机会成本来说,经济学家是这么给它定义的: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它用途中所获得的最大利益。就是说一个牧民拿一块草场去(一种资源)养100头羊或养50头牛(两者只能选一个),选择养100头羊,50头牛就是他的做出选择养100头羊的机会成本;选择养50头牛,100头羊就是他选择养50头牛的机会成本,他还有一个前提:只有这一块草场(资源的稀缺性)。从机会成本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为它确实遵守了自然界的规律和提出了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一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二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理性的(经济人)选择。其它的成本也有它的科学的定义和假设,他们的逻辑结构都是严谨的,所以成本分析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是一种积分分析的方法,它在函数式中的数学的表现是某一个函数的相关变量的导数,即对函数的相关变量求导。它是一种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在经济学上的含义就是某种资源或要素(货币、劳动、土地等)的使用者每增加一单位这种资源或要素(拿去消费或投资等)所引起这种行为在所产生的效果总量上的增量。简而言之就是某人正在做某事,他做这件事的下一个分量动作或单位的更深程度的去做这件事对整件事所产生的效果,即增加一单位的资源使用对整个投入资源的使用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它的种类也是繁多的,如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产量、边际效益、边际技术替代率等等,与成本相比它更有可量化性,因为它是建立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来分析的,只要数学模型设的对,数学函数选择得当,它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

三、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在国防费研究中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国防费等于国家安全。国防费是一个国家用于国家防务的一项支出,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支出,这样看来国防费是这样一种资源:它是用来产出“国家安全”这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的,而这种公共产品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才会显示出来。那么就有人说了,平时我们用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都是看到实实在在的产品,实实在在的效益,实实在在的产量,而生产“国家安全”这种似乎虚无的产品还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不然,先别说有没有意义,但这两种方法确实已经在国防费研究中大量应用了;那就也有人说了,既然都已经用了再讲有什么意义呢?那是因为有些人虽然用了,还顾忌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存在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国防经济和用西方经济学来解决国防经济的争论。所以,论述这两种方法在国防费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完全有必要的。

第一,国防费是一种被利用的资源,是被利用的资源就有投入和产出。就这种资源的投入数量而言,其也是有限的。虽然和平时期和战局紧张时期国防支出数量不同;平时和战时的国民经济运作不同。还是可以以数量来衡量的,如用国防支出占一个国家的gdp百分比来表示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的方法适用于一切有投入和产出的资源运用模型。而且通过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触类旁通的将西方经济学其它的研究和分析方法运用到国防费的研究甚至其它有关国防经济研究的运用中去。国防费和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以及《现代资方国防经济学》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二,国防费虽然是生产国家安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但生产产品的中间过程是物质的,比如说飞机、大炮、导弹等。这些产品为创造国家安全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而这些产品是由国防支出的一部分即武器装备采购费的购买和装备保养维护费的维护而产生作用,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就有其实际的成本和效用。所以成本析和边际分析在这些领域是可以尽情的合理加以利用的。

第三,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有利于准确的计算国防费的合理投入数量。国防费的支出是有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每年各个国家的国防费支出都被其潜在的敌对国家或敌对国家密切关注着,比如说经常有国家说我国的国防费不透明、实际国防费比公布的要高等等。国家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和国家所面临的潜在威胁来决定国防费用占国家gdp的比重的,这样生产国家安全这种产品的成本是必须计算的,高了,由于国民经济建设投入少了,可能影响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低了,不利于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没有保障,反过来还是影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投入就得讲求效益,就得讲求边际成本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一系列的实际指标,这为国防费的合理投入比例提供了数字计算上的方法和途径。

最后,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有利于提高国防费的利用效率。国防费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项目,其包括武器装备采购费、军人工资、军人福利、武器装备维护费、军人转业安置费、大型军事活动和训练费等等。这些费用之间也存在一个比例关系,如何合理的处理它们之间的这个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利用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能很好的解决它们各自在军费中所占的比例问题或是为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和途径。

四、在实用领域借鉴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研究方向上产生了分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研究商品的价值为目标,而西方经济学以研究商品的实用价值为目的。其实二者对市场经济来说都是适用的,没有本质上的对立,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运用方面两者皆可,但有些人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在意识形态领域排斥它,而忽视了它的科学性这一面。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暂时抛开,大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以成本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的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对我们研究军费和有关国防经济的一系列问题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边际成本范文 篇3

关键词:弹性边际成本法;责任中心;成本管理;启示

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gpk)自二战后推出到目前为止,已在德国许多公司中持续实施60年之久,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其使用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本控制效果。而美国的作业成本法(abc)自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企☆☆业开始应用以来,到目前为止,在西方企业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近几年来,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致力于向美国企业推介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并试图通过吸收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的长处,来对美国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改进。目前,我国成本会计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也不如人意,责任中心按传统的职能部门设置,存在职责不清,考核不准等诸多问题。研究、学习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并有助于我国对企业现行成本会计系统进行改革。

一、 gpk的主要内容

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文简称gpk)是一种以广设成本中心为责任中心,以贯彻责任制为特色的融成本预算、核算、控制和责任考评于一体的成本会计系统。〖jp+1〗该成本系统由满足外部需要的实际成本核算系统和满足内部成本控制需要的成本核算系统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1. 成本中心的设置。gpk设置的成本中心称之为广设成本中心,它由同质的作业构成,与我们传统的责任中心设置不同,传统责任中心是按职能部门设置的,如:分厂、车间、班组为传统的责任中心。广设成本中心是按同质的作业设置的,不同质的作业不能设为一个成本中心,必须将不同质的作业分开单独设置成本中心。

2.成本性态的分析。在该方法下,也要将成本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但变动成本是指随该成本中心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才是变动成本;辅助成本中心的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照因果关系的原则分别向基本生产成本中心分配。基本生产成本中心的产品成本由本身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加上从辅助成本中心分配过来的“变动成本”构成。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便于向经理人员提供做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成本的控制与分析。各成本中心负责核算和控制该中心发生的全部费用。各成本中心可以以成本预算和成本标准,如工时消耗标准、实物消耗标准、费用标准等作为成本控制标准,借助于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方法对成本进行实时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成本中心要对出现的不利差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应将其分为自然差异和人为差异,而只有人为差异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这应由造成该差异的成本中心负责。

4.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在gpk下,企业一般都建立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层次的成本管理责任。如:德国铁路公司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分为4级,自上而下分别是:控股公司——股份公司(5个)——铁路地区(7个)——成本中心,成本心按地区加功能的不同来划分,整个德国铁路公司共有7 000个功能,划分为50 000个成本中心。在德国的企业中,每一个成本中心就是一个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单位。

二、德国gpk实施经验及借鉴

1.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是搞好成本管理的保障。德国企业成本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职权明确,为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成本管理组织体系,一些企业虽建立了成本组织体系,但成本管理组织体系缺乏科学性,体系内各组织层次分工不明确,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因而成本管理的效果不理想。借鉴德国企业的经验,我国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时,如为一个集团性质的公司,可自上而下建立集团公司——事业部(或分公司)——成本中心三级成本管理体制。成本中心按各同质的作业设置,每一个成本中心就是一个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一个成本控制的责任单位。各组织单位在成本管理中应职权明确、各司其职,各层次中经理是成本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各层次成本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对本级经理负责和对下级负有检查、监督和指导的责任。

2. 科学地设置成本中心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前提。我国现行成本管理在核算和控制成本时,是以各职能部门作为成本责任中心,成本中心的范围相对过大,存在成本控制的职责不清,成本控制业绩考核不准等弊端。如:现行成本管理以一个车间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在这个车间里,从事许多不同的作业,且这些作业是非同质的。费用需要在这些不同质的作业中分配,分配手续极为繁琐;如果分配标准用得不当,就会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此外,由于成本中心管辖的范围过大,导致成本控制的职责难以准确划分。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必须科学地划分成本责任中心,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应借鉴德国gpk关于成本中心设置的方法,将责任中心细分至从事同质作业的细小单位,这样便于简化费用在各种作业中的分配工作,也使费用分摊更为合理。同时应指出的是,各成本中心虽然小,但他们却是企业内承担成本控制任务的一个组织机构,负有成本管理的责任,这样的成本中心的设置,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责任,便于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行。

3. 落实成本控制的责任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关键。德国企业如德国铁路公司、德国邮政公司通过确定计划期公司的销售收入,减去公司期望目标利润额后,倒算出计划期的目标成本总额,作为计划期成本控制的目标。目标成本总额通过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各成本中心,形成计划期间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目标,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各个成本中心都应该将成本控制在预算内范围内,完成成本指标的好坏与成本中心及中心员工的经济利益相挂钩。该方法重点通过成本核算把责任制贯彻到企业的最基层,对有效实行企业责任制,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功能、绩效的评价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企业在应用现行成本会计系统过程中,由于该系统成本中心设置不够科学,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现象,成本指标的分解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况,挫伤了一些部门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影响了成本管理的实施效果。德国企业的上述做法,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我国企业在科学设置成本中心的基础上,也可采用倒推法确定企业目标成本总额,并将其作合理的分解,将成本控制的责任落实到各个成本中心,形成企业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只有责任明确,才能调动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也才能收到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4.提供高质量的成本核算信息是搞好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成本的考核与分析等内容,而成本核算则为成本控制和成本的考核与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成本核算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则成本控制的效果就会可想而知,同时也不能正确评价各成本中心的业绩。德国gpk设立的成本中心是由同质的作业构成的,只有一个成本动因,这样就避免了间接费用在不同质作业之间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也简化了间接费用分摊的繁琐手续,增加了成本费用的可归属性和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质量。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是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而分配标准与被分配的费用之间并不相关,亦即不是根据成本动因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从而可能发生费用分摊不合理的现象,可能导致成本信息扭曲和失真。因此,借鉴德国gpk下成本中心设置的做法,可将同质的作业设置为成本中心,采用成本动因对成本中心的费用进行分配,从而为成本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

5.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德国的弹性边际成本法(gpk)与erp信息系统是相互融合的。如德国的一种著名的erp软件——sap软件涵盖了一个公司运作的各个方面信息,如生产、财务、人事等等,成本管理是它的一个子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财务信息、生产信息、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实现了集成和共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和任意地点获取各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和成本预算执行方面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可对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成本费用的发生进行实时控制与分析,这种控制与分析是在经营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也称之为事中的控制与分析。利用这些及时的信息进行成本控制,大大增强了成本控制的效率。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还很难与信息系统相融合,各种信息不能资源共享,还不能实现对成本的实时控制,成本控制效率低。因此,应借鉴德国企业的经验,加快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的共享度,并实时提供成本管理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继良,尹佳音。弹性边际作业成本法的强盛生命力——德国成本会计概述[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3):20-24.

[2]铁道部中德培训项目赴德成本与融资培训考察团,德国铁路控股公司成本与融资的启示[j].中国铁路,2006(8):36-39.

边际成本范文 篇4

【关键词】 企业边界 企业边界的性质 分析框架

一、企业边界理论的早期研究

1、新古典经济学。在企业边界理论的早期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家把企业假定为一个生产函数,研究企业边界问题主要关注企业的规模,当市场存在不只一家企业时,企业会自觉来选择最优的产品组合和数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规模由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定,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了最佳规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交点处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的边界(规模),如图1所示。MR表示企业的边际收益,MC表示企业边际成本,Q表示企业产量,即企业边界。

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为什么相交?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资源,因此往往把这些有形资源作为生产函数的自变量。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函数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Q=A?蕊(K,L,O)。其中,A为生产技术;K、L和O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由于土地、资本、劳动等有形生产要素都是稀缺的,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耗损,因此满足于边际成本递增;而传统企业的产品本身大都用于满足人的较低层次的需要,需求是有限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因此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必然造成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

2、交易费用经济学。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与市场是相互替代的治理机制,一项经济活动究竟应该交由市场还是企业去完成,取决于两者的效率比较。市场会产生交易成本,而企业则会带来协调成本。通过比较,企业的最优边界得到了确定,即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如图2所示。MC?蕊表示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MCm表示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如果企业在内部完成这些活动,则会发生生产成本和协调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和购买机器、厂房等的投入,协调成本则包括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成本。如果企业交由市场来完成这些活动,则会发生外部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外部生产成本是市场中完成这些活动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等。

威廉姆森从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来研究交易成本。他认为,决定实行垂直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资产的专用性条件。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专用性资产发生转移由专业化生产的企业转移到垂直一体化的企业内部,这样企业的边界发生了变动。

二、企业边界的性质及分类

企业的性质决定着企业边界的性质。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作为一种生产函数,于是企业边界指的就是企业的规模边界,即投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产出的最佳规模。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则企业边界问题就是契约的不同组合问题。这些契约分为商品契约和要素契约,企业的边界就是那些契约保留在企业内部,应采用市场交易;适用于要素契约的环节保留在企业内部,将适合于商品契约的环节采用市场交易。作为实体组织的企业是一组要素契约的结合,从不同于市场契约的要素契约的意义上说,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之所以发生要素契约对市场契约或商品契约的替代,是因为有些交易活动效率低下。企业是将交易效率低的活动卷入分工,却不要对这些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直接定价。国内学者刘东认为企业是一组要素契约的集合,是通过要素契约集合形成的知识经验集合和承载知识信息的信息系统。这组具有技术经营知识的要素集合本身可以进行创造性的交易,影响交易效率,并且通过对要素契约效率与商品契约效率的比较和选择,确定不同的契约组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型组织。因此企业边界主要指企业的能力边界,即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控制能力和支配范围。企业的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决定着企业的边界。企业的核心能力被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持有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有李海舰、原磊,曾楚宏、林丹明。李海舰等认为,企业边界是由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决定的,企业边界主要体现为一种能力边界,是指企业对整个市场支配和控制的能力。曾楚宏等认为,企业边界具有两重属性,即规模边界和能力边界,其中能力边界是其核心形式,是由无形资源如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所确定的。企业能力边界是企业边界的本质属性,它的变化决定了规模边界的相应变化。

钱德勒的效率边界论,钱德勒从企业史的角度研究发现,无论是垄断力量还是追求垄断形式,企业规模均有效率因素决定。如果企业规模扩大不能提高效率,应停止扩张活动,从而规模边界被确定。

三、企业边界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变动

分析企业的边界主要有三种分析框架: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分析法;交易费用经济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法。

1、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规模的论述为理论基础,认为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交点处企业的产量就是企业的边界(规模),因此主要分析企业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在信息经济时代以前,企业主要是由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有形资源组成,这些有形资源由于稀缺性而满足边际成本递增和由于需求的有限性满足边际收益递减。这样由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组合就演变出若干企业边界变动的范式。边际成本曲线不变,边际收益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成本曲线不变,边际收益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收益曲线不变,边际成本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收益曲线不变,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同时变动,如果不能确定两者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则不能确定企业的边界。

在信息时代,企业不仅由上述有形资源组成,还由知识、网络、客户等无形资源构成。无形资源由于其共享性使用、无限次使用和“厚利多销”满足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这样由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组合就演变出若干企业无边界变动的范式: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几乎为0,边际收益不变;边际成本不变,但是边际收益增加;边际成本不变,边际收益不变。所以企业边界变动出现了无边界趋势。

2、 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认为企业的边界在利用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利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边际成本的那一点,因此分析企业边界的变动只须分析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和企业协调的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这样由边际交易成本曲线和边际协调成本曲线的组合就演变出若干企业边界变动的范式: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不变,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不变,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不变,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下降,企业规模边界变小;边际组织成本曲线不变,边际交易成本曲线上升,企业规模边界变大;边际交易成本曲线和边际组织成本曲线同时变动,如果不能确定两者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则不能确定企业的边界。

(1)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企业组织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变动,从而引起了企业边界的变动。但是引起企业边界向哪个方向变动,国内外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国外的一些学者研究认为,相对于市场交易成本而言,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内部协调成本的节约尤其明显,从而促使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边界进一步扩大。但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信息技术应用对交易成本的节约更大一些,从而促使企业将更多的活动交由市场去完成,导致边界缩小。还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将推动经济活动向中间组织形式(战略联盟、长期合约)移动,即所谓的“向中间移动”假说。这样,企业的边界将趋于模糊。

国内的学者曾楚宏、林丹明认为: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后通过发挥信息效率效应和协同效应有效的节约了内部生产成本和市场协调成本。当企业所节约的内部生产成本多于市场协调成本,其边界最终将向扩大的方向变动;当企业所节约的内部生产成本少于市场协调成本,其边界最终将向缩小的方向变动。他们进一步分析得出,在应用信息技术后,资本密集型企业节约内部生产成本显著,其边界发生扩大;知识密集型企业节约市场协调成本显著,其边界发生缩小。他们进一步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实证研究,得出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结论:信息技术应用可能促使企业纵向边界扩大的趋势。

(2)企业组织结构变动引起交易费用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边界的变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了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大型企业由过去的垂直一体化转向将其业务分离,出现企业模块化,实施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和对价值链进行分解的非垂直一体化。这些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增加企业的交易环节,从而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全面的节约了交易费用,引起了企业边界变动的趋势:虚拟企业变大,实体企业变小。

3、核心竞争力分析法。在这种分析框架下,认为企业的边界主要指企业的能力边界,企业的能力边界由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在研究中又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1)企业核心能力无限大,企业边界无穷大。核心能力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延伸乃至在不同价值网中无限次重复使用,因此,企业边界无穷大;(2)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是有限的,企业的能力边界也是有限的。企业的核心能力来自于对知识的整合,整合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知识整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企业自己进行整合;另一种是通过市场。因此,当一项能力的内部知识整合成本小于市场知识整合成本时,这项能力就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内部培养;当一项能力的内部知识整合成本大于市场知识整合成本时,企业将放弃内部培养的努力,转而从外部获取。而企业的能力边界就是所有被企业保留下来在内部培养的能力集合。

本文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只包括对知识的整合,还包括拥有某种核心技术、高效的制度等因此不能仅从知识整合成本角度来考虑。同时核心能力能否在不同领域无限延伸有待进一步商榷,对核心能力是否决定企业边界的变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A].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边际成本范文 篇5

【关键词】边际收益 最小资本成本 增长机会函数 融资政策 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增长机会

对于一个价值型企业,会将当期利润全部用于发放股利,股票持有者在持有期间能稳定获得红利收益。对于一个成长型企业,企业资产的边际收益率会高于边际成本,此时企业会存在一种投资激励,理性的管理层会通过各种融资政策扩大资本存量,用于投资新的项目,直至资产的边际收益率等于边际成本。价值型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增长机会,有两种手段:提高资产的边际收益率和降低边际成本。提高边际收益率,主要是降低资产存量,或者由于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而提高了生产率。

如果不考虑企业寻找新投资项目的成本,对于的企业会有扩张的投资激励,其投资机会的净现值()是的函数,具体形式至少包括二者之差的积分,即:

下面从托宾的来分析该函数的可行性。

托宾的=已安装资本的市场价/已安装资本的重置成本

托宾的分子是由股票市场决定的经济中资本的价值,分母是如果现在购买这种资本的价格。托宾的取决于已安装资本的现值与未来的预期利润。

如果资本的边际收益大于资本的边际成本,那么,企业就从已安装资本中赚到了利润,这些利润使企业愿意拥有资本,这就提高了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意味着值很高。同样,如果资本的边际收益小于资本的边际成本,那么企业已安装的资本就有亏损,这意味着低的市场价值和低的值。

综上所述,企业的投资机会的净现值为:

三、股票内在价值分析

根据现值理论,股票的内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考虑一个现金牛公司,该公司将所有的盈利都支付给投资者,并且盈利恒定,则有:

当公司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图中用H点表示。假设公司的融资政策很自由则边际成本不改变,公司有新的投资机会,存在投资激励,扩张总资产,直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总资本从图中AH 扩张到点AM。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则总资本也会 自动移动之AM。所以一个不存在投资机会,稳定发放股利的公司的资产总量会稳定在M点。

四、资本结构的均衡分析

总资产由股票和债券融资构成即,这里表示公司可使用的总资产,包括股本和公司可能通过暂时减少股利发放用于当期投资的资本,这是一个公司的资产约束,变形得到。

下面假设一个现金牛公司的,即实际股本小于其预期的股票内在价值,如下图所示:

公司的内在价值均衡在P点,要求的资本存量是AP,但是当前的资本存量是AQ,假设公司的融资政策不改变边际成本。公司会减少当前的股利发放和增发债券,用于扩张资本进行生产,一方面会导致债务的上升,另一方面会增加所有者权益,直到新的资本结构线与股票的内在价值线相交于P点,达到均衡,。

五、技术提高、无风险利率降低、以及贝塔值下降的影响分析

初始状态在P点,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且wacc已达到最优化。接着由于技术提高、无风险利率降低、或者贝塔值下降,提高了MPR-MPC,导致内在价值线Vt向右上方移动至V’t。假设一开始企业不通过债务融资而只通过股利再投资融资,这样就会改变初始的股票与债券融资的比例,会导致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上升,会导致投资机会的减少,在图中可看出总资产会沿着资本结构线S,从P点移动至Q点,此时资本从AP扩张至AQ点,股本从S移动至SQ点,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也从Vt移动至VtQ,而债务资产不变。由此可看出企业存在这样一种投资机会即调整股票债务融资比例降低边际成本,但由于债务资产的不变限制了这一投资机会的发生。

此时企业如果按照wacc最小化原则发行债券不断扩大债务融资,则资本结构线S不断向右移动,直至图中N点,此时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停止扩张。这时债务融资提高了股票的内在价值。均衡时,企业的资本成本达到最小,且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SQ-S是由于股权融资给带来的股票内在价值的上升。SN-SQ是由于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股票内在价值的上升。但是技术提高并不改变公司的最低wacc,而无风险利率和贝塔值的下降可能会导致最低wacc的改变,即改变公司资产的内部股权和债务结构。

六、结论

一、公司的应该保持合理的资本规模使得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且灵活使用融资政策使资本成本处于最小化水平。

二、公司的增长机会可以使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差的函数来表示

三、当公司存在一项增长机会时,只通过债务融资或者股权融资不会使得股东价值达到最大化,应灵活使用融资政策,使得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和资本成本处于最小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43-444.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