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课件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笋芽儿课件精选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笋芽儿课件范文 篇1

[关键词] 校外教育空间 乡土教育 资源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社会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在出台的《中发[2004]8号》和《中办发[2006]4号》、《中青发[2005]28号》,以及浙江省配套出台的《浙江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开展农村中心镇未成年人校外日常活动场所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都强调指出要加快县级和农村乡镇、城市街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日常活动阵地的建设。但是,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整个县级校外教育的现状是:由政府举办的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往往只有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家,而且在中心城区,很多家住偏远的青少年学生因交通不便,很少有机会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

位于浙北山区的安吉县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有着“竹乡”的美誉。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使安吉县已成为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潜力也是山水,生态环境是安吉最大的也是最可宝贵的资源。安吉根据县情,于2008年开始实施“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目标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闯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创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吉模式,”专家评价:安吉已经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板。安吉农村由此发生了四大变化: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农村变美了,城乡更和谐了。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中所挖掘出的“一村一品”,以及安吉人兼容并蓄,敢为人先,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竹精神等为我们校外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安吉竹乐已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民间舞蹈竹叶龙已走出国门、赴法国演出等,来自于大众,以能激发青少年爱家乡、爱祖国等情感、情绪为最大特色,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识价值,能让青少年产生丰富的构想。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民俗文化为我们校外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途径与方法,以新颖的方式在艺术熏陶中给青少年以真的启迪,美的享受。挖掘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乡土教育资源,我们可进一步拓展校外教育的空间,构建校外教育新品牌。

一、挖掘乡土教育地方特色资源,拓展校外教育活动空间

1.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寻找我心中的最美”系列活动,通过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最美的事,开展“我心中的最美”评选活动,以艺术创作、文学写作、书画摄影等各种艺术形式来讴歌家乡的美丽,挖掘家乡美的资源。

2.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我爱家乡”青少年摄影大赛,通过孩子充满童真的双眸去发现家乡的美丽,达到即景生情、遐想万千的境地,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热爱农村的激情。

3.开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为主题的墙体画展,以“我的乡村我来建,我的青春我来秀”为主题的才艺大比拼活动。以艺术美来渲染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气氛。

二、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的自然、人文环境,拓展校外教育基地空间

突破校外艺术教育仅局限于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的技能培训和城市的演出活动,在农村或社团建立青少年艺术基地或青少年艺术社团,将这些基地、社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民间艺术(如竹乐文化、昌硕文化、孝子文化、畲族文化等)结合起来,拓展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教育新的领域。

三、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新载体,探索校外教育教学新方法

1.参观访问。根据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特色环境,选取地点或景点进行参观探究,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增强感受,了解安吉的历史与发展精神,了解安吉的竹文化、生态文化;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想象奠定基础。

2.实践体验。鼓励青少年亲身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通过竹编、竹根雕等艺术体验,通过为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演出等实践活动,了解安吉美丽乡村的本土特色与文化背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探索、感悟中升华自己的人格品德。

3.专题构想。以“农业变强了,农民变富了,农村变美了,城乡更和谐了”等为主题,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土特色、古朴的民风民俗等为内容,提炼出创作素材创编舞蹈,创作书画,得到发自青少年内心的共鸣。

四、挖掘乡土教育资源特色品牌,拓展竹乡特色校教育的品牌空间

1.打造美丽乡村艺术作品。借鉴安吉竹乐、舞蹈《竹叶龙》等民间品牌艺术,创编舞蹈《竹林宝宝》、《笋芽儿》等竹系列的舞蹈、音乐。

2.打造美丽乡村艺术社团。在红舞鞋艺术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笋芽儿合唱团、笋芽儿记者团、笋芽儿书画社等笋芽儿艺术团的建设和扩展。

3.开展美丽乡村主题活动。美丽乡村的山水田园、衣食住行、文化气息、民风民俗,其认识和描绘,在我们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也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发展。通过开展美丽乡村主题活动,来唱响安吉的发展远景,美好的蓝图在青少年的脑海中一一展现。通过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活动,激励他们爱国爱家、奋发图强、投入到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亲手描绘他们美好的明天。

五、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方式

1.课题研究拖带式。这种方式要求通过对社会生活实际、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研究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这种方式的活动可以成为系列,其核心思想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利用探究对象所形成的资源,拖带参与体验、社区服务、实践行动、劳动制作、才艺竞赛、交流合作等活动,使资源“活跃”起来,成为有机的组成。

2.活动切入式。主题的展开往往可以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在一种活动形式下,可以含盖很多其他内容。比如,地图绘制活动,在一定的区域内,活动者可以自行选择绘制内容,这样,可以选择的内容就非常多,环境的、人文的、道路交通的、生物的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常见的摄影、绘画、形象设计、主题活动设计(比如休闲、交通法规、文明礼仪等)、野外考察等都属于这一方式。

笋芽儿课件范文 篇2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达到和美的教学境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是必需的。而声音、文字、图像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手段,无疑是达到此目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在上《寻找春天》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动画,然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春天?学生答道“我看到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我看到了绿草如茵的春天。”“我看到了桃红柳绿的春天”……这时我适时导入,那就让我们到这万物复苏的春天尽情游玩吧!

人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思维才会随之展开。我在上《画家和牧童》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动手“操作”,把牛“送”回牧童的身边。如果送错了位置,计算机就会说“你再送我一次好吗?”如果送对了位置,计算机会说:“你真聪明!”学生亲自“操作”,尝到了“操作”的乐趣,这样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难点

网上无限的资源使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利用,使教师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这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新疆的风情、新疆的葡萄、新疆的阴房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没有多少感性的认识和理解的现实,我下载了相关视频。视频上美丽的画面和通俗的解说,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新疆,学生好像是一位游客,正随着导游游玩呢。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这些内容就在学生兴致盎然的欣赏过程中解决了。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语言优美音韵流畅的儿童诗,怎样指导学生理解体会雷锋的品格,在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背年迈的大娘等事情中反映出来的雷锋乐于助人的品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在教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雷锋比较陌生的现实,我先用课件出示等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让学生读。然后问,雷锋为什么会得到那么高的荣誉,接着趁势播放电影《雷锋》。这样,学生既熟悉了雷锋,又了解了很多他的事迹。无形中受到了感染,拉近了与雷锋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候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美汇聚的天地。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

课文《笋芽儿》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中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景的美和情趣的美。

为了使学生感受笋芽儿的生长美,我抓住“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这句话中的“钻”字设计了一幅笋芽儿破土而出的情景动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动画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看到的情景。同学们说出了“长出来”“冒出来”“伸出来”“挤出来”……这时我再让同学们和作者的“钻”字做比较,说说这个“钻”字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说明白笋芽的生命力很顽强,也说明它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很多困难。”然后再让学生学学笋芽儿的动作,此时教师指出,我们也就是笋芽儿,只有积蓄力量,破土而出,才能看到美丽的春天。

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的课堂,也是美流淌的课堂,也是高效课堂的表现之一。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知识面

网络的广泛使用促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方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在每个“语文园地”的后面都安排了“宽带网”这个版面,这是个具有超前眼光的举动。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宽带网”这个版面,以网络为抓手,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这既深入了课堂,又超越了课堂。在教学“语文园地二的宽带网”时,我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55个少数民族的奇异服饰,再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让学生了解藏族人的生活习俗。最后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寻找家乡的地点。

可见现代教育技术的确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倍增器。

笋芽儿课件范文 篇3

一、创设情境渲染美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无疑是搭起这座情感沟通桥梁的纽带。因此,教师自己应该先于学生去感悟文本,受到文本的感染,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感染,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更好地进入课文学习的情境。

在《爱如茉莉》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学伊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语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茉莉花平淡无奇却又洁白纯净,散发着缕缕幽香。生活中有一种爱也像茉莉花一样,平淡无奇,却无比真挚,感人至深。这种爱没有豪言壮语,而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动作、一个恬静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让我们静静地读课文,关注这些细节,感受文章的语言,从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教师带着真情的优美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很自然地引领学生沉下心来,进入对文本细节的默读感悟。“是爱,拨动了我们的心弦;是爱,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是爱,化成了这样一幅永恒的画面,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爱的理解一起来朗读这美丽的爱的画面。”这样诗意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更容易明白爱的含义,学生的朗读也更动情到位,如一首清新淳朴的小诗一般。

二、细嚼词句品味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玩味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课文《荷花》中有这么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的“冒”字用得尤为贴切,它把白荷花旺盛的生命力和它冒出来时的景象美尽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试试用哪些词来替换?学生交流:长、钻、挤……接着,我启发学生,那么多表示动作的词,作者为什么偏偏要用“冒”字呢?我用课件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图片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个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朵雪白的荷花,你会怎样在挨挨挤挤的荷叶间冒出来呢?并让学生用双手做出花苞的样子来演一演。学生在动作表演尝试后充分交流:白荷花会用力地往上冒出来,会顽强地顶开荷叶冒出来,会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会快速地冒出来……我接着引导学生体会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时的心情,想象自己冒出来以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充满了生命的情趣。从一个“冒”字,学生感受到了文字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丽和无穷的魅力。他们准确地把握了作者透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读出了真情实感,读出了节奏和韵味,得到了美的享受。

三、放飞想象创造美

儿童的想象总能带给人以美妙神奇的享受。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在阅读和感悟中自由想象和尽情表达的舞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独特的观察视角、绮丽的想象能为语文课堂带来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