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事故范文【最新9篇】

《踩踏事故范文【最新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踩踏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踩踏事故 篇1

关键词:城市;公共场所;人员拥挤踩踏

一:城市公共场所的特点

1、具有密集的人员与较大的疏散难度。。2、可燃物与着火源较多

二: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特点分析

(一)拥挤踩踏事故产生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城市公共场所的人群拥挤踩踏所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并不一定,这种事故有可能发生于体育场、学校、商场、宗教场所、公共娱乐场所中,而在这些场地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又有可能发生于建筑物的楼梯、走廊、出入口甚至发生于建筑外的开阔地带。当某个场地的人群聚集密度到达一定的数值时,就具有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风险,而这种风险随着人群聚集密度的增长而提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一般都具有大规模的人群,这些人群具有数量较多和行动不一的特点,而要在统一指挥和统一意志下形成统一的行动显然是十分困难的。由于规模较大的人群所具有的内聚力远远不如规模较小的人群,所以即使在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采取了应对措施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少数人脱离整体而随意行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引发拥挤踩踏悲剧的不可预测因素,也就是说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不同意识以及不同目的使拥挤踩踏事故具有着更多潜在的矛盾,矛盾一旦显现出来,则整体的行为将难以进行预测,这也是导致拥挤踩踏事故产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定的重要原因。

(二)拥挤踩踏事故诱发原因的多样性。在城市公共场所中导致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如紧急事件中的人员疏散、大批人群从建筑物出入口涌入等,某些情况下拥挤踩踏事故并没有十分明显的诱因就可以产生,所以拥挤踩踏研究人员称这种情况为“幻觉惊恐”。拥挤踩踏事故产生的诱因因素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人的因素。二是环境的因素。三是管理因素。

(三)拥挤踩踏事故的突发性与难以控制性。城市公共场所中的应急踩踏事故一旦发生便会在很短的时间中扩大到很大的范围,在造成大量伤亡的同时使局面失控并导致群死群伤。在城市公共场所中,应急踩踏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及时的人群疏散,而在此过程中即使疏散方针正确也难免会导致人群中产生激动、恐慌的心理,从而导致拥挤踩踏局面的恶化。

(四)较大的危害性。城市公共场所中的拥挤踩踏事故经常产生人员伤亡的现象,如商场之类的场所,它们具有高层结构和高密度的人流,人类个体在人流中具有较高的自由行,而上文中提到,较大规模群体所具有的内聚力远远不如较小规模的群体,所以在这种场所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引发拥挤踩踏事故的直接诱因,而由于这些场所人员密度较高并且拥挤踩踏事故具有突发性,所以一旦发生事故,无论是救援行动还是疏散指挥工作都难以及时的做出反映从而造成大量伤亡的出现。

三: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策略

(一)控制城市公共场所人群密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每逢假日城市人口便会相对集中于商场、球场、酒吧、影院等公共场所来放松心情,在宗教活动期间也有许多人群聚集在教会、寺庙等地,而这些场地所具有的空间有限并且容纳着较高密度的人群,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就容易引发拥挤踩踏事故。由于人群的密度与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率成正比,所以对公共场所人群密度的控制是预防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所以,在公共场所出入口可以采用安装人员数量监控装置的方法将场所中的人群密度控制在一个可容纳、便疏散的范围之内,当人群密度超过这一范围时监控装置即采取报警动作以提醒安保人员限制人群的进入,从而有效减少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进行转移和疏散的压力。

(二)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教育。人群的恐慌心理是引发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一恐慌心理的产生主要是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以及自我防护技能而导致个体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所以针对群众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教育对避免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城市人口的激增以及城市人动的频繁使公共安全问题成为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为了避免因为人群拥挤踩踏事故而产生的不必要上网,安全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对群众开展安全宣传与安全教育,从而让群众能够掌握在人群拥挤踩踏事故中如何自我防护、如何配合疏散、如何帮助他人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发动群众力量通过群众之间的宣传与教育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与教育效果。在宣传与教育过程中,其主要内容包括让群众能够在事故发生以后沉着冷静,切忌逆流行走,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入附近完好的建筑体躲避人流、离开事故现场,在人群中需要把握身体重心,当前方出现有人摔倒的现象应当呼救并停止前进,当自己被甩到应当靠近墙角并保护脆弱的身体部位等。

(三)落实安全责任制,构建应急预案。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是避免人群拥挤踩踏事故以及减小人群拥挤踩踏事故伤亡的重要阶段,而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及进行应急预案的构建可以有效的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并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从容的应对。在安全责任制落实的背景下,相关负责人应当对公共场所的安全事故隐患做出排查,同时在重大节日期间可以请求公安部门协助管理人群以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有必要对人口密度较大、人口流动性较强并且经济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进行重点安全管理和控制,通过分析当地的人员特点以及人员流动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来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作者单位:锦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冉丽君,刘茂。人群密度对人群拥挤事故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04)

[2]徐敏。疏散中的典型心理行为特征分析[J].安全。2007(06)

[3]孙超,吴宗之。公共场所踩踏事故分析[J].安全。2007(01)

踩踏事故 篇2

这起踩踏悲剧,事发突然,时间点离开学不远,以至于公众尚未从节后氛围中抽身,就陷入沉痛之中。多名孩子的死伤像块疤痕,烙在了公共记忆中。从黑校车、被砍到踩踏,灾祸过后,笼罩在孩子身上的阴霾,似乎未曾散去。而灾祸过后,“校园安全”字眼也会被提上公共议程。

踩踏事故发生后,调查、问责、整治,似乎正循序展开。副市长含泪道歉、责任人第一时间被撤免等,都展现了责任省思的决心。与此同时,有些刺耳的声音,也在撩拨公众的情绪,如校方称“刚刚开学,学生太兴奋”。2月28日当地媒体在报道时,还用了“家属情绪稳定”等字眼。可有死者家属称,还没人找他们谈善后事宜,反而有人催其早些将孩子的遗体送殡仪馆。

如果说,火速问责、官员道歉是循着“亡羊补牢”的态势发展,也有助于拉开反思帷幕,那避责式表述,显然太过麻木,也在制造着对公众情绪的二次割裂,无益于汲取教训、对悲剧进行深层检讨与规避。

校园踩踏事故,之前也曾发生过。看起来,它的祸由都带有几分偶然性。譬如这次,原因就疑为“老师醉酒,延迟了开门时间”。大批学生围聚门口,宿舍门一开,他们就鱼贯而出,这为踩踏埋下了伏笔。

意外的“醉酒延误”,或是造成踩踏事故的由头。这令人扼腕痛惜。“醉酒向来易误事”,如果没有醉酒的因,大概不会有“迟开宿舍门”的果。如果学生能有序出门,踩踏或可避免……遗憾的是,“如果”之轻,载不起反思之重。

对于事故,若总拿“偶然”说事,则容易造成归因的片面化。在光山校园伤害案后,《人民日报》曾评论道,对惨案应“双向归因”,才能更好地寻绎事件的上下文。言必提“制度缺漏”,容易忽略个体偏失;但对事故的反省,止于追责个人,也会造成症结遗留。

教师失职,应遭谴责。但应看到,这起事故并非“一时不巧”,而是遵循“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发生逻辑。按理说,中小学学生心智尚不成熟,防患意识也较匮乏。在此情景下,学校的及时引导不可或缺。若是在现场,学生拥挤出门时,老师能加以应急性疏导,或许秩序也不至于混乱。

而更深层次的“溯因”则在于:学生寄宿制下,宿舍管理的粗放与疏漏。而若仔细追溯,这或跟“撤点并校”带来的上学远难题有关;校园基础设施的简陋,铁门轻易坍塌,质量未必合格:教师与“琐碎事务”管理者的身份嵌合,会否造成力不从心,懈怠心也潜滋暗长……这些隐患叠加,势必会带来风险堆高,而运动式的整治,无法连根拔起。

踩踏事故 篇3

近两年,如何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中避免拥挤事故的发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了解,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两会上,有11位北京市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名为《必须高度重视涉及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管理”》的议案。在北京这样一个人口集中的现代大都市中,紧急避险知识已成为许多北京市民主动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专家提醒,在公共场所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是非常危险的,而那些空间有限,人群又相对集中的场所,例如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酒吧、夜总会、宗教朝圣的仪式上、销售点、超载的车辆、航行中的轮船等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当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同时,在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有人摔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若继续向前行进的话,那么人群中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拥挤踩踏现象。为此,专家分析认为,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来讲,当人群因恐慌、愤怒、兴奋而情绪激动失去理智时,危险往往容易产生。此时,如果你正好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非常有可能受到伤害。在一些现实的案例中,许多伤亡者都是在刚刚意识到危险时就被拥挤的人群踩在脚下,因此如何判别危险;怎样离开危险境地;如何在险境中进行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此,专家特别提醒: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旁边的人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事,否则,后面的人群继续向前拥挤,就非常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如果此时你正带着孩子,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因为儿童身体矮小,力气小,面对拥挤混乱的人群,极易出现危险。面对混乱的场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争取做到遇事不慌,否则大家都争先恐后往外逃的话,可能会加剧危险,甚至出现谁都逃不出来的惨剧。

遭遇拥挤的人群怎么办

1.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2.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3.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开车时遇到拥挤人群怎么办

1.切忌驾车穿越人群,尤其是群众情绪愤怒、激动或满怀敌意时。因为如果人群发动袭击,打破窗门,翻转汽车,自己可能受重伤。

2.倘若自己的汽车正与人群同一方向前进,不要停车观看,应马上转入小路、倒车或掉头,迅速驶离现场。

3.倘若根本无法冲出重围,应将车停好,锁好车门,然后离开,躲入小巷、商店或民居。如果来不及找停车处,也要立刻停车,锁好车门,静静地留在车内,直至人群拥过。

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3.如果出现拥挤踩踏的现象,应及时联系外援,寻求帮助。赶快拨打110、999或120等。

停电引发拥挤两名学生殒命

2003年1月5日下午6时许,陕西省宝鸡县虢镇初级中学发生一起由于楼道停电、下楼学生相互拥挤而导致的踩踏事故,有两人被踩死,10多人受伤,死伤者全部为学生。

事发当时正值放学时间,学校突然发生停电,教学楼二、三、四层的学生正通过楼梯往下走,停电后,学生们刚开始还摸黑走了几分钟,突然,部分下楼的学生在一个楼梯拐弯处发生拥挤骚乱,黑暗的楼道里有学生被踩得放声大哭。一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学生被吓得从教室里直往外跑,结果十多名学生被踩倒在地,酿成惨剧。

斗殴导致踩踏二十一人丧生

2003年2月17日凌晨3时,美国芝加哥密歇根大街一家挤满顾客的夜总会因为发生打架引发混乱局面,大批顾客拥往出口处导致人群互相挤压和人踩人事件,至少导致21人死亡,19人重伤,另外有多人受轻伤。

据消防队长介绍,发生惨祸的夜总会有两层楼高,当时有1500多人在里面狂欢,3时左右,三名妇女因琐事打起架来,

踩踏事故 篇4

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有学校在楼梯处发生踩踏事件。无数的教训不该仅仅沦为记忆。校园踩踏事故频发,归根结底是“硬件”和“软件”都存在严重问题所致。据了解育才中学一米多宽的楼道内,竟没有普通照明灯光。可见,在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上,该校的“硬件”方面很有问题。另一方面,正如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所说,学校“软件”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略。教育部曾于2005年底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中小学就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建立专门制度,每学期组织一次演练应急。学生晚自习时必须有教师值班,下楼时错开时间,严防校园拥挤踩踏事故。但频发的校园踩踏事故,再次暴露了一些学校和相关部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严重缺失。

如何避免校园踩踏事故,是我们风险管理顾问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此类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和学校的责任损失,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的建设。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不仅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对在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非常有必要,长期为学生灌输安全防范知识,培养起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发生危险事故的可能性就被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学校的忧虑也会随之降低。培训时,要注重对学生做好三个方面的安全教育:首先是安全知识的灌输,其次是安全技能的培训,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面临危险时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校舍的安全管理

为了避免发生此类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为高层校舍提供全面周到的物业与安全管理服务,可以大大减少学校相关管理工作,减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条件不具备的,也应当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高层校舍的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和保养照明、围栏等设备设施,组织上下楼梯与大门秩序,协助教师和班主任管理好走廊、楼道、教室的秩序。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

将教育风险管理引入学校,是化解学校风险的重要举措,用引入保险来分散、转移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利于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事实证明引入校园风险管理机制,通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强,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学生的秩序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降低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校园应当是孩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学校哪怕存在一点细微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学校应把校园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使校园安全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踩踏事故 篇5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埔区外滩广场在群众自发进行的迎新年活动中发生拥挤踩踏事件,截至1月1日5时,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伤。

踩踏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市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各项善后工作,抓紧调查事件原因,深刻汲取教训。春节、元宵节将至,不少地方都有一些群众聚集娱乐活动,各地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精心组织安排,确保安全措施到位,坚决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昆明学生踩踏事故、上海外滩广场拥挤踩踏事故再次敲响安全警钟。在人多拥挤的环境下,很容易引发拥挤甚至踩踏。如何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遭遇拥挤环境时,如何逃生、自救和互救?

写在前面

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人类是天群居的动物,一旦人群聚集,并被街道、房屋、楼梯、栏杆压缩,危险就出现了。原本有序移动的人群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诱因而瞬间崩溃,这个诱因可能是一只断掉的高跟鞋、洒在光滑地面上的一杯饮料、一股气味、一句话甚至不需要什么明确的诱因。

容易发生踩踏事故情形

1、 踩踏事故常发生于学校、车站、机场、广场等人员聚集地方;常见于节日、大型活动等场合。

2、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

3、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

4、人群情绪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发生踩踏。

5、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遭遇拥挤环境时,如何逃生、自救和互救

预防踩踏事故最好的方法:提高公众的安全避险意识,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另一方面,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任何时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球场、商场、楼梯、影院、景区等,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留心出口和紧急通道,记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脑中规划撤离方案。

遭遇踩踏事故时如何自救和互救:一旦你发现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的时候,不要慌乱、保持冷静,切记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挤,不要逆向人流,而是要一边顺着人流同步前进,一边向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直至移出人群。同时,寻找附近牢固物体进行依靠。如果摔倒了,立即将双臂交叉环形护住头和胸腔。因为踩踏事故中,很多人是窒息而死,用这个姿势不仅可以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还可以预留空间保持呼吸,增加获救机会。

已经身处混乱人群中的具体应对方法:

1、贴墙更安全:如果你离墙近,尽量向墙的方向移动,后背靠墙;或者寻找有电线杆,汽车,雕像等大重量固定物,贴紧他们你就不会摔倒。

2、远离噪波点:拥挤环境中突然发生了剧烈的人群流动(人群噪波点),比如有人撒钱,很多人会上前聚集,而明智的你应该选择反向撤离。

3、弓步应对:降低重心,成浅位前弓步状,这样身体更加平衡,减小被挤倒的机率。

4、格斗架势移动:在拥挤环境中移动,在保持低重心弓步同时,需要向大重量固定物移动时,用低重心的格斗架势在人群中移动,双手握拳护于胸前,两肘夹紧双肋,就像拳击手的防守姿势,这样可以尽量保证胸腔不被挤扁。危急时刻可以微微向侧立肘,当拥过来的人身体被你的肘头硌倒,人潮会小范围变相。就像水流奔来,柔软的泥沙被带走,坚硬的磐石被绕过。

5、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被绊倒。

6、一旦摔倒,赶紧站起来。如果身边同伴摔倒,立即把他拉起来。如果身边是儿童,把他们举过肩。

7、摔倒后的自救:如果仰卧位被摔倒,双手护头,两肘护胸,蜷起双腿,大腿和膝盖护住腹部。身体尽量蜷缩成一个球。平躺位很低,就像一个平板,拥挤的人群很容易践踏到你;而缩成一个球,增加了高度,人们一般的抬腿踩不到你。这也像应对水流的自然规律,那些球形的石头更容易分解水流的力,此时你在用蜷缩的球形身体消解人潮的力。

如果你是俯卧位(趴下了),不要试图双手撑地爬起来,因为拥过来的人群会把你踩下去,同样是因为你的成平板状。你要做的是翻滚成仰卧位并团缩成球形。

8、掉了鞋子钱包不要拣:一旦你蹲身完成捡起动作,很有可能你就永远也站不起来了。

对于现场他救:一般救命的黄金时间是4到6分钟。踩踏事故中比较容易发生骨折和挤压伤。对于骨折伤,切忌随意移动伤肢。附近的人可以用衣服、毯子等软垫包裹伤肢,保持固定位,等待救援。

踩踏事故 篇6

一、B小学的例子

B小学是T市久负盛名的学校,建校至今已有百年之久,在本地区家喻户晓。学校位于市中心,校园风景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突出,学校有学生2000多人,两幢教学楼,该学校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比较突出,获得很多荣誉。它在校园安全方面也非常重视,如每天在学生上学时配备全副武装的保安,值班领导亲自到场,放学时先由班主任整队,按次序下楼,然后到教学楼前面学校划定的区域内等待,再由保安打开校门让家长领回或是学生自行回家,高低年级错时放学(相差5分钟)。可见,B学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也比较规范,无愧于一所名校的称号。然而在一个大雨天,笔者去这所学校接孩子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

那是一个下大雨的下午,很多家长都去学校接孩子,包括一些原来让孩子自行回家的家长也早早来到学校,都在校门口等待,当保安准时开门时,等待已久的家长蜂拥而入,在楼梯上和一些自行回家的孩子发生严重拥堵:一边是急于下楼回家的孩子,一边是急于上楼领孩子的家长,一时进退两难,场面非常混乱,而班主任没有随孩子一起下楼,楼梯上也看不到其他值班教师的身影,雨天路滑,如果一旦有学生摔倒而人群拥挤的话,就会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当然,所幸那天没有人摔倒,也没有发生事故。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说:“祸患常积于忽微。”B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名校,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来上学,每班都在50人以上,人满为患,因此,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则容易引发事故。

二、有效防范校园踩踏事故的对策

1.领导要重视校园安全工作

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做好防范工作,要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领导要亲自督查,尤其是在恶劣天气时应亲临现场,掌握学校的实时动态,及时发现一些隐患,以杜绝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其他一些安全事故相比,校园踩踏事故相对发生几率较低,因此往往没有引起学校领导足够的重视,但是,一旦发生,则影响巨大,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杜绝校园踩踏事故的发生:如在特殊天气时要多派人员进行疏导,一方面可以观察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维持秩序;尽量让学生在教室等候,让来校的家长先把孩子领回,避开人流高峰,减少拥堵;科学设置班级,不要让年龄相差悬殊的学生在一幢楼里(比如一年级和六年级),因为这些学生在身高、体重等各方面相差较大,容易发生恃强凌弱现象,如果在拥挤时发生推搡,容易发生事故。此外,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只是听取学校的汇报,或是通过开会、看资料,应经常到学校视察,尤其在学校上学、放学时,在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时,更要实地观察、调研,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全市学校的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

2.要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

笔者发现,近年去学校接送孩子的家长以老年人居多,这些银发一族非常辛苦,既要接送孩子,还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务,且老年人往往行动比较迟缓,安全意识淡薄;有些年轻的家长则是从单位跑出来,接了孩子后还要急着上班,而危险往往就是由于着急才引发的,因此,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是第一位的,让他们明白:校园安全事故并不只是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灾等,楼梯也可能是危险的地方,要遵守学校规定,同时通过自身行动,言传身教影响其子女。

3.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的天性喜欢嬉戏打闹,奔跑追逐,这在平地上可能不成问题,但是在上下楼梯时却是绝对禁止的,轻则造成个体摔倒受伤,重则引发群体性踩踏事故,因此,要教导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走,要懂得礼让,禁止推搡打闹或是恶作剧,例如发生在湖南的踩踏事故就是由学生恶作剧引发的。学校要把校园踩踏事故的成因、危害及有效预防的知识传授给全体学生,如当发觉人群朝自己方向涌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若不慎陷入人群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千万不要采用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也千万不要逆流而行,这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人多时不要贸然弯腰系鞋带,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去捡;如果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牢靠的东西。[1] 学校还可通过观看录像等方式,让每位学生受到深刻教育并烂熟于心,这对他终生将会受益无穷的。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守的教育准则,一所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校园理应是孩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学校哪怕存在一点细微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 因此,学校、家长和孩子都要认真对待,以实际行动,维护校园安全,校园踩踏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桐乡学院,浙江 桐乡,314500)

参考文献:

[1]如何预防踩踏事故,http://www.省略/note/ 129594602/.

踩踏事故 篇7

一、成立学校应急预防踩踏事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及各班主任

二、工作职责

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集物质及交通工具,全体教职工都有参加重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处理到位。

1、当遇到突发事件,及时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开展重大安全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工作,控制事故的损失。

2、组织召开处理突发事故工作会议,确定救援方案。

3、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教学秩序等工作。

4、检查督促各部门责任人做好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三、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发生预案

1、结合国内发生的几次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各班要以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对学生集中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专题教育。

2、按学校规定好的学生上下楼梯的通道,在集会做操等活动中,要适当错开时间,分年级、分班级逐次下楼,各班任课教师就是该班的组织者和直接责任人。

3、告诫学生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侧行走,遵守秩序,注意安全。集体活动时,做到上时不下人,下时不上人。

4、一旦发生事故,要迅速组织教师指挥学生疏散,及时将事故信息上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5、教育学生在楼梯、走廊通行时,如果发生有人倒地,要立即停止前行,不拥挤、不惊叫、自觉回撤。

6、每学期组织一次防踩踏演习。

四、具体工作措施

1、教室灯手控开关由值周学生开关,做到人走完灯熄灭。

2、采取分流放学的方式,防止一涌而下的局面发生。在放学时,值周学生、教师必须到指定岗位维护秩序,行政领导负责督岗。

3、建立安全上下楼制度。要求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在下课时组织好本班学生排队,按顺序有序上下楼,并紧跟班级,不能离开。各楼层楼道口,有值周学生值日,对乱跑、乱窜、拉拉扯扯、大呼小叫的学生除批评外,还要登记,纳入一周评比中。一楼楼梯口值周教师负责组织好学生排队有序上下楼。

4、各班按学校所规定的楼梯上下楼。不得窜楼梯。楼梯上划分道线,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防止了学生乱跑乱窜,发生碰撞事故。

5、利用班队会、晨会时间教育学生“谦让、友好、团结”。在楼梯上,彼此互相关心,他有困难,我帮他,我有困难,他帮我。团结友爱

6、建立踩踏事故救护预案。学校针对这类事故的特点,成立了一支应急小分队,从救护车辆、救护人员、分流路线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方案,确保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对事故最好的处理。

五、应急救急程序

1、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最短时间(5—1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学校不得缓报、瞒报或延误有效抢救时间,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严肃处理。

踩踏事故 篇8

当日下午6时许,老河口市召开新闻会宣布,初步认定该事件为责任事故,8名干部被免职撤职。

老师未按时开门学生挤开铁门

据老河口市通报,因该校新宿舍楼正在建设中,一栋四层楼的综合楼被改造为临时学生宿舍楼。早晨6时左右,因值班老师张继辉、杜贵体没有按时打开一楼铁门,致使急于出门的学生们下楼时相互拥挤,将铁栅栏门挤开,之后发生踩踏事故。据央广报道称,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早上6点左右,秦集小学的孩子们陆续从宿舍出来去早锻炼,发现铁门锁着。随着学生越来越多,拥挤中前面的学生被后面的压倒在地上,悲剧发生了。

记者现场了解到,该小学为湖北与河南交界的一所乡村小学,共有952名学生,其中住校生502人。发生事故的宿舍楼共4层,生活老师与学生同住2-4层,只有一个楼梯通道,被挤开的铁门已完全拆除。学校当天的教学秩序未受影响。

老河口市教育局局长被免职

老河口市已决定,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市教育局局长汪国忠、分管副局长郝勇、安全科长张金榜、薛集镇镇长梁正虎、分管副镇长张霞、薛集镇中心学校校长杜永杰实行先免职接受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依纪依法处理:对秦集小学校长杜贵强、政教主任张继辉给予行政处分,连同其他4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当天下午,该市已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前面走不及后面学生往前倒

遇难者学生孙蕊轩的家长孙宗塔介绍,该栋宿舍楼共4层楼房,只有一个楼梯通道和一个铁门入口。平时一般晚上铁门上锁,早上6点由值班老师开门。据悉,该楼2-4层为学生寝室、生活老师寝室和电教室,一层有1间教室和3间办公室,一层楼梯口安有双扇铁栅门。当日早上8点半左右,孙宗塔赶到宿舍现场,看到铁门已经被挤压严重变形。

据当时在踩踏现场的二年级学生张亚玲回忆,27日早上6点左右,上百名学生拥挤在宿舍楼的一楼和二楼楼梯口间等待值班老师开门。“人越来越多,后面的学生大喊‘开门’往前面挤。门突然之间被前面的人挤开了,前面的人来不及走开,后面的人往前倒,我就摔下来了。”张亚玲初步诊断为轻微脑震荡,目前正在医院诊治,情况稳定。

校方曾称“学生因开学兴奋”

据新华社报道,学校负责人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事故发生时,尚未到开门时间,由于刚刚开学,学生比较兴奋,起床时间比平时早。不过,老河口市官方此后通报称,经初步调查,当日早晨6时左右,因值班老师张继辉、杜贵体没有按时打开一楼铁门,致使急于出门的学生们下楼时相互拥挤,将铁栅栏门挤开,之后发生踩踏。

事发后,当地有关部门举行新闻会。在会上,老河口市副市长当场流泪,并向在事故中伤亡的孩子道歉。据了解,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初步认定为责任事故。在这个事件中,老河口市委市政府负有领导责任,他们将主动接受上级组织机关的调查处理。同时,经过确认,4名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7名伤者正在医院救治,医院对现场另外20名没有明显外伤的学生全面体检,目前身体没有大碍已陆续回家。目前,当地公安部门已将该校校长杜贵强,值班老师张继辉、杜贵体控制。

教室改成宿舍每间住30学生

据了解,秦集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共有学生900多名,其中1-5年级共500多名学生在学校寄宿。

据报道,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还有不少现实问题,其一是农村学校寄宿生大量增加,但办学条件跟不上:其二是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带来安全隐患。秦集小学就是典型代表,52个人的大班额和1比30的师生比例,对老师造成沉重压力。500名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住在由教室改成的宿舍,每间30人,给学校管理带来的难度更是不言而喻。

据学生李哲、张照君的家长反映:学校住宿条件很一般,甚至有点破,几百个孩子挤在一栋楼里,“冷天经常连脸和脚都洗不上”。孩子们星期一到星期五住校,每季度交600元吃饭钱,住宿不要钱。

常踮着脚尖跳梦想做舞蹈家

孙宗塔没有想到最后见到女儿孙蕊轩是在医院。“女儿躺在病床上,停止呼吸,任我使劲摇,一动不动。她双眼依然睁着,面部保持临死前痛苦挣扎的扭曲模样,脖子上有红色斑点和青紫色淤青。”

事发当天8点多,孙宗塔听人说秦集小学发生踩踏事件,有学生伤亡,他立即驱车往学校赶,因为他9岁的女儿孙蕊轩在该校读二年级。8点半他赶到学校,事故现场已经清理,被挤开的铁门严重变形。9点左右,孙宗塔在镇医院见到女儿,她已停止呼吸。

2月26日是秦集小学开学第一天,孙宗塔送孙蕊轩去学校报到,因为家在农村,孙蕊轩选择在校寄宿。孙宗塔记得26日与孙蕊轩分别时,女儿央求他放学后接她回家住。“女儿说学校住宿条件很拥挤,一张1米多的小床有时候要挤2-3人,她不想寄宿,想回家住。”

孙宗塔没有答应女儿的要求:“我告诉她不要怕吃苦,要好好学习,没想到这竟然是她最后的要求。”

在孙宗塔和邻居眼中,孙蕊轩是一个开朗、乖巧的小孩。据孙宗塔说,孙蕊轩眼睛很大,睫毛很长,她喜欢跳舞,经常踮着脚尖跳跃着走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文艺表演,都有她的份。”孙蕊轩曾告诉爸爸,她的梦想是做一名舞蹈家。“我还笑她农村的女娃瞎想,做白日梦。”

孙宗塔说,9岁的孙蕊轩已懂得帮家里分担负担,吃完饭她会主动收拾碗筷。寒假期间,她每天在家中看护弟弟,弟弟才1岁多,刚学会叫“姐姐”,“儿子叫姐姐叫得很甜,轩轩听了笑得很开心,答得也很清脆。但以后再也不会有回应了。”

校园踩踏事故悲剧何时才能避免

又是学生踩踏悲剧。一扇普通的宿舍铁门竟成了“生死之门”,令人痛心。而事故原因也简单得很——值班老师并未及时打开宿舍大门。面对那4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忍心将过错推给弱小的孩子们吗?教育局局长等8名领导干部的免职撤职、4名责任人移送司法,能换回孩子们的生命吗?

当急功近利的教育缺乏尊重生命的应有内涵,当疏散演练、安全教育都流于形式,孩子们必然难提高自我保护和紧急避险能力。只有让教育真正尊重生命,让安全制度不容“踩踏”,才能避免踩踏事故。

校园踩踏事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05年10月四川巴中市通江县一所小学,2009年12月湖南湘乡市育才中学,2012年11月湖南长沙育英二小,2013年1月河南驻马店一小学都曾发生踩踏事故……踩踏事故屡屡发生,事故的起因也是大同小异,前面的学生摔倒,后面的学生拥上来挤成一团,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小学生为何连“不要拥挤”这点基本的安全意识都没有?自1996年起,我们就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既有“加强疏散演练”,也有“提高避险能力”;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少不了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不得不说,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是他们不懂得重视自己的安全?当然不是。当急功近利的教育缺乏尊重生命的应有内涵,当疏散演练、安全教育都流于形式,孩子们必然难提高自我保护和紧急避险能力。

同样值得追问的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上下楼道的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可是细究踩踏事故,大多没有做到。像秦集小学的踩踏事故,学生拥挤到铁门前,是值班老师没有发现?还是因为没到时间所以未打开铁门?不管怎样,学校和老师这样的疏于管理已是责任难逃。

再进一步追问的是,秦集小学正需要睡眠的孩子们为何要早上6点左右就起床上早自习?这个万恶的早自习规定是否有违义务教育法?此外,记者发现,发生事故的学生宿舍是一栋四层高的教学楼改装的临时住宿楼,一楼办公,二、三、四楼是宿舍,每个房间有30个床铺,而且只有一楼一个出入口。这般寒酸的住宿条件达到安全标准了吗?也许还应再进一步深思,有500多名学生寄宿的秦集小学,是否对“撤点并校”提出了疑问?

踩踏事故 篇9

关键词: 踩踏事故;危险因素;预防;社会心理学;应急预案 中图分类号: R 129文献标志码: A

踩踏事故是一类严重的群体性灾害。通常发生在大量人员聚集且人流拥挤移动的情况下,由个体跌倒、跌落等意外事件引发,人群发生慌乱和惊逃现象,加剧拥挤并引发更多人员跌倒,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大量人员伤亡。该类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公共性、事件多样性和群体危害性等特点\[1\]。随着人类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大型集体性活动举办的频率、种类和参与人数都显著增加。除了节日庆典、宗教活动、集会游行、体育赛事等传统大型群体性活动以外,还有一些非传统的日常性人群聚集情况出现,尤其是在现代大型都市,比如地铁系统、大型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区域。由于踩踏事故的发生地点往往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场所,人员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还可能存在意外坍塌、火灾、交通事故,以及生化袭击等伴发灾害。事故发生后人员救治、秩序维护以及伴发灾害的救援难度很大。因此,研究踩踏事故发生规律,明确引发该事故的危险因素,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应急方案是应对这一灾害的主要策略。本文阐述了踩踏事故过程中的人群行为心理特点,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群体活动发生踩踏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型聚集性场所基本的踩踏事故预防要点,包括控制人流及人群密度、完善制度设施和制定应急预案。

1踩踏事故的产生机制及人群动力学特点

大规模聚集事件中的人群踩踏,往往是个体的自卫本能和人群的冲动行为交互作用产生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踩踏事件的成因可以分为“惊恐逃逸”和“狂热趋向”两种模式:前者为人群受消极因素影响出现慌乱和逃散;后者为人群受积极因素作用而向某一方向拥挤\[2\]。当人们处于非常规的境况中时,会失去自身行为的判断标准,在心理因素刺激下,个体会加快移动速度并开始出现推搡等人群间物理接触。在发生惊恐逃逸时,人群的活动趋势趋向于混乱并开始模仿周围人的活动,产生从众心态,从众行为发生的概率与群体的人数成正比,故而越是大型群体活动越容易发生因从众行为导致的踩踏事件\[3\]。一些备用的分流通道或出口往往在当时被忽略而没有被充分利用。

从人群动力学角度看,踩踏事件可以分为单方向型和混乱型。人群驱动力的突然改变,比如大门或隔离栏的开启或关闭、人流通道出现狭窄或瓶颈现象、个体突然摔倒或跌落、场地发生坍塌等意外事件,可以引发人群的定向流动进而出现单方向型踩踏事件。而无控制的人群或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及多方向汇合的人群则容易产生混乱型踩踏事件。加强对踩踏事件原因的探索和人群脆弱性研究是当今灾难医学的重要课题\[46\]。

2踩踏事故的诱发因素

踩踏事故造成的伤亡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救援无论如何迅速,由于有拥挤等前提的存在,效率不可能很高。降低踩踏事故造成伤亡的最有效措施是针对造成踩踏事故的原因、危险因素或易感性进行积极预防。诱发踩踏事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类:① 人群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② 聚集场地空间特点和安全设施;③ 活动组织情况和应急预案完善程度;④ 不可控制因素如天气等。踩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2.1不良情绪及过激行为

大型群体活动人数众多,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现场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在特定情景刺激下,无组织的人群易受带头者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有共同目的的集体。同时,人们情绪的感染是相互的,在激发他人情绪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更强烈的情绪,因此从不良情绪的出现到人群情绪暴发和场面失控,往往历时很短,可以快速导致踩踏事故发生。谣言和不正确的信息通常会煽动不良行为。自我表现欲强的人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及行为的传播源头,这部分人渴望在人前表现自我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借助大型群体活动,凸显自己的领导才能、聪明才智、特立独行等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具体表现包括制造谣言、带头起哄、煽动情绪、故意拥挤等不良行为。2005年8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座桥梁上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965人死亡,465人受伤。该事件起因是在参加宗教集会活动的人群中,有人谎称有自杀式***袭击,瞬间桥上数千人陷入一片混乱,导致惨剧发生。

此外,不良行为还包括群体之间出现摩擦而引发的群体性打架斗殴事件,尤其是体育竞技类比赛中,比赛双方的支持者发生语言或行为冲突时,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易造成群体间的大型冲突,导致踩踏事故发生。2000年7月9日,津巴布韦对战南非的世界杯预选赛后发生踩踏事件。该事件起因为距离比赛结束前8 min,双方球迷发生冲突。维持秩序的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试图控制混乱局面,却使得球迷四处慌乱逃散,越来越多的人跌倒,在接下来的踩踏事件中,13人死亡,多人受伤。198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海瑟尔体育场举行的欧洲杯总决赛中,英国队和法国队的球迷在看台上发生群体冲突,导致18人死亡,437人受伤。

2.2场地空间设置和设施器材完善程度

场地的容积、配置、交通疏通能力Q定了其能够承载的人群拥挤程度。大型建筑的设计不仅应满足当地建筑规范、消防安全和人员容积,还应考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应考虑紧急情况下的人群运动。因此,需要活动组织者充分预计建筑的最大容积空间(站立空间、座位数、表演空间)以及与运动功能相关的空间设计,比如疏散区域,等待空间,进出口走廊、楼梯、坡道,同时根据紧急情况时的最大人流量安排自动扶梯、乘客输送机、电梯等设施器材,并针对上述设计和设施的限额对活动场地进行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2010年7月,德国西部杜伊斯堡“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发生踩踏事故,造成19人死亡,342人受伤。该次事件的原因一方面是组织者对到活动主场参加狂欢人数的误判,预计几十万人的活动,实际到现场人数估计在100万到140万之间;另一方面这是“爱的大游行”首次在一个封闭的场所内进行,仅有一个进出通道,且入口狭窄,疏散通道有限,为踩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到达入口前还必须通过地下通道,因人们不堪拥堵而引发的踩踏事件就在这个瓶颈附近发生。

2.3应急预案缺乏或不详细

由于踩踏事故的发生地点往往是大量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外界救援难以快速到达事故核心,现场控制、人员疏散以及伤者的救治都可能出现阻碍。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最大化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防止后续踩踏事故的发生和规模扩大是保证大型集会活动人员安全的重点。在世博会、奥运会等社会及政府普遍重视的大型聚集活动中,由于足够重视、预案详细、准备充分,所以尽管参加人员多、项目复杂,而且时间也往往较长,但是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则较小。相对来说,一些短期策划或常规性的聚集活动则因为重视不够而没有充分准备。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市外滩广场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死伤人员大多数是青年学生。从2012年新年元旦起,上海开始连续3年在外滩上演国内最大规模的跨年3D灯光秀,那3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极为严格,包括道路限行、隧道关闭以及地铁封站等。2014年跨年灯光秀改到外滩源举办,但很多民众不知道灯光秀改地,依然前往外滩广场参加跨年活动。而由于灯光秀取消,当晚并未实行交通管制措施。警方对人流量预估不足,导致现场安保力量缺乏。当有关部门从监控探头中发现某个通道上发生人员滞留的情况,立即调集值班警力赶赴现场,但由于人流十分密集,同时缺乏有效的应急设施,只能采取强行进入的方式,从发现情况到把人流分散开来,开展救护工作,大约花费8 min,所用时间比正常时要多。这次踩踏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有关部门对这个活动可能发生的短时间内大量人员的聚集可能产生的后果预计不够。

2.4不可控因素

2.4.1天气1988年,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国家体育场举行足球比赛过程中发生严重踩踏事故,造成73人死亡,100多人重伤,轻伤300多人。事件起因为在球赛进行到3 h 40 min时,突然一股暴风雨夹带冰雹袭来,3万多观众同时涌向出口,但由于电路故障,球场出口门无法打开。

2.4.2突发事件麦加朝觐活动是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每年都有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参加。2006年1月,麦加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导致345人死亡,289人受伤。原因为大量朝觐者涌入投石驱邪桥地带,赶着参加桥上举行的宗教仪式,许多运送朝觐者行李的大型运输车也跟随人流而入。行车途中大量行李不慎落到道路上,引发道路堵塞,而后面的朝觐者由于不了解情况,继续向前涌动,继而发生踩踏事故。

3预防措施与建议

踩踏事故往往发生在运动会、音乐会、集会游行、大型庆典、宗教活动,以及其他大规模人群聚集活动时,人员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据报道,发展中国家踩踏事件造成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7.75倍\[7\],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公民素质和安全教育的差异、场地和安全设施设计的差异,以及应急方案的差异。这也表明了踩踏事故预防的主要方向。

3.1人群密度控制及人流控制

采用限行和分流等措施,在球场、商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影院、宗教建筑等公共场所应严格限制人群的最大聚集量。必要时可在入口处设置计量设备,但因其可能导致排队和入口的人群拥挤,故需谨慎使用。入口处需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预期的队列。参与计量操作的人员应不断地相互沟通,并提醒终止人群流动。计量监测处应保证通信畅通,负责监测的人员应保持相互间的实时沟通,并适时截断人流,引导人群分批前进\[8\]。门票也可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管理手段。通过设计不同的门票可以将人群分隔到不同座位区域,并指定出口和入口的路线,从而达到分流目的。门票还可提供指导人群在特定区域的行为预期,例如某些展览由到达时间开始计时,仅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效。

大型人群聚集活动时,应设置现场人群聚集管理中心。保证现场一定数量的路径引导员,采用隔离栏、醒目标识、撤离路线图等方法增强人群流动的合理性。加强对临时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比如疏通拥堵、控制人流、应对突发状况等方面。安保人员还应注意一些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及不良行为的人员,及时缓解人群情绪。同时应保证现场通信畅通,确认手机信号覆盖范围,为了降低通信失败的风险,可以设置专线或预先安排专用无线电频率等\[10\]。 此外,活动开始前人们陆续抵达活动地点,人群密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是,活动结束后大量人群同时涌向出口,往往导致人群密度陡增。为缓解活动结束时的人群高峰,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前开放集合地,分散部分人群,另一方面通过娱乐消息或其他手段设法延长人群通过出口的过程,以降低会场内的拥挤压力,同时缓解会场外部的停车场及道路的拥堵压力。

3.2完善的制度及设施

健全完善的制度法规是降低城市突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前提,包括公共场所设计、建筑O计和使用规范,组织大型活动的登记和监管制度,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制。在可能引发踩踏事故的意外事件发生初期,或是踩踏事故初步暴发的阶段,警察、交通、医疗和军队相关部门应紧密协调配合以控制态势。为避免部门间的信息混乱和救灾力量的指挥不当,应明确紧急情况下的指挥权限和最终决策发出者。紧急情况下志愿者实行互救或专业医疗人员进行救援的行为应予以条件性免责。由于大规模聚集人群的特殊性,每一项聚集活动都应有急救医疗的行动计划,包括医疗监督、服务级别、治疗机构、救助通道等\[1\]。

日常性人群聚集的场所,如火车站、机场、交通枢纽、体育馆、广场、展览馆、大型商场、电影院等,应配备人群密度检测设施,如摄像头,人流导引系统,备用照明系统,消防装置,信息交流系统(大屏幕、应急广播、指示标语、警示牌等),临时急救设备及药品(绷带、担架、除颤仪、心血管药物等)\[1\]。

3.3详尽的应急预案

各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剧院、体育场、交通枢纽等)应制定常规应急预案。针对无特定组织者的自发性聚集活动(如节日)应制定临时状况应急预案。预案首先应根据预判的人群数量、活动类型、人群脆弱性、天气情况等对聚集性活动的风险评估;其次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场地特征(出入口、缓冲区、通道、隧道、楼梯等)和现场管理人员数目进行人员的任务调配,同时配置可能需要的设施和器材,确定支援力量的来源及数目(如警察、消防、交通、医疗等)。应急预案的作用:一方面是在个体或小型意外事件发生时,防止意外升级引发人群恐慌发生踩踏;另一方面是确保大型意外或踩踏事故发生后,可以尽快启动人群疏散,保障救援人员能够及时进入核心区域实施有效救援措施,从而将人群伤害减到最低\[10\]。此外,加强对民众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监测将对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1\]。对于大量人群聚集的结构复杂的建筑地点要明确定期筛查制度,发现可能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案和整改措施。进行预案的演练及改进。

在加强常规保障措施建设的同时,预案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大规模突发事件的伤亡数量迅速超过当地资源储备的情况,以便协调事故地点周边的医疗力量进行补充。大型聚集性活动举办期间,临时增加的医疗点或者季节性开放的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配置或开放。在事件发生时,及时设置现场至医院的标示以及通向检伤分类点和医院的通道,可以加强踩踏事件发生时的反应能力。构建完善的检伤后送医院系统,相关的人员培训和预先准备的突发事件指挥机构,以应对事件高峰时的大量伤亡。

参考文献

[1]曹广文。军队灾难救援手册\[M\].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6:181191.

[2]HELBING D,FARKAS I,VICSEK T.Simulating dynamical features of escape panic\[J\].Nature.2000,407(6803):487490.

[3]王文刚,郝胜杰。大型群体性活动中易导致踩踏事件发生的因素分析\[J\].安徽警官业学院学报,2010,9(51):4143.

[4]HELBING D,JOHANSSON A,ALABIDEEN H Z. Dynamics of crowd disasters: an empirical study.Phys Rev E Stat Nonlin Soft Matter Phys,2007,75(4 Pt 2):046109.

[5]曹广文。灾难流行病学在灾难预防、应急救援和灾后防疫中的核心作用\[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33241.

[6]韩雪,丁一波, 张宏伟,等。特大城市突发灾难风险和公众参与的积极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48255.

[7]HSIEH Y H,NGAI K M,BURKLE F M,et al.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stampedes\[J\].Disast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09,3(4):217223.

[8]DICKIE J F.Major crowd catastrophes\[J\].Safety Sci,1995,18(4):309320.

[9]曹广文。灾难医学\[M\].1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7378.

[10]MILSTEN A M,MAGUIRE B J,BISSELL R A, et al. Mass gathering medical ca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rehosp Disast Med,2002,17(3):151162.

[11]韩雪,蒲蕊,丁一波,等。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居民灾难医学知识现状及需求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5):237241.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