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报版面设计通用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一张报纸,版式得分再高,最终闪光的还是思想。这是它的立场。也就是说,报纸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内容为王。
报纸本来就属于内容产业。一张好看的报纸,就是一款设计到位、质优价宜的产品,而生产这款产品的工厂就是这张报纸的编辑部――内容供应商或观点供应商。版式不过是把编辑部最想告诉读者的那些内容视觉化(阅读心理图像化)。但这同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每当遇到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报纸的版式应当如何设计?如何把重大新闻事件在版面上客观、准确、适度地表现出来?
作为区域性的主流报纸,《大众日报》的版式设计、装帧和工艺也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但60余年的磨砺和积淀使这张报纸在理性、秩序和缜密中蕴涵着一种爆发力,在那些平常的日子里沉着、从容、冷静,但每当重大新闻事件出现时,这张报纸一定会厚积薄发地“偶尔露峥嵘”,无论读者还是同仁都会习惯性地对它怀有这样一种期待――“大事看大报”。这种“偶尔露峥嵘”的爆发力,其实就是《大众日报》日趋风格化的版式传统――“大事大办,大事特办”、“丢大石头,起大波澜”,而这也正是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报纸版式设计应当遵循的特别重要的理念和原则。从更深层面说,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有没有创新激情的体制和机制自觉,能不能生产出大策划、大制作的新闻产品,是一张报纸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换个前沿而时尚的说法: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版式亦然。
二
2001年的7月13日,原本应当是极为平常的一天。然而这一天,却让这一代中国人铭记。已经过去差不多快3年了吧,回想起来,依然恍如隔日。
距这一天的一个月前,“三高”之一的帕瓦罗蒂在故宫午门前高歌一曲《今夜无人入睡》,好像无意之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祝福。就在一个月后,“7・13”北京申奥成功之夜对“漫卷诗书喜欲狂”的中华民族来说,那一夜,的确无人入睡。
北京申奥成功的分量,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不言自明。
这一天,中国报纸都像过年一样。一版,黑白改彩色、套红通栏题、彩色通栏片……无所不用其极,英雄所见略同。
看过这样一部电影,一位音乐学院教授听两个孩子拉琴,对其中家境穷困的那个孩子情有独钟。为什么?教授对那个不服气的孩子解释说:“他的琴声中有倾诉,而你的没有。”
最好的版面也会有倾诉。那是一种感觉和境界。
三
“7月14日的北京申奥成功版面处理得大气、热烈,经验可以总结一下。”
“将一、四版通开,采用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申奥成功的大照片和回眸申奥历史的照片,使版式新颖、大方、别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与我们看到的全国各大报纸相比是最有特色的。看得出,在处理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我们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是当日《大众日报》的评委对北京申奥成功一版版面的评语。
大气是这个版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仅从版式上看,这是典型的众星捧月的“太极推式”设计。以八栏宽的北京申奥代表团在莫斯科现场欢庆胜利的彩色图片为视觉冲击中心(CVI),从版心开始突破,依次辐射四周。周边的题文、图片等,按照大与小的比例,凸现出主次、轻重、聚散和色调冷暖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使整个版面表现出理性与秩序的强势和张力,让读者一眼就能找到阅读的兴奋点。
更重要的是,这个版面的策划、设计在色彩和版型上敢于打破“常规”,把黑白版改彩色版,把两个版(一、四版)合一个版,也就是所谓的“通版”。特别是“通版”设计,是这个版面的得意之笔,不仅成倍放大了一版的容量,载体和平台有了丰沛的空间,使那些应当放到一版突出处理的重要新闻一一得其所哉,放大后的各个版面元素还有机地生成出整个版面的爆发力。一、四版通开后,报头改放到右下倒头条区,报耳区“自然蒸发”,主片赫然出现在报心区,八栏宽、55行高,气势夺人,是《大众日报》创刊以来一版刊发的面积最大的图片;标题字号加磅、描粗、套色,右侧竖题的副题字号甚至到了小特号,这在平常差不多是一般稿主题的字号……所有这些,都使“大事大办、大事特办”的设计要求在版面上得到了强化处理,其视觉化的爆发力和冲击力强力烘托了“为祖国喝彩”这一重大新闻主题。
编辑提前介入是这个版面值得总结的另一个方面。现代报纸强调团队和编辑的作用,尤其强调编辑的定位前移,由传统的事后编稿,变为事前策划,事中调度,事后配置,去粗取精,提炼升华。而版式设计则被提升为与策划、采访、编辑同步的独立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形象。一张成熟的报纸,其针对于某个重大新闻事件的版式设计,应当从启动策划时就开始了,也就是说,版式设计应当贯穿于整个新闻制作的全过程。应当看到,报纸进入营销时代后,版式设计对一张报纸产业地位的提升,作用已经凸现。
四
版式是遗憾的艺术。北京申奥成功这个版面,遗憾不少。
这个版随意性较强,缺少规范化的限制。像“通版”,是这个版的特点和优点,也是缺点和不足。现代报纸的版式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独特性和连贯性,而“通版”恰恰破坏了连贯性原则。随便改变报纸的版型,甚至连报头区也想拿下就拿下了,从产品营销的意义上说,就是破坏了一个品牌在形态和样式上区别于其它品牌的差异化的视觉识别系统(CIS)。
随意性还表现在标题、底纹的套色过于杂乱,红、黄、紫、橙、蓝、绿、黑,一个版的标题套色达7种之多,明显失控,基本没有常用色的概念,缺少限制和规范。
整个版用了一条线、一个框,对符合减少装饰性元素的要求来说属歪打正着,但“贺电”围框下面那段伸进去的半截子线就不讲究了,说明对线与框的规范化要求尚未建立。
左上区那篇社论没必要铺底,三张图片的阴影处理也显得多余,属典型的“重复强化”(“重复强化”还包括头条和图片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围框)。顺便说一句,铺底纹这种风行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版面装饰带有旧式新闻改革的历史徽记,被“海龟”戏谑为“老阴天”,的确有点过时了。
不同模块间留空不够,显得拥挤,大气中藏匿着小气。“通版”后,本来已经具备了大开大合、大疏大密的条件,可惜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
【关键词】现在报纸;版面设计;误区;创新
一、现代报纸版式设计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缺乏新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如今我国报纸由传统的“读文时代”逐步地转变为“读图时代”,这也是对读者更变了的阅读习惯的一种主动适应。当前各种图片在报纸版式设计中的地位获得了不断提升,例如利用新闻照片呈现出真实的瞬间;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科技报道利用图解法;更有甚者将漫画引入版式设计当中等等。但是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厚图”万万不是滥用图片,“薄文”也万万不是以牺牲新闻信息为代价。
(二)缺乏导向性
在设计报纸版式的时候,设计人员往往可以利用标题字体的颜色、字号的大小、图片的色调等版面语言,来传达一些文字不便或者不易传达的信息。鉴于版式设计的这种导向作用,当前大多数报纸开始加大对标题、图片、字号等等处理来营造版面的强势,但是一些版式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经常发生顾此失彼,过于追求版面所要营造的视觉冲击力,而走向缺乏导向性的误区。
(三)缺乏艺术性
一个优秀的报纸版面设计不但要为读者呈现出相关的内容信息,还应该促使读者在阅读报纸的时候获得美的享受。图片、字符、底纹、线条等要素在版式设计中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简单的排列、叠加、铺陈,而是要通过各种优化组合来达到最佳效果,体现版式设计的艺术性。但是当前某些报纸设计人员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进而走入了缺乏艺术性的误区。主要表现为:不考虑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性,混乱地堆砌版面的视觉中心,却造成了报纸版面无“中心”的现象;或者是过于重视视觉中心,却找不到重点,在版面上进行整篇整篇的视觉中心轰炸等等,这样的报纸版式设计是万万不能让读者感受到一丝美的享受的。
二、创新现代报纸版式设计
(一)创新标题
新闻标题向来被视为报纸新闻的“眼睛”,再短的新闻至少也有几百字,而读者定是不能做到一目了然,此时新闻标题就担起了吸引读者眼球的重任。一个优秀的新闻标题能够对读者产生第一视觉冲力,能够起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揭示主旨等作用,因而新闻标题的设计也就成为报纸版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版式设计人员应该依据新闻文章的轻重,适当地更变各篇新闻标题所占的栏数,大小结合,或者采取不同的字符、字号来突出重点新闻标题,以此来促使报纸版面上的新闻标题错落有致,美观大方。
(二)创新图片
在现代报纸版式设计观念中,图片俨然已经不在是报纸版面的陪衬品,一张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能够给版面带来无穷的魅力,还且还能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版式设计人员务必应该挑选出一张具备较高新闻价值的图片作为报纸核心新闻的图片,而对于核心新闻图片的设计,应该做到“发大、发好”。这里的“发大”不仅是指图片自身的大小,而是针对整个版面而言的,而且在同一版面中决不允许出现第二张相同大小的图片。“发好”指的就是设计人员应该精心编辑、包装图片,并根据版面的具体情况将其置于突出位置,而这里的“包装”指的就是设计人员适当地应用美编手段来为图片增色。
(三)创新色彩
首先,版式设计人员应该明确彩色和黑白之间的关系,在设计版式的时候,务必应该从稿件内容的本身出发,从读者的阅读以及审美所需出发来挑选适宜的色彩。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地明了黑色是报纸版面色彩的灵魂,是一切色彩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因此版面上核心新闻的正文及标题都应该以黑色为主。而黑与白的搭配或者调和色照样能够营造鲜明的视觉效应。彩色相当于黑白色旋律的和声,具有传情达意、衬托气氛、表明态度的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彩色只有与黑白进行合理的搭配,彩色的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才能有效地为报纸版面增添一抹耀眼的光彩。其次,若是报纸版面要着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特点,就应该在用色上多花点心思,勇于突破传统用色模式,创新用色手段。
(四)模块式编排
模块式编排指的就是报纸文章呈四边形编排,独立成块,不与其他文章发生交叉现象。现代报纸版式理论界认为,模块式编排能够有效地提高版面的易读性,它方便读者阅读,读者不必随着文章不断地翻动报纸或者大跨度地转移视线,这样一来就能够减轻读者的视觉疲劳。为此,设计人员可以大胆尝试留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也能衬托内文,促使版面上的材料显得更有条理。
结语
总而言之,优秀的报纸版式设计不仅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强化报纸形象、提高报纸销售量,还能吸引和发开更多的潜在读者,进一步地扩大报纸的影响。为此,报纸的版式设计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倡适宜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促使现代报业的版式设计走出误区,真正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旭君。浅谈现代报纸版式设计[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4.
[2]翁安华。浅谈现代报纸版式设计的创新[J].价值工程,2011,30(26):289-290.
[3]朱玲。报纸版式设计的现状及误区[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9,(2):57.
从19世纪末开始,报纸逐渐开始了从小众阅读物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直至20世纪初期,报纸的商品属性日渐突出,报纸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产业化,可谓是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报纸的发行量激增,从几万份迅速攀升至十几万份、几十万份乃至上百万份。读者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过去的政界、工商界等成功的上层人士逐渐扩大到普通百姓。量的积累必然产生质的飞跃,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大众传播时代。然而一份报纸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在诸多同类报纸中脱颖而出,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除去其内容因素之外,它的版面设计风格必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版面设计即“Lay-out”,意为安排、调度、布局,主要是指运用形式美法则和构成原理,对版面中的图形、文字、色彩等要素,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组织编排,从而达到符合人们阅读习惯、便于传递相关信息、展现版面独特风格的目的。报纸的版面设计主要是指在报纸版面上对所有内容进行的安排布局。一份设计优良、独具风格的报纸,甚至能够让读者通过其独具匠心的版面设计感受到其对待新闻的观点和态度;一份成功的报纸版面设计,可以使读者在不看报头的情况下,通过其特有的版面风格便能够知道报纸的名字或是版面的名字。这也正是报纸版面设计的魅力所在。一份完整的报纸,无论其大小,都包含了报头、报眼、版位、标题、正文、图片、广告等基本设计要素。通过对报纸基本设计要素进行不同形式的编排布局,就可以呈现出不同风格特征的报纸版面。由于阅读习惯的差异,报纸版面可分为横版和竖版两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从左向右的横版形式进行印刷排版,仅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自右而左的竖版编排。不同的阅读方向决定了版面中不同位置的醒目度差异,横版报纸的版面上,左上角要比右上角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反之,竖版报纸的右上角则更加醒目,因此大多数横版报纸的报头都被放置在头版的正上方或左上方。报头一般都是用来编排报纸的名称,为了醒目往往会采用笔画较粗的字体,在国内,许多报纸还会用名人书法题写报名。报头的下面往往还会用笔画较细、字号较小的一些字注明报纸的编辑出版部门、出版登记号、总期号、出版日期等相关信息。在报头的旁边有一小块版面,称为“报眼”。对报眼的内容安排没有固定规则,有的报纸会编排本期内容提要或是日历和天气预报,有的则刊登重要新闻甚至是广告。版位是报纸的版面位置。按照惯例,一份报纸的第一版也称为头版,编排在头版的内容一定比其他版位的内容重要,即要闻版。报纸的新闻标题也是影响版面风格、提高易读性的重要设计要素,标题所用的字号大小便可明确显示出一则新闻的重要性。标题即报纸刊登的新闻或文章的题目,用来概括和提示这些新闻和文章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在不用阅读正文内容的情况下,快速了解其意义和实质,标题的重要性在当下也是越发显现。因此,读者可以根据版位以及标题字号的大小了解报纸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激发读者的读报兴趣。报纸广告是报社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一种重要的广告形式,主要以商业广告为主,还包括通告、通知、启事以及文化娱乐广告等。报纸广告设计对于报纸的版面风格亦起到了渲染、强化作用。
二、“读图时代”背景下报纸版面设计的特征
在“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报纸增加了图片的编排数量和面积,使图片成为吸引眼球、快速传递信息的利器,提高了报纸版面的可视性。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报纸的版面设计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一)图片在报纸版面设计中的作用愈发突出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在报纸版面设计中的不断渗透,报纸的版面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变化,图片作为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它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今,越来越多的报纸采用图文兼顾的编排形式,图片被大量应用于报纸的版面设计中,其目的一方面是抢占先机,利用图片的视觉优势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报纸的卖点;另一方面则是将图片作为文字报道的有效佐证和补充。现在在很多报纸的头版,图片往往会占据较大的版面位置,各种大小各异的图片安排得相得益彰,与报纸上的标题、正文文字共同构筑起虚虚实实、错落有致的版面空间,形成了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和利于阅读的视觉导线,活跃了版面的视觉氛围,突出整张报纸中内容的先后秩序及层次,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视线更加流畅。以2011年12月4日的《中国日报》的头版头条——“中国的粮食生产”为例(见图1),整个版面的一半被一幅图片占据,而图片内容则是用五谷杂粮拼出的中国版图,与标题“FEEDINGCHINA”配合,直指主题,迎合并满足了广大读者快速阅读的需求。图片视觉冲击力强,能够从诸多同类读物中脱颖而出,增加了报纸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大图片与小图片、标题文字与正文文字、粗字体与细字体的虚实对比,将版面信息的层次关系梳理清楚并在版面中建立起一条隐形的视觉导线,引导读者从主要信息阅读到次要信息,进而将报纸中的全部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图片在报纸版面设计中不仅能够吸引眼球,同时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将图片的直观形象与文字说明结合在一起报道新闻、传播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新闻报道形式。图片比文字更形象、生动,更易让读者信任,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加深读者对事件、观点的感受和认知。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报纸开始通过一系列从不同的侧面记录的组图来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事件,即图片深度报道。这种新闻报道形式能够充分挖掘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内容,使新闻事件的脉络更加清晰。图片深度报道的“深度”,一方面体现在空间性上,即通过全景式的图片记录反映并还原出事件的全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图片的时间性上,或者称为历时性,即通过图片从不同的时间点展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图片的表现力更为强大并提升报纸的版面价值。
(二)图片颜色为报纸版面设计添彩
摄影技术和印刷工艺的不断发展,使得今天的报纸摆脱了单一的黑白色系,丰富的颜色成为了更好的选择。图片和色彩同样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但色彩更倾向于信息的情感表达。例如报纸常常用红色来传达喜庆的情感信息,而黑色往往被看作是肃穆庄严甚至是悲情的色彩。通常情况下,如果将同样内容的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放置在一起时,彩色图片会更具视觉优势。一份报纸应确定一个主色调,而主色调的确定取决于报纸及版位的属性、主要图片的色调、重点时效性新闻的基调、报纸发行日期的特殊性、受众群体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政府机关发行的报纸版面色调庄重,而商业报纸的色调更加轻松自由;新闻版沉稳,给人以力量感,娱乐版则时尚、生动;报纸的版面可以用图片的基本色调为主色调,例如图片是蓝色的,那么最好采用蓝色为版面的主色调;如果报纸发行的日期有特殊性,可根据这一特殊性确定报纸的主色调,例如在春节、国庆日等节庆发行的报纸多采用红色;而一些重大的突发时效性新闻也会影响报纸版面的主色调,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报道中,几乎所有的报纸都采用了黑白色调,以表达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以及生者对逝者的悼念,例如图2所示,《第一财经日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便体现出黑白图片带给读者的震撼,使读者感同身受,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报纸受众的不同,其色调的选择亦会不同,例如以女性为受众群体的报纸会选用粉色系为主色调,粉红、粉紫都会是上佳的选择。主色调是指色彩分布的主次之分,并不意味整份报纸只有一种颜色或色调。在报纸色彩印刷中,应该巧妙地运用色彩组合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有效吸引读者的眼球。既要避免单调乏味,还要避免杂乱无章,应该通过调整图片色彩的面积、位置,以获得版面协调的多样性美感。
(三)适度“留白”彰显报纸版面格调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中的精髓所在,“计白当黑”“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使画面气韵悠长、疏朗大气,如今这一绘画技巧也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元素应用在报纸的版面设计中,让读者体味其匠心所在。曾经在报纸的版面编排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为了片面增加报纸的稿件数量便舍弃了版面的设计美观甚至易读性,在排版过程中利用一切版面空间见缝插针,图片、文字、标题被排得密密麻麻,缺少大小的对比、疏密的对比,甚至规定在报纸的版面中不允许出现空白,否则会被认为是编辑工作的失职。即使万一出现了空白也会用一些毫不相关的图案纹样进行装饰,以示填补。其结果必将是版面缺少视觉中心,信息编排杂乱无章,使得读者在视觉上产生疲劳,在心理上导致压迫,丧失了读物应有的实用及审美的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改变,现在留白已被广泛的接受。留白并非简单的无用的“空”,图片之间、文字之间、图文之间留出的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或规矩或随意的空白会使版面产生起伏的节奏感,使读者的审美意识得到很好的发挥和满足,为读者的审美思维提供了空间;空白之处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而呈现出整体、统一、和谐之美,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
三、图片编排在报纸版面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报纸版面主要包含报头、标题、正文、插图部分。它们是构成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要素。报纸版面的报头设计报头的设计,关系到报纸的面貌和品位,成功的报头设计,可以带动整个报纸版面的安排和形象,成为这张报纸的标志和灵魂。报头的设计风格和位置大小,由办报人最后想达到的各种目的和所面对的读者群所决定。靠报头设计来推销报纸;靠报头设计来引领版面走向;靠报头设计来带动广告收入。办报人的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报头设计风格表情上的体现不同。报纸版面的标题设计标题是报纸发展演变的产物。
(来源:文章屋网
报头位置的确定
报头位置一般都在第一版的上端,横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左。竖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右。也有把报头放在上端正中的。主要是因为横排报纸是从左往右排文,竖排报纸是从右往左排文。读者读报的顺序自然就是顺着排文的顺序。因此,对于横排报纸来说,一个版上最具有版面强势的位置是左上角的位置,而竖排报纸最具有版面强势的位置是右上角的位置。换言之,从阅读心理来看,横排报纸的左上角最吸引眼球。把报头放在左上角理应有助于报纸的品牌营销。相应地,竖排报纸则放在右上角。
解放前,我国报纸为竖排报纸。报头大多位于上端偏右位置。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报纸至今还是以竖排为主,报头大多仍位于上端偏右的位置。目前大陆的报纸为横排报纸。报头绝大多数位于上端偏左的位置。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新创刊的都市类报纸(舍晚报、都市报、早报、晨报等)多为四开报纸,不少把报名放在版面上端的中间位置,整个报头的宽度多与版面宽度一致,如《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等。
报头居中且与版面同宽是国外英文报纸的惯常做法。这是因为英文的每个单词中含有不少字母,报名又要用大字号,这样报头就得占用不小的宽度,报头与版面等宽似在情理之中。而汉字则不一样。再者。报纸版面乃寸土寸金,如果报名的字数不是很多,报头未必要与版面同宽,以免占用过多版面。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已有少数报纸的报头位置安排打破常规,如《沈阳今报》(沈阳日报主办)在版面右上角辟出一小块版面作为报头位置,报名四个字还分作两行排列。另外,《重庆时报》、《都市快报》、《常州晚报》、《宿迁晚报》等虽然整个报头与版面宽度一致。但把报名放在上端偏右的位置。笔者认为,如此“标新立异”的报头设计值得商榷。虽然报名放在哪个位置并无定式或硬性规定,但也不宜过予随意。依据传统的阅读习惯,读者通常从报纸(指横排报纸)左上角或上端中央位置去找寻报纸的名称。另外,从报纸销售角度看。报摊上各类报纸通常是从左往右依次叠放供读者选购。如果一份报纸的报头放在版面上端、靠右位置,刚好它又被夹在众多报纸中间,读者就元法一下辨认这份报纸的报名。可见。报头“藏”在右端未必是件好事。
报头在版面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但在某些时候也可作临时调整。如有的报纸在某一特定日子或有重要新闻报道时临时变动报头位置。
报头在版面中所占的空间因报纸的幅面大小(开张)而异。对开报纸的报头所占整块版面的空间约十五分之一,四开报纸的报头所占整块版面的空间约十二分之一。“报头所占版面空间的比例强办报人多年工作的结晶,若大于或小于这个比例,都是不合适的。报头过大。则大而元当,影响版面的整体格局;若过小,则缺少气势和美感。”
报头字体的设计
报头到底采用何种字体。我国的报纸很有讲究。“西方报纸的报头显得单一。这与那些外文字母有关。再变化,特点也不突出。汉文就不同了,报头不只是该报的一面旗,也是一碟艺术菜。”综观我国的报纸,其报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国家领导人题写。在我国的中央及各省级党报中:这种情况最为普遍。为我国报纸题写报头最多的是。自成一体的书法奔放豪迈、挥洒自如、灵动秀气而不失雄劲挺拔。较适合作报头用字。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外,“在现有31张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中,除浙江、安徽、湖北、陕西、广西、贵州、重庆、海南等8家日报是集鲁迅等人墨迹或由邓小平等人书写外,其余20多家日报的报头均出自的手笔”。此外还有《南方日报》、《石家庄日报》、《兰州日报》等百余家由墨宝经科教集字而成的党报报头。
“邓小平为报纸题写报头,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他大规模地题写报头,是在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初。他题写的报头之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仅次于;”邓小平的书法凝重丰满、气势恢弘、走笔健秀、结构严谨。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农民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妇女报》、《检察日报》、《国际商报》、《中国体育报》、《重庆日报》、《海南日报》、《今晚报》等都是邓小平留下的墨宝。
此外,、、、等国家领导人都为中央或地方报纸题写过报名。
采用文人或书法家手迹。采用文人或书法家的手迹作报头用字有两个途径:一种是集字,一种是直接请其书写。如郭沫若题写的《乌鲁木齐晚报》。茅盾题写的《合腮晚报》,赵朴初题写的《福州晚报》,舒同题写的《南昌晚报》、《西安晚报》等。从文人、书法家遗墨中集字选拼而成的,如《浙江日报》、《杂文报》、《南方周末》、《兰州晚报》、《贵阳晚报》、《沈阳晚报》、《钱江晚报》等报头用字。均选自鲁迅文稿。而《春城晚报》中的“春’字从元代书家鲜于枢《亭云馆法帖》选出,‘城’得自《中华书法大字典》所录古代侠名者书作。‘晚报’,二字辑自王羲之手迹”。
当然。不是所有书法家的手写体都适合作报头。只有那些易认。比较厚重、古拙、典雅的书家手写体才适合作报头。如新疆《克拉玛依日报》原是请我国一位著名书法家题写的。“这位先生书法造诣很高,但可能不太了解报名题写的特殊要求,因此,他所题写的报名,从总体上看比较呆板,庄重有余,气势不足;规范有余,变化不足。”于是,报社从2006年6月12日起,更换了报头。新报头字体是从的遗稿中搜寻相应手迹,用电脑对字样进行组合而成。
从电脑中提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电脑印刷体甚至手写体也日益多样化,一些报纸的报名便选用电脑里的印刷体或手写体作报头。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快报》、《三湘都市报》等。这种做法虽然省事,但报名字体很难突出个性,因为谁都可以选用,无法使此报与他报相区别,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笔者主张用人工书写的手写体。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手写体最具个性特征,可以说。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另外,好的手写体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
报名字体除了以上几种来源外,有的报社还采用向外界征集的办法或由自己
的美术编辑设计。不管是采用哪种办法,报名字体宜美观、大方、易认。与众不同。
报头标示的内容
通常,我国报纸的报头除了标示报名、出版(主办、主管)单位、刊号、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等常见内容外。不同报纸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标注其他内容。据笔者做的调查统计。这些内容总计达30项左右。
主要标示的内容。出版(主办、主管)单位。如同产品必须标明生产厂家一样,报纸也必须标明出版单位,表明报纸是合法的出版部门出版的。如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报纸均在报头位置标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出版”字样。
刊号。正式出版物均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严格审批,有国内统一刊号,无刊号的报纸是不能公开出版发行的。
出版日期及总期号。我国的大多数报纸除了标明公元纪年日(公历)和星期几外,大多还标明农历日。出版总期号即从报纸创刊第一期开始对每份报纸所编的期号。
版数。每份报纸均需要标明当日出版版数(分叠出版的报纸还标明了当日各叠名称)。只有标明版数,读者才能了解自己拿到的报纸有无缺页。尤其对于日报来说,各天出版的版数并不完全一样,就是一样的版数也需标明。
网址。几乎每一份报纸都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专用网址,每天把主要内容放到网页上供读者浏览。在报头标明网址可方便读者从网上浏览、检索报纸内容。
选择性标示的内容。通常报头除了标示以上的内容外。不同的报纸由于其性质、定位不一样。通常还在报头位置选择性标示下面的内容:
天气预报。综合性日报一般在报头位置标示当日简要的天气预报。
邮发代号。邮发代号是国家邮政部门编定的代表某一种邮发报刊的专用号码,有助于简化发行业务处理和进行科学管理。通过邮局发行的报纸通常在报头处标明邮发代号,自办发行的报纸则可以标明“自办发行”字样。
报名英文译名或汉语拼音。我国的很多报纸都在报名旁边标出英文译名或汉语拼音。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版的报纸则标出民族语译名。
报徽。报社正式规定的代表本报的标志(以图案为主),类似于Logo。随着报纸品牌营销理念的加强。现在很多报纸都精心设计了报徽并在报头标示,如《羊城晚报》的报徽是个旋转变体后的“羊”。
报纸广告语:这是为自身宣传规定的简短口号。它以最简洁的文字体现出报纸理念的精髓,试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一听到或看到这条广告语就联想起特定的报社或报纸。如《新民晚报》在报头标示其广告语:“飞人寻常百姓家。”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外,报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报头位置标示新闻(报料)热线电话、发行热线电话、报纸零售价格、创刊时间等。
提高报头设计的规范性
据观察,中央及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在报头的设计方面是比较规范合理的,少数都市类报纸及其他种类的报纸的报头设计存在一些问题。看来。提高报头设计的规范性很有必要。
报头用字应规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目前我国少数报纸的报头用字不是很规范,如有的报名过于潦草。读者难以分辨,有的报纸的报名则简繁体字混用。
报头应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宜遗漏。报头设计可以五彩纷呈。但报头所应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是不宜遗漏的。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前面所述的出版(主办、主管)单位、刊号、出版日期及总期号、版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报纸的报头中都包含了这些基本内容,但也有两个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一是没有标出版单位,有些挂靠在某一部门名下出版的都市类日报(属严格意义上的“党报”系统外的报纸)。如西安的《华商报》、云南的《生活新报》都没有在报头标出版单位。也没有在其他版位标示。二是没有在报头标出当日出报版数,如《常德日报》、《周口日报》等少数地方性报纸,在其他版位也找不到当日出报版数的标示。
又一个岁末年初,我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报纸的形态变革――这个看上去似乎太过微观与浅层次的问题,因为,直至今天,无论面对多少关于报纸未来命运的质疑,新闻纸目前还是展现报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介质;也因为,报纸形态的变化与改进早已不仅仅是承担视觉愉悦功能,而成为报业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各种错综复杂的变量交织在一起;还因为,即便只是将开本与版式作为代表报纸品牌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可以延伸到受众体验、产品形态、分销渠道、商业模式、广告策略等多维空间之中,其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同样耐人寻味。
变革源自变化。透过报纸形态之变,或许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需求条件的变化和需求自身的变化带给报业的某些警示与启示。
寻找革新的突破口
――思考报业形态变革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纵观这几年的全球报纸形态变革,可以看到,从欧洲到美国再到国内,大报的小幅化对报纸发行量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有人甚至把报形变化视为某种仪式化的宣言:通过改头换面,对团队进行心理暗示,新的愿景将伴随着形态变化而一步步实现,从而达到集体励志的效果。实际上,超越了美化和装饰的边缘作用,对形态与版式的重新设计作为报纸运作的一部分,要体现变革的意味与自身的价值,必须洞察整个产品生产链上的各个制约要素,这需要决策者从系统的高度进行统一考量。从这个角度上说,关注报纸的形态变革,这或许是探讨当代报业生存绕不过去的话题。
观察:形态变革的变量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曾经说:选择瘦报的原因有四个,一是与国际潮流合拍,二是突出差异性,三是方便阅读,四是强化视觉效果。那是1999年做一张异型瘦报的理由。
一年前,文建在为本刊“视点”撰稿时,对国外小报化浪潮中哪些大报变小了也有一个分析―小报化的报纸主要为三类:从“生命周期”来看,进)(入衰退期的“老年”报纸;从收入结构来看,内生型特征明显的报纸;从外部环境来看,位于高度竞争市场的报纸。按照这样的逻辑推论,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报业正面临可能的衰退危机,竞争无可回避,而发行加广告的内生型收入模式尚无重大突破,形态变革在所难免。
形式服务于功能。把市场的需求变化与报纸形态的革新之间作一个连线,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变革需要加以考量的制约要素。
空间场与时间场
什么人看报?在什么时候看报?
《国际先驱导报》主编范伟国认为:“今天的读者经常在一些地铁、公交车这类狭小且拥挤的环境中阅读报纸,个人空间非常有限。”
《东方早报》社长秦恒骥则这样分析他的目标读者群,常常栖身在办公室读早报,越来越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电脑、文件等必不可少的东西,可供摊开看报的空间并不宽裕。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说: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空间场和时间场的缩小,事物无可避免地将被重新认识,过去的经验不再适用。这也暗合了报纸形态变革的大背景:报人们在重新认识各类变化着的时代特征,让报纸更能适应为现代化历程所影响的人们。
说到底,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设计,就是在二维的有限空间中对新闻文字、图片以及各类组合语言进行条理化的过程;而读者是从这个平面伸展开去的第三维。
由于现代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人们从此与悠闲的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彻底告别,习惯在行色匆匆中、在移动中随时获取有用信息。当年《都市快报》选择比普通4开报纸窄0.5cm、长3cm,比例是1:1.629(美国出版商协会规定的报纸比率为1:1.63)的报型,以更加接近0.618黄金分割率的瘦报作为自己的标志。其版芯高38.5cm,宽24cm,比正常4开的报纸要高3.5cm,显得更瘦、更挺拔。因为操作者们认为,一份早晨出售的报纸很可能被人们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忙碌的早餐摊点上匆忙浏览,这种狭长型的报纸拿在手中比较方便、灵活。如果再考虑到半版或者通栏的广告在版面上的编排效果,就显出更多优点。2001年12月3日起,《北京青年报》改为瘦报,版芯宽度由33cm改为32cm,高度由50.5cm改为52cm。与国内报纸长34cm,宽24cm的4开小报相比,《东方早报》则将对开改为4宽24.8cm,长35.1cm的4开报型,以适合上海读者在拥挤的公共空间中“愉阅”的阅读。
面对时间场与空间场的变化,国外的小报化风潮更烈:2003年9月30日,英国《独立报》开始出版小规格报纸,7个月以后全部改为小报。同年11月,《泰晤士报》跟进,并于2004年11月1日正式改为对开4版的小报;根据世界报业营销协会INMA的统计,从2003―2005年,全球共有60家著名大报改版为小报。其中最常被国内同行提及的还有2005年9月《卫报》的改版,其纸张大小为31.5×47cm,印刷页面为28.7×44.3cm,这种“柏林式”版式被视为全球“小报化”风潮中的重要一步。
差异化的营销技巧与渠道因素
在工业设计概念融入版面设计之中的今天,报纸在生产与销售阶段被当作产品来设计和包装,新创刊或改版的报纸往往将产品识别系统导入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之中。《都市快报》副总编辑朱建回忆:“快报在试刊前曾经到一些传媒发达地区考察,在美国发现一份特别引人注目的报纸――《今日美国》,很瘦,报纸的排版和色彩似乎经过特殊设计。大家当时觉得要打杭州市场,就必须得有一张这么差异化的报纸,让人耳目一新才能在零售市场上打开局面。”最终快报选择比4开报纸略长略窄的瘦报型版。《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瘦报在报摊上具有更多优势,整个报头和题区的左右不会被挡住。而加长的报纸对折后,仍然有大幅图片可以展露,对读者购买形成较强的冲击力。”
来自销售渠道的影响和相应的营销技巧也成为影响报型变化的因素之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渠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国美、苏宁等渠道商为例,它们甚至能够倒逼过来,极大地影响甚至控制生产制造商。当然报纸的渠道商―报摊没有强大到这个地步,但丝毫不能忽略报摊主摆放报纸的方式对于报纸发行的推动或削减作用。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只选择性地接收有代表性的、让人一目了然的信息。在报摊上的众多报纸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读者是否购买,决定着报纸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为了能在同类报纸中使自己迅速突显,一些报纸会选择形态的变异。
报摊的摆放范围有限,意味着每份报纸的展示空间有限。首先应该考虑如何不使信息损耗,尽量将信息传递出来。在同等空间里,对开大报因其过于宽阔,所以报头和头条的一部分都将被挡住,许多重要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一些对开报纸因体积缘故,甚至被压在角落,无法占据报摊的视觉中心地区。
《东方早报》由大报改成小报之后,终于能和其它上海的小开张综合性报纸放在一起,上摊位置更加醒目,发行量翻倍增长。可能两者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主编范伟国认为,《国际先驱导报》在改为小开本后,在报摊占据了更好的位置,效果很好,发行和广告也在步步上升。为了能有更多的信息展示、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国际先驱导报》打算在2007年年初的改版中,搬走报头下面的导读,把封面故事的图片和标题上移,形成最大的视觉吸引力。
成本压力与经营策略
《钱江晚报》总经理王慰平认为:“不少报人都有大报情结,认为大报严肃、主流。但如果从经营和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同样的发行量、同样的厚度,小报印刷成本比大报少很多,尤其是在当今厚报流行、发行赔钱的时代,小报省下的成本都是年度利润的重要来源。”
媒介自身经营的需要必然会对版面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增加利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成本,而缩小报纸的面积是最显而易见的办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印刷行业通货膨胀,纸张价格飞涨,纸张供应领域的变化带来了版面大小的变化,也由此引起版面设计的相应改变。当时的《洛杉矶时报》将版面大小减少了3/4英寸,为了适应缩小以后的版面,8栏格式改为6栏格式,字号被缩小,还减少了照片及连环漫画的使用。一系列细节的改进引发了许多报纸的重新设计。新闻纸危机过后,报纸又普遍恢复原来字号的大小,照片、漫画、图表的应用更频繁和广泛,留白也成了新的流行。此后,《洛杉矶时报》的版式大小和6个基本栏的形式没再进行大的变化。
欧美等国的瘦报与小报化实践也说明,形态的变化确实能立竿见影地降低印刷费用,从而减少成本耗费,实现节源方向上的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国际版2005年改小版式,当年就节约了500万美元的成本。据称,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可以节省约上千万美元。
解构:形态变革的要点
伴随新闻环境的巨大变化,内容不断革新,报纸的形态与版式被赋予期待。《解放日报》总编辑裘新说,在报纸的创始阶段或转折阶段这样的节点,诸如开本大小等形态的改变,会对报纸发展起到正的或反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到其他同类报纸的战略走向。
应该说,现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是在对读者定位、信息内容、视觉传达、受众承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符合现代环境、现代生活方式、现代人需求而确定的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方案。
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检索当代报纸形态与版面设计的关键词有:阅读规律、信息传达、视觉科学、市场营销、整体形象、文化品位……但是如果询问读者,他们的回答可能更直接:简洁、醒目、易读。
便利、有效地传递信息与制造阅读是报纸的功能诉求,在当代设计理念中,简洁的报纸版式能在最短时间里把信息传递给读者。所以,在开本大小、版面设置、标题制作、版式设计、字体选择、图版编排、留白运用等诸多形态和设计方面,报纸在努力变革,这种变革强调的是以读者为本的易读性与阅读舒适度。
“读着舒服,读者喜欢”是《都市快报》的设计初衷,《都市快报》副总编辑任州当年在考虑新创刊的报纸形态时,对版面的要求是,必须简洁,横平竖通的模块设计;标题字体只有两种,雄浑的超粗黑和纤细的新报宋,形成强烈的表情对比;用视觉中心的方法,第一时间把信息交代出来。《都市快报》总编辑杨星说:“读者很忙,而且眼睛已经被电视这种易读媒体给宠坏了,喜欢一眼找到重点所在。所以8年前报纸出刊时,颠覆了一些传统编辑手法,譬如版面不能‘通’、字体要多变化、重点在头条等。”
在竞争主体较多的市场中,没有不可替代的产品;如果不能在硬方面提供更多选择,那么软则需做足文章。所以,越来越多报人开始注重读者阅读感受,希望从不同方面让读者觉得便利和舒适。报纸形态的变革就成为突破口之一。今天,那些关于报纸形态的判断,往往是基于对人们阅读特征的把握和认识:富含信息的大图片、醒目的标题和长度适中的文章适合快节奏阅读,所以报纸的设计更重形式、重包装、重设计,通过采用文字横排形式、模块式设计、图表化编排以及头版封面化体现读者中心观念,强调头版的视觉冲击力。
讲究阅读舒适度还要求操作者将重点从视觉冲击力转向视觉感染力。遵循自然的阅读顺序,利用视觉元素在个性化规范之内进行有效的“加减”,以达到对信息有效的加强与削弱作用,以营造更人性化的阅读效果。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空白等版面元素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报纸版组、版面的细分化,导读方式的多样化,稿件安排的模块化,信息传递的图解化等都是对受众阅读心理和习惯的适应性措施。
提高信息到达率的编排技巧
革新的前提是对自身问题和缺陷的洞察与反思。传统媒体受众在不断流失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能将信息随时推送的新媒体,除了调整报道内容和建立报纸联盟外,报纸要做的就是尽量缩短与新媒体优势项目的距离,如快速、便携和性价比等,这虽然不一定是最后的制胜之道,但确也是几经比较的权衡之举。从这个角度看,形态与版式之变能在提高纸媒的信息到达率上做点助推的文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从技术角度讲,编辑对版面元素的运用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在版式编排上,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趋同于大图片成为视觉中心,来讲述故事;然后用大标题点出问题,用小标题将基本脉络和主要观点阐述出来。读者能够一眼看图,了解大概;二眼看大标题,切中问题;三眼看小标题,得到答案。短短三眼,信息架构基本掌握。
《都市快报》在很长时间内,所有标题只用超粗黑和新报宋两种字体,粗细反差较大,有利于突出关键词汇,方便读者理解。对于标题,快报大多采用单一型结构的实题,言简意赅表明文章主旨,读者能在最短时间把握大意,迅速作出判断是否继续阅读。而且为了简单阅读,快报大多采用横题,很少用竖题。
《国际先驱导报》执行主编陈浩认为,改版后的导报有很大的收获就是原先16个版有16个头条,现在变成了32个头条,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于话题数量的要求。在报纸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本改小后,版数翻倍,信息量得到更多的承载。大报型时,一个版也许有两三篇文章,但限于版面只能挤在一起被湮没。
为了更加突显编辑意图,《国际先驱导报》甚至规定,除了评论文章,其他文章一律每600字必须有个小标题,既交代大意,又调整阅读节奏。陈浩则认为标题的字数越少,越有力量。所以,《国际先驱导报》规定大标题最长不得超过13字,一般在10个字左右。
也有人这样分析,大开本报纸的长文和密密麻麻的排版方式,不是选择快速阅读的读者之意愿;而小开本由于形态限制,文章不可能太长,单版文章也不多,读者容易抓到重点且不会觉得琐碎。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振平认为,互动是影响未来报纸形态的关键词之一。未来对报网互动的要求将逐渐加强,很可能更小开本的报纸会受欢迎,除了提供基本信息,纸媒还要提供提要和检索功能,让读者可以按照提示去网络上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八栏变六栏,题花被取消,模块取代穿插,以及立排不再有、断栏的合理存在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版面设计创新的产物。九十年代后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迅猛发展的时期,都市报的出现打破了党报或称机关报一枝独秀的局面。报纸的种类变得丰富多彩,让读者心甘情愿掏钱买报纸的时代开始了。这时的报纸,“卖相”比什么都重要。这便催生了第三波报纸版面设计创新大潮。围绕市场竞争需要,各家都市报使出浑身解数,改版革面。力求让报纸在报摊上更加吸引眼球,尤其是围绕热点和独家新闻,各报不拘一格,向期刊版面学习,向外国同行学习,总趋势是大的越大,小的越小,重的越重,轻的越轻。满汉全席,不断上桌。配餐小吃,轮番登场。把报纸版面搞得风风火火,精彩纷呈。最典型的报纸版面,当数2001年的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我国的都市类报纸版面。这件本来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恐怖事件,按照新闻的接近性原理,我国报纸的版面处理理应在规模上、强势上弱于美国报纸。而我国的很多都市类报纸绝不放过这一争夺读者眼球的良机,在版面上大做文章,其版面强势,其报道规模,均大大超过美国报纸。进人21世纪,我国报纸版面的设计创新,则主要受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也有版面(页面),这种版面,体现为网站的网页和手机的屏幕(简称手屏)。受新媒体的影响,构成报纸版面的模块变发生了变化,宽的更宽,长的更长。一栏的设计从上拉到底的,横式模块从左到右拉通的,在报纸版面上比比皆是。瘦型的报纸版面也在此时诞生了。瘦型报的产生,有经济上的考量,也有美学上的原因。从经营的角度讲,可以节约纸张,节约成本。而从美学上讲,读者反而觉得瘦型报更好看,更时尚。传统的报纸版型,其长宽比是由黄金分割律即1:1.618来决定的。不知为了什么,黄金分割律在现代人眼里已经不起作用。
二、报纸版面设计已形成的三种风格
中国的报纸版面,通过这四轮设计创新,目前已基本定型了。总结这四轮设计创新的成果,可以这么说,其版面设计风格,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所谓南北两派变成三种报型的设计风格了。
(一)传统的党报机关报风格
这种报纸的版型,保持着原有的对开报纸长宽比例不变。因为这种报纸,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变与不变,关系着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形象。再则,有什么必要改得和都市报的版型一样呢?保持自己的风格,与都市报有所区别,岂不更好。另一方面,报型不变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的不变。事实上,这些年,传统报纸并没有停止向都市报、向新媒体学习很多版面设计方面的东西,其版式设计、版面内容设计不乏创新,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相对于过去的党报机关报版面,已经改进许多。这种报纸的版面风格,以庄重大方、活而不乱取胜。
(二)晚报都市类报纸的版面风格
这种报纸,版型比党报机关报略瘦。由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已形成不拘一格、清新多变的版面风格。其最大的特点是重大新闻舍得花版面,每版上半部的格局基本一致。或通栏,或一个五栏的模块加一栏的竖条。当这些报纸有着自己得意的策划的时候,其版面可就热闹了。有时会学期刊的封面版,用大图,再加标题导读,文字内容则让你到其他版去看。有时还会出连版,把两个版归到一起统一使用,其版面就像电视屏幕了。还有些时候会用斜插的图案打破横竖的格局,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引起读者的强烈好奇。如果说党报机关报的版面风格像人们穿的西装的话,晚报都市类报纸的版面风格则像休闲装或时装,紧跟时尚,丰富多彩,最能体现报纸的个性。
(三)四开报纸的版面风格
这种报纸有两个变种。一类通过加长,变成比传统的四开报略大,比都市类报纸略小的版型。二类则装订起来,全彩印刷,变成大的期刊,方便读者阅读携带。这种报纸由于版面较小,所以上半部通栏题用得很多,下半部则变化多些。有时候,干脆一个版就装一条稿子或用一张照片。报纸的封面版,大多变得与期刊一样,除了照片就是导读,完全没有文字内容。报纸的版面风格,则有点像T恤,五花八门,生活味浓。
三、报纸版面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讲究秩序
在每天发生的新闻中,必有一些新闻是最吸引读者的,或者是办报的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这些新闻,当然要放在最前面,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另外,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其新闻的分类更细。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变,专副刊版面也增加了不少。这就需要分门别类,统筹考虑版面的安排。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哪些放上,哪些放下,哪些突出,哪些淡化,都是版面设计必须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这时候,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犹如一幅山水画,近景、中景、远景,秩序井然。如果一张报纸在顺序的考虑上不下功夫,在版面的编排上必然显得杂乱无章,版面编排杂乱无章,就必然会失去读者。
(二)模块结构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的渐人,加之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模块布局的版面结构,开始成为中国报纸版面设计的主流。所谓模块布局,即一条稿子不管分几栏,就是一个完整的矩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各栏参差不齐。
(三)题文相称
一条稿子体现在版面上,分文字内容和标题两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矩形。版面设计时,标题占多大的位置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关于题文关系,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论及。有人说要浓眉大眼,有人说要厚题薄文。其实,标题占多大的位置,要因稿而异,该薄则薄,该厚则厚,太薄太厚都不美。设计时,既要考虑稿件的重要程度,也要从审美的角度,结合全版的布局,综合考虑。标题和文章应该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人的头部和全身的比例关系。绘画的人说,一个人有几个头高,立七坐五盘三半也。
(四)图文并茂
图文是否并茂是衡量一个版面美与不美的永恒标准。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对获奖报纸版面的要求是: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编排整体协调,版式设计讲究、新颖、有特色,便于阅读。其中的“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讲的就是要图文并茂。之所以要把“图”分为“照片”与“图示”两个概念,是因为这些年报纸版面设计受新媒体的影响,同时也是新闻改革的需要,用图示来配合文字的解读明显多了起来。这里说的图文并茂,并不是对所有版面的要求,报纸,毕竟是以文字为主来报道新闻的。只能这样说,照片和图示的加人,是一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五)简洁清爽
现代报纸的编排设计有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简洁,越来越清爽。简洁,是指采用的美化手段。清爽,是指整个版面呈现出的一种风格。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手工拼版时代的各种各样的花边没有了,美术编辑设计的好看的题花也没有了。本来,采用电脑技术,可以设计出更多的花边和题花,人们却再也不用它们了。原因在哪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编辑没时间挑选花边题花,读者也没工夫来欣赏那些花边题花。美就是简单,就是轻松,就是愉快,就是能感受阅读的快乐,读者要看的是新闻,不是欣赏美术作品。
(六)灵动明快
在现代报纸的版面审美中我们还会发现,在整个报纸版面中,除了文字、标题、照片、图示,在其平面空间中还活跃着一些东西。这就是点和线。点有具体的点,也有抽象的点。抽象的点,就是由栏目名称组成的那些小块状的东西。点和线,主要应用在图片和图示较少或根本没有的文字版面中,能起到区分、点缀、隔离、透气的作用。可不要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美化手段,点,显得灵动;线,显得明快,有了它们,冗长的文字给读者带来的透不过气的感觉没有了。
(七)疏密有致
版面的编排过程,其实就是版面的平面空间的分配过程。把哪些空间分配给文字,哪些空间分配给标题’哪些空间分配给照片和图示,其实都大有讲究。文字有的大有的小,照片有的空有的满,标题有的字多有的字少,这就在版面上出现了不少的空白。有的地方空白多了,就显得疏松,有的地方空白少了,就显得密集。一个好的版面,必须做到疏密有致,密的地方要让读者在视觉上透得过气,疏的地方要有所点缀,不能让读者觉得太空。
(八)整体协调
[关键词]都市报 头版 报业市场 竞争
[基金项目]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大众传媒的竞争与合作研究”项目编号:08BXW011
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关系报纸在营销时代的竞争优势
头版是一份报纸定位和风格最直接也最集中的体现。头版的版面内容和版式设计,涉及心理学、传播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素来是新闻实践者和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受众的注意力只可能被部分信息所吸引。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和记忆呈现在前面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对人的影响也通常最大,这即是“首因效应”的影响;而头版在报纸各版面组成中具有“首因效应”的作用,是读者了解报纸进而获取信息的最经济的途径。于是,“一些学者如莫恩、克里克等开始探索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期待规律,将视觉规律等原理运用于版式设计上,在报纸的脸面上下功夫,以期尽可能地占有受众的视线。”
对于报业经营者而言,报纸头版的版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报纸的销售量和知名度的推广,亦是报纸参与广告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设计一个简清、明快、醒目、信息量丰富的头版版面,关系着一家报纸在营销时代的竞争优势。因此,有学者认为,未来报纸版面的竞争,已经不是一次重大的新闻报道、一个版面编排和创意的局部竞争,而是设计定位、设计系统、设计规范和设计管理的整体竞争。
在当今中国的报业种群中,市场化程度最高、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非都市报莫属,都市报市场竞争之激烈,远非其他传媒所能及。因此,从知名都市报的头版新闻报道检视我国报业的市场竞争策略和手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常规的新闻报道中,由于各家都市报所报道的内容可能千差万别,故难以采用同样的标准去考察都市报的头版内容和版式;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其本身作为我国新闻传媒学界和业界的一大盛事,为考察全球化和数字化环境下都市报以至报业如何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如何以其头版竞争读者的注意力,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对《京华时报》《成都商报》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奥运报道的实证分析
本研究对大陆三家知名的主流都市报,《京华时报》、《成都商报》和《南方都市报》,在2008年8月1日至31日这一北京奥运报道最集中时段的头版内容与样式予以实证分析,考察当前我国的都市报乃至报业的头版特征及其参与市场竞争的特点,并尝试从心理学的理论视角分析其传播效果。
着重考察的变量有4个:(1)头版头条主题;(2)头版图片运用;(3)头版主要图片突出的信息;(4)头版广告编排情况。具体的文本资料来自2008年8月1日至8月31日之间这3家报纸的93个头版版面。结论是基于对这93个版面的分析而得。
1 头版头条主题
无疑,头版头条是所有报纸最为关注的内容:它几乎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当然,头版头条是探究头版的要点之一,而头版头条新闻到底在报道何事,关注何种主题,则是不可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将要考察的是,上述三家都市报在2008年8月间,其头版头条关注何种新闻:如果其所关注的是2008北京奥运。那么本文将考察其所关注的具体是关于奥运的何种主题。在奥运报道中。一则新闻可能关注如下主题:(1)奥运赛事(包括开,闭幕式)、(2)参赛运动员、(3)奥运相关服务(包括志愿者)、(4)奥运相关设施、(5)奥运相关活动、(6)奥运会历史、(7)其他奥运事件、(8)无关奥运的事件。
表1表明,《南方都市报》是3家报纸中在头版头条对奥运赛事关注最多的报纸。其64.5%的头版头条皆关注此一主题;《京华时报》有一半以上的头版头条关注这一主题,《成都商报》的比例仅为三分之一。有趣的是,《成都商报》有三分之一的头条关注参赛运动员,而其余两家报纸完全不关注该主题。无关奥运的事件,《南方都市报》和《成都商报》在头条予以报道的比例皆接近五分之一。至于其他主题,三家报纸差别不大。
2 头版图片运用
在当前的读图时代,读者渐渐习惯了以“读图”的方式来接受信息。而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异常的、变动的、刺激性强的和受众生活接近性强的信息比较容易受到注意。美国弗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的波恩特传媒研究所在一项名为“新闻报道与眼球”的研究中发现了“眼球轨迹”:读者首先被彩色的照片所吸引,然后依次转向标题、图片说明、简讯以及其他一些视觉元素。另外。相对文字这种比较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来说,图片可以扩大、加强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深入到人的感情和情绪深处――“多种感觉通道比单一感觉通道对信息的接收更轻松,对信息的认知更全面,并使人产生‘触觉感受’,即所谓身临其境之感。”同时,由于生动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容易引起内部视觉表征,由于视觉编码需要个体动用较少的认知能量,所以受众对图片也有更高的回忆和再认水平。
因此,将“视觉规律”的原理运用于版式设计上,在报纸的脸面上下功夫,运用新闻图片尽可能的占有受众的视线,在接触环境上凝聚受众注意力资源是都市报赢得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将考察三家都市报在2008年8月间,三家都市报在其头版如何运用图片,以及以图片突出何种信息。在奥运报道中,头版可能以如下方法运用图片:(1)未用图片、(2)少量小图片、(3)1/4版图片、(4)1/2版图片、(5)多个小/大小图片、(5)接近整版图片。
表2显示,《成都商报》是在头版不用图片比例最高的报纸,其有22.6%的头版版面没有使用图片,其余两报在头版几乎都使用了图片。就使用小图片的比例而言,《成都商报》的比例亦是最高的,达到16.1%,而其他两报不用小图片。就使用1/2版与整版图片这种大型图片的情形看,《南方都市报》最引人关注,它有八成的头版使用了1/2版或整版图片,其次是《京华时报》,约有一半的版面运用1/2版或整版图片,而《成都商报》如此编排大图片的比例尚不到30%。
3 头版主要图片突出的信息
如果头版运用了图片,甚至多个图片,那么最主要的图片到底在呈现何种信息、人或事,是研究图片运用的关键问题。在奥运报道中,头版的图片可能关注如下10种信息:(1)获奖中国运动员、(2)获奖外国运动员、(3)未获奖中国运动员、(4)未获奖外
国运动员、(5)奥运赛事场面、(60其他奥运相关人物、(7)其他奥运相关场面、(8)无关奥运的人物、(9)无关奥运的场面、(10)其他信息,如广告等。
如表3所示,在图片内容呈现上,《京华时报》最令人注意,它主要突出的是获奖的中国运动员(41.9%)。《成都商报》的比例最低,为29%;《南方都市报》亦比较关注未获奖的中国运动员(9.7%)。至于其他奥运相关场面,《成都商报》的比例最高,达到25.80%,而《南方都市报》关注“其他信息”的比例达到22.60%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两家报纸。
4 头版广告编排
头版作为报纸参与市场经营的方式。其本身也可以以刊载广告信息的形式直接参与媒体经营,因此广告是头版重视的内容之一。从广告的编排也能反映出报纸的经营策略。然而,头版与广告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并不一致。一种意见是,广告是头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头版应该刊登广告,将头版的全部或部分空间留给广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另一种意见是,头版是报纸的形象站台,头版要不要刊登广告,本身就是一个疑问。刊登多少合适?如何处理新闻内容与广告的关系?等,一直也是令报界头疼的问题。在美国,在头版刊登广告的报纸比例达到25%,尽管近年来美国报纸刊登广告的比例似乎呈上升趋势,但总体上来说在头版刊登广告的报纸还是少数。
本文将考察2008年8月奥运报道最为集中的这一时段,三家知名的主流都市报如何在头版编排广告。根据预研究中的归纳,按照广告所占版面的大小,头版可能以如下6种方式编排广告:(1)未用广告、(2)有少量小型广告、(3)多个小型广告、(4)有较大篇幅广告、(5)有1/2版广告、(6)更大篇幅广告。
如表4所示,这3家都市报纸头版广告的编排具有显著差别。《南方都市报》在头版不编排广告的比例是最高的,接近6成,《京华时报》接近5成,《成都商报》最低,仅仅接近2成。在编排1/2版广告这一层次,《京华时报》比例最高,为16.10%,其余两报仅相当于该报的零头。此外,《京华时报》和《成都商报》亦有较大篇幅广告存在,而《南方都市报》的比例仍是最低的。
头版的信息呈现方式是检验报纸自身定位、受众群体设定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版面设计 编辑原则 版面误区
美国密苏里大学报纸编辑学教授达里尔?莫恩在其著作《美国报纸组版和设计》中认为:“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信息。版面设计是报纸传递讯息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的东西。好的设计必须符合两个公理:1.越简单越好;2.形式服从功能。”归结起来,就是要求版面设计使信息“清晰易读”。近年来,我国报业面临突如其来的商业化浪潮,在尚未有足够的版面设计理论基础和清晰认识的条件下,商业化竞争带来的是版面设计理念的扭曲以及报纸版面的畸变,虽然之后经过漫长的修复矫正过程,但时至今日,各种设计思路的交错横生,再加上不断丰富提高的技术条件的鼎力支持,使报纸版面设计仍旧带有并不断滋生一些畸变基因,暴露出不少误区,无法还报纸版面以“清晰易读”的本质。
1.滥用视觉强势
报纸版面的视觉中心与视觉强势的重要作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我国报界所知晓并开始进行尝试和应用,在经历了五六年对“大黑粗奇”的“强势”版面尝试后,对强势概念的使用渐归理性。但是,依靠视觉强势夺人眼球仍旧是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拿手的法宝之一。特别是在头版封面化、海报化的趋势下,视觉强势的应用更加自由大胆,往往超过了报纸版面的风格承受限度和信息的涵盖范围,一味求冲击力,成为当年“大黑粗奇”现象的变种版本。(见图1、图2)
报纸版面的价值在于传递信息,而头版的价值在于引导受众接受信息,适当的视觉冲击力有利于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但过度夸张的形式却往往会使读者不知所云,或者产生图大于文、被欺骗的负面感觉,从而对此报的公信力水平产生怀疑。冲击力在于意义的创新而非形式的夸大,这是报纸版面设计中应该有所警戒的。
2.头条新闻低俗
“吸引眼球”在很长时期内被我国报界认为是报纸头版的唯一功能,在这种认知和设计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版面设计往往会寻找当天新闻中最能“吸引眼球”的信息做文章,将其图片化、标题化置于头版以吸引目光,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低俗新闻成为当日报纸的头条。头条选择一向以来被认为是能够体现报纸立场、价值观和水准的重点所在,为追求眼球效应而使报纸整体沦落为低俗小报,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见图3)
3.广告湮没新闻
在我国,虽然广告侵占报纸版面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但是却在近年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景气时刻变得尤为突出。不少国内报纸除了整版整版的广告外,头版也会刊登大幅的广告或者整个让位给广告。广告设计与版面设计不相符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见图4)
对于进入激烈的商业化竞争的报社而言,广告往往是养活报社的最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对于报纸版面而言,广告确有其不可逆转的损伤性。报纸的最首要任务是传递信息,充斥了整版广告或是广告比信息更醒目的版面无疑违逆了报纸的根本原则,而没有新闻信息含量的报纸(特别是头版)则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怎样在广告与信息之间权衡,这是每一个生存在压力中的报纸应该考虑的问题。
4.版式妨碍阅读
版式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地市级报纸对自身版式设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风格定位,报纸的版面风格往往是根据新闻内容而定,需要严肃的长篇社论便在头版密密麻麻排满,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则稀稀拉拉做“目录式导读”,如果新闻不多便将版面让给广告。(见图5、6)
其二表现在信息的无规划性,有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信息的“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小题大做”:就是很小的一点事,或读者关注度较低的“冷门题材”,或很稀薄的一点信息资源,一做就是一个版、几个版,极其铺张。? (见图7、8)这些版面往往为了凑数而诞生,没有系统延续性也不具备规律性,只是在某一期报纸中突兀地出现,扰乱了受众的阅读思维。
5.广告新闻错生歧义
广告的版面设计一向不为我国新闻界注意,但作为版面元素之一,广告对版面的影响通常能够体现在:争夺版面视觉中心、风格与版面整体不符、破坏版面平衡、与版面信息相配产生歧义。(见图9、10、11)
无论是哪种影响,均违背了新闻为主广告为辅的版面设计原则,使编辑精心选择的头条信息,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甚至会使受众在“第一眼效应”中认为:今日无事。更为严重的,则使受众将广告与新闻信息混淆,产生误读,带来错误的信息认知或情感意识。报纸广告的版面设计必须以版面整体效果为中心,注意到广告设计与版面的融合融洽,与信息的明确界限区分及表意独立。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就有学者提醒:广告设计应该“正视广告、保持平衡、疆域分明、因“形”制宜、善用色彩”。?然而遗憾的是,直至今天,广告仍然常常是报纸版面肌肤上一个个突兀的疤痕。
6.标题夸张费解
标题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头版促使读者判断一份报纸可读性和价值的最重要的文字信息。然而恰是因为如此,玩文字游戏以吸引眼球的“标题党”成为很多报纸吸引受众的手段。此外,一些未经仔细考量的标题也会造成文题不符的后果。(见图12、13、14)
作为新闻的一部分,标题与新闻内容的不符是信息不实的一种表现,同样也是对受众的欺骗。报纸固然需要好标题来吸引受众阅读,但这是基于真正为受众提供所需、及时、真实的信息之上,标题文章两层皮、“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是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亦是对报纸的一种损害。
标题是受众阅读一个版面的入手点,标题的表意清晰是对信息顺利传递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标题制作使用大众化的、易理解的语言,清晰、简明、生动地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然而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语言的发展日益壮大,对一部分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语言造成了一定侵蚀。在这种潮流的推动下,我国很多报纸的文章标题也开始大张旗鼓地使用网络用语,“给力”、“神马”、“浮云”等等词汇屡见于报纸新闻标题之中,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纯净。
7.过度留白阉割信息
我国报纸版面设计对留白手法的广泛应用仅从本世纪初开始,虽然时间并不长,报纸上的留白面积却增长颇为迅速。留白从一种使版面清晰易读、疏密平衡的设计手法变成报纸弥补信息不足、甚至利用反传统方式制造视觉强势的手段。大片的留白吞没了报纸传递信息的价值,看似有物实则无物的同时,也形成了报纸对受众的信息欺骗。
图15、16分别是《东莞日报》玉树地震哀悼日和《羊城地铁报》舟曲泥石流哀悼日特刊头版,尽管报纸性质不同,但都选择了白纸一样空洞的版面。
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应该改变版面设计的思路外,还需要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注重版面的整体策划和信息整合,放弃可有可无、价值不高的信息,留出版面给有价值的、受众最需要的信息。设置固定的栏目进行信息的组合与部署,对重要的独立的信息进行更多方面、更深层次的解读,利用信息图表等辅助手段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并美化版面。留白不是填凑版面的方法,过度留白只能让版面空洞松散,溃不成“报”。
8.版面盲目效仿
版面是报纸的视觉识别系统载体,是报纸树立品牌的门户。我国报纸版面设计一直以来是大模仿小创新,在一个新流行趋势的鼓动下往往会一拥而上出现许多同类型的设计。除了少数大报和老牌报纸能够在版面设计中坚持自己的风格特色外,大多数地市级报纸如果遮住报头便无从区分。版面性格盲目效仿的一个集中体现便是特刊,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几次灾难特刊的设计都盲从于黑白色调搭配、内容大致相仿的大字号标题和或具有震撼力的灾难照片、蜡烛与菊花的意象表现,仿佛在那几天,所有的报纸都是一副面孔。
图17、18、19分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哀悼日时《新快报》、2009年玉树地震哀悼日当天《天府早报》、2010年舟曲泥石流哀悼日时《城市晚报》的版面,时间跨越三年,版面的表达形式如出一辙。
报纸版面的模仿应是有自己创意的模仿,然而设计雷同的效果却使报纸失去了个性。从这点不难看出我国报纸版面设计者在艺术思维和版面思维相结合的道路上差距仍旧很大,但归根结底仍在于大多数报纸未能对自身特色和办报方向进行科学的考量和分析,没有设定明确的个性定位和设计系统。
9.标题冗长累赘
模块式编排的最大束缚就是标题字号与字数的不断权衡,固定的宽度限制了标题字数,这同时体现了模块式编排清晰易读的风格:用最少的字数体现文章的最重要信息,方便读者阅读。但是,很多报纸都不吝于起一个冗长的标题,受到模块限制便增加字体的长宽比例、缩小字间距,使标题密密麻麻成为一片。(见图20、21)
版面标题的作用在于醒目、清晰、提示、吸引四点,长标题往往让浏览的目光望而生畏,头脑也无法在一瞬间解读复杂的信息,标题的作用就有所丧失。而如果是头版标题,则会成为整份报纸失去被阅读机会的根源。
10.标题低俗庸俗
报纸标题的制作是一种文字的艺术,形象、蓄意、强调等修辞手法在标题拟制中应用的目的在于清晰、生动、凝练地传达新闻内容,同时吸引读者阅读。近年来我国报纸新闻标题在追求醒目、独特的道路中特别注重对标题文字音、形、意的琢磨和利用,其中不乏借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内涵与多音、多义的特征应运而生的好标题,但也逐步泛滥出一些借此表露粗俗之意、与“性”联想擦边形成噱头的低俗标题。(见图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