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安德烈·里欧:一位飞翔的荷兰人【通用2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飞翔的荷兰人”,自克鲁伊夫时代起,荷兰人被赋予了这个美妙传神的称谓。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德国传说中,“飞翔的荷兰人”是一艘在海上漂泊的幽灵船,与这艘幽灵船相遇被航海者看作是毁灭的征兆,而另一方面,这艘幽灵船为之付出的代价是永远不能返回故乡。从克鲁伊夫时代起,荷兰队就像是这艘幽灵船,总是令对手恐惧,却总是无法到达目的地(夺冠)。范德戴肯船长(克鲁伊夫)和他的水手们(如内斯肯斯、伦森布林克、博格坎普、德波尔、奥维马斯、克鲁伊维特、范尼)一次次重复这样的命运。如今的罗本,仍延续着这一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命运,而在即将到来的欧洲杯上,罗本将迎来打破宿命的良机。
Ⅰ毁灭的象征
遇见罗本的人,就遇见了失败,用这句话总结罗本迄今为止八年的职业生涯再贴切不过。无与伦比的速度,如鬼魅一般灵巧迅捷的突破,精确无比的传中……这些泛泛的字眼都不能体现罗本技术风格中的精华。只能说,这名身材瘦削的男子,继承着先辈骨子里不可更改的幽灵特质,一次次在边路对敌人制造着最致命的杀机。
从2004年欧洲杯跃入世界足坛前沿开始,罗本带给了我们多少惊喜?转会切尔西后立即连续两年夺取英超冠军。至今,人们还记得2004年11月6日对埃弗顿时罗本的惊天绝杀,正是这一场胜利,让切尔西彻底拉开了与追兵的距离,从此,他便一直是主帅莫里尼奥的心头宝;第二个赛季,罗本对阿森纳的进球使切尔西双杀军团;即便是在状态极差的2006/2007赛季,罗本也在对威根的比赛中奉献了两个助攻和久违的绝杀。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验证罗本之于切尔西的重要,在过去的三年里,罗本为切尔西贡献了15个联赛进球和17次助攻,就算其最不济的2006/2007赛季,也首发16场贡献了两球六次助攻。而用来取代罗本的法甲最佳球员马卢达过去一年都做了些什么呢?与罗本在切尔西最后一年一样:同样是出场21次,同样首发16次,同样打入两球,助攻却仅有一个,射门也只有28次。从直接威胁对方城池的角度而言,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1700万英镑购入马卢达以及甩卖罗本的交易,已被英国媒体定性为“愚蠢”,而雪上加霜的是,切尔西联赛和冠军联赛双败于曼联的结果更加佐证了这一点。
转战西班牙后,罗本非常低调,21次出场竟有12次替补,这在其职业生涯是从未有过的。但即便到了如此境地,罗本仍旧见缝插针地贡献了四粒精彩绝伦的入球,在面对皇马三年不曾击败过的硬骨头赫塔费时,罗本在边路的突破传中为拉莫斯打开了光明的胜利之门。舒斯特尔这样理解罗本的定义:“我们对待阿尔杰(罗本)不能按常规套路走,他出场一分钟就可能决定比赛的基调。”
是的,罗本就是那种无论首发还是替补都能带给人惊喜的巨星。本赛季前半段,饱受伤病困扰的罗本一直没有取得进球,但赛季末,他开始了全面爆发,在对阵毕尔巴鄂的比赛中替补出场仅两分钟就攻入一球,从此确立了皇马主力边锋的地位。莫里尼奥曾由衷地赞叹罗本:“他能把球队变成自己一个人的,而且能够确保带来更多的胜利。”毫无疑问,狂人的这句话在2007/2008赛季的西甲得到了验证。
速度奇快的边锋并不少,例如久利、沃尔科特以及曾经红遍欧洲的丹麦双雄罗梅达尔和格伦夏尔。但相比于这些人,罗本在传球及射门的精度上更加令人称道。虽然本赛季仅仅出场1200分钟,但他却贡献了三次助攻,并且攻门41次,在单位时间内,罗本的效率高得惊人。在赛季总结时,《马卡报》也将罗本后半程的爆发归纳为皇马以巨大优势夺取冠军的原因之一。
罗本迎来了职业生涯又一个高峰的同时,将苦涩与后悔全部抛给了老东家……
Ⅱ诅咒的命运
自2000年从格罗宁根队出道以来,罗本就被认为是荷兰足坛冉冉上升的又一颗巨星。当时只有16岁的他,用不等同于年龄的成熟和责任心,有条不紊地成为了一名冠军级球员。转会埃因霍温让他获得了荷兰国内的一切荣誉,被莫里尼奥带到伦敦后,联赛冠军、足总杯冠军和联赛杯冠军又接踵而至,来到西甲,又立刻为舒斯特尔献上西甲冠军。单从冠军数量而言,罗本可以说已经接近顶峰。但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却像施下诅咒一样环绕在罗本周围:“你并没有达到顶峰,你还差得远!”
从被诅咒的角度而言,罗本俨然就是那艘永远都不可能停靠故乡的幽灵船。距离目的地愈近,等待他的却只能是愈加渺茫的希望。伴随着“幽灵船的诅咒”,罗本迎来了一连串不可预知的伤病。转会切尔西之前的那个赛季,罗本在对阵瓦雷塞的比赛中受伤缺阵一个月,复出后,身为核心球员的他经常要面临一周四赛的高密度赛事,在赛季末面对老东家格罗宁根时又再度受伤,直到欧洲杯前才伤愈复出;转会切尔西后第一个赛季,他连续遭遇两次伤病,累积休战时间又无奈地达到了三个月,那个赛季,他仅代表切尔西出战18次;本赛季转会皇马,联赛未开打就歇阵一个月,在去年10月的国家队比赛中,他旧伤复发,紧接着因为急于复出而在对阵巴萨的世纪大战中再次倒下,一直到今年2月10日才正式复出。根据西班牙媒体统计,罗本自2004年以来遭遇大大小小的伤病竟达11次之多!命运如此多舛,除了罗本,当今世界足坛尚无第二人与之比肩。
连续不断的伤病让外界很容易将“玻璃人”这个字眼用在罗本身上。喜欢罗本的球迷担心,他是否会成为第二个范巴斯滕;不喜欢罗本的球迷则在质疑:一个赛季最多只能出场20次左右的玻璃人,所获得的冠军难免有占便宜的嫌疑。但好在罗本是坚强的,在加盟皇马时他就斩钉截铁地说:“我来这里不是养伤的,而是为了获取更多荣誉。”或许也正是因为太急于证明自己3600万欧元的身价,罗本在去年9月23日至10月7日的14天内连打了五场比赛,这显然令他不堪重负的左膝难以承受。不过好在赛季后半程,舒斯特尔有意识地加强了对罗本的保护。今年2月复出后,罗本就再也没有过一周双赛的情况出现。
在罗本频繁受伤的背后,人们往往会忽略这样一个现象:他复出之后立刻就会有良好的表现。也就是说,只要体力储备得当,身体状况良好,一个并不需要发挥100%能量的罗本就足以令大多数球队的防线闻风丧胆。克鲁伊夫曾说:“在荷兰新一代球星中,罗本是最像我的,我们都属于比赛型选手。”是的,一触球即忘我,不疯不成魔。正因为将全身心的热爱都投入到足球之中,罗本才会一次次冒着再度重伤的危险,在对方凶狠的围追拦截之下进行着义无反顾的冲击。从这个角度理解,罗本超高的受伤频率不正是每一场比赛都全力以赴的真实写照吗?
Ⅲ登陆的日子
在罗本随皇马夺得西甲冠军后,荷兰著名杂志《足球市场》曾对他进行了一次细致的专访,围绕着今夏的欧洲杯展开了深层次的讨论。罗本认为:“同意大利、法国以及预选赛击败过我们的罗马尼亚一组并不是末日,我们的对手很强大,但我们也很强,只要每场比赛竭尽全力,我们就有足够的机会出线。”
2004年,阿德沃卡特的荷兰队被称为“史上最丑陋荷兰”,但即便这样他们仍旧杀入了欧洲杯四强。而在今年,荷兰所遭遇的险阻远胜2004年。在瓦格纳的歌剧中,“飞翔的荷兰人”每隔七年上岸一次,而在罗本身上,这个周期是四年。如果罗本真的能够踏着意大利、法国的身躯,一步步迈向最高峰的话,那么他距离打破宿命的时刻也势必不会太远。
通过2004年欧洲杯和2006年世界杯上的出色发挥,罗本已经树立了荷兰国家队绝对核心的地位。在这届欧洲杯名单中,随着西多夫的退出,罗本的地位更加难以撼动。从范巴斯滕公布的23人名单来看,这支荷兰队主打年轻牌,首发阵容中除了奥耶和范德萨等后防重臣外,不会再有超过30岁的队员。24岁的罗本,拥有五年国脚生涯,论资历和能力均无人能出其右。同以往一样,范巴斯滕的荷兰队也将着重从边路打开突破口,罗本显然是他必须倚重的一颗棋子。
从配置上看,罗本将同范德法特、斯奈德、范佩西、库伊特以及亨特拉尔等前场球员并肩作战,应该说这样的攻击体系对罗本而言是如鱼得水的。他既可以回撤和范德法特、斯奈德形成更多配合,也能自行从边路为中间的亨特拉尔等人创造杀机,更可以直接前插接应范佩西等人精确的传球,形成攻门的机会。从荷兰队预选赛最后阶段的表现看,范巴斯滕给予了罗本很充足的发挥空间。而在平日的言谈中,范巴斯滕也丝毫不掩饰罗本在荷兰国家队中的核心地位:“他就是荷兰的瑰宝,是我们绝对的领袖,他可以领导我们夺取胜利。”
当然,要夺取胜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荷兰所在的小组中,拥有在历次大赛中最难被击败的意大利队,无论是历史战绩还是近期交锋,荷兰都对这个强大的对手束手无策;多梅内克的法国虽然正经历新老交替,但球员的质量毋庸置疑,何况其阵中还有对罗本熟悉无比的加拉和马克莱莱;最不起眼的罗马尼亚,在毒蛇穆图的率领下,预选赛曾以1∶0击败荷兰,以小组头名出线,在那场比赛中,基伏和拉特对罗本进行了完美的盯防。
“我得承认,在小组赛中我们所遭遇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罗本对《足球市场》的记者说:“但我并不认为我们会丧失出线权,实力差距越小,各队出线的几率就越均等。”罗本的自信来源于相对有利的赛程:第一战,荷兰的对手是大赛习惯慢热的意大利,而且在目前的意大利阵中,最薄弱的就是右边后卫,罗本在90分钟内有足够的时间找到蓝军的命门;第二战面对法国,如果第一场不输意大利,这场比赛足以轻松应对;第三战面对实力最弱的罗马尼亚,如果荷兰能在前两场拿到两分甚至更多,最后一战面对罗马尼亚即拥有坐山观虎斗的资本。
从三队现状分析,能够在风格上对荷兰进行遏制的仅有意大利。对比三队公布的名单而言,对荷兰缺乏高度后防威胁最大的特雷泽盖被多梅内克摒弃,罗马尼亚阵中除穆图再无第二名一流攻击手。这些,都是荷兰时隔四年后再度腾飞的有利因素,即便是近年来屡次击败荷兰的意大利,在欧洲杯上的成绩也习惯性疲软。
当然,目前一切都只是猜测,只有到比赛开始的那一天,才能看到荷兰这艘幽灵船能否在船长罗本的带领下,完成一次超越传说的伟大登陆。
安德烈・里欧(André Rieu),荷兰小提琴家与作曲家,有着“当代的华尔兹之王”之称。1987年,他成立了约翰・施特劳斯管弦乐队(Johann Strauss Orchestra),从此,他戏剧化的舞台表演和摇滚歌星般的举止成为了华尔兹苏醒的一种兴奋剂。他录制发行的唱片如《来自荷兰的爱》(From Holland with love)、《浪漫天堂》(Romantic Paradise)等都登上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排行榜,成绩甚至高于一些像麦当娜那样的流行天王。
这位充满魅力的乐团领袖和他的音乐家们的足迹遍布了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众人的欢腾。权威的美国《公告牌》杂志将安德烈・里欧2011及2012年的巡演列入了世界年度十佳热门巡演,紧随Lady Gaga、U2乐团等流行歌手,他也因此而有了一个外号:飞翔的荷兰人。
安德烈・里欧几乎不在传统的音乐厅举行演出,而是将演出搬到世界各地的万人体育馆中。他一直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欣赏古典音乐。他鼓励观众们离开自己的座位,在过道上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在世界各地巡演的每一个晚上,我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华尔兹带给观众的到底是什么。人们不由自主地离开座位,跳舞、歌唱、微笑,在那个瞬间,人们好像忘记了所有的烦恼。”这也是安德烈・里欧会选择体育馆、室外体育场、古堡前广场等大型空间而非音乐厅作为演出场地的根本原因,他希望更多人能通过听觉、视觉甚至亲身体验来了解古典音乐。
2014年4月12日,这位“飞翔的荷兰人”将携他一手打造的约翰・施特劳斯管弦乐队,来到梅赛德斯-奔驰艺术中心,为上海的观众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从著名的维也纳轻歌剧到电影配乐,从灵魂圣歌到音乐剧,从民歌到进行曲……里欧的音乐会充满惊险、浪漫、欢乐和富有情感的旋律,是惊喜、气球、优美的独奏和里欧绝妙的现场幽默感的完美融合。演出前,我们对安德烈・里欧进行了一次邮件采访。
- 胡越菲 - 安德烈・里欧
能谈谈您小时候的学琴经历吗?您是怎么会选择小提琴这件乐器的?
我从小生活在古典音乐的环境中。受到父亲的影响,我在五岁的时候选择学习小提琴。小提琴就像一位美丽的情人,它形似一位女性,这也使它变得浪漫、美丽。在我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我就问其他小朋友他们的小提琴是什么样子的――当我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小提琴的时候,我震惊了。(笑)我的童年是浸润在古典音乐中的。
您的指挥家父亲对您的音乐生涯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我的父亲在家里也保持着指挥家的身份。他花了一段时间来接受我在音乐之路上做出自己的选择。幸运的是,他很长寿,看到了我成功的那天。在他去世前不久,他给我写了一封动人的信祝贺我的成功,这封信我至今仍然保留着。
您谈到,在学小提琴的过程中,您爱上了您的小提琴老师?
一开始我总是无法集中精神学习,这主要是因为我的小提琴老师太漂亮了,她是个皮肤白皙的金发女郎,我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总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而不能专心聆听她的指导。(笑)我的妻子玛乔里以前是一位老师,但不是我的小提琴老师。
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和您的妻子、“此生最爱的”玛乔里相识、相恋并最终走入婚姻的故事吗?
我第一次见到我妻子时她十五岁,我十三岁。特蕾西亚(Theresia)姐姐邀请了一些朋友和玛乔里(Majorie)来我们家。我永远忘不了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刻。没有我的妻子我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成就,她是我们公司的灵魂人物。我们一起做每一件事――设置节目单、选择音乐、确立演奏会的想法。我们每天聊音乐,聊工作。我一直想要寻找一位能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的伴侣。
1987年,您创立了约翰・施特劳斯管弦乐队,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创立一支这样的乐队呢?
因为我不想在乐团做乐手,我感到“束缚”,我想要自己选择演奏的曲目――想要将音乐编成我认为最能直达人们心灵的样子。所以我成立了我的乐团,并开始在世界各地旅行。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交响乐团,并选择我自己喜欢的曲目演出,对我来说是美梦成真。
听说乐团创立之初只有十二个人,而现在乐团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四五十人,这一路走来一定碰到过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和艰辛吧?
我的乐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乐团,我需要支付一百二十人的工资。我在马斯特里赫特建造了自己的工作室,并为乐团成员的孩子们开设了幼儿园。我想要为每个人营造良好的环境,但显然你需要充足的资金。我们不受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支持,所以你必须愿意承担风险,不是很多音乐家愿意这么做。
巡演的时候也会遇上一些小插曲,2010年,冰岛的火山喷发导致航班集体取消,而我们本打算去南非进行演出。我和交响乐队已经到达目的地,但我们的舞台装备并没有如期而至。在演出开始前两个小时,它们才到达指定地点。
《来自荷兰的爱》(From Holland with Love)这张专辑一经发行,便在这个小小的国家掀起了一股华尔兹的浪潮,这在您的预料之中吗?
这一巨大成功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惊喜,谁都没想到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能这么受欢迎。当节目单上有“肖斯塔科维奇”时,人们常常因他的音乐太难懂而不愿去音乐会。这就是为什么玛乔里将其命名为“第二华尔兹”的原因――使其成为热门单曲。1994年,我受邀前往阿姆斯特丹体育场,在阿贾克斯和拜仁慕尼黑比赛间隙演奏这一曲目。突然间,所有人都认识了我。这是一次迷人的经历,也证明了只要不断尝试让人们了解,古典音乐也能获得巨大成功。
您的很多唱片都是在现场录制的,您个人比较喜欢在音乐会现场录制还是在录音棚录制?为什么?
所有录音室的录音都是在我马斯特里赫特的录音室完成的,我们都在上午录音。不过,一张录制现场的CD总是非常特别的,你真的可以感受得到礼堂的那种气氛。
您最喜欢哪一张自己录制的唱片?为什么?
我录过太多唱片和现场的演出,每一张专辑都有特别的地方。很难说最喜欢哪一张,“官方一点”的说法是每一张制作都是一次特别的经历,无论是录音室专辑还是现场录制,无论是录制室内音乐会,还是露天的大制作。
您曾经多次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前举行音乐会。在华尔兹故乡的观众面前演奏华尔兹,会不会感到有一些压力呢?
如果我看到一个地方,一座宫殿,一个广场――任何浪漫的地方,我都试图将其变为音乐会场所。我们和当局协商,并在音乐会前作了许多安排。在任何一个地方演出,我们都不会觉得有压力,我们在舞台上玩得很开心并敞开心扉,我的音乐家们是快乐的人。而且如果我们玩得开心,观众也会很开心。我们很享受在观众面前表演,因为不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能触及他们心灵。
您觉得,在万人体育场举办音乐会和在音乐厅举办音乐会有什么不同呢?
在音乐厅或室外演出是由我们表演的国家决定的。在德国和法国,我们通常在室内演奏,因为我们的演出一般定在一月或二月,室外演出太过寒冷。夏季在马斯特利赫特(Maastricht)演出时,我们通常选择户外。有时我们也会在意大利、德国环境优雅的地方或是在维也纳的美泉宫前进行特别演出。室外演出拥有一种魔力,但这两种演出形式我都喜爱。
这次来到梅赛德斯-奔驰中心演出,是您第一次来上海吗?会为大家带来一些怎样的作品呢?曲目挑选的依据是什么?
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也是第一次来中国。我一直钦佩中国在文化和建筑领域的成就,而且中国也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像纸、火药、指南针等。我对建筑很感兴趣,我很欣赏庙宇和考古发现,如兵马俑等,所以很期待这次中国之行。我希望中国的观众能够喜欢我为他们精心挑选的音乐。我找到了一位非常美丽且优秀的翻译布丽塔・海德曼(Britta Heidemann)。她是德国人,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了剑术金牌。她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语,会在台上将我的话翻译给观众听。我们也会演奏中国音乐,都是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