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漂亮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生命之泉(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细品山泉,细也,悦也,清也,秀也。泉之细,乃潺潺流水,自石缝而出,奔流向前。诗云“泉眼无声溪细流”所绘之景应是此山泉之涓涓细流矣;泉之悦,由泉扑石而起,清脆作响,妙不可言也。其声焉不胜仙乐乎?泉之清,可见其底,莫如黄河泥浊皆是,莫如大海深不可测,泉之单纯,若如儿也。卵石可见,鱼虾可见,鱼戏虾游之景,即可一目了然矣。泉之秀,汇山之青,汇泉之清,山亦青,泉亦清,合二者之灵而为山泉秀美之所在也。
绵丽婉约,底细幽独,苍凉悲壮,空灵清旷,此山泉品格,引发羁旅愁思,激发雄心壮志,洗净赤子之心,启迪先贤圣哲。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念当时横於其目前,必为深涧内一湾浅流。终为聊发少年狂之东坡居士唱出“人生无再少,流水尚能西”之扼腕之叹,正如他本人生命般洒脱豪歌矣。
余谓之“一湾清泉大海源,奔流细水映青山。嘹亮高歌胜仙乐,水秀山青绿成荫。直出青山泻千里,天地乾坤万古新”自泉之精神,可喻人之不懈进取,永不言败之高尚品格也。
春意阑珊,盛极的鲜花,落尽了灼灼妩媚颜色,倏然间,已至暮春时候。卷帘遥望,庭院中,绿意正浓,果压枝头,让我感受到那份“小园春深才几许,一树胜似一树红,万绿丛中数点红,春华洗尽诉有情”的芳香与生机。
我步入庭院,轻轻抚摸结满果子的树枝并揽入怀中,使我从平静之中走向一种激情,一种向往,一种生命的勃发。此时,脑海涌起朵朵浪花,心灵漾起点点涟漪,心泉中,汨汨流淌着人生的美好、生活的精彩、生命的旋律……
孩提时,天真无邪,纯洁烂漫,满脑子的玩耍,全身的泥巴污垢,活脱脱一个纯正的无忌少年。那张脸上时时洋溢着童真灿烂的微笑,心泉中汨汨流淌着至纯至真至美至善,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青春年少,心藏秘密,无人知晓。有绮丽的梦想,有不懈的追求,有独特的见解,有醉人的心语,有羞涩的表白,有泪雨滂沱的苦楚……心泉中汨汨流淌着活泼浪漫、青春焕发的活力,充满着对事业、爱情不懈的追求。
人到中年,少了不谙世事的憧憬浪漫,多了几分为子为夫为父的责任;少了无忧无虑的灿烂笑脸,多了几分苦涩的无奈和顺天应命的超然……心泉中汨汨流淌着经验丰富、成熟干练的气息,开始收获精彩、收获睿智、收获恬静、收藏时光……
暮年,回首往昔,品味流逝的岁月。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好,失也好,最重要的是一身清白、身心健康。一生心泉不间断地流淌着,历尽了脱胎换骨的磨砺,阅尽世间的生死荣枯,汨汨流淌着最纯净、最美丽的人生。
人生是美丽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的年轮灿烂而缤纷。人生犹如长河奔流,或湍急,或舒缓,时而风和日丽,时而雷雨交加,总会激起无数情感和理性的波纹。社会的变迁,自然的代谢,世事的纷繁,人生的喟叹,都在这生命的流程中呈现出一幅幅斑斓的画卷,使我们现之生出不尽的感慨和无限的沉思。同时,在我们的心泉也会溅起一些令人遗憾的浪花……
生活在尘世间的芸芸众生,心中都有一汪清泉。只因尘世的琐碎,生活的纷杂,才遮掩了它的清碧透明。生命不能承受无泉之痛,真正优秀的人生更是如此。心灵无大小之分,却有美丑之别,哪怕再纯洁善良的心灵,一旦被腐蚀或者遭受病变,就会显得格外丑陋。现代人的心灵缺少清泉,污染了心灵,被金钱、名利、权势、色情迷失了方向,导致了断送自己的前程。我有一个同事,从小在农村长大,天性淳朴善良。经过勤奋苦学,他考上大学,进了政府部门。十多年后,这个同事成为一县之长。官位大了,脾气越来越大,手也越伸越长,最终因为贪污贿赂进了牢房。同事们感叹他少年的纯洁、青年的刚正,同时也为他中年的贪欲而惋惜。是什么让心灵迷失了方向?是环境改变了人,还是心→←灵迷失了方向?
在红尘喧嚣、物欲横流的年代,心灵最容易迷失。有的人,长久浸泡商场,渐渐见利忘义;有的人,久经酒池肉林,渐渐忘记俭朴节约;有的人,一味追求金钱,出卖道德贞操;有的人,惯常寻花问柳,忘却爱情家庭……这些由正入斜,由善变恶的行为,无疑就是迷失,所有的迷失,让心灵家园荒草丛生。若想在心灵家园种植美好的花朵,只能铲除那些枯枝败叶,重新培育温馨心灵的佳卉。这过程,又是何等的漫长。
俗世尘嚣污浊了人的眼睛,繁华灯火蒙蔽了人的心灵。漂泊的思绪宛如疲惫的帆,难觅休憩的港湾。心浮气躁有时会吞噬人的心灵,迷失人的心志;荒芜的心灵有时会生出心魔,让人沉迷,让人无法摆脱甚至不愿摆脱宁愿沉迷下去。繁华掩盖不了现代人精神情感上的疲惫、无奈和空白。那种心由物累、身为名垮、情因欲伤的果子,必是甘短苦长,令人不堪回味。因此,心灵中的清泉,需要我们时刻去呵护和培育的。虽然今生不慕黄金屋,更不可醉卧树下待玉兔。只要坚定信念、摆正心态去努力,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珍惜眼前,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只有平常、平和、平静的心态才能风云天下,打造美丽人生。
可随着年岁增大,似乎禁不住时间的浸泽,社会和环境的渲染,生命中渐渐的少了些绚烂、明丽的色彩,生活中多了些飘渺、朦胧的云雾。人生途中,有时是身不由己。因为,人生途中布满荆棘,陷阱、诱惑多多,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歧途。前行的道路似乎并不顺利,进得吃力,走得艰辛。两旁的美景成了过眼云烟,柔嫩抚人的柳条随风摇曳,找不到根。在劲风中拼命曳着大地的小草已失去重心,娇小的身躯摧残殆尽,令人怜惜;飘零的春种在细风中裹缠着,沉浮着,摇晃着,不知会落向何方……
心泉,要靠我们自己时刻呵护和保护,才能清澈透明,不被污染。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个人孩提时,心中都有一汪清澈透明的心泉,流淌着真善美的甘泉琼浆。欲望是心泉的污染源。只是在金钱、权力、色情的诱惑,社会、环境的渲染,生活的繁杂,污染环境,污染了心泉,影响到泉水的清澈透碧。那些污染可能是懒惰,可能是贪欲,可能是自私,也可能是虚伪,……使之迷失了方向,玷污了人生。
漫长人生旅途中,面对人生、事业、爱情、名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仿徨,有过迷惘。成功时的喜悦,逆境时的挫折,灿烂辉煌的人生,平淡如织的岁月,一道又一道,一程又一程,自己的心泉是否正在翻然涌动……无论处在何种境遇,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一颗感恩、善良、宽容的心,淡泊名利,淡定从容,才能让“心泉”始终保持纯洁清澈、晶莹剔透。
在人生的旅途中,到处都充满诱惑,充满荆棘,要想在这旅途中,能够抵挡住诱惑,跨过荆棘,就要呵护和保护好自己的心泉,种植真善美的鲜花并使之常开不败,不断清除污染源,保持心泉的清澈透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悟出人生的真谛:生活不相信眼泪,人生的幸福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来把握,生命的意义要自己用心灵去感受。只有用心呵护好自己的心泉,它才会阳光普照,泉水淙淙,源远流长;才会汨汨流淌着真善美的美德,成就美丽人生。
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汰尽杂质,澄明心境,濯亮心泉?人生途中,我们每个人必定有所放弃,也有所坚守。如果我们坚守内心的宁静,那么精神世界就会变得充盈而富足;如果我们坚守思想的清纯,那么心灵的天空必将变得清明而澄澈。心中有泉才能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不变心性;也才能有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心中有泉的人,一生都在用心泉浇灌真善美之花。人生,唯有坚守,不随波逐流,在破碎中追求完美,在冷漠中追寻温暖,在无奈中追逐希望,才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有一种美德叫真善美,她如一汪清泉,洗濯着灵魂,润泽着尘世间疲惫的心灵,如山间流淌的小溪流,清碧透明。倾听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纯净,倾听心泉,让生命愈加丰富生动。倾听心泉,让劳顿的步伐停伫,倾听心泉,让疲倦的心灵彻底放松。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再造;企业文化;基业长青
从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是管理柔性化趋势的一个主要体现,把文化提升到企业竞争力,不仅是企业文化理念上的创新,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成败得失的总括。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曾说过:“明天的商业竞争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挑战,还不如说是文化上的挑战。”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实践也表明,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内部成员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而且它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的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业绩;一切目光短浅,不能正确的定位并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不可能驶向更远的彼岸,更不可能成为基业长青的企业。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私企,平均寿命不到三年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因此,在当前企业边界日益模糊,竞争跨越国界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生存与发展,必须清晰地把握百年企业的发展之道在于企业文化理念的与时俱进,建设与提升以具有价值、杰出和难以模仿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也是区别昙花一现的百强企业与经久不衰的百年企业根本分水岭。
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1.我国企业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时间是不息的河流,文化是不滞的血脉。“时移世易,变法亦移。”环顾当今寰宇之特点,现代科学发源之处,则几近来自西方。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透过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文化大致是沿一种由和到分,而东方文化则是由分到和的趋势描述。《三国演义》开篇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何止于天下大势国家兴亡历史流变如此,国学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演变之趋势,亦是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其中“和为贵”、“义以建得”、“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于企业文化中,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孔子提出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成就自己是在成就别人共生关系中实现的。成就自己,同时必须尊重别人,不尊重别人,也就不能成就自己。儒家文化作为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突出中国特色。
2.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一般分成四个层面。首先是表层的,即物质上的,这也是最可变的部分;其次是浅层的,即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间层,即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文化,即精神文化,这是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
3.生命周期理论。L.E.Greiner 提出的组织成长与发展的五阶段模型。一个组织的成长大致分为创业阶段(幼年期)、指令阶段(青年期)、规范化阶段(中年时期),成熟阶段、成熟后阶段五个阶段。当然,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是非常理想的,实际上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与正常曲线分离,使一个企业从此败落下来,甚至于消失。比如三株、秦池、德隆。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却说明了组织在不同的时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模式,使企业的生命得以延续。
二、企业文化的演变分析
美管理学家沙因曾用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再造才是核心竞争力。本文认为企业文化的再造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相得益彰演变的。
1.创业阶段――物质层。企业成立初期实力小,根本无暇顾及将来的事情,大多数时间考虑的是能够暂时的获得利润,逐渐的积聚资金,以便进一步发展。当今中国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大多白手起家,运用个人的经营理念和人格魅力,敏锐抓住了市场机遇,创立企业,他们的人生思想、经营理念、文化价值观与企业融为一体,随着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老板文化成为支撑整个企业运作的灵魂。
2.指令阶段――行为层。企业进入持续成长期,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企业的特色活动文化,企业特色的规章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初步显现,提供了企业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意识逐渐开始展开。
3.规范化阶段――行为层+制度层。这是组织的中年时期,此时企业已有相当规模,甚至形成了跨地区经营和多元化发展。组织的各种规范、制度进一步完善,伴随着组织结构功能化、资本管理、激励机制等的出现,企业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并深化到企业整个物质和精神活动中,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
4.成熟阶段及其以后――精神层。随着许多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手续,逐渐形成系统,企业独特的管理哲学、价值观、道德观等,它体现在组织经营哲学、宗旨、方针、目标等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精神层,并在发展中不断的深化和改进。
事实上,每一次企业文化的再造就伴随着一次阶段性的成长。如果企业的文化没有与现阶段的发展层次相对应,就像我国改革初期只要求物质文明的发展,忽视精神文明一样,回头发现如果国家想继续发展,只能再次的建立起与物质文明相称的精神文明一样。但对处于创业初阶段的小企业一般都没有或者很少有企业文化意识,只有等其各方面实力不断壮大后才逐渐有了企业文化的意识,进而有企业文化的建设等。实践中,只有生命周期阶段的突破者,才能化“蛹”为“蝶”,不断的蜕变,最终实现企业长青。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与行为,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上。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发展。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内部成员起着良好的凝聚作用,还间接影响着企业外部的营销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业绩。它不是解决企业当期盈利与否的问题,它解决的是企业能否基业长青的问题。构建健康有效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加快企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因为企业文化的结晶便是企业竞争力,而企业文化的再造,则是企业始终处于领先竞争地位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齐冬平,白庆祥.文化决定成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阳礼泉,滕方迁.企业文化的力量[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郭继民.传统文化之反思[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4]王玉莲.组织行为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英]Charles Handy.组织的概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道家美学;道;意境;无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是道家美学基本精神的奠基者,而庄子是对中国艺术的发展者。庄子的根本立足点是其所宣扬的人生的自由境界和个体的无限发展,而审美的境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分析根据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的电影《本命年》中,就融入了道家美学思想。
一、“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①“道”是以宇宙本体和生命体悟为审美和艺术的最高目标,人生的境界是对自由的追求。电影的魅力就是回归电影本身,回归于对生命本质的诠释。电影《本命年》中李慧泉努力寻找自救之路,但是命运并没有善待他,整部影片一直是沉闷、阴暗、忧郁的色彩基调。
影片名字《本命年》,也是“轮回”,人生每一次轮回中的变与不变都标记了我们性格的符号,主人公的符号是空虚与迷失。在影片结构上,李慧泉的出狱和最终被无流之辈人所杀构成一个轮回。当他穿梭在那条幽暗的小路上时新的命运就开始了,没有亲人、朋友,没有工作。邻居罗大妈的热心帮忙,片警的劝导,靠做生意过生活,小歌星赵雅秋的出现,他对生活充满期待,按时去派出所汇报情况,劝越狱好友自首,用金钱帮助刷子获取爱情,跟崔永利做生意上及拒绝其不正当要求。但当方叉子拒绝自首,刷子的欺骗,“倒爷”的歧途,追求小歌星被拒绝,这一切将李慧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重生架构分崩离析,他的心灵没有了故乡,随后被两个抢劫犯捅了一刀失去生命。此时,表演已落幕,观众都散了,只有李慧泉逆道而行,表现他在精神层面上的与众不同和孤独,完成轮回。李慧泉是挣扎在底层的人,没有高文化、远大理想,可他一样经历了人生的痛苦和快乐,所以他活着或者死去,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意境”
道家思想的运用由“有形”向“无形”转变,用道家思想的“有形”来勾画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画面建构、声音渲染等,用道家的“意境”的思想,来体味声画关系,“静”“动”相互影响,营造气氛。电影艺术既要给人以“趣味”,更要给人以“深致和美”,亦即启发人作“形而上”的思索,这是中国电影艺术追寻的终极目标。②
影片开端,李慧泉出狱就用了象征蒙太奇的手法,地下通道―马路―汽车―房屋―汽车,通过一些城市特有物象的空镜头,来表现和暗示主人公精神世界无法摆脱的人生境遇和看似命运的安排。李慧泉生活的小屋,就是他内心世界,阴暗和狭小,但却有着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照亮小屋中的全景,而是有选择的去表现一些细节,如史泰龙海报。每一种家具物件的摆放,都暗示其精神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象征他内心世界的空荡、挣扎。而主题曲《留下油灯光》表现爱情是无奈的,爱过之后的爱情更像盏油灯光,未必灿烂却更加温暖,未必接近完美却更像一个可以实现的梦。
三、“无”
道家的道是“大道无形”,是把艺术同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相联系,追求的是对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意之所随”,“不可言传”。影视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大容量的场景,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先验先知将画面所缺失的部分补充,表现“象外之意”,用有限画面表现无限意义,比如空镜头、空白、无声、远景等镜头运用都是“空无”的体现。
《本命年》中李慧泉24岁,正处在性意识的青春期,当时社会环境的封闭,刚出狱的压抑郁闷心理,他的望无以释放。影片用两个镜头来表现: 一个是主人公晚上睡不着觉,拿起《台湾》杂志; 一个是空镜头,配音是吱吱呀呀床板震动的声音。影片影调的技巧,李慧泉与方叉子构成画面冲突的双方,李慧泉一直劝说叉子自首,遭到拒绝,语气变得虚弱和犹豫。越狱的叉子却占据话语权,拒绝自首,追求自由。表面上是方叉子让李慧泉把灯关了,实际上也是李慧泉的选择,黑暗中俩人抽烟,火点时隐时现,表示善良之光非常虚弱,将要熄灭,李的价值观在悄悄地改变,也是伤痕文学在电影中体现。
《本命年》作为一个人的无声呐喊,深受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影响,也将道家美学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李慧泉最后的毁灭,那种凄凉显示出了一种悲壮,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内心力量的升华:“人活着,就要有理想。无论你活得很伟大,还是很普通,只要你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并努力为之奋斗,那就是光彩的人生。”③
注释:
①宗白华。艺境[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1.
②史可扬。影视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0.
③李军锋,,《作品透视》,2013年第18期。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