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细心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编的7篇质量管理培训的相关文章。
一、主要工作
(1)加强对全体职工法律、法规的培训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也是所有工作的基础。企业安全直接影响着企业本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公司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3月份公司自主组织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此次培训主要组织全公司人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水利系统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保护管理办法(草案)》、《石头河供水有限公司供水事故应急抢险预案(暂行)》进行系统详细的学习,使全体职工进一步掌握有关安全法律知识及相关业务技能,能够使全体职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2)加强对公司各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
企业不仅仅要技术的创新,更要管理的创新。优秀的领导者是一个企业航帆远扬的掌舵手,更是企业凝聚一体和高效运作的模范者。根据公司职工培训计划安排公司经营工作负责人先后参加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培训和水利经营管理培训,学习先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案,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章并赴外地考察和学习。更好加强公司管理,持续推进管理创新、不断提升领导者对公司管控能力。
(3)加强对公司行政财务人员的培训
部门之间的协作使整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成为一个高速并且稳定运转的整体,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是企业能整体高效运转的核心。
为更好传达上级部门的计划安排,协调公司与部门、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员工之间密切的配合,更高效的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4月份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安排行政管理部人员参加市水利局组织的公文拟制与写作培训,此次培训进一步学习公文拟制和写作的格式、行文程序;了解和熟悉公文写作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行政人员公文处理效率和处理传达能力。能更高效和完善的使各部门配合完成公司发展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文秘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月份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安排财务资产管理部人员参加市国资委组织的财务报表和管理培训,系统详细的进一步学习资产负债表及重点项目剖析、利润表及重点项目剖析、现金流量表及重点项目剖析等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
(4)加强对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企业的技术人员承担着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职责,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公司培训计划安排,5月份公司安排工程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水利工作队组织的工程测量培训,主要对动态、静态gps、全站仪理论培训;野外实习、测绘软件培训及辅助作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培训提高。6月份公司安排工程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水利工作队组织的工程autocad制图培训,详尽学习autocad制图基本特点、autocad制图的绘制和简单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加强技术人员工程制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7月份公司安排计划调度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市水利局组织的水量调度、计量培训,对水量调度、计量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进一步提高,对水量调度、计量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和规范。10月份根据培训计划安排公司组织工程管理部人员参加市水利局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对水利水电安全运行、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以保障工程管理部日常对管道进行检修时的质量和安全。
(5)提倡自主报名,对积极上进的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的素质,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能谈得上持续发展。通过培训,可以使新员工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员工补充新知识新技能,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培训企业员工使企业人力资本整体增值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价值。
根据公司职工培训计划公司在11月份安排全公司职工采取自主报名方式参加市水利设计院组织的水工技术员业务培训班,主要针对现行水利建筑及安装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实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预算;新材料、新工艺、水工建筑物病害修补与处理、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等知识进行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公司在面临高 质量、高效率的工作系统挑战中,培训公司职工显得更为重要。培训使职工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明显提高与改善,由此提高公司效益和获得竞争优势。
二、存在问题
通过公司领导对职工有针对有计划的培训,公司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技术性和积极性上有很明显的提高和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强管理和培训力度,更高效的完成公司目标发展任务。
一是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公司整个培训过程,对培训计划的落实不够全面,由于部分培训费用过大,很大程度上难以实施,及相关培训工作与工作发生冲突,一时难协调解决。
二是公司组织职工自主报名参加培训班,职工积极性不高。公司职工对通过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从思想上没有高度的重视,抱有应付心理,没有为领导排忧解难的思想高度,没有担任起自身应尽的责任。
三、下一步打算
企业培训尤为重要,而培训活动的成本从各个方面来讲都很巨大,所以必须精心设计与组织。
(1)全面深化培训理念,加快公司职工培训建设。强化培训对象覆盖范围,从高层管理人员到新进的普通职工都要接受培训。强化培训内容涵盖范围,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从法制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到公司文化建设、国家时事政要等等方面加强培训。并形成制度,贯彻到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
(2)加强培训后的跟踪、评价、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的培训考核制度;加强培训后的评价、跟踪,保障培训内容能及时积极的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关键词 员工培训 教学管理 困惑与对策
员工培训是企业为员工提升岗位专项技能和培养生产经营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举办的教学。举办员工培训是企业建设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有力手段。但是员工培训的举办面临着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和学员管理的困惑。
一、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培训内容方面
培训的培训内容是实现培训目的的重要保证,也是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但是,各种培训用于员工培训的培训教材,其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或专科的与培训内容所需的同类教材,由培训教师删减、增补而成;二是用中专教材或在中专教材基础上增加内容的教材;三是由培训单位与部分院校教师联合编写;四是由培训教师自编。这使得培训内容仅仅体现在教材内容上的增减变化;也造成各类培训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强调培训知识的完整性,应用技能比例偏轻的现象,培训教师在培训课堂上仍然在强调“是什么”、“为什么”而没有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员工技能培训的特征与要求,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员工培训,缺乏培训教育特色。
2.教学方法方面
目前,培训教师大多没进过工厂,从书本到书本,缺乏实际工作技能和经验。培训中,培训教师要么“满堂灌”——纯粹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要么就是“满堂抄”——纯粹为了让学员记住职业资格证或上岗证鉴定考试内容的答案。培训教师通常都是处于教育者的绝对角色,完全忽略学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缺乏师生互动,令学员不知所云,无所适从。
3.教学管理方面
培训过程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过程。为确保培训效果,就需要有一个比较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有些培训的开办只看到了办的经济效益,培训时没有培训目的、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效果评价,也没有符合培训要求的教师和标准化培训教材、课件及教学方法,更没有符合培训要求的试验实训装备。其次,培训前不重视对学员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教学无的放矢,难免会出现培训内容与学员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要求不能衔接的现象,使得培训效果收效甚微。
二、培训的教学与管理对策
1.强化培训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匹配性
(1)内容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统一。内容的先进性是指面临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与此同时,人类知识老化速度也在加快。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员工培训内容应能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最近的技术发展动态。内容的适应性就是培训内容要针对培训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做到先进性与适应性二者的统一,通过培训学习就能帮助学员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及时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但要注意研究解决相对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无限和高速增长而培训的教材内容相对稳定和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
(2)知识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相统一。培训知识应用性是指培训课程的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培训中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学员回去后要能在岗位上直接应用。因此,在选择和组织培训内容时,要紧密围绕实际的生产活动,有目的地将培训知识的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展开,这将使培训内容更加实用,也更具培训特色,学员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加扎实。培训知识基础性是指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应掌握的从事本专业岗位需要的通用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培训教材要尽量考虑兼顾知识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相统一,既选择“必需、够用”的通用专业基础知识、又融入足够的实际生产知识和实训内容。两者可合可分,应视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而定。培训教材的内容虽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也要防止断章取义、详略不当,甚至杂乱无章、零碎无序等问题。
(3)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一方面,现代社会许多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是综合性的,用到的知识涉及多个学科;另一方面,不少职业岗位又是高度专门化的,必须给予针对性较强的专门指导和训练。为了解决“综合性”与“针对性”之间的矛盾,教材可采用具有组装性的模块式内容结构。对培训内容中知识与技能进行有目的的综合、融合和整合,组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既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相对完整而又独立的单元,便于构建各类培训的所需培训内容,解决综合性和针对性相统一的矛盾。
2.创新教学管理保障实效性
(1)完善培训课程建设。培训课程是培训教学的主要实施载体。课程模式的选择要以提高学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以培训项目为单位;针对职业岗位群,构建体现培训要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横向有机联系、纵向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
(2)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选拔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团队的年龄、学历、职称、“双师”结构要合理。要注重骨干培训教师的培养,并充分发挥其中坚作用。聘任高水平的兼职培训教师,努力提高培训团队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注重培育培训团队的合作精神,形成优良的培训团队文化。
(3)实训资源的建设。要建设具有培训教学、职业训练、技能鉴定、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多层次实训基地,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使学员能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提升从事并胜任某一岗位的能力。在当前数字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下,要考虑建设针对性强的网络教学资源如专业图片素材、虚拟仿真课件、实况操作视频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新技术知识和各种最新动态、相关职业背景前沿技术等。
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尤其是新课改制度实施后,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校本培训工作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促进学校的发展。然而,目前小学的校本培训尽管开展得非常热烈,可效果却并不理想。虽然校本培训工作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不平衡性,但进一步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仍然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所以,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的质量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还关系着学校计教师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综观当前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培训的价值观不明确,目的性较模糊。
校本培训是一种在学校中举行的培训,且有较为深远的影响意义,这种培训方式比较普遍,利于接受,投资较少,效果良好。其价值在于尊重学校和教师的个体差异,突出培训对个体差异的适应性,从而更有效地吸引教师主动参与,针对性地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突出问题,科学兼顾学校与教师个人两者发展需求的满足。然而,一些学校片面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教师全员培训在学校中的延续,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学校额外承担的工作,加重了学校的负担,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解,从而使之对校本培训的终极价值无法得以正确把握,培训目的不够明确,具体的培训工作不符合该校的现状,急于追求培训速度,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过程中没有重点进行责任制的培训,培训过程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培训工作中去。
2.培训工作没有科学的计划。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周详的计划,培训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建立好科学合理的计划,然后按照相应的计划一步步落实才能真正推动培训工作的发展,千万不能漫无目的的进行培训,抓到了哪个培训者或培训内容就培训什么,至于这个培训究竟为了什么,能有什么效果缺少考虑,以至于培训主题不突出、培训内容“支离破碎”,培训方式单一,或者以单一的教研活动替代校本培训,表面看来校本培训进行的活动次数有一定数量,但没有积极、浓厚的培训氛围,培训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导致教师们培训后没有多大的效果,学校本身也没有多大收益,培训质量得不到提升。
3.校本培训的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要想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就要制定科学的制度以确保培训工作的落实。不管是领导的管理、培训资金还是培训考勤都关系着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然而,一些学校存在着领导重视不足、经费安排随意性大、培训考勤有名无实、培训质量无评估的现象,不论教师在培训时有无积极参与、态度是否认真,不分好坏地都给一样的培训学分或成绩。从我们多年来对一些地区的校本培训调研中发现,针对校本培训活动的记录,学校方面与教师方面的记录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时间都对不上,并且学校方面没有制定合理的培训奖惩制度。
二、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基本策略
在管理层面上来讲,质量管理就是根据科学合理的制度,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督促质量管理工作的完成的过程。虽然质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进行客观的检测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教师培训工作质量的考量更是如此,因此,研究校本培训的质量管理,必须从教师培训的本质特点出发,采取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1.专业培训与自身情况相结合。
专业培训就是主题指导,也就是根据教师的专业选择对应的培训部门,培训部门需要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针对性的落实培训,统筹规划一定时期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分年度提出引导性的校本培训主题,其作用在于便于培训质量的指挥与控制,如“教师语言”、“教学设计”、“命题技术”、“作业的有效性”、“国学经典”、“有效教学”、“生命救护技术”等,并配合培训主题精编学习资料,作为主要的培训材料和学习效果的评估依据。各学校围绕引导性的培训主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具体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形式选择、培训组织实施等,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自主选择,突出“校本化”。教师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从根本上落实培训工作,真正意义上推动校本培训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让教师学有所依,学有所用。
2.把培训管理工作与指导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校本培训不同于普通的培训,它的落实需要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依据,不能漫无目的,所以,校本培训管理部门一定要担负起管理责任,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对校本培训实施的目标要求、组织领导、过程管理、档案资料积累、参训人员效果评估、奖惩措施等作出规定,虽然各校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这些管理制度对保障校本培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但由于校本培训的灵活性,其实施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培训机构在强化管理工作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指导服务的责任。
3.把“任本”与“人本”有效的联合起来。
“任本”指的是,校本培训是隶属于学校日常工作的,学校有关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校本培训,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依据合理的培训规则来落实相应的培训工作。然而,校本培训不能仅仅以完成有关任务作为最终目的,它必须体现“校本”、“人本”的宗旨。因为教师培训在本质上是富有人道精神的,无论是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校本培训的质量和生命力也就体现在这里,除此之外别无其它。综上所述,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让校本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有统一的思想目标,还能兼顾不同学校教师的需求,在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上满足学校与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校内部培训工作的落实,还要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来说,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质量管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是,在人们的实际工作中,校本培训往往会事与愿违,这主要是因为,虽然教师们都寄希望于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但是真正落实工作时却没有认真对待,多流于形式。校本培训中这一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培训工作的质量能够反映出培训工作完成的情况,只有不断改革校本培训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校、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质量管理工作一定要抓好落实,这样才能切实推动学校的发展。
近日,幸参加了由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组织的关于施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为期两天的培训,由中建协认证有限公司国家高级审核员、优秀教师安铁军授课。
两天的培训,让我对今后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培训时间虽短,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以下谈几点我的体会。
本次培训讲师具有丰富审核经验,及大型企业管理经验,他结合多年的审核经验及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新版标准对照要求,用了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学员进行了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新版标准对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精解;现场采用了互动的方式指导学员学习审核计划、编写审核用检查单、编写不符合报告;课程中穿插案例分析,以模拟企业内实况进行审核,用了丰富的案例给学员传授在现场实施有效审核时应该掌握的审核技巧和提问技巧。
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实践,更加清楚了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标准清晰的脉络和新版的要求。不但对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质量管理体系对一家企业的真正作用。由于教学双方课堂配合默切,教学异常活跃,促进大家较好地掌握了审核计划的制定和审核用检查单的编写,学到了审核员实施有效审核时所需的审核技巧和提问技巧,综合提升了学员的"审核素养".
首先,老师从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讲起,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我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引进和使用情况,并简单介绍了ISO90001及其标准。其次,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ISO9001:2008和ISO9001:2015新增内容和GBT 50430的讲解。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文件要求、组织机构和职责、资源管理、质量检查与验收和质量管理检查、分析与改进等,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等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点。最后,老师对我们详细的讲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的审核技巧和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一对一指导,使我们的审核技巧进一步提高,同时认识到审核时淡定心态的强大作用。
其次,有了工作思路的拓展。在两天的培训中,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每一件产品的形成,都要经过一个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最初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产品定位、资源的配置、施工工艺、质量的检测等。在这些过程中,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导致产品生产的失败,所以,好的产品质量,需要从源头抓起,需要整个生产过程的配合,需要与其相适宜的管理体制。通过适合的管理体制,将这些过程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这样工作责任明确了、工作由复杂变简单了,质量也得到了保障。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个企业来说,它不是企业运行的负担,而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产品质量的一方良药。
关键词:石油高校;培训;质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今后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这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机遇。石油高校充分发挥高校职能,为石油石化企业开展高层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石油高校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石油高校及相关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规模不同,培训质量要求不同,宽严不一。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石油高校注重继续教育及质量保障,设置专门机构及相应的人员配置负责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石油高校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和科研优势,研发高质量培训项目,开展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培训的重点和特色各异。
三是石油高校重视挖掘师资资源,师资广泛分布于高校、石油石化企业、政府机构、国外等专家、教授,为保障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是石油高校根据培训需求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培训管理标准不一,做法各异,有待研发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项目。
二、培训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推出了I S O 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随后我国引进该标准,并了GB/T 19025—2001培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它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监视五个管理程序,以保证培训质量的实现,为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南。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专门设置了项目管理领域的项目监控流程组,把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各个阶段都纳入了项目质量管理之中。这种项目监控流程可以用来对培训项目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培训项目的成功。
美国爱德华。戴明博士(Dr.Edward Deming)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PDCA质量管理模式,即被称之为戴明环。这种模式归纳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步循环管理程序。这四个管理手段可以形成一个培训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循环不止,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三、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通过研究与多年的实践,石油高校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见图1)。培训质量管理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监控两个环节。质量保证包括培训工作质量计划和质量计划的执行,存在于培训工作的“确认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和“评估培训结果”的四个阶段之中,确保培训的每一个阶段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质量监控包括识别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纠正偏差的应对行动方案,同样存在于培训工作的四个阶段计划执行过程之中。质量保证工作在先,质量监控工作紧跟其后,形成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四、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人为”因素
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关系人的直接参加和作用的结果(见图2),各关系人的缺位或错位都将造成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被动和损失。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关系人总体上分成三个层次,单独或者联合出现在培训工作的四个阶段。第一层次的关系人是委培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们是培训质量管理目标、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审核等主要关系人;第二层次的关系人是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者和培训项目负责人,是培训工作四个阶段的主要和核心关系人,负责培训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监控工作,培训机构质量管理人主要负责质量控制环节,而培训项目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培训计划的执行,也就是培训质量保证工作;第三个层次的关系人就是培训师资和受训学员,他们的参与是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教和学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培训目标的实现,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管理水平。
五、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培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四个阶段:确认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提供培训和评估培训结果。第一,在确认培训需求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是确保能够正确识别工作需要与企业员工能力之间的差距,评审这种差距的解决途径,形成培训需求文件,质量控制环节确保识别工作没有偏差,形成的需求文件正确合理;第二,在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确保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符合培训需求文件,质量控制环节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漏洞;第三,在提供培训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确保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计划有序进行,质量控制环节跟踪、检查计划落实和执行结果;第四,在评估培训结果阶段中,质量保住环节确保评估过程的真实性,质量保证环节解决评估活动的有效性。
六、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机制
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培训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培训质量管理保障机制(见图3)。培训质量管理保障机制包括四个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教学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组织保障机制是指质量管理关系人要求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共同参与,才能实施好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教学保障机制是指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细致、到位,从教师聘用、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手段开发和教学设备提供等方面支持培训教学工作;制度保障机制是指委培公司明确的管理要求和石油高校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学员管得住、管得好;后勤保障机制是指委培公司举办培训班的费用预算合理、石油高校的培训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比如,教室、食堂、宿舍、学习环境、以及行政服务、卫生服务等。
培训质量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石油高校具有师资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肩负着石油石化企业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引领相关培训机构注重和研究培训质量的责任,在石油石化企业培训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培训质量管理,探索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化,才能把石油高校培训工作推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ISO,ISO10015-1999 Quality management-Guidelines for training,1999,(12).
[2]PMI,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 ProjectManagement Institute,2008.
[3]W.Edwards.Deming,PDCA[EB/OL].http:///dictionary/ deming-cycle-pdca/.
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是基础教育的领导者和执行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基础教育的高度和深度,而继续教育又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发展平台,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国内外现状的分析,旨在研究构建继续教育的具体方法,以促进管理干部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
基础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石。怎样提高基础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决定着整个基础教育的水平。因此如何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发展基础教育的关键。继续教育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终身学习、创新教育、个性发展的平台,是促进其有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保障教育质量体系的重要措施。
1构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1.1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的基础教育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重要保障,是对公民融入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顺利完成。
1.2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是基础教育的践行者和领导者
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传授基础教育内容,弘扬基本伦理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他们的素质水平高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深度,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1.3继续教育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发展平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的用“源头活水”充实自己,才能不被新事物所抛弃。继续教育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提供了一个终身可以学习,发展的平台,让其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干部的自身素质,让其学有所用,推进基础教育不断发展。
2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精确查找,发现近几年相关的研究理论逐年增加。说明我国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问题已经比较重视,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机制还不够成熟,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2.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大体分为三种类型:职前培训、职后培训和学历学位培训。不同的培训方式采用的培训模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其中,英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前沿,对于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经验和效果更为突出。他们重视对校长的培训,旨在提高校长领导和管理学校的具体能力和技巧。这种培训机制为校长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培训内容和知识,能够满足他们对提升自身素质水平的需求,就培训本身来说,就可以吸引更多的校长参与。
3构建继续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3.1.1加强培训制度管理
政府作为教育的倡导者,通过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增强各级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形成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管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其学习环境,让其乐于学习。
3.1.2建立继续教育奖励机制
要想对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进行继续教育取得良好的成绩,就需要掌握更多先进、前沿的技术或方法,造成教育培训者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如果加大对其继续教育成果的奖励,就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教学成果的热情,提高培训教育质量。
3.2转变继续教育观念
3.2.1加强各级领导的重视力度
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进行继续教育创建平台,应该作为考核领导工作成绩的一个方面,让其从根本上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肯投资,积极创造培训条件,为想要得到培训的人员创造机会。
3.2.2增强受培训者的认识程度
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对象,如果自己从内心就不想学习,不想提高自己,外界创造再好的条件,也是无事无补。“无知者,无畏。”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珍惜得到的培训机会,提高培训学习效果,将新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更多基础教育学习者。
3.3完善继续教育学科内容设置
对于一些老旧学科,或者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学科,将其从培训内容中去除掉。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的知识需要,设立专业,让其学有所得,能够真正的起到继续教育的目的。同时,学科的设立应该更为人性化,学习的方式也应该不拘一格,因为继续教育管理者,有自身的工作时间和任务,继续教育作为知识的补充手段,让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
3.4构建继续教育学习系统
继续教育作为提升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素质水平的基本方式,首先,根据教育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管理干部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然后,进一步将目标细化为阶段性指标,制定相应培训课程,以实现继续教育的培训目标,保证培训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4结论
总之,构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在于总结培训经验、诊断培训问题、明确培训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教学管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提高培训实效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同时,构建该体系和培训工作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校的专业化发展和培训效果转化,对大力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做好基础教育工作,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主义社会和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基础教育管理干部继续教育体系,可以让更多的基础教育管理干部不断地学习到新理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斌.转型背景下公办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思考[J].当代继续教育,2017(01).
[2]寇海飞.继续教育战略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09).
[3]席惠灵.浅谈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4]徐广安.突出地方高校特色为基础教育服务[J].中国成人教育,2003.5.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培训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25日
一、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是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国际质量认证体系ISO8402中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桑德霍姆(1997)认为TQM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该定义指出TQM的特点是: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综合来看,TQM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2)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3)全面性:是指TQM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4)全员性:是指TQM要依靠全体职工;(5)预防性:是指TQM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二、基于TQM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传统的培训管理中,管理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结果上,以终结性评价作为最终评判培训效果和学习结果的标准。而实际上,在培训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的培训管理,要求采用过程管理的方式,在过程的不同阶段寻找、设计多环节、全方位的测量和监督,及时的发现、纠正和改进问题,最终达到预计的培训效果。基于TQM的培训项目管理主要采用过程方法,将教学环节和培训管理与控制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图1)
(一)培训需求确定。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是培训活动的首要工作,它是制定培训计划,突出针对性的重要信息和依据。有效的需求分析应该关注以下方面:(1)了解潜在学员的现状,明确潜在学员的工作情况,了解他们之前是否接受过相同的或者相类似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培训的形式有哪些等问题;(2)明确潜在学员发展的目标定位,内在职业发展目标趋向和外部要求;(3)采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地排除主观的和个人意愿;(4)意识到需求是不断变化性的。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在组织具体的培训活动时,除了参照已有的资料进行需求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考虑本身的实际情况、课程主题及其内容的特点和受训学员的特性。同时,任何培训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培训需求。
(二)培训计划与设计。教学计划是实施培训计划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实现培训总体目标的具体性、操作性的计划。它不仅是参训人员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我们指导、实施教学行为的具体行动方案。培训计划的制定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创新性原则。同时,培训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培训项目计划、培训课程分析、信息和资料的收集、课程模块设计、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演练与试验、信息反馈与课程修改。
(三)培训组织与实施。培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把培训计划付诸于实践行动的过程,再好的课程设计,再完善的培训计划,只有在实践中变成现实,才有了实际的意义。因此,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是培训项目中的非常重要的实质性阶段。
1、前期准备工作。如:老师做最终的确认、确认并通知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培训的后勤准备(确认培训的场地、交通情况、培训设备和设施、座位安排、用餐用水、行政服务等)、相关资料的准备以及其他需要准备的事宜。
2、培训实施阶段。如,课前准备(准备茶水、播放音乐或者宣传片、学员报到、引导学员入座、作课程总体情况及培训师介绍、后勤安排和管理规则介绍、宣布课堂纪律,提出课程要求)、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介绍培训的主题及主要内容、培训师的自我介绍、培训课程目的、目标和课程安排的简要介绍)、知识或技能的传授、对课程进行回顾和评估、培训后的工作(向培训师致谢、作问卷调查、颁发培训证书、评估培训效果)等。
(四)管理控制。基本TQM的培训项目管理体系,要求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同时还要求全员参与到质量管理当中。参与的主体应当包括:学员、项目主管、培训师、参训单位、培训机构内设检查机构等。在培训机构中,还应成立专门的质量委员会,由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专家和员工代表共同组成,负责检查和监督培训项目的开展,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负责。委员会不仅是对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同时也能在机构中营造人人重质量、环环抓质量的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培训项目的检查者、培训质量的监督者。
(五)培训评估。培训项目的评估包含了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培训项目运作情况的评估两方面。培训评估时应注意的原则有:(1)明确思路,端正认识;(2)程序合理,标准科学;(3)认真操作,公平公正;(4)及时反馈,处理恰当。
三、案例:杭州市干部培训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项目
(一)在项目启动和计划环节。为了了解学员的学历、岗位和职务层次、培训需求、培训目的等信息,我们对参加本次考试的204名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发现,(1)学员中拥有硕士学位的21人,本科学历的134人,大专学历的21人,大专以上学历者超过86%;(2)学员中目前正在从事人力资源岗位的占54%,行政管理岗位占26%。其他财务、营销、生产、在校学生占20%;(3)学员中,职务为主管的占45%,经理占16%,总监级和副总级的占7%,普通管理人员占32%。
(二)项目计划以及培训方案。基于上述对培训对象的分析,我们在培训设计时,既要求具有不离开考试大纲的范围,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必须有较强的通用性和实操性,同时还要充满新意,能够帮助大家了解人力资源行业内的新动向、新趋势。课程对师资安排、教学管理以及后勤保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根据本次培训班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培训中做到:(1)课程安排必须在业余时间,以双休日为主,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2)课程的内容安排上,既要为有经验的HR管理者提供“解决HR管理实践中的疑惑”的机会,又要为业内新人提供系统的、有效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3)项目负责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师资、培训管理力量,和相关部门及老师充分沟通,确保培训保质保量地完成;(4)组织录制网络课程,保证视频的质量,确保学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缺课能够在网络上实现补课;(5)在课堂面授外,组织名师讲坛、专题讨论、学习调研等活动。帮助学员扩大视野、促进同行间的交流、积累人脉资源,为学员的职业发展助力。
(三)在项目的组织与实施中。我们以课堂讲授为主,穿插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经验分享,辅助以分章练习和全真模拟。帮助学员解决问题、理清思路、建立体系。培训内容涉及两本全国统一的教材,包括基础知识和人力资源专业能力。在培训中,采用签到制度,对学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缺课的学员必须向班主任请假,同时项目主管将对缺课学员的网络补课情况进行监督。
本次培训中,我们明确了培训项目参与者的各自职责。为了解决培训管理不够细致的问题,中心为本次培训班配备了专门的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承担教学阶段的项目领导、协调工作。同时,中心为增强培训效果和提高质量。(1)改善硬件设备,包括上课的教室空间安排、座椅的舒适度、用餐用水的人性化服务等;(2)在开班之前,给学员提供学员须知等辅助材料,帮助学员了解必要的考试和培训安排信息,解答学员可能提出的管理上的疑问;(3)联系并陪同培训师,确保培训师按时到指定地点授课,配合培训师完成教学,妥善处理各种突发问题;(4)确保录课设备正常运行,为不能参加当天面授课程的学员,提供可作为网络补课的视频材料;(5)建立学员QQ群,加强项目负责人和学员之间的沟通;(6)完善辅导材料,创新性的开发了人力资源项目的专属试题库,并不断更新题库内容。
(四)在培训的控制环节。我们根据培训的需要制作了各种方便统计的表格、通讯录、备忘录等,这些标准化的方法和工具贯穿项目的全过程,这些也成为中心对培训项目进行管理控制的媒介和手段。
(五)在培训评估方面。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中心采用了柯氏四层次评估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1)反应层次――问卷调查评估,内容包括对课程安排、老师、设施、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评价等等;(2)学习层次――全国统考评估,将学员通过率可作为最终的学习层次评估的结果;(3)行为层次――改变对比,在课程实施以后,由送训单位对员工的行为特点的改变进行对比,分析培训效果;(4)成果层次――绩效评估,由送训单位建立参照组,就企业所关心的质量、数量、安全、成本、销售额、利润等可以度量的指标进行考查,将培训组和为培训组进行对比,计算培训创造出的经济效益。
对培训项目运作情况的评估,中心将授课讲师引入项目的管理控制中,设计了讲师培训评估问卷,内容涉及讲师的授课能力、对本门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辅导材料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帮助、授课内容的实用性、授课内容的启发性等问题,由学员填写后共收到了一百多份有效答卷。调研结果表明学员对培训项目总体满意度较高。本次考试通过率达到了72%,比全市平均通过率(45%)高出了27个百分点。在2012年下半年在新一轮项目开展之后的学员来源的调查中发现,“经朋友转告”来参加我中心培训班的比例达到了40%以上,这也反映了学员对本次培训项目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干部培训中心本次培训项目的管理中,引入了TQM的理论,实施了具体的方案,培训项目管理体系运作被证明为有效和成功的。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