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毕业设计(最新14篇)

本页是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计算机毕业设计(最新14篇),欢迎阅读。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1

关键词:毕业设计;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913(2007)10-0065-03

1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估内容[1]。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规范管理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选题质量的问题,等等[2]。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源头,应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教育部于2004年4月发文通知,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但是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人手不够,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课题来源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如:有的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单一,个别题目甚至几届学生不变;有的专业一题多人,造成毕业论文雷同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不足;有的专业部分毕业设计题目脱离生产实践等等。

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的“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2.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

我们把工程与计算机作为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在计算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选题质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科学性。选题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

(2) 实践性。选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3) 综合性。选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创新性。选题是科技领域、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涉及比较先进的技术,综合性很强,进入了崭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5) 针对性。选题具有适宜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SS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羊毛衫CAD系统”,“羊毛衫企业生产管理系统”,“CASIOfx_4800P计算器测量计算软件包的设计”等若干个选题作为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企业的技改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学科交叉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2人员组织

各试点专业公布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见表1)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

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3]。

3新模式的特色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特色是:

(1) 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可在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这次试点,我院已与湘潭三利羊毛衫厂、常熟羊毛衫厂、湘潭市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对参加这次毕业设计试点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100%。

(3)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相应的多个学科专业。学生通过多学科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拓宽了知识面,从而获得多学科专业知识,达到优势互补,使毕业设计(论文)更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了科研团队精神。

(4) 另一方面新的模式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既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这种新模式易于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参加试点的指导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经进一步总结、提高和完善,已取得下述阶段性成果,如表2所示。

4结论与展望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是:

(1) 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大试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型题目,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2) 研究出新模式的系统、科学、规范的运作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广实施。

(3) 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高教司编。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颖强,祁随元。 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9-72.

[3] 冯志刚,陈明明。 “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3,(4):95-97.

收稿时间:2007-2-10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所有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设计态度、工程思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素质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和指导设计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1].尤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预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重视不够, 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 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实习、顶岗或长升本(接本)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工作或接本为主, 而不是做毕业设计。

1.2 选题不恰当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前提, 我院制订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了选题的基本原则。

尽管如此, 但是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表现在:(1) 论文题目大多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并不感兴趣, 因此更谈不上对题目的意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2) 论文题目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是软件方向的, 但指导教师指定的题目却是硬件方向的等等, 对于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学生知之甚少; (3) 论文选题陈旧,图书管理系统题、学生管理系统等类似的题已经做了多少年了, 每年都在做, 又没有发展, 毫无创新性可言; (4) 选题脱离社会实践, 所使用的技术属于基本已经淘汰的技术, 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1.3 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指导强度大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 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而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 高校引入了大批的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充满活力, 敢想敢干, 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 没有这些实践体会, 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 毕业设计过程缺乏监督

一般按惯例, 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见面两次, 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升本(接本)等特殊情况的影响, 很难坚持下来。学生缺乏主动性, 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 因此使得毕业设计的过程缺乏监督。

1.5 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我校对论文抄袭现象处置甚严, 这也是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的培养, 然而, 部分学生报着侥幸和偷懒心理, 往往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 重新组织加工, 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甚至一字不改, 原文照搬。

总的说来,目前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少了一点“规矩”,即使有规矩也是“老规矩”。对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及时的改革。

2.毕业设计(论文)的定位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该专业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工程领域,是一个纵向较深,横向较广的复合性、综合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接受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能力的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具有教学与教育功能,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设计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检验。其次,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的拓宽改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怎样主动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使指导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管理人员知道怎样抓住实质问题管理到位,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有关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笔者陋见, 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 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 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 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笔者今年指导的几个学生中, 也有个别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设计时敷衍了事, 做好毕业设计,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 从而端正了态度, 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专题讲座

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毕业设计, 所以对如何进入状态, 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分阶段完成,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如何对毕业论文的章节规划、内容安排和格式规范等知识缺乏认识, 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前有必要做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3 选题是关键, 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 正确、恰当地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 应首先把好选题关。在我系首先原则上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少数课题比较大时, 可以分成几个小课题, 但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完成自己的课题,防止学生互相“帮忙”的发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经过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对于一些过易、任务过轻或所使用的是一些过时技术的题, 坚决要求进行重选。通过这些做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质量, 学生也反映良好。

开展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新做法, 是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 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 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 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 任务明确, 要求具体, 时间性强, 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 便于用人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人工作角色。我系目前对于这种新的指导方式正进行尝试和摸索,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2]

3.4 过程管理很重要

开题报告完成以后, 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 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 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 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3]

3.5 如何杜绝论文抄袭现象

论文抄袭是学术界十分不齿的行为,应当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撰写学术论文,一旦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则日后对己对人都贻害无穷。一方面,应当将“对毕业论文抄袭进行严厉惩罚”写入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规范当中去,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通过耐心教导,击溃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抄袭的论文是无所遁形的。

3.6 改善评判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来衡量:

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 包括软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

二是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其中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30%,答辩小组成绩占 40%

(1)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根据指导教师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工作量、工作态度、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

(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由两位熟悉相应课题内容的教师(可以是外聘教师)进行评阅,评阅评分标准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学生工作水平以及论文撰写规范共同确定,每位评阅教师必须单独填写评阅表。

(3)答辩

成绩主要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的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85分)、良好(75分一84分)、中等(66 分一74分)、及格(60分一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分评定,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 20%以内。[4]

总之,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扩招、学生就业、升本(或接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思想重视,重点在于制度保证,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 做好各项制度保证, 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艳 一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9):94~97

[2]廖志凌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 4(2), 82- 85.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3

关键词:极限编程;结对编程;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3-0025-0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Xtreme Programming

in the Computer students’ Undergraduate Design

LIU Zhu-song, LI Zhen-kun, WANG Wen-yan

(Faculty of Computer,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0,China)

Abstract:eXtreme Programming is a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ology that is agile and based on practi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eXtreme Programming in the Computer students’ Undergraduate Design. We also explor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Xtreme Programming, and how to design effectivegraduation design with eXtreme Programming.

Key words:eXtreme Programming; Pair Programming; Graduation Design

1引言

极限编程[1](eXtreme Programming)是大师级人物Kent Beck于1998年首先倡导的,它是一种经历过实践考验的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学。它以有效的实践规则将整个团队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充分的反馈使团队能随时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和恰当地调节实践规则以适应自己的特殊情况,以简单性、交流、反馈和勇气为基本宗旨。极限编程强调我们将系统细分为可以在较短周期内解决的一个个子模块,并且强调测试、代码质量和及早发现问题。通常,通过一个个短小的迭代周期,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个阶段性的进展,并且可以及时形成一个版本供用户参考,以便及时对用户可能的需求变更作出响应。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考查及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它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考验,它要求学生对各种软、硬件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但是,对于一直在学校学习,很少有实践机会的学生,如果要求每人交一幅作品,则会使一些技能相对薄弱的学生无法综合运用软硬件知识而敷衍了事。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将极限编程应用到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尽快掌握计算机中类如迭代开发,小组开发的方法。

2引入极限编程的意义

极限编程的核心是结对编程[2]。结对编程的通俗含义指的是两个程序员并排坐在一台电脑前,面对同一个显示器,使用同一个键盘,同一个鼠标一起工作。他们一起分析,一起设计,一起写测试例子,一起编码,一起单元测试,一起整合测试,一起写文档等。基本上所有的开发环节都一齐肩并肩地,平等地,互补地进行开发工作。顾命思义,它的核心精髓就在于小组内(通常为2人)成员紧密合作,时刻交流。采用极限编程进行合作的学生能更有效地交流,相互学习和传递经验;能提供更好的设计质量和代码质量;能训练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采取结对编程的学生更容易树立信心,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满足感。下面从四个方面论述在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中引入极限编程的意义[3]。

2.1极限编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综合能力

合作通常指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它是互相认同、互相接纳、目标一致,情感态度与诚信的结合,是一种价值的体现,而且只有在愉快的合作中才能更好地完成共同任务。在传统独自为政的毕业设计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准,有不同的设计目标,因此很难进行合作,而采用结对编程方式进行的毕业设计确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这是因为采用结对编程方式进行的毕业论文完成的程度及好坏往往取决于小组内的学生密切合作的程度。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内的成员必需紧密合作,加强沟通,并且时刻了解对方目前的进展。结对编程的内在含义决定了学生必需进行合作,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正是由于学生存在不同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因此,在结对编程中双方容易学习到别人的优点,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从而在结对编程中达到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2.2极限编程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毕业设计,有相当多的学生总是因为怀疑自己能力不够,而处于一种旁观者的位置。而技术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又总会感觉凭他们一人或者几个人的能力就能解决所有毕业设计的问题。因此,一个本应该由全体成员同心协力,群策群力完成的课题,就变成了少数几个人用于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极限编程则能有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结对编程的方式中,双方处于一个对等的位置,每个人都是毕业设计课题的主角。因此,应用能力差的学生也有动手的机会,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旁观,旁听的位置,并能从与对方的合作中学到许多自己不知道和了解的内容,从而锻炼了动手能力,并最终导致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毕业设计。

2.3极限编程有利于促进学生人际交往

沟通问题是一个毕业设计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毕业设计项目可能并没有什么正式的软件过程,但是只要团队成员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如果项目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再优秀,再严谨的软件过程也没有用。从长期来看,内部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组织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反过来,内部沟通不畅的组织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结对编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改善沟通的方法,一对编程人员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沟通单元,而结对编程的中心思想就是组内成员以及组与组之间的成员相互协作,相互沟通。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共进退的方式取代了过去以个人为中心的竞争。有利于成绩差,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有利于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树立助人为乐的自豪感。通过相互之间具体的合作,从而顺利地建立起两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2.4极限编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成就感

在极限编程的过程中,提倡简单设计的实践。在开发过程中要求过多的设计文档会使学生浪费太多的时间在上面,而且设计文档没有不修改的,可能在项目结束的时候,设计文档早已面目全非了。

在传统的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是按照瀑布式模型进行开发,测试会全部放在编码完成之后,其中包括单体测试,集成测试,功能测试以及验收测试等等,而且大多数的测试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所以依据经验来说,如果编码使用了20%的时间,测试至少要用掉40%以上的时间。而且在测试的过程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修改,这也是导致测试耗费了大量时间的原因。而在极限编程中,测试是通过编写测试代码来自动化完成的。特别是在一些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软件来快速、有效地进行单元测试。而且编写这些单元测试代码甚至可以是在正式编码之前。每一次修改了程序之后,都要运行测试代码来看程序是否有问题。而且对于程序的集成,极限编程提倡的是持续集成,也就是不断地将编写好的通过了单元测试的代码模块集成到编写完毕的系统中,在那里可以直接进行集成测试,从而保证代码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这样方便学生及时地发现并修改出现的错误。而自动化测试工具保证了学生的工作效率,避免了过多重复的工作,从而能极大地树立成就感。

3如何有效地在毕业设计中应用极限编程

3.1合理设计结对[4]

团队进行结对设计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改进沟通质量。不同的团队有着不同的沟通问题,只有找到这个沟通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良好的结对设计,可以减少人员因素对项目的影响。

设计结对的含义是某一模块的设计由双人完成,这里的设计并不是大规模的软件设计,而是某个特性在编码之前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持续的时间很短,但是对于整个代码的质量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需要保证设计符合架构的原则,以及设计的灵活性,一致性等等,还需要保证设计的性能和速度。而某个特性在设计完成并进入编码之后,这部分特性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因此这种小规模的设计往往是软件开发中比较重要的细微点。在设计上配置双人,能够有效地提高代码质量。这种结对的思路是把成本花在关键的部件上,但是小规模设计结对的具体表现往往是两个人对某个问题的某种看法,并不能以代码或是模型的形式来体现,对非编码者一方的约束比较小,而代码实现很可能和设计有所出入,这样,非实现者也难以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这种方式如果单独使用,容易演变成一种形式,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我们需要其他结对方式的配合。

结对设计时一般而言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 以模块为单位,即是一组人负责一个模块的设计、编码。

(2) 尽量将性格融合的,技术互补的结对。并且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组合,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一个严谨,谨慎的人,配上一个喜欢创新的人。

(3) 不区分两者的地位,两者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

(4) 工作时,两人必须使用一台电脑,并确保两人有足够多的时间一起工作。

(5) 将毕业设计中的难点,分配给搭配默契并且经验丰富的组去负责。

(6) 在设计、编码、测试前双方先达成共同意见,任务出错或不能完成,应由双方共同负责,不能相互指责。两人意见不同时,由上司帮助解决。

(7) 编码前务必先进行测试。

(8) 每次测试必需采用其他的结对人员,而不是负责编码的结对人员,并给出完整的测试文档。

3.2合理分配任务

采用极限编程进行毕业设计时,通常由指导老师或者是项目组中技术和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对任务进行分解。分解时必需考虑整个项目的复杂度和时间周期,尽量将任务复杂,周期长的任务分配给能力强的结对小组,而将任务简单,周期短的分配给能力较弱的结对小组。避免由于学生本身能力的局限而导致任务无法进行。

对于划分好的任务,要仔细地分析它的难点和工作量,这些东西都是任务分配必须的约束条件。 一定要结合技术含量、相关知识的学习难度来深入考虑,切不可以表面数据(代码行/页数/功能点数)来评估。任务分割完毕之后,就可以开始任务分配。

任务分配的总则是减少对交流的依赖。分配过程中,尽量把高耦合的任务分给同一个成员,避免把过多过琐碎的无关任务分给同一个成员。此外,分配任务时,还应当把任务相应的知识/技术要点列表,连同其他任务资料一起提交给成员,以便成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做到胸有成竹,以避免不必要的技术风险。如果工作量实在太大,或是毕业设计要求时间太紧,不得不把高耦合任务甚至同一任务分给多个成员负责,这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成员间工作相关知识的同步、信息的交流的问题。选择几个没有结怨的人,让这几个人坐在一起工作,就能使他们方便地交流。

参考文献:

[1] Kent Beck. Extreme Programming Explained:Embrace Change Pearson[J]. 2003.

[2] Laurie Williams, Robert Kessler. Pair Programming Illuminated Addison Wesley[M].Pearson.

[3] 吕君可。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 丽水学院学报,2005,(4) .

[4] 林星。活用 XP:实战结对[Z]. 2003,(9). /developerworks/com .

收稿日期:2007-03-20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4

1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要求和存在问题

1.1出题

1.1.1要求。由指导教师出题,各学科组织人员对本学科教师所报题目进行审核后上报学院,学院将再次组织人员对各学科所报题目进行审核后公示。

1.1.2存在问题。(1)部分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够。(2)部分题目有新意,但难度偏大。(3)部分教师题目与往年重复。(4)部分题目表述不清楚,功能模块或关键技术描述不清。

1.2选题

1.2.1要求。学生对公示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选定。共公示两次,学生可以在一次公示后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申请更改论文题目。

1.2.2存在问题。学生选题时发现没有合适自己的题目,无法进行选题。

1.3开题

1.3.1要求。(1)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现状。(2)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计划解决的具体问题或实现的基本功能。(3)研究中的重难点分析、实用性及创新性分析,预期达到的成果等。(4)研究方法与实验条件: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分析,项目实施中的实验条件分析,项目应用环境和系统测试环境分析等。(5)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6)主要参考文献:指撰写开题报告所参考的学术文献。

1.3.2存在问题。开题报告中需要填写的参考文献是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参考文献。

1.4中期检查

毕业论文和设计进度过半。各位指导教师在中期检查期间,按照进度要求对所指导学生的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在此期间学院将按10%比例抽取学生进行中期检查答辩。

1.5初稿检查

1.5.1要求。毕业论文初稿完成和毕业设计的系统已成形。指导教师在此时间段内,按照进度要求对所指导学生的设计进行检查,并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初稿检查表”。

1.5.2存在问题。(1)学生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2)指导教师不能认真履行职责:指导教师没有认真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和部分初稿检查表为学生填写。

1.6毕业论文格式审查与论文

要求:(1)毕业论文格式审查:学院安排专人对所有论文的格式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审查。(2)论文重复率检测:学院通过“论文相似性监测系统”检测所有论文的重复率,检测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具有一票否决作用,未达到标准者不能参加答辩,直接视为毕业设计不合格。

1.7导师答辩前审核

1.7.1要求。导师审核所指导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同时给予是否能参加一次答辩的意见。

1.7.2存在问题。指导教师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不管情况如何均同意答辩。

1.8一次答辩

1.8.1要求。参加答辩的每位学生必须通过PPT汇报,评委进行提问,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1.8.2存在问题。(1)分组过多,造成评判标准不一致。(2)答辩时间、形式、要求等不统一。(3)评委老师准备不充分,提问问题随意,造成后期有学生复议的情况。(4)论文和系统中出现问题。

1.9二次答辩

要求:二次答辩过程要求与一次答辩过程相同,并且答辩过程全程录像。

2采取的对策

2.1选题阶段的变化。如果没有合适的题目,由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在选题结果一次公示后申请更换题目。

2.2开题阶段的变化。(1)学生开题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题目不合适者,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可申请更换题目。(2)对于考研学生如需推迟毕业设计工作,可在提交开题报告时,同时提交推迟毕业设计申请,申请上学生和指导教师务必手工签字。(3)指导教师签署开题意见时,需要按照开题报告具体内容逐项评价,并手工签字,不能只填写“同意开题”。

2.3中期检查阶段的变化。(1)学生在中期检查阶段需提交前期工作材料(论文及系统),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2)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在中期检查表中结合开题报告对该生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按照计划进度执行给予明确意见。(3)学生不能私自填写检查表。如果老师强制要求,学生有权向学院反映。

2.4初稿检查阶段的变化。学生需按照进度要求提交成型的系统(作品)及论文初稿,并且学院进行抽查。

2.5答辩阶段的变化。(1)答辩安排。首先减少答辩分组,抽取部分教师担任评委;其次答辩时间缩短为1周内完成;最后答辩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分。(2)对学生答辩的要求。①PPT汇报;②系统演示、回答问题;③学生可以提前熟悉答辩环境,提前部署系统。

3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具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知识后,用近八个月的时间,学生结合实际课题和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的监督、管理、协调下自己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得到设计和研究的基本锻炼,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院校;计算机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增加,院校教学活动中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院校教学活动中应针对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开展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以专业需求以及实际岗位工作需求为中心,对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及重点进行调整。

一、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在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多仅依靠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这一教学现状中忽略了现代计算机普及环境下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运用能力的掌握,忽略了院校大学生对计算机结构组成以及简单维修能力的掌握。这一现状使得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许多教学内容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浪费了较多的计算机教学课时,而且,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中的许多内容在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很难用到,而工作中真正需要的内容却没有很好地掌握。在现代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设计,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院校计算机教学分析

1.调研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工作方向及计算机应用需求

为了实现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促进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及创新中应加强对不同专业学生工作方向及计算机应用需求的调研及分析。以机械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例,该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编程等内容是学生工作中最为常用、最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内容。因此,在机械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中除注重计算机基础操作外,应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以此满足机械专业学生毕业后设备制造、机械设计等工作的需求。同时,针对数控机床操作、设备维修等需求,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应针对PLC技术在设备、机械领域的应用进行PLC编程教学。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应用需求调研与分析,为现代院校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为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以职业应用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

做好专业、职业调研与分析后,院校计算机教师还应根据调研结论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根据专业学习需求、职业应用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计划设计,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等进行效率评价,以此促进院校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中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综合分析现代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情况,删减基础操作、windows操作等基础内容,增加专业软件操作等内容。例如: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应减少windows操作基础内容、增加机械设计软件的教学,以此实现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模拟职业工作开展计算机应用实训

为了促进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还应针对职业需求开展计算机应用实训。模拟毕业后从事职业中的计算机操作内容,使学生了解职业工作中计算机操作要求、计算机应用内容,以此为基础对比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发现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了解自身计算机应用技能及应用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向,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以中文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为文秘、编辑等岗位工作。其岗位工作中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字处理以及信息收集与整理等方面。因此,在该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实训中,应将实训重点放在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公文写作格式、公文邮件收发等方面。模拟公文写作需求以及简单故障排除等内容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实训工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4.注重基本故障排除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设置了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但是受企业保密制度、商业机密保护等需求,在本岗位工作所使用的计算机出现故障时仍需要岗位人员能够对基本故障进行排除。针对这一需求,在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针对WindowsXP、Win7、Linux等操作系统的基本软件故障进行教学。通过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软硬件故障排除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内容。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计算机基本故障排除能力的需求,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中应根据专业需求以及计算机应用常见故障等进行针对性教学,以此培养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三、针对计算机信息应用需求开展院校计算机教学活动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6

1.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知识储备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但仍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会用到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献数据库,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等。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介绍MicrosoftWindows、Office软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内容还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毕业生往往感到Word文档的编排非常的麻烦,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也给指导老师增添了不少指导负担。同样,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软件知识在已有课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1.2 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足

计算机资源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有三种:自有计算机,学校计算机,网吧计算机。对自有计算机而言,虽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已达到50%左右,但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电脑拥有率依然很低。对学校计算机而言,虽然各学校都建立有计算机房,但相比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计算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且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学生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网吧,而网吧一般不安装OFFICE办公软件,更不会安装如AutoCAD这种专业软件,也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此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集中,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特别是临近答辩的几天里,几千毕业生需要计算机修订论文,计算机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常遇到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情况。

1.3 计算机使用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大而教师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偏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几千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师来完成,师生比甚至高达1:250,很难说学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进行阶段,也同样遇到师生比过高的问题,经常遇到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任务重,很难保证指导质量。

2.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计算机应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档编排

毕业论文是一种较长的文档,编排难度相对较大般而言,毕业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上,编排的版式几乎与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籍类似。这对于平时很少利用Word软件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重新学习Word的编排技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论文排版上的各种问题。

目前,文档编排软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对于Word排版问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页面设置;②文字格式的设置;③样式的应用;④分节的设置;⑤页眉页脚的设置;⑥图表的绘制;⑦公式的录入;⑧自动生成目录。

2.2 Excel表、图与统计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会涉及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除文科类论文较少涉及图表知识外,理工科、农科、医学等学科的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会涉及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标准的图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来的图表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可靠,但不少同学不知道Excel具有统计学功能,更不会使用。他们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错。

图表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软件,如Origin制图、Sigmaplot制图、SAS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但以Excel更为方便。对于Execl图表与统计,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别是三线表的制作);②Excel图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数与公式;④Excel统计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绍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

文档演示毕业论文答辩时,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课题。答辩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学生陈述和老师提问。学生的自主陈述过程,不仅需要其精彩的陈述,更需要映衬陈述的多媒体展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将论文内容粘贴到PPT当中,却不知如何精简和美化,结果导致PPT臃肿,条理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对于PPT的制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整体结构设计;②页面布局设计;③色彩搭配设计;④演讲内容提炼;⑤媒体元素设置;⑥动态效果设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献检索

Internet是获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毕业论文的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种资料: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来的,而这部分资料目前基本都被相关数据库所收录,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Internet文献检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②主要英文期刊数据库;③其它类型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④检索策略;⑤检索技巧。

2.5 ENDNOTE文献管理

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根据撰写需要,要对参考文献进行插入、移动、删除等各种管理操作。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可达100篇以上,对于如此多的文献,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错。通过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参考文献进行处理。文献管理类软件有多种,如:医学文献王、风^-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软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推荐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当然像Notefrst这种推出时间较短的国内免费软件,也有不错的口碑。

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为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参考文献格式标准;②创建End-note图书馆;③文献信息录入;④Word中使用文献格式模板设置;⑥高级应用。

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指导

3.1 加强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引入相关计算机教育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将Office办公软件引入到课程中,并要达到一定的应用水准。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软件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查询和Endnote软件等知识。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内容的,也要尽可能进行上机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知识,并立即加以应用。除了现场的讲座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

3.3 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计算机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效率。根据学校人数和计算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房的建设,增加计算机的台套数。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适当延长计算机房的使用时间,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效率,减少计算机的非学习性占用。

3.4 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责

制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学校层次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面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应用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统_的要求,学院则有必要对学校的规定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实施办法

4.小结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7

但目前却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改行从事了与专业不相关的职业。一部分毕业生虽然从事的职业与计算机专业相关,但是就业质量不高,对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不甚乐观。

一、就业难的原因

1 思想认识不到位,就业择业意识有待转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不能再局限于事业、行政、金融等单位,而应该寻找和发现适合自己专业、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单位,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就业岗位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尽可能多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2 教学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迅速发展,使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日益普及,传统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计算机课程体系要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具有扎实计算机基础的同时,不断学习计算机新技术、新方法,掌握新技能。而现今的课程体系造成学生在校学到的只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市场需求的前沿知识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其中有课程体系结构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现行的教学计划一般是一四年为一个周期的,不会轻易改变课程的设置。

3 专业认识不到位,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有待加强。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不到位,突出表现为:不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有什么用,不知道将来自己能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自己能干些什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自己的将来比较迷茫。这种状况同样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的构建

基于上述内容,应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更新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教育,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体系重构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迫在眉睫。

1 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态,其本质是价值观和理想信念问题。可以通过组织企业名人讲座、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作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专业的特点和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树立强烈的工作事业心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另外一个方面,还要做好大学生择业的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要根据计算机专业特点和实际专业技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确定自己合理、科学的就业期望值,达到“知己”的目的。在课程教育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学习方向,增强实际技能,使大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心,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藉此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 改善课程体系,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丰富实践经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这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根据计算机的学科变化而进行动态的修订与完善,同时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依据CC200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等专业规范,结合学院2006年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需求,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在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有特长”的原则,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学习专业基础(数学、英语、电子技术、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等)及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等)的学习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构建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基础平台,然后从大三开始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身两年的专业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特长,从软件开发、硬件技术和网络应用三个方向(或者称为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深入系统地学习,同时设置专业任选课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加强专业特长的学习。

同时实践教学融入教学之中,不同阶段实践环节也有不同定位。大一、大二时实践教学设置为基础实验、动手能力训练、认知实习;大三时实践教学设置为专业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大四时实践教学设置为专业综合实习、工程项目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于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和企业需求,课程体系改革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和考核,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实施学生辅导员与导师制,加强学生专业教育和引导。

3 采用就业指导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根据计算机专业的企业需求和就业特点,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工作,并把它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

一年级结合入学教育、专业认知实习、各种学生课外活动,进行专业学习适应性、素质能力培养、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认识的就业指导,二年级结合就业指导课和社会调查活动,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规划的系统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岗位及前途,如软件开发、网络维护、嵌入式开发等;三年级结合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课,加强求职择业观教育和专业特长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向、定位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以及挖掘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和施展个人才能的就业方向;四年级加强大学生对就业择业的认识,讲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求职择业技巧指导,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大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深入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毕业实习,帮助学生定位、细化学生努力的方向和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工作岗位,并给予修订和指导。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8

关键词:课程设置;灰色关联;计算机;就业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55-03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依旧很大,其中软件测试人员的缺口目前就达到了30万之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理应有所提高,然而据统计表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有明显的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致使招生规模的慢慢萎缩?另外,目前各高校都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放弃专业课程不上,却花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参加校外培训公司的培训,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相关联系。

1 调查分析

1.1调查形式与内容

调查对象为湖南科技大学2003级至2007级已经毕业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是在阅读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广泛的意见后,综合设计了调查项目。本调查采取的形式是网络问卷调查。为方便调查,我们使用“调查派”网站的免费问卷调查功能。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就业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问卷内容包含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职业、就业时间、就业满意度、月薪、专业课程对其就业帮助、课程设置建议等。

1.2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3份,参与调查的毕业生数量占全部毕业生数量的58.4%。针对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1)职业选择:分析得出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如图1所示。图中可以看出,已毕业的学生中,有33.3%的学生从事软件开发,18.84%的学生从事技术支持,4.35%的同学从事软件测试,2.9%的学生从事产品销售工作。可知,毕业后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数比例为59.43%,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管理工作的人数比例为7.25%。

2)专业课程对其就业的帮助和影响。专业课程对就业的帮助和影响统计,如表1所示。表中可以看出,59.42%的学生认为数据库原理课程对其就业影响最大,比率超过30%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

3)就业薪酬情况。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折算,得出整个行业平均薪酬约为6650元左右,根据就业时间和就业地点的不同,薪酬有明显的差别。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就业时间长的学生,薪酬明显要高于内地和就业时间短的学生。32.93%的学生薪酬为3000~5000元,低于平均薪酬,但所占比率最大;23.17%的学生薪酬为5000~8000元,处于平均薪酬;24.17%的学生薪酬范围为8000~10000元,高于平均薪酬;7.54%的学生薪酬为10000~15000元;3.44%的学生薪酬在15000元以上;9.76%的学生薪酬为1000~2000元,这部分学生基本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从事非技术工作,所以工资较低。薪酬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结合本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53.62%的学生对自己薪酬水平基本满意,40.58%的学生对薪酬有些不满,对薪酬完全满意的学生占1.45%,完全不满意的学生占4.35%。

4)薪酬和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专业课程对就业薪酬的影响,我们将借助灰色关联分析做进一步研究。设薪酬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其中1000~2000元设置标志为1,3000~5000元设置标志为2,5000~8000元设置标志为3,8000~10000元设置标志为4,10000~15000元设置标志为5,15000元以上设置标志为6。相关因素序列依次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编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Cisco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编程、编译原理和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字逻辑。如果选择选择了该课程,那么设定标志为1,否则设置标志0。计算过程包括3个步骤:第一步,初始化操作(整理为等长度1-时距序列);第二步,序列的始点零化像;第三步,计算|S0|、|s1|、|s1-s0|,本例中|s0|=263,|s1|=29,|s1-s0|=31。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数据分析得知,对薪酬影响较大(一般认为r≥0.6较为可靠)的课程有9门,其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数据库原理>综合布线>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JAVA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5)薪酬和就业时间相关性分析。设薪酬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各薪酬等级标志与薪酬和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分析相同。相关因素序列为毕业工作时间,按学生所填实际年份计算。经计算,|s0|=263,|s1|=16.5,|s1-s0|=43.5,绝对关联度为0.6405,说明就业时间和薪酬存在着正相关性。

2 对策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对薪酬、就业的影响,得出了主要影响因子。根据这些影响因子,需要采取如下相应的措施:

1)继续加强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对就业率和薪酬影响较大的课程的建设,选择这些课程作为长线课程;另外,选择一些符合市场发展热点,更新速度较快的课程作为短线课程。如果市场需求有变化,短线课程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

2)在设置课程时,要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避免闭门造车。要加强与大型IT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空间。开设“订单式”课程,实施定向培养,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快了解当今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是什么,从学校学到的每门专业课程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同时也能让部分没有接触过企业文化的老师明白怎样做好教学工作,实现校企双赢。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要合理设置。从全国各高校的毕业情况来看,毕业后选择考研的同学较少,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走向工作岗位,然而社会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不像考研的同学那么高。但现在各高校往往理论课学时偏多,上机实践的学时偏少。因此要注重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其动手能力。

4)做到一张文凭,多样证书。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不单单看重***,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所以应搭建以IT认证考试课程为核心的实验平台,为学生进入IT行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HcomE和CcomA等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为企业提供“零适应期”上岗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4;G642.477

1 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能否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毕业设计期间面临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导师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充分保证,缺乏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跟踪、检查、指导,毕业设计质量有所下降。毕业设计包括选题、开题、过程跟踪、撰写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提交的文档种类繁多,目前主要是依赖人工进行管理,存在工作量大和工作程序繁琐等问题,给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

计算机专业除了提交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外,大部分课题涉及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还需提交系统需求说明、系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文档,期间老师还需跟踪每个阶段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完成情况。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在多年毕业设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了一套适应本三层次毕业生的管理体系。2012年本专业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12JSSPITP3017),组织教师、学生开发了一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将该管理体系融入其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 毕业设计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计算机系成立以系主任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教务处强化宏观管理,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规范化文件。计算机系专门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计算机专业严抓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分解为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指导、论文评审、答辩五个过程和开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验收三个监控节点,如图1所示。

3.1 五个过程控制

(1)选题审题过程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一个学期准备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教研室和系部进行两级审核,对其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进行把关。以保证所选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课题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题是工程技术类或软件开发类课题,且多数面向企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书下达过程

确定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严格把关和审核后下达给学生。指导教师向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在此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开发平台,需要提交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

该阶段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计划进行课题的研发。期间要求每位教导教师每周与毕业生至少辅导二次,学生可采用电话、Email以及见面等多种形式与指导教师沟通,向指导教师咨询相关技术问题。所有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并辅导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

(4)论文评审过程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答辩前15天提交研究成果和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进行预审,对设计成果和论文初稿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见。指导教师从论文格式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最后的验收、测试,并根据学生论文完成质量给出成绩。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论文,由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指定教师互评,并根据完成质量给出互评成绩。

(5)答辩过程

审核通过的毕业生可参加答辩,答辩按时间顺序分为:公开组观摩答辩、正式答辩、补答辩。其中观摩答辩是对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公开答辩。通过观摩答辩,使学生熟悉规范的毕业答辩过程。答辩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最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3.2 三个监控节点

(1)开题报告与开题

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组织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该监控节点不仅要求学生给出书面开题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介绍和展示,教师着重就其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把关,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要求限期修改,重新开题。设置该监控节点的目的在于监控学生课题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情况。

(2)中期检查

在学院规定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对毕业生前半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如何,评估学生能否正常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对一些差生要制订帮扶措施。

(3)设计成果验收

在学生毕业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后的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行界面和功能模块进行验收。

4 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纪律组织体系,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实现系主任-指导教师-互评教师三级审查制度。还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对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要求和任务完成的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特别是对毕业生提交的计算机专业的设计文档和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由各审核人签字确认。

在毕业答辩前10天提交毕业设计的成果和设计论文初稿,由答辩小组教师进行验收和初审,然后提出整改方案和意见,让毕业生在答辩之前进行最后的完善和修改。在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都同意提交答辩后,由教研室对学生的毕业答辩资格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学生方可进入毕业答辩。由于各个过程都能严格把关,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本专业2008届-2011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统计如表1。

5 网络平台管理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跟踪和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本专业基于B/S架构、平台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过程跟踪、文档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系统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得到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毕业设计交流和管理的平台。

系统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进度、讨论区留言等功能;教师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维护、上报课题、查看学生进度、管理成绩等;管理员模块包括公共、审核课题、上报成绩、设置权限、文档归档等。

6 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特色鲜明、适合本三层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该体系提出的五个过程和三个监控点规范了毕业设计管理的流程,利用网络化管理平台减少了繁琐的工作量,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几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成绩和研究成果有了明显提高,并在2011年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毕业设计的抽查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秀娟。基于B/S模式的毕业设计管理开发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3):239-242.

[2]段华斌。基于工作流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

[3]张卓。基于JSP的MVC开发模式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1):1671-1819.

作者简介:丁勇(1980-),男,江苏泰州人,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数据挖掘;储久良,男,江苏泰州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张飞(1990-),男,江苏淮安人,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校学生。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10

极限编程 毕业设计 教学实践

一、前言

近年来,尽管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在大幅度增长,但质量却并不令人满意。很多毕业生在工作中只能做一些基础性和辅的工作,无法成为单位的主要科技力量。大学毕业生质量滑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本科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要求。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训练学生综合运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方式下计算机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本科毕业设计是一扇窗口,其成果是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检验,同时也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由于扩招以后师生比例过低以及教育观念的改变,目前很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着不少问题,毕业设计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毕业设计的质量呈逐年下滑的趋势,已引起了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最快,相比之下,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1.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每届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总是虎头蛇尾,过程平淡甚至经常出现消极状态。

通过考查我们了解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是既期待,又担心。期待是因为希望过毕业设计提高和锻炼自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验一次做项目经理或数字蓝领的感觉,担心的是怕答辩过不了关。然而,当毕业设计真正进入实质性阶段后,各种问题就开始慢慢出现,而且越来越多,工作进度缓慢,偶尔还会出现一两个星期都没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于是,学生们的情绪便立刻降到了低谷。然后便慢慢转入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当答辩时间越来越近时,学生们便开始慌乱起来,便着手思考如果过关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是草草弄个系统应付交差,答辩能勉强通过即可。因此,很我学生虽然参加了毕业设计,但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2.理念陈旧,闭门造车

目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与社会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近几来,许多高校在毕业设计宏观管理方面上取得不少的成果,但在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前沿技术和先进理念相结合方面所做的研究还十分有限。

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产生了许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极限编程(eXtreme Programming,XP)、测试驱动的开发(Test-Driven Development,TDD)、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Agent-Oriented Development)、面向方面的编程(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AOP)、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odel-Driven Architecture,MDA)等。与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相比较,这些方法和技术为软件工程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已在许多软件工程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然而,多年以来,传统的软件开发理念和技术一直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主流。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新工作的需要。

3.能力强的学生不易体现优势,能力弱的学生难以完成任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开发平台、软件工程方法和应用系统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升级。传统的以“单打独斗”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对于强、弱两极学生的影响尤其明显。

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虽然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但由于没有形成团队,仅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开发出符合社会要求、能够投入实际应用、具有一定规模的应用系统,再强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而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来说,要独立承担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又确实非常困难,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勉强交差,由于这种帮助纯属义务,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既没有共同的责任,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无法形成正式的合作关系。当施助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帮助受助者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时,部分同学为了过关就开始铤而走险——弄虚作假。

4.选题的时代性不强,实用价值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很多老师多年来的选题都一直是那几个,跟不上时代的脉搏,不能充分体现实用价值。一些老师明确表示:“学生做能得出这些选题就不错了,不敢搞什么新花样”。

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属于研究与设计方面的工作,就像我们的老师做课题,应该具有时代特征和一定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体现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价值。不仅如此,学生做毕业设计的选题还要与面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所以,如何结合社会对软件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选题,从整体上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改革的重点之一。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11

数字媒体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成为本行业和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课程体系分为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

1.1核心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线构成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其中,计算机与软件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入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J2EE与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技术、需求分析与UML设计、软件项目管理与过程控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流媒体技术、用户界面设计、视频音频制作与处理、数字影视特技应用、高级游戏特性与游戏引擎、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高级脚本与插件技术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始单独的实验课程和配套的课程设计。

1.2特色课程

计算机网络游戏由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学和计算机动画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高度交叉结合,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游戏编程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手机运营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设计、游戏开发、游戏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运营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普及游戏开发理念,培养游戏开发氛围,挑选有潜力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传授游戏开发中的程序设计要素,特别是游戏引擎开发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备从事游戏程序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相关的软件技术及虚拟现实的应用,并介绍了当前数字娱乐的现状,发展和一些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虚拟现实的定义、特性和组成,虚拟世界的创建和管理,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声觉计算,增强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应用,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数字娱乐技术。

2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就要强化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层次化。基于创新性原则和以生为本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和自身教学特点,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各实践环节之问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2.1课程实验

依照实践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实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并按照系列课程的复杂度和规模设计实践环节,开展了多层次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规则,将实验课安排大学四年的各个环节。多层次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大纲与目标的规范基础上,将实验项目设计成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不同层次的实验。同一学生从基础规范一综合设计一研究创新这样难度递增的实验项目中逐渐进行训练,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手绘训练、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网页设计、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课程设计、虚拟现实开发课程设计等。

2.2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作为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之一。专业实训是对课堂教学具有延伸作用,是学生培训职业能力、熟悉职业环境、了解实际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专业实训,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转化为所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慢慢适应相应职业岗位,锻炼职业的能力,为实习以及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是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争建微软IT学院、HP软件学院为契机,与知名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服务外包人才。与中软国际、Tarena(达内)科技等十多家IT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2.3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前期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真正了解、感受未来的工作,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与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接。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从而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为了增强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的重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实践环节获得的实践能力,也为缓解毕业设计时间(论文)不足,笔者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来自于毕业实习,并且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将毕业实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除体现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综合之外,还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3结束语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12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产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40-02

依据《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科毕业生需要一定的基础,要具有灵活地、探索性地、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以应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去重复解决某些问题为主[1]。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唯就业率论导致的学校和学生重视程度的下降、青年指导教师本身工程实践素质的欠缺等,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与本科培养计划发展不一致的现象,没有达到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如何在新的形式下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成为教育届研究的热点[2-4]。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的开始,对毕业设计最终的完成起着引领作用。一旦学生选定了的毕业设计的题目,也就大体上明确了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要求,高质量的课题能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基于产出教育要求下(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OBE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实现之需要设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主要是以学生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追求”[5]。然而,当前许多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实际出题和选题过程中,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问题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出现,而毕业设计选题陈旧,没有结合当下专业技术的发展需求;毕业设计题目中联系实际的真题少,学生往往只是在计算机上做仿真运算,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很难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毕业设计题目综合性差,工作量不足等。

2.选题方式不灵活。在毕业选题方面,目前高校实行的主要是教师出题和学生选题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先拟定几种题目供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但存在的问题是:受到研究方向的局限,指导教师在出题时没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毕业设计内容,当学生碰到不感兴趣的题目时,只能应付了事,造成毕业设计的质量的下降。

3.选题监管不到位。虽然高校对选题立项都有规定,然而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有的学生是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出题,或者是由校内指导教师出题,在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无法进行监管,甚至出现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途换题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过程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题目审查流于形式、毕业设计内容与毕业设计题目及任务要求相背离。

二、基于产出的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选题原则

OBE要求学生能够在未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解决问题,特别强调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主要追求”,要体现学生在毕业时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技术等。具体来说,选题是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1.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原则。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毕业设计选题及具体要求内容必须符合培养目标,这是毕业设计选题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在出题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了解基础理论的作用,又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与手段,以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在出题及制定具体要求时要使学生具备软硬件基础和系统观。硬件类毕业设计课题,要有一定的软件基础要求,软件类毕业设计课题,也要有一定的硬件基础要求。

2.坚持人才培养多样化原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调查显示,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的前20位高薪职业中,就有10种与计算机相关,包括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网络设计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系统工程师或设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网络系统和数据传递分析师、其他计算机专家等[1]。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和要求中,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学生自身条件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选题。

3.选题要可行性原则,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适中。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有限,因此应充分考虑所选课题的综合性、可行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如果课题过难或过于复杂,造成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违背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出题时,需要考虑不同素质(如学习成绩优秀、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情况,并有针对地对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要求做出说明,在学生选题后,指导学生对选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内容,形成可行性报告,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基于产出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选题的建议

1.选题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做毕业设计时,学生已经对所学的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并有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题时可以采用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和学生自主出题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出发,根据选题的原则和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确定毕业论文选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高做毕业设计的主动能动性性。

2.选题与工作就业结合。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可以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相结合。针对在毕业设计选题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到用人单位去做毕业设计,以自己将要接触开发的产品为课题,在用人单位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就业单位技术有较深层次的掌握,还大大缩短了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对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可以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者根据学生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锻炼其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那些既要进行毕业设计又要寻找工作的学生来说,在了解了专业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自主选题,尽量选择与将要从事的工作内容相关的设计题目。

3.课题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题,许多高校都提倡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和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将毕业论文选题和科技创新和科技竞赛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参赛学生在创作时能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将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相结合。毕业设计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可有效避免毕业设计的内容老套过时、与实际脱钩的情况,有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指导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毕业设计的教学,按照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目标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真正发挥毕业设计选题的导向作用,达到OBE预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蒋宗礼。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5,(5).

[2]刘正远,段玉玺,呼汉卫,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

[3]尹勤,雷敏,徐培,等。高校师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认知、行为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大学研究,2015,(11).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13

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每年在大四第一学期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都要召开学生思想动员和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和命题介绍大会,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方向和题目来展开毕业设计(论文)。

加强选题管理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管理,题目类型以工程应用型和设计型项目为主,选题难度适中,分量足,综合训练效果好,选题范围倡导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教师的科研实际相结合,鼓励校企联合。在管理流程上导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在供学生选做之前应通过教研室、计算机专业学术委员会、毕业设计指导小组的审核,刷掉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有偏差,内容过于陈旧的题目,对含义不清,实用价值不大,概念太大的题目勒令整改,从而保证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和时代性。对于分量不足、难度低的题目由系主管领导认定后,不予审核通过,对于大而难的题目指导老师可化解为若干子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鼓励学生到实习单位做毕业设计。表1和表2分别统计了近三年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情况,反映出选题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

重视管理环节

为加强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保证质量,信息学院修订和补充了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教学计划和大纲等,很好的解决了近几年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对课题选择、过程管理、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拟题全部提交到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经毕业设计(论文)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供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进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题,若一题被多名学生选择,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选择原则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遵循“师生双向选择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调剂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当学生本人志愿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调剂分配有矛盾时,学生应服从分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监管,学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要求指导教师每周安排至少二个半天的时间现场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教师自报的指导时间和地点进行抽查。

指导教师因故不能在固定时间和地点指导学生,应提前告知系主任并通知学生更改指导时间。要求指导教师应随时掌握所带毕业生的动向和思想动态,掌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指导教师对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填报指导教师完成的工作,对所带学生的网上毕业设计管理负责,督促学生按要求及时更新信息、上传文档。系主任在各个阶段及时组织专家或负责人对系统中的材料进行检查,对缺项或不能按进度提交材料的学生和指导教师予以提醒或批评。

把好“答辩关”和“抽检评选关”

把好“答辩关”,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抓起,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在网上提交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初稿进行仔细推敲,认真指导修改。学生方面,应用型毕业设计必须做出具体硬件或软件,要能演示,方允许参加答辩,理论研究型论文最好能够有仿真实验结果的演示。实行院、系、小组三级答辩,每年均成立由院督导参与的院答辩委员会,各系按照学院要求成立系答辩委员会和专业答辩小组,采用推荐与随机抽取相结合的方法选出一部分学生参与院级和系级答辩,答辩过程和成绩评定严肃认真。把好“抽检评选关”,学院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抽检与评优工作。抽检工作由学院随机抽取,送专家评审,将评审意见向有关指导教师反馈,对质量不过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坚决不予通过;评优工作在系部推荐的基础上,学院再组织领导、专家进行评审,经分管院领导批准后,将评优结果予以公示。

重视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指导团队的培育

对于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要提前进行重点培养,力争使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达到校优秀的标准,甚至可以参加省级毕业设计(论文)评优活动。另外,尽早在教师中组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团队,确定培育题目和团队成员,并进行相应的政策支持,增加指导教师和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以上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使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了切实提高,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如下几方面的综合能力:查阅和综合分析各种文献资料、掌握使用工程技术规范和手册、图标等技术资料的能力;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的能力;计算和设计能力;实验或测试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基本技能,去发现、分析、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计算机毕业设计范文 篇14

【关键词】云计算;毕业设计;项目管理工具

1、引言

随着云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致力于“教育云平台”的研究与构建,许多高校也把教学科研工作转移到“云”上来。借助云计算在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学可以脱离软硬件、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让我们的教学更简单便利,教学形式更多样化。因此,借助“云”来完成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设计是最合适的。

2、云计算概述

2.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成千上万的计算机实体组成的一个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完美系统。这片“云”以它海量的信息、超强的存储能力、高速的计算能力、稳定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廉价、快捷的智能化服务。

2.2云计算的特点

⑴用户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无需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运行,而是运行在“云”中的服务器集群上。通过云端对应用程序的不断更新,为用户提供廉价、快捷的服务。

⑵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并且,任何合法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云”在任何终端上随时使用数据。

3、云计算下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的特点

3.1破除软硬件资源、时间、地点的限制

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往往与毕业实习的同时进行。通常要完成毕业设计有一定的硬件及软件要求,而此时的学生们都分布在各个地方实习,无法共享学校提供的这些资源。那么,要求学生自行配备硬件资源和购买正版软件,似乎超出了学生的经济能力。但是,如果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软硬件资源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在云计算服务中,用户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本地电脑中,而是运行在“云海”中的服务器集群上,因此云计算对于使用云的计算机终端要求不高,软件的使用也采用“借用”的形式,这就解决了正版的软件的购买和安装问题。与此同时,有了这个云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完全不受学校机房开放时间及实习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毕业设计。

3.2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方便进度的管理及师生的交流

工作于“云”上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首先是一个管理的平台,学生可以方便的完成选题阶段开题阶段设计阶段结题阶段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从审查指导打分的任务。其次,它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为自己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公告,有能力的同学及指导老师则可以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给予必要的帮助。导师甚至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去,即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基于云计算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管理功能可分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管理网站、Redmine和SVN管理工具、云计算服务端。

4.1毕业设计管理网站平台设计

云计算下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对毕业设计工作的一个技术改进,其基本的工作流程仍然延续传统的毕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因此,本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如下:

4.1.1教务管理模块

主要是对系统平台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题目管理、信息、系统设置和一些相关的查询、生成报表功能,需要系统管理员级的权限方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4.1.2学生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管理:选题阶段管理、开题阶段管理、毕业设计阶段管理、结题阶段的管理,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查询和报表的打印。

4.1.3导师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教师课题申报及指导学生查询,在选择每个所指导学生后,将显示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图,同样包括四个阶段的管理,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相应的操作。

4.2 Redmine和SVN

Redmine是一个灵活的项目管理工具,它可以有效地管理课题开发的整个流程(包括需求、设计以及开发)。SVN是版本控制服务器,它可以记住每次上传到服务器的档案内容,以方便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代码的检查和对比。指导教师在Redmine上建立自己各个课题,再由管理员添加属于各个课题的学生。选题结束后学生就可以进入Redmine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课进行管理,提出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跟踪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Redmine可以保存各个毕业设计课题的代码,并将数据存储至云计算服务器中,方便以后对代码的扩展和完善。

4.3云计算服务端

云计算服务端可以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或者是在一台服务器上面建立多个服务器实例,并将每个服务器实例分配相应毕业设计课题进行项目管理和开发,同时可以为web开发的项目提供服务器实例运行成果,便于完善和指导教师的审核。

5、技术难度分析

如何统一网站管理平台和Redmine、SVN三者之间的认证是本研究的重要技术难度,通过对Redmine的研究,发现定义Redmine的LDAP认证方式,可以实现三者的统一认证,即使用相同的账户密码认证文件。Redmine与网站管理平台的一次性认证,可以通过网站管理平台认证后无需再进行Redmine的认证。

参考文献:

[1]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