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寒食原文
作者: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
长安寒食注释
[1]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当天不举烟火。清明前后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2]九衢:四通八达的大道。屈原《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3]媚:讨好,爱恋,此处作牵动解。
[4]罗绮:罗,轻软有疏孔的丝织物;绮,有花纹的丝织物。
[5]万骑(ji):许多骑马者。
[6]香尘:春游者身上所带的香气和扬起的尘土混合在一起称为香尘。
[7]摧辀(zhōu):摧,折断;辀,车辕。
长安寒食赏析
该篇为讽刺王孙公子春日郊游而作。诗人久居长安,熟悉京城风习,看不惯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诗中描写官家子弟穿着罗绮、骑着骏马春游的一番热闹景象之后,有意笔锋一转,劝他们不妨去吊唁野外的垒垒枯骨,因为说不定他们自身就是那昔时的鬼魂所转生。最后,以近于诅咒的“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之句,表示了强烈的愤恨。所谓鬼魂转生之说是虚妄的,但在表现手法上,仍是一种“幻想。服务于现实”的高招。
原文
韩偓〔唐代〕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译文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注释
恻(cè):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小梅飘雪杏花红”句: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赏析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恻恻”,是形容轻寒的气候呈现凄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这句正点寒食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借轻寒的微风,渲染一种凄迷黯淡,但又并不十分沉重的气氛。“恻恻”、“翦翦”两个叠字,声音轻细,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夜间是看不见“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景象的,这正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句所写的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一、二两句的含义则是: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正因为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夜深斜搭秋千索”,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原文: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译文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昨用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迟疑半晌才打当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注释
1、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两仄韵转两平韵。本篇守谱用四部韵,两仄两平相间,句句皆叶,两句一换。
2、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
3、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4、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5、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
6、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7、央及:请求、恳求。
8、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
9、半响:许久、好久。
10、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11、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赏析:
这词里描绘了寒食节时候,一女子刚刚病起,乍喜乍悲的情态。起二句先绘寒食节候之景,风雨不止,一夜之间樱花零落。这是全篇抒情的环境、背景,以下便是描绘她在这景象下的一系列的行动。一是按节令而薰绣衣,一是打扮自己。但“半晌”和“自嫌”却透[]露了自伤的心情。这是摹其细节去刻画她的心理。小词可谓寄深于浅,寄厚于轻。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翻译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萧萧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昏晦的样子。
重泉:黄泉,九泉,是人死后的归处。
萧萧:象声词,指雨声。
赏析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因为两节相连,渐渐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西夏寒食遣兴
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
饭煮青精颜固好,杯传蓝尾习能同。
锦销文杏枝头雨,雪卷棠梨树底风。
往事慢思魂欲断,不堪回首贺兰东。
注释
禁烟:犹禁火。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
客里: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烛草,又称墨饭草。道家制作青精饭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饭,道家称青精饭。
蓝尾:即蓝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饮宴时,轮流斟饮,至末坐,称“蓝尾酒”。
锦销:指杏花受雨。锦,花瓣;销,同“消”,蚀。
文杏:美丽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洁白的(棠梨花)。
棠梨:亦作“棠棃”。可用做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
赏析
这首诗选自《万历朔方新志》(《嘉靖宁夏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亦收录此诗)。此诗系作者旅途所作。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在清明前两天),禁火寒食。《乾隆宁夏府志·风俗》:“清明日,挈榼提壶,相邀野田或梵刹间共邀饮,曰‘踏青’。插柳枝户上,妇女并戴于首。”
禁烟:犹禁火。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
客里: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烛草,又称墨饭草。道家制作青精饭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饭,道家称青精饭。
蓝尾:即蓝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饮宴时,轮流斟饮,至末坐,称“蓝尾酒”。
锦销:指杏花受雨。锦,花瓣;销,同“消”,蚀。文杏:美丽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洁白的(棠梨花)。棠梨:亦作“棠棃”。俗称野梨,落叶乔木,叶长圆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实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点。可用做嫁接各种梨树的砧木。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