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原文译文赏析【优秀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那么关于这首商山早行如何赏析呢?

白话译文 1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温庭筠 2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拓展阅读:温庭筠对词的发展的影响 3

1、温庭筠的词专主“艳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缩小的词的题材范围,但又不得不承认温词在抒情的深度上开拓了词的境界,从而也就突出了词不同于诗的特征。这对词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发展和成熟往往不是同步的,正是温庭筠拓展的词境的深度,专选艳情的题材也加快了词脱离于诗的步伐,并为宋词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天地。所以观柳永之词,我们总可以寻找到一丝温词的影子,如《定风波》中,“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里是事可可。”晏殊词亦是如此,如《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温庭筠细美华艳的词对婉约的风格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婉约词风善于表现人的心绪意境,尤其是爱情心理内容的深入开掘上,委婉缠绵而曲折未尽,有着独到的成就。爱情这种看起来纯属个人的情感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内涵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投射,而词的这种特有的格式恰恰能够抒发那种被束缚和被压抑的个人情感,两者正好相契合。而温庭筠开拓的这种婉约的风格也为后世的词创作奠定了一种“神来之笔”的味道

赏析 4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两�

要说这两句诗也不关乎什么宏大叙事、思想浩叹和情感波折,它出自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中的颔联,只不过记录了一次很平常的羁旅早行的情景。行路旅人夜宿在偏远的茅店里,鸡声报晓、残月在天之时又起身赶路,而一路风霜和板桥上的脚印显见早行的人迹。由于作者把现场的情景和感受写得特别逼真,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不但觉得古人当时的生活情形历历在目,而且会联想到自己平生的类似的生活经历。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笼罩在冷月和霜天里的景物所含的言外不尽之意是什么呢,它不仅是道路辛苦、羁旅愁思,更普遍地其实是一种人生苦寒的味道。人生在世、人在途中,都难免会有各种劳苦奔波的生活辛苦,这种苦寒往往是都曾有过的共同感受,因而能引起读者的生命记忆和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其次,这两句诗在艺术上首创了一种很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明代李东阳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也就是说 ,它是直接用特写镜头把月、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这六个最令人触目动情的现场景物客观地陈列出来,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效果。

据网络资料介绍,闻一多先生曾在《英译太白诗》一书中,借助绘画艺术的技巧,对温庭筠的。这两句诗评述说:“温飞卿只把这一个一个的字排在那里,并不依着文法的规程替它们联结起来,好像新印象派的画家,把颜色一点一点摆在布上,他的工作完了,画家让颜色和颜色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辉映。诗人也让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合、互相辉映。这样得来的效力准是特别的丰富。”而学者霍松林先生在《唐宋诗人鉴赏举偶》则这样分析:“这两句如果分解为最小的构成单位,那就是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当然,根据这十种景物的有机联系组成的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这两句诗,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称得上‘意象具足’。”这些分析可谓道出了这两句诗的艺术奥妙。我想强调的是,诗中的“月”和“霜”不仅是具体景物,也是笼罩整个意境的色调和氛围。

据说欧阳修对这两句诗佩服得不得了,曾仿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总觉得不及温诗感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后一句的“野色”和“春”还是不得要领,这不是具象实景的特写镜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引用了这两句诗,可他把“鸡声茅店月”写成了“鸡鳴茅店月”,这个“鳴”字是动词,也是有违原诗的艺术特色的。

但是温庭筠首创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代作家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最为典型的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尽了天涯孤旅的人生况味,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受了温庭筠的影响。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深得其奥妙,不过传达的又是另外一种人生况味了。

《商山早行》古诗词鉴赏 5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1、动征铎(音夺):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2、槲(音弧):一种落叶乔木。

3、枳(音只):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4、杜陵:在长安城南,因汉宣帝陵墓所在而得名,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说:因而思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5、凫(音符):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作者简介】

温庭筠(音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

【解说】

这是一首抒发个人仕途失意的感慨之作。开头两句写早行引起了对故乡遥念。中间四句写景,处处突现一个“早”字。末尾二句说虽然途中观赏着景色,但头脑中却在回想着“凫雁满回塘”的“杜陵梦”境,表达了对长安的留恋之情和孤独失意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早行的清冷图景,向为传诵的名句。后人常引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商山早行 6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赏析 7

《商山早行》是唐代著名的羁旅行役诗之一,为诗人离开长安时所作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已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早”字是这首诗所描写的中心,诗中的一切动作、场景、情绪都围绕着它而发出,为镜头焦点之所在。

首联“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叙述了诗人启程的时间和心情。诗人已经起床而后驿站催人登程的铃声才响,从此足可见出诗人急于登程、上路之早的情态 。“悲故乡 ”三字则点出了诗人早行的原因,表现了其寝不安眠 、倍加思乡之情折磨的内心痛楚。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铺满银霜的店前木板小桥上 ,已经留下行人的依稀可见的足迹。经过诗人这样一词一景致的层叠皴染,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便跃然纸上了。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净天沙》中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如果追流溯源的话,不能不说其秋景图深得温庭筠这幅霜晨图之妙趣。次联写鸡啼,状残月,描人迹 ,绘银霜 ,有声、有色、有光、有温度,但所突出的重心还是在一个“早”字上,只不过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罢了。

三联“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是写早行一路之所见。“槲叶”凋零,“枳花”盛开,点出了早行的节令是在早春 。早春之中的“早行 ”,晨霜凝地,槲叶满路,当有春寒料峭之感,但一个“明”字却别开境界,它打破了拂晓时分的凄冷、昏暗,给人以迎接红日喷薄而出的信心和力量;同时,“明”字在后,也暗示出先行时天光之暗,从而反衬出始行之“早”。有人把上联与这一联看成是绘写“秋天景色 ”,显然是因为其身处南方,不知北方初春尚有寒霜及槲、枳生长的规律。

末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继上联而来,是回写早行之先夜晚所得梦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艳 、旭日将升的动人景象 ,于是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在梦中,我看到凫雁欢腾嬉戏,落满那美丽曲折的`池塘,大概我不日也将见到家中的亲人了吧?!这两句诗表达含蓄。它本来是指诗人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情怀,然而,诗人却避直就曲,而以“凫雁”之“满”塘的形象画面传出自己希冀早日与家人欢聚一堂的言外之意。这样,就形成与首联遥相呼应的完美构思局面,进一步突出了早行的原因,展示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强烈心情。

除了善于围绕中心造景写情、结尾含蓄有致的特点之外 ,对仗工整巧妙地当是其不容忽视的艺术特色 。中间两联不仅写得声、色、光感俱佳,而且上、下、前、后的空间感极强,加深了人们对诗歌立体画面的形象感受。

译文 8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原文: 9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一作:照)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