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通用3篇

随着三月三活动的火热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互动中,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通用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三月三的禁忌 篇1

一、三月三前后不要买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三月三前后不要购屋,免得好兄弟住进来。

三、三月三前后不要结婚,免得遭好兄弟眼红。

四、三月三前后晚上不要出门,这是好兄弟们的活动时间。

五、三月三前后不要去海边,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六、女人在三月三前后如果正好是生理期,那么,一些动工、祭祀活动都不宜在场观看,以免触犯神灵,导致不幸。

七、三月三当天走在荒郊野外,如果感觉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八、三月三这天不要捡路边的钱,这些钱可能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九、三月三这天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

十、三月三这天晚上,别乱靠墙休息,没事不要乱靠墙,因为好兄弟平时最喜欢依附在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鬼上身。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 篇2

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问:自治区政府为什么要在“壮族三月三”放假?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答:“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汉、瑶、苗、侗、仫佬、毛南等世居民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梧州、玉林、贺州等一些汉族地区。多年来,这些地方的各族干部群众一直有将“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民族传统节日并予以放假的愿望。近年来,先后有100多位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的民族习惯节日并予以放假。特别是2013年自治区“两会”期间,有32位人大代表和32位政协委员分别提交了相关建议和提案。

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这将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广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也是顺应民心,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问:广西在“壮族三月三”放假符合国家规定吗?有什么政策依据?

答: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规定:“凡属少数民族习惯之假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地方人民政府,斟酌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改并颁布实施的有关放假办法,其中有相关内容。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因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将“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民族习惯节日并予以放假是有法规依据的。

问:广西的“三月三”作为一个传统的民族习惯节日,大家都是怎么过的?也就是说,这个节日都有些什么特点?

答:据了解,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崇左、来宾、钦州、防城港等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一些汉族地区,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杀鸡宰鸭,喝酒庆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这个节日,还是比较隆重的,有些地方比过春节还隆重。

特别是在壮族地区,“三月三”节形式最多样、内容最丰富、气氛最隆重、特点最鲜明。每到这一天,壮族男女像赶圩一样汇聚山坡上对唱山歌,抒发自己的情感;一些地方的群众用唱山歌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科普知识,交流生产技能,歌唱美好的生活等。除唱山歌外,有的地方还开展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如抢花炮、打铜鼓、抛绣球、打扁担、舞龙、舞狮、舞春牛、演壮戏、师公戏、采茶戏等。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引导和支持“三月三”歌节活动,利用歌节举办经贸交流活动,满足了当地群众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最为常见,百色、田东、田阳、平果、凌云、德保、靖西、天等、崇左、宁明、龙州、凭祥、马山、都安、大化、巴马等县(市、自治县)相当流行。每场歌圩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甚至数万人。

壮族三月三特色美食 篇3

1、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美食,因糯米饭呈多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把五色糯米饭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传说古时候壮家村寨有个青年叫特侬,外出干活总是带着糯米饭。而山上的猴子总是把糯米饭抢去。有一次,特侬随手扯了枫叶驱赶猴子,却发现自己掐枫叶的手被染上了黑色。他灵机一动,回家后把枫叶浸泡到糯米饭里蒸煮,制成了黑色糯米饭。猴子看见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以为是毒物不敢碰。特侬吃了黑色糯米饭,口不干不燥也不腻倦,反而觉得浑身是力。后来,壮家人都学着特侬做黑色糯米饭,后又逐渐用黄栀子、红蓝草等做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糯米饭。

2、鸡屎藤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我们将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农历三月初三,在侨乡江门家家户户都有吃“鸡矢藤”饼的习俗。先将其叶子洗净,与糯米一同磨碎,拌入煮溶的糖水,搓成粉团,压成饼状。部分还会在饼面印有“福、禄、寿”等吉祥字。用鸡矢藤叶做出的饼甘凉可口,别有风味,食后清热解毒。

3、荠菜煮鸡蛋

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汉族在这日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