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共享单车调研报告【最新3篇】

共享单车我们都知道在这年火起来了,满大街都是小蓝小黄摩拜等等的共享单车。从现阶段的共享单车APP下载量来看,摩拜、ofo小黄车在市场上遥遥领先,就像网约车市场最初的滴滴与快滴。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ofo共享单车调研报告【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ofo共享单车调研报告 篇1

3月15日,江苏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江苏省网约共享单车消费调查报告》。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共享单车普遍存在押金过高、预充值退款困难、投放点数量不合理、乱停、损害严重等问题。

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

使用者中,上班族超过四分之三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四个城市,涵盖了江苏省内主要共享单车品牌,包括摩拜、ofo、小蓝、町町、哈罗。3806名使用者参与调查,其中上班族超过四分之三。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选择共享单车的理由主要为方便、环保。一部分人会在换乘公交或地铁的时候,选择骑车;一部分是直接骑着单车去上班;还有些是为了锻炼身体。

在使用频率上,37.12%的消费者每周都会使用1到3次。九成消费者单次骑行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押金过高,高峰期单车数量短缺

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消费者吐槽的问题也不少。想骑单车要注册、交押金,还要充车费。其中,部分单车押金过高,很多消费者接受不了。调查中,61.99%的调查对象表示,可以接受100元以下押金;25%可以接受押金在100元到199元之间。

调查中,四成消费者不能接受预充值。能接受的消费者,也希望预充值金额在50元以下。但是,实际调研中,只有小蓝单车不需要预充车费,其他都需要。而且如果要退预充的车费,需要通过客服人工操作。

着急用车的时候附近没有车,也是头疼的事情。约两成消费者表示,高峰期单车数量短缺。与此同时,车辆乱停乱放、损坏情况也比较严重。

隐患

骑单车出事故,谁负责?

骑共享单车发生意外,运营商要不要负责?现代快报记者从省消协了解到,目前只有ofo已实现为每一位驾驶人购买保险,其他品牌都在推进中。

建议1

对此,江苏省消费者协会律师志愿团专家李晓霞建议,运营商应该为使用者购买保险。同时,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发生损害,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都应承担责任。具体到共享租车平台来说,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跟社会上普通车辆一样。所以,不管是谁租了车,共享平台都要对事故损害的赔偿承担连带责任。

扫假冒二维码被骗咋办?

由于现在使用共享单车,不少是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不法分子就趁机加贴假冒二维码。调查中,12.08%的消费者看到过加贴的假冒二维码但是没有扫描,5.51%在扫描后发现不对劲停止了,0.89%的消费者因为扫描了假冒二维码造成财产损失。

建议2

李晓霞表示,如果造成损失,商家应承担赔偿责任。因为商家应该保证交易方式(二维码)的可靠性。此外,消费者通过扫二维码向商家支付费用,运营商有责任保证消费者通过正确的支付渠道消费支付,并定期对车身二维码进行检测核对。

南京交警约谈共享单车企业:

及时清理“僵尸车”

快报讯(通讯员 朱闻婷 记者 杨菲菲 李娜 王瑞)3月15日上午,南京交警二大队联合辖区街道,与各大共享单车的片区负责人专门进行了座谈,要求各企业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尤其要对“僵尸车”进行及时清理。

新街口作为南京核心商圈,停车区域本来就相对有限,单车的集中投放,导致车辆违停,甚至出现了大量“僵尸车”的情况,给新街口地区车辆停放以及交通秩序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此,南京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余洋建议各单车企业,一是加强对单车集中投放区域的巡查,一旦发现单车没有停在规定区域,应及时调拨公司清障车辆;二是对每个单车设置智能锁上的GPS,以及用户下载APP实名制;三是要缩短后台对单车的GPS监控的间隔时间,否则会出现“僵尸车”“死循环”等等不良现象;四是建立“警民合作,一切为民”微信交流群,加强交管、城管、街道与单车负责人的及时沟通,做到发现就处理;五是严把单车质量关,避免因单车质量问题照成的积压,影响循环使用。

ofo共享单车调研报告 篇2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橙色、黄色的自行车也从并不多见到触手可骑。共享单车,其实叫B2C分时租赁更准确些,这种商业模式是真正在解决人们的痛点还是在创造需求?

在资本并不活跃的2016,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为了明星项目,数月间吸引了10亿元以上的资本,并带动十余家共享单车创业。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橙色、黄色的自行车也从并不多见到触手可骑。共享单车,其实叫B2C分时租赁更准确些,这种商业模式是真正在解决人们的痛点还是在创造需求?

也许你想了解:

摩拜与ofo,各自用户表现和增长情况如何?(第三方监测数据)

共享单车用户有哪些特征?每次骑行距离如何?有哪些典型使用场景?

人们的短途出行的行为,有没有因为共享单车而改变?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否可持续?

在共享单车最火热的这个冬天,企鹅智酷在线调研了六千余名智能手机用户,结合Quest Mobile大数据,为你揭示消费者对于共享单车的使用行为和共享单车模式的现状和趋势。

主要发现:

1、 ofo和摩拜单车作为共享单车市场的两强玩家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二者用户重合率增长明显。ofo比摩拜的年轻用户更多,但打开频次更低;

2、 地铁站/车站与目的地之间的通勤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出行场景,61.3%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在三千米以内,南方城市用户单次骑行距离比北方用户远;

3、 偶遇式骑行、健身锻炼和主动出行的场景具有增长潜力;

4、 共享单车用户的活动参与和分享意愿很高,70%的用户表示未来还会经常使用;

5、 如何更好地权衡单车的流动性与用户出行计划性,骑行舒适度与磨损度,以及更好地引入互联网征信是共享单车未来可改善的方向。

一、两强格局:用户增长迅速,重叠用户扩大

与格局已定的打车应用相比,共享单车模式在刚刚兴起时的推广更加理性。以ofo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是市场的先进入者也是占有率最高的两家,二者均处于用户数大量增长阶段。

从Quest Mobile监测的ofo与摩拜单车的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数变化来看,两家的日活从2016年8月起开始持续快速增长。

摩拜单车新进入北京、深圳和成都后当月的日均活跃用户增长非常明显。ofo,在7月和8月由于学生放假导致需求骤减,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明显降低,开学后及走出校园之后增长加快,但是增速慢于摩拜单车。

不过,ofo在2017年1月份开始陆续开通合肥、佛山、武汉等多座城市,其增长速率比上个月明显加快。共享单车的用户市场初具规模,此时开拓新城市对于整体用户增长效果十分显著。

我们还发现,随着共享单车两强玩家渗透率的提高,二者的用户重合率也在增长。2016年10月已有超过21万用户是ofo和摩拜单车的双用户,11月增加至49.05万,12月达到72.82万,2017年1月达到了121.56万。

目前单车的投放量还没有达到随时随地有车骑的程度,这对于除两强玩家之外的其他共享单车公司也是一个机会——用户“非排他”地使用共享单车应用,甚至已经下载一个共享单车应用的用户可能比非用户更容易下载第二个共享单车应用,而多下载一个应用的最主要的门槛就是用车押金了。

ofo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均略低于摩拜单车用户。用户较频繁打开应用可能是由于寻找周围的车,或者查看活动等。高频的打开行为也为共享单车应用在骑行之外拓展其他消费场景提供了可能性。

根据企鹅智酷的调研,ofo和摩拜单车的用户性别比例较为接近,而ofo的90后用户比例比摩拜单车高近10%。起源于校园的ofo更容易培养更年轻用户的单车使用习惯。

二、出行场景:以五千米以内的刚需通勤为主

从用户的出行场景来看,高达62.9%的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完成地铁站/车站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共享单车目前主要投放的地点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车站/地铁站和目的地之间容易形成短途出行的高频需求。49.5%的用户会在步行过程中看到单车就使用以节省出行时间,这说明随机偶遇式的用车出行场景非常多,单车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骑车健身锻炼和与朋友骑车出游的场景分别占20.4%和16.4%,这两种场景可能更多属于主动出行,频率相对刚需通勤更低,骑行时间可能更长。

校园内通勤尽管占整体6.3%,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在校学生群体而言是最主要的日常通勤,在封闭校园中通勤的频率高而且规律明显,是不可忽视的市场。

从共享单车用户的单次骑行距离分布来看,92%的用户单次骑行的距离在五千米以内。单次骑行三千米以内的用户最多,占61.3%,其次是3-5千米,占30.7%。从城市维度来看,南方用户单次骑行距离远的占比更高。广州和深圳的用户单次骑行距离小于三千米的比例低于北京和上海,骑行三千米以上的比例更高。

不同用户的短途出行行为和高频通勤区域能反映其生活习惯甚至消费力。通过大数据可以优化单车投放。根据不同特征类型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偏好为其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延伸服务,也是共享单车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的可能方向。

三、用户态度:积极参与,留存率高

用户对共享单车的线上和线下的主动传播意愿非常积极。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单车,均有超过六成的用户会主动推荐他人使用共享单车。和摩拜单车相比,ofo的活动更加丰富,app中有专门的活动菜单,活动包括星期一免费骑、在特定时间骑行可抽奖等。ofo用户分享骑行体验或者红包的比例也比摩拜用户高近两成,参加相关活动的踊跃程度也远高于摩拜单车(33.2% vs 11.6%)。

由于ofo单车初版不如摩拜单车结实,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分别为39.3% 和26.2%。二者用户举报违停(如停在校外/小区里等)的比例分别为18.9%和13.2%。用户在规范用车上比较积极。作为具有全民共享性质的产品,共享单车不仅实现了单车的共享,在运营上也调动消费者协助维护车辆质量和信息共享,以及通过优惠共享和活动参与鼓励用户在社交链中自发传播,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在良性循环的运营下,共享单车的用户忠诚度非常高。我们发现大多数用户对于共享单车并不是一时尝鲜,从用户整体使用反馈来看,共享单车极有潜力成为高频使用的装机必备应用。有近七成共享单车用户表示,还会经常使用。仅1.2%的用户表示不会再使用。高留存率意味着在目前市场未饱和的情况下获取新用户更加关键。

四、痛点与改进:往返需求、舒适度和信用分

1、流动性与计划性的权衡

整体来看,共享单车用户目前的最大痛点是想骑车的时候周围没有,占55.2%。在人流量比较高的地区附近,随着单车投放量的增加,会形成一定的动态平衡,想骑却没有的情况会减少。

其次是往返需求难以同时满足:担心返途没有车的情况是41.4%的用户的痛点。返途车不在的不确定性,本质上和“想骑但周围没有”的情况类似。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可分为单程用车和往返用车,往返用车的用户在回程之前是一直推着车,还是先把车锁上等返途再重新找车,可能是令往返用户比较尴尬的选择。

随着用户使用共享单车出行习惯的养成,会有部分用户的用车出行更加具有规律性。目前摩拜单车的15分钟预约功能对于用户而言已经是一个可以提前规划用车的场景。未来如何在单车的流动性和满足用户的出行计划性之间权衡优化,或许是共享单车进一步打磨用户体验的一个可行方向。

2、舒适度与磨损率的权衡

共享单车的骑行舒适度也为四成用户所诟病。以摩拜为例,智能锁、实心胎和更沉重的车身让一辆共享单车造价不菲,尽管长期摊薄了运营维修成本,但牺牲了一些用户体验,也导致了用户无法骑行过长的距离。舒适性和磨损率的问题ofo和摩拜单车都在新一代单车中进行了优化。

3、推动社会征信

摩拜单车在应用中引入信用分,用户注册后即可获得100分基础信用分,良好的骑行记录和检举违停现象可以增加信用分,反之会减少信用分。当分数低于100分时骑行费用增加。然而,21.2%的消费者认为他们并没有从信用分的增加中获得收益或者激励。

最近获得1亿元A++轮融资的优拜单车与芝麻信用达成了“免押金扫码租车”服务协议,只要芝麻信用评分达到650分以上,用户无需押金即可租车。在多数共享单车应用均需要用户缴纳99~299不等金额的押金时,免押金对于新用户会有吸引力。而对于有使用单车出行刚性需求的用户,下载多个共享单车应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共享单车推动社会信用建设也是可以优化改进的方向,如将多次骑行获得的信用记录作为个人整体信用记录的一个参考维度。目前,不同的信用记录还没有做到跨平台的打通,信用记录被赋予的权重依然比较低。未来,信用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虚拟货币。

五、共享单车模式会改变我们的出行吗?

在企鹅智酷之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互联网产品的使用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用户的行为,如外卖应用的普及削弱了人们下厨做饭的意愿,打车应用的普及削弱了人们买车的意愿。那么使用共享单车是否也会改变人们的短途出行意愿呢?调研中显示的消费者改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近六成用户有了更好的代步选择。自行车也代替了一部分公共交通甚至打车的出行。特别地,有48.7%的消费者在使用单车之后短途出行频率增加,这说明共享单车对于消费者主动的短途出行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没有出行改变的仅占8.8%。

共享单车,或许叫单车分时租赁更准确些,因为狭义来看它并没有充分调动闲置的单车资源,目前还是以专门生产的单车为主。但是它依然是一种带有“分享精神”的生活方式——用户不需要拥有单车便可以使用,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协助单车的运营更规范和更效率。

用户调研显示共享单车并不是在创造伪需求,而是确实在解决短途出行问题和提供对一些人而言更优的出行解决方案,并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用户忠诚度。也许刚诞生不久的共享单车依旧有各种问题,但长远来看,它或许能够推动一个更加通畅、环保和诚信的出行环境。

ofo共享单车调研报告 篇3

2016年是资本市场低迷的一年,而共享单车领域却一枝独秀、屡获融资。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主打最后一公里的单车租赁行业,在资本倾注下迅速在一二线城市蔓延,竞争激烈,一如当年网约车厮杀市场格局的重写。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首次对共享单车行业提出了鼓励和规范要求。当前共享单车市场正处在初级阶段,产品、用户间问题频发,行业内部正在不断调整,同时更多创业者的入局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根据市场公开的网络数据和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用户调查取样,分析讨论共享单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快速萌芽的共享单车市场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2015年共享单车概念开始兴起,资本和巨头开始了布局,2016年可定为共享单车发展的元年,除了原本定位在校园的共享单车开始在城市普及,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创业团队斩获融资,市场大战一触即发。从市场规模上看,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0.49亿,较2015年翻了一番,明年共享单车市场的增速将会继续提升。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

用户规模上看,2016年共享单车用户预计在455.2万人,其中用户主要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为主,并且主要在一二线等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学校、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的共享单车,给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最后一公里”行程方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对于城市来说,共享单车亦有着绿色出行的好处,在城市内快速普及。

摩拜、ofo领衔共享单车市场

尽管共享单车市场处在起步阶段,但当下市场上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入局。从现阶段的共享单车APP下载量来看,摩拜、ofo小黄车在市场上遥遥领先,就像网约车市场最初的滴滴与快滴。摩拜、ofo分别斩获了366.49、347.1的下载量,处在伯仲之间。而下载量排在第三位的永安行,下载量则只有不到39万。但未来的市场格局仍有较大变数,其他共享单车品牌融资后,将会有新一轮的市场动作。

共享单车整体评分不高

从当前主流的十家共享单车APP用户评分上看出,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高,一步单车超过9分,小蓝单车超过8分,更多的共享单车APP评分惨不忍睹。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自行车,本身就容易出现损害问题,并且和汽车不同,共享的单车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很多时候需要靠用户发现问题并反馈。尽管平台一直在加大力度促进规范化,但短期来看,用户反馈的问题很难一一解决。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不高

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29.7%的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的品牌在5-7天每次,3-5天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比22.7%,而1-3天和每天都使用的高频用户分别仅占18.2%和10.7%,大部分用户只是在平台注册,并根据需求择期选择单车出行,而每天都使用的用户,则是在上学、工作中形成了使用习惯,成为共享单车的粘性用户。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年轻化人群成为单车用户主力

年龄分布上,20-39岁的年轻化群体成为单车用户的主力军,而单车骑行运动本身也是年轻化群体更容易接受的出行方式和锻炼方式。19岁以下的用户更多集中于大学、高中,而20岁以上的用户则遍布大学、上班族、以及城市务工人员,对这部分用户来说,只需支付低廉的押金和低廉的使用费,就可以进行单车出行,一是方便,二是节约了自己购买单车的使用成本。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