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译文及赏析【最新4篇】

翻译 篇1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译文 篇2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赏析 篇3

这首诗是李白在旅途中投宿山寺、登上寺楼后所作。

李白终其一生都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创作中好以游仙、梦境或幻境,来补充或组织画面。在虚拟的描写中,更加恣肆汪洋地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当澎湃的诗情无法为寻常的形象所容纳时,这位浪漫诗人常常会展开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以气驭词,来实现艺术的变形。

《夜宿山寺》就是这样一首既反映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又反映了崇尚庄老、超越现实,在回归田野中获得解放、高扬个性的盛唐时代品格。

诗人极尽夸张和想象,层层递进,状写寺楼之高,表现出了诗人与天地、自然亲近的超越意识。

首句“危楼高百尺”,以一个百字形容寺楼之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手可摘星辰。登上顶楼,一伸手,似乎就可以摘到星星了。

三四句则将想象推向极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站在楼上竟然不敢大声说话了,唯恐因此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原来,我们与超凡的自然可以如此接近!

本诗句句夸张,却令人感同身受。不能不佩服李太白澎湃的诗情和奇幻的想象。这种事情与想象,体现着中国古代哲人对自然——亦即对人生自由的回归,对逍遥自放的人生境界的审美追寻。

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理想的人格要实现“逍遥游”就是要回复自然、抛弃人为,与那万古长存、生生不息的日月星辰、江河大地相感应,自我融入到无穷的造化之中,天人、物我都进入了至一的神圣境界。

《夜宿山寺》创造了这种善与美相统一的自由境界。

作者: 篇4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天水,生于中亚碎叶,5岁时随父迁居四川江油。是屈原之后的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想象奇特、雄奇奔放、清新俊逸。被后人称作“诗仙”。

李白五岁随父亲由中亚碎叶城迁居四川江油,25岁仗剑去国,62岁病逝于安徽当涂,终生没有回故乡。李白的故乡四川江油市青莲镇,位于四川西北距青莲镇15公里处有太白祠,始建于宋,几度兴废,清代重修。北去不足两里是李白故宅陇西院。此地也有李白衣冠冢。万里长江至少有两处诗仙衣冠冢,另一处在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