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1、他对那个财主的态度是前倨后恭。
2、他那种前倨后恭的模样,我真看不惯。
3、他从盛气凌人一变而为谄媚温驯,前倨后恭,莫此为甚。
4、知道我当了主任,他前倨后恭的态度,令人憎恶。
5、这种前倨后恭的势利小人,不可深交!
6、他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前倨后恭的丑态令人不敢恭维。
7、他先前那样不可一世,现今却前倨后恭,判若两人。
8、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现在却热情有礼,前倨后恭,令我大惑不解,仔细一看,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
9、我刚到公司时只是个小职员,后来他知道我是董事长的亲戚,便立即改变态度,这就是他前倨后恭的原因了。
倨,即傲慢;恭,即恭敬。前倨后恭,就是指先傲慢无礼,后来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对同一个人十分恭敬。
语出《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帝以媪前倨后恭詰之,曰:‘公贵不可言也。’”
《西游记》第五一回:“旁有 葛仙翁 笑道:‘猴子是何前倨后恭?’”
《东欧女豪杰》第三回:“ 菲亚 听説,心里疑惑不解他前倨后恭的缘故,估量著他又来发作,只是不语。”
qián jù hòu gō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