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xx省多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各省市疫情防控工作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有序展开。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xx市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连日奋战,身心均承受着不容忽视的压力,普通民众也出现恐慌焦虑的情绪,城市实行交通管制、对近期有xx居住和接触史的人员排查隔离观察等措施,对部分师生形成一定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为帮助师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压力和情绪调试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干预对象
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而出现焦虑、紧张、恐慌、悲观等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的全校师生。
二、基本原则
(一)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伤害、促进校园稳定。
(二)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干预措施
(一)协助师生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与知识,获取科学和医学的权威资料。
(二)如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焦虑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健康服务,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进行线上心理服务。
求助平台:
1、心理求助邮箱和QQ
可通过学院心理咨询QQ或心理咨询邮箱进行咨询求助,学院每天将由心理专职老师对求助邮件和咨询进行回复。
2、心理求助热线
3、一对一专项沟通
对于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将由心理老师和学生建立专门的微信一对一沟通,对学生的情绪和困惑进行专业的疏导。
4、学院给予关心
对于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学院从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明白不是自己在和疫情做抗争,而是全学院陪同大家共同面对困难,并坚信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总、北京市委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在疫情防控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做好工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努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就2022年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扎实推进《北京市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落实《北京市总工会2022年工作要点》,继续加强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突出工会职工心理关爱工作的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特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手段,促进心理服务工作科学规范、长效深入地开展,注重培育职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各级工会要将职工心理关爱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首都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作贡献的一项重要工作;将职工心理关爱工作作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共克时艰防控疫情、喜迎党的二十大的重要举措;将职工心理关爱工作作为工会工作创新与发展的载体,与单位的党建、工建、团建、组织文化建设等有效融合,使职工心理关爱服务成为助力职工成长、促进组织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二)需求导向,向前一步
各级工会要按照“需求导向,向前一步”为服务理念和要求,深入职工,扎根群众,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通过专业化的方法和手段,精准分析和把握职工心理特点与具体需求;积极加强与行政领导的沟通与反馈,及时解决困扰职工的现实问题;充分整合专业资源,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服务内容和工作措施,及时为职工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心理关爱服务。
(三)多措并举,人文关怀
各级工会要加大对职工心理关爱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多措并举,人文关怀。既注重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又努力提升职工的心理素养;既充分利用工会组织的民主协商机制、诉求表达机制、联席会议机制等,解决职工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又利用心理培训讲座、心理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方法,提升职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切实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困扰,预防和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努力使心理关爱工作成为真正有温度的服务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持续加强职工心理服务阵地建设,充分发挥“职工心灵驿站”功能作用
1、因地制宜推进“职工心灵驿站”建设。各级工会应将“职工心灵驿站”建设与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建设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丰富功能、提质扩面。2022年市总工会继续评选命名挂牌30家“职工心灵驿站”,各级工会秉承因地制宜、实用适用的原则,建设符合职工需求与组织特点,具备专业服务功能的心理服务场地,并积极参与申报“职工心灵驿站”的评选命名工作。
2、丰富拓展“职工心灵驿站”的服务功能。各级工会充分依托“职工心灵驿站”,根据职工需求,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心理测评访谈、心理讲座培训、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自助心理训练等形式多样、专业实用的心理服务内容,帮助职工缓解身心压力,实现自我成长,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的发生。2022年市总工会继续面向已获评“职工心灵驿站”称号的单位,开展优秀职工心理服务项目助推工作,评选出20个优秀职工心理服务项目,从资金、资源、平台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助推各级工会深入开展职工心理关爱服务。
(二)积极推进职工心理关爱服务项目落地创新,切实提高广大职工心理健康素养
1、宣传推广利用市总工会职工心理服务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市总工会普惠制的心理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职工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利用免费心理科普服务,持续提升职工心理素养(关注“首都职工心理发展”公众号和“首都职工服务云课堂”视频号,每周定期推送经典心理学知识、心理案例分享及心理培训视频);利用心理服务网络平台,获取自助式的心理测评、心理干预、心理电影等十余项资源;利用免费心理咨询热线,获取7×24小时电话心理咨询服务,为职工解决心理困扰;每星期二、星期四,向市工会会员及家属全天免费提供现场心理咨询服务(预约方式:登录“首都职工心理发展”公众号预约,咨询地点:北京职工服务中心);各级工会可结合实际,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利用,让更多职工共享资源。
2、扎实做好系统性针对性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各级工会要着力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高职工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识;建立和完善职工心理健康评估机制,动态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与服务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服务项目,提高职工调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的能力,帮助职工建设积极心态;经常与职工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与问题诉求,遇有职工出现家庭变故、岗位变动、人际矛盾、身心疾病等情况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职工平稳渡过危机;加强与党政领导的沟通与协调,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关爱职工的组织环境;各级工会要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创新心理关爱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不断加大职工心理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心理服务优质资源
1、着力加强职工心理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各级工会应结合工作需要,加大职工心理疏导员、职工心理关爱大使、职工心理辅导员等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自己的心理人才队伍。2022年市总工会将继续面向各级工会,开展具备工会特色的专业心理培训服务,举办“职工心灵驿站”管理员培训、职工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培训、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等专题培训,提高心理服务人才的专业能力;开设“心理关爱怎么做--工会大咖说”网络课堂,对各级工会开展职工心理关爱工作提供示范参考;上线“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心理网络微课堂,帮助“两新”组织从业人员提升心理资本。
2、以需求为导向整合利用社会心理服务优质资源。各级工会可以充分整合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优秀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将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既充分发挥外部团队的专业性和中立性,又着眼内部实际,确保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将根据各级工会实际需求,继续联动各方优质资源,搭建心理服务共享平台,不断完善职工心理关爱工作专家库、资源库建设,使职工切实享受到便捷、专业、有效的公益性心理关爱服务。
(四)定期开展职工心理健康体检与服务需求调查,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理关怀
1、定期开展职工心理体检与追踪服务。各级工会要充分利用“北京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平台,为广大职工提供专业便捷的自助式个体心理健康评估与个性化干预服务;也可定期利用系统平台中心理测评功能,选用适合的心理评估量表,组织职工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在充分保护职工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协助反馈心理健康测评整体分析报告,帮助各级工会动态掌握职工群体的心理状况与发展趋势,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精准地开展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
2、着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心理关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我国劳动者大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工会要坚持服务“向前一步”,加大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普惠服务力度,在提供各类物质支持及服务的同时,更要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多样化互动式的心理关爱服务,帮助其调节压力、管理情绪、理性解决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与人际关系,在紧张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焕发活力,充分感受工会组织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工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到职工心理关爱工作在社会治理、单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职工对于心理关爱服务的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工会落实、职工参与的心理服务工作格局,在持续推进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创新服务方法和手段,将职工心理关爱列入工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力求取得实效。
(二)加大经费保障
各级工会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统筹机制,在工会经费中加大职工心理服务投入比重的同时,加强与党政及社会资源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合理利用相关配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职工心理关爱工作的经费保障与长效开展。
(三)提高宣传力度
各级工会要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抓手,积极对接市总工会职工心理服务资源,加强日常宣传和推广力度,充分利用数据库、融媒体等模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职工心理素养,引导职工学会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共同塑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重要窗口期和关键期,为做好疫情期间我区师生的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效减少师生可能出现的疫情心理危机事件,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师生线上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念和信心。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维护师生的心理健康。
二、组织机构
成立福田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组长:田洪明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具体领导与规划我区师生疫情心理防护与干预工作,督促各学校认真履行疫情危机干预工作职责。设立3个工作组。
(一)宣传教育组
组长:余巍
成员:
联络员:毛亚利,联系电话:
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学校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师生及家长做好疫情防控及心理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师生进行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心理调控,积极预防、减缓并尽量控制疫情的不良心理影响。
(二)心理健康辅导组
组长:徐燕
成员:
联络员:刘曼芸,联系电话:
搭建疫情防控期间区青少年心理发展中心线上辅导平台,组织区心理老师进行线上辅导,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出台心理健康防护和特殊时期家庭教育指南,发布各方面心理辅导和咨询资讯,为区属教育系统师生及家长提供心理辅导专业资源。
(三)心理危机干预组
组长:李资
成员:
联络员:吴金娜,联系电话:
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和师生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研判,为危机个案开展危机干预。建立教育与卫健、医院、街道、社区等部门的对接系统,构建规范的心理咨询与干预流程,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师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咨询与诊治,同时跟踪各学校心理危机个案干预情况,为我区为心理危机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建议。
各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护和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和工作台账,有序开展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等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疫情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师生对疫情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师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为应对疫情做好准备。
(二)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对由于疫情危机导致不良情绪的师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效宣泄情绪,恢复心理平衡,保障身心健康。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福田教育和各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年级群、班级群等进行疫情防控与心理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介绍情绪疏泄和心理防护的方法,引导师生理性看待疫情,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疫情。
(二)组织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参与疫情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教师进行网上培训,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1月2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中国科协科普中国发布的《疫情传播期间心理防护指南》等文件,提高开展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技能,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出台心理健康防护和特殊时期家庭教育指南,提供心理辅导专业资源等,确保为师生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援助。
(三)开展网络疫情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1、开通福田教育线上心理援助QQ,每天上午9-12时、下午14-18时,为全区师生提供线上心理辅导,及时解答师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困惑,调适心理状态。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本校师生进行线上心理辅导。
2、各学校通过热线电话、微信、QQ、电子邮箱等线上渠道,向有需要的师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利用班级群在心理健康教师指导下密切关注本班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向心理健康教师汇报,并给有需要的师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3、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专业服务平台。目前国家、省、市、区都已安排专业心理服务平台和热线,最大程度的对师生进行相关服务(详见附件)。
(四)构建家庭-班级-年级-学校-区级“五级联动”的师生心理辅导模式。建立学校工作小组,采取年级层面的干预辅导措施,全面覆盖班级,对个别师生重点辅导,确保工作实效,构建以班主任为纽带,心理教师为重要支撑的心理辅导机制。对因疫情导致心理问题的师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对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师生,及时转介医院进行诊治。
(五)启动我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
各学校要启动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预案,领导小组和工作成员要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积极关注师生心理动态并及时地进行分类和区别,“一人一案”建册,做好相应的心理干预辅导工作,为疫情危机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做好充分准备和科学决策。
1、制定疫情期间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工作目标
将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和目标中。为受影响的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辅导,减轻疫情对师生造成的心理影响;通过防护和干预,尽量保障开学后师生的身心健康,使之有积极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与学习。
2、掌握学校疫情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工作实情
按照分级分类原则,将学校全体师生按照以下四级人群进行分类,了解汇总信息,及时掌握动态,以便制定预防干预计划,进行有效评估和防护干预。
第一级人群:疫情期间,被确诊为冠状病毒感染师生,此类人员要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第二级人群:被集中隔离的轻症师生患者(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到医院就诊的发热师生患者;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第二级有关的师生,例如亲人同学朋友被确诊或隔离;
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相关师生、易感师生,及受疫情影响而原有心理问题加重的学生。
3、明确疫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操作流程
(1)提前做好宣传预防工作
学校要从上到下,分工合作,做好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开创性地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健康维护等专业知识和讯息的普及和宣传,及时宣教,积极预防。
(2)识别有干预需要的师生
要按照危机干预四级人群分类法,了解掌握师生及与其密切接触者目前的情况,将一类二类人群统计出来;并通过观察及交谈交流,从学生情绪反应的强度、频率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识别出三类四类人群中的有需要人群,一并上报学校备案,学校专业心理老师根据需要提供辅导干预。
(3)对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
学校心理老师对上报及求助的学生情况和问题进行初步评估和分类。通过建立良好咨访关系、制定辅导方案、密切跟踪随访等步骤,对一般性心理问题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超出心理老师承担范围的,必须第一时间报区教育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组,转介心理专科门诊。
(4)应需实施预防干预措施
通过家庭—班级—年级—学校—区级五级联动机制,合力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保障信息上传下达,及时汇总反馈师生心理动态,灵活实施有效预防干预措施,确保校园心理工作的有效运转。一旦发现危机人群,发生危机事件,立即启动学校心理危机工作预案。
4、有效开展疫情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
由区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结合师生心理状况进行研判,并结合上级精神卫生中心的决策和建议,邀请相关专家,为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督导,充分发挥现有的咨询热线和在线咨询平台,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社会支持。
(六)做好开学后师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各学校在开学后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返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搭建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平台,做好各项心理支持服务。通过开设防疫心理健康课程或心理讲座,开展各类有助于身心稳定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对因疫情导致心理问题的师生开展团体辅导或个别辅导,及时转介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师生等措施,减少疫情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增加积极导向,有效转移注意,维护校园心理安全,尽快恢复稳定有序的教育教学工作。
为积极响应教育局等部门的号召,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教育部门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同类别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学生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扰,寻找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维护心理健康,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二、具体措施
1、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b、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关注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c、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d、尊重、理解与真诚友善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每学年初根据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动态调整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多方配合,协调统一,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全校各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教师兼职任教。每两周上一次心理健康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能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4、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提供单独性质的心理咨询。并对心理咨询的案例进行纪录、整理和入档,存档工作确保咨询对象的个人隐私情况的保密性。
5、开辟内容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6、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说明:疫情期间,因为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特殊,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实地家访,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一次家访,面对面交流疏导,树立孩子的信心;二是电话、QQ或微信家访,针对路途比较遥远的家庭,主要通过这些平台方式,至少每周进行一次;三是各班每周进行一次线上主题班会,进行集体疏导;四是联合科任老师,了解全班学生在家情况,根据需要分配重点疏导对象,要求随时关注、家访、疏导。
7、学校成立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心理委员组建,在学校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
8、做好心理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公众号、微信等网络形式,发动社会力量,为受疫情影响的学生提供情绪调节方法、社会资源渠道等方面的内容。
(三)针对三类人群的帮扶措施。
第一类:近期受重大影响的学生,做重点关注和关怀,重点评估受影响学生的心理情况,有必要可考虑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类:针对学校已掌握的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及疾病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护;班主任进行班级排查,上报学生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第三类:通过班主任群和公众号,向全体学生发送心理健康常识及心理求助资源渠道。
三、保障措施
如有必要,寻求恩施州心理咨询师协会和恩施州新冠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的帮助,协助相关工作。
一、企业员工心理测评
心理测评软件为管理者提供包括团队领导能力、工作倦怠、以及员工忠诚度方面的一系列心理测量量表。为您对员工的甄选与考核提供帮助;
心理健康测评:我们为您提供一系列普遍适用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便于您对企业内部每名员工的心理状况有整体的了解;
个性测评:我们为您配备多种个性测评。利于您对员工的性格气质方面的了解。为企业内部员工的配置提供参考;
人际交往测评:企业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为您企业内部文化的发展考虑,为您准备了一系列人际关系方面的量表。通过测试,员工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保证企业内部沟通顺畅;
情绪测评:为了员工自身成长考虑,我们还提供了包括情绪类型、情绪紧张度、情绪类型在内的一系列情绪测验。有助于员工更好的调控自身情绪,完善自我,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婚恋方面测评:婚姻的和谐美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因此,通过标准化的量表,找出员工婚恋方面的困惑,十分有必要;
家庭方面测评:良好的家庭互动,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为企业员工创造稳固的后方支援,更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因此家庭方面的测评也必不可少;
能力方面测评:很多企业员工对于自身的能力还不十分明确。因此,选用恰当的能力测验十分必要。
二、企业员工团体拓展训练
团队拓展可以使团队获得更高昂的士气和战斗力。
在做拓展训练中,面对高难度和高空体验时,个人是无法仅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全部的课程训练的。自然,团队成员的支持与呐喊成为了每个人完成自我挑战的决定因素。当每个参训人员成功完成训练科目时,一种自我成功的满足感和与团队共同努力成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每个人会从心底感谢团队的支持与鼓励,感谢队友的关怀。此时,整个团队的士气与战斗力是在办公室里从来不曾达到的。
1、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和流失率
归宿感是人的需求的一个重要层次。在进行户外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员工在成功体验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这种成功来源于同伴的帮助与支持,会让员工在团体中体会到一种归宿的满足感,会为所在的集体骄傲,会为自己所在这个集体而自豪。经过这样的团队建设后,会加强员工的凝聚力而使其流动率和流失率大大减少。
2、进行更和谐的沟通
培训中通过员工之间身体与心灵上的接触使他们之间距离贴近,无距离感产生,引起各方的共鸣,达成默契。就像男女双方在音乐旋律下共舞,当双方没有接触时,很难达到步调的一致,而随着双方手与身体的直接接触,则很容易同步进行,营造出和谐,从而产生美感。拓展培训使员工深切感受到沟通的重要性。
三、员工心理放松宣泄
为员工建立心理减压放松室,提升员工幸福感,体现人文关怀机制的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
不良的心理状态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企业的的人才培养、生产绩效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员工要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关注与直面心理问题,培养开放的心态与开朗的性格,乐于寻求心理辅导来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帮助企业培养一支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领导队伍,使公司能够更好地发挥在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优势;
放松区配有专业的心理音乐放松椅,心理挂图,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通过操作说明的引导,在美妙、神奇的心理音乐中让身心得到深层的修养。
1、生物反馈训练系统
生物反馈训练系统通过高科技的光电信息采集器、生物反馈芯片处理器,采集并处理人体的心率变异信号,通过USB接口将受测者的每一瞬间的心率变化、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频谱变化、压力指数等生理信号传输到电脑终端。
2、发泄区配有宣泄人、宣泄棒等供运动、打击的设施,让员工在运动中宣泄不良情绪,找回心理平衡。
3、心理沙盘游戏区配有沙具、沙箱、沙架、操作说明等,沙盘游戏可以深入展示个人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与潜意识对话,了解自己的深层次需要。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4、休闲区可以自己的放置书籍、涂鸦板、可爱的毛绒玩具、液晶壁挂电视、DVD等,依情况自选配置,员工可以在此静心阅读、思考。
心理放松减压宣泄室的开放会有非常好的效果,避免了员工以搞破坏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帮助员工降低焦虑,引导员工正确解决问题,学会自我放松,又引导了广大教职工发泄不良情绪,调整自我,提高效率。
为做好我校学生返校前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发热入住隔离区学生的关怀,预防学生心理状况的波动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按照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防控工作中的要求,制定此心理疏导方案。
一、总体措施
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工作体系为依托开展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分工协作、联合行动,全面做好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发热入住隔离区学生的心理疏导,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意识到位、职责到位、保障到位,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二、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
(一)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结合学校防控工作的整体要求负责全校学生返校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开展对隔离区学生的心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发放心理保健宣传手册;开展学生心理筛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精准把握,建立心理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在精准排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心理状况科学分类,指导学院进行重点的跟踪监护和精细帮扶;做好学生危机预案,对有需要的同学开展线上心理疏导,为观察区学生开设专门的预约通道,通过线上的个体咨询及时排除心理危机,促进学生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对确实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同学及时给予转介,联合辅导员一起做好送医就诊工作。
(二)各二级学院书记、辅导员及班主任等要结合学院整体防控工作安排,在学校心理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开展鉴别排查,在排查中尤其要加强对学校原有的重点关注学生和原本存在精神疾病学生的排查,将排查结果报送心理咨询中心。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将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供必要又实际帮助;做好心理预防和预警,及时识别心理危机学生。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开启快速心理危机反应工作机制,确保危机干预工作链条运转及时、快速、合力。联合保卫处保障学生安全,及时给与安抚、给与陪护,及时做好上报,报告学院领导、学工处和校医院等部门。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转介到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学院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对于观察区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共同了解学生的情绪、行为变化,在危机出现时,征得家长的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三)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及时通过关注学生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上的言论,及时了解学生观察期间的心情动态和心理困扰;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困惑与烦恼,安抚学生的情绪,给学生解释和传达学校在疫情特殊时期的观察政策,以获得学生理解;对于身体的发热或其他不适,与同学讨论应对方法,引导同学理性对待当前疫情,避免产生恐慌情绪及其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尽可能给予一定帮助;对于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精神异常情况的学生,要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及时帮忙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妥善处理与安排。
(四)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要积极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时关心本班、本寝处于观察区学生,每日与学生发问候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同学的心理状况,做好危机识别和抗疫知识、心理调适方法的普及和活动宣传工作,推送与抗击疫情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积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长的在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朋辈互助建立的形式建立“一对一”、“多对一”关注,为学生提供持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师生如何做好自我心态调控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全校师生和家长在心理上有效应对此次疫情,积极预防,减缓和控制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保持健康心态,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工作方案》,特制订《xx中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心理干预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卫健委20xx年1月27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肺炎机制发[xx20]xx号)的有关要求,合肥市教育局发布了全市中小学20xx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通知,要求学校组织心理教师指导师生加强心理防护工作,引导师生和家长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休闲与学习活动,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疫情。
二、工作目标
通过心理辅导和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对由于疫情危机导致不良情绪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面对疫情,重新认识疫情,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三、干预人群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当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级人群:疫情感染的师生(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师生直系亲属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师生(密切接触者、疑似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师生。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如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
第四级人群: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疫区师生、易感师生。
四、建立领导小组
为保证疫情防控应急心理干预落到实处,整合学校领导和心理学科队伍等力量,建立和完善学校应急心理干预领导小组。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副校长)
成员:全体中层、心理健康教师(xx)、全体班主任(xx)。
(一)区域负责:由xx具体负责。
(二)主要分工: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班主任、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班主任负责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由班主任将情况汇报学校疫情防控小组,报鹿建平老师处。
(三)具体分工:
1、组长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3、心理教师接受电话来访,进行心理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心理健康教研组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5、心理干预结束后,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观察和随访。
五、强化具体措施
(一)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宣传教育
为落实上级部门和学校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研组、体育组,利用学校事务群和班主任群发布防护宣传视频、心理健康辅导视频、居家锻炼动作及饮食计划等权威宣传资源,鼓励教师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正常作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
班主任及时将资源转发至家长群,通知家长了解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保持和谐友好的亲子关系等科普知识,例如定期推送10节合肥市中小学家庭心理健康微课,主题涵盖家长关注的典型话题,如面对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如何安抚恐慌情绪?如何增进亲子关系……引导、帮助广大家长理性面对并解决现实的心理困扰及问题,科学、适度安排学习、生活和锻炼,以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二)加强家校沟通,做好早期预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师生心理干预工作。班主任作为学生信息第一收集人,德育处要求班主任对各班学生进行摸底,实行“一对一”服务制度,通过班级QQ群、电话、视频等途径与学生主动沟通,明确班级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保持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一旦察觉学生心理出现高危症状,及时联合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教师,主动进行心理干预,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开学后,根据疫情变化趋势,面向师生开放心理咨询室,联合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微课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影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和教学有序开展。
(三)提供心理援助,进行危机干预
依托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研组教师,适时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视频,开放心理热线电话等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等心理援助服务。如果发现仍然无法调整对方的情绪,学校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转介专业机构,以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当前的状态。
六、强调应急心理干预的工作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应急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时,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指定专人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填写合肥市中心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上报表(附件2)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资料详细完整。
一、目的
新冠疫情卷土重来,甘青两省又陷入全民抗击新冠的斗争中,大柴旦风电场风机全年检刚刚结束,项目员工长时间奋战在生产一线,又因疫情影响不能休假。为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健康职工心理,对大柴旦风电场及外委单位坚守在一线岗位的员工送去单位的关怀,经决定组织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健康职工心理”系列文体活动。联合明阳智慧外委单位在大柴旦风电场举办系列“抗击新冠疫情,健康职工心理”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主题
“抗击新冠疫情,健康职工心理”
三、参与活动对象
全体员工(5人)、外委(12人)共计17人。
四、活动内容
(一)组织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11月06日,风电场全体员工参与观看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片,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员工积极工作,抗击疫情。
(二)台球比赛
11月07日,风电场台球比赛采取单循环见面赛,比赛规则按照中式台球规则实行。整个比赛设置裁判一名、记分员一名。
(三)乒乓球比赛
11月13日,风电场乒乓球比赛采取单循环见面赛,比赛规则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乒乓球竞赛规则》规定。整个比赛设置裁判一名、记分员一名。
(四)象棋比赛
11月20日,风电场及其他各单位全体人员自愿报名参加,采取抓阄方式决定对位顺序,单淘汰赛制决出名次。
(五)趣味投篮
11月27日,风电场及其他各单位全体人员自愿报名参加,比赛规则采用网上流行的趣味投篮游戏规则进行。
五、活动奖项设置
乒乓球、台球、象棋、趣味投篮比赛、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六、比赛经费
1、奖金设置:
一等奖4名总价值1600元奖品;
二等奖4名总价值800元奖品;
三等奖4名总价值600元奖品;
参与奖总价值500元。
经费总合计:3500元。
七、要求
1、风电场及其他各单位人员踊跃报名参与,活动期间如有身体不适着应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联系,活动负责人要认真策划和组织本次活动,参赛人员及裁判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
2、疫情防护要求: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反弹,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迅速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风电场所有人员坚持佩戴口罩。进出公共场所均应规范佩戴口罩。
(2)做好健康监测。关注自身及同事健康情况,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不瞒报,及时汇报。
(3)注意饮食卫生。分餐饮食,使用公勺公筷。
(4)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
(5)配合社区防控措施。主动配合社区防疫人员核对信息、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等。
(6)抵制网络谣言。关注官方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自觉抵制不实信息。
当前,面对正在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响应市、区教委相关工作部署,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德育与心理研究室联合学校行动起来,优化区内心育服务圈,组建专业的未成人心理辅导团队,开设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中小学生乐观、勇敢、坚毅、耐挫等心理品质的培养,科学有序的同心战“疫”,育心树人,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在区德育与心理研究室各学段心理教研员的带领下,整合顺义区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力量,组建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区内中小学急需心理疏导与支持的师生和家长提供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的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服务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可通过扫描如下二维码添加咨询师为QQ好友,预约时间后方可进行咨询(开放时间:从2020年2月3日起,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均可进行预约与咨询)。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介
(一)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教师开设线上课程。根据大纲要求的各学段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与开发,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自我认识、青春期、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培养出一批阳光热情、充满活力、坚毅向上、友善会爱、耐挫力强的好学生。各校心育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进行线上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课、听课。
(二)区骨干心育教师(含心理兼职教研员)开发微课程。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的内涵、亲子沟通、时间管理、情绪调适、专业和大学选择、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青春期、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感兴趣的家长或者学生可在公共教学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观看(与其他学科课程同步上线)。
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在区德育与心理研究室各学段心理教研员的带领下,整合顺义区未成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志愿者力量,组建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志愿服务团队,为区内中小学急需心理疏导与支持的师生和家长提供公益的心理咨询服务,做好疫情的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服务方式主要为一对一的在线咨询服务。
一、工作目标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心理服务,维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
1、卫生健康部门
(1)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由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2)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及时进行评估、干预,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
(3)出院患者:将使用精神科药物干预患者的有关资料转交到隔离点或患者所在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治疗的延续性。
2、卫生健康、民政部门
湖北武汉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
区县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组建由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服务队;
对治愈隔离患者提供心理服务,重点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必要时转介至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3、民政部门牵头,卫生健康部门配合
(1)患者家属及治愈归家患者:城乡社区工作者要加强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引导社区居民正确对待患者及家属,避免歧视。
(2)有心理问题的治愈患者及家属:通过组织动员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志愿者等力量,为城乡社区有心理问题的治愈患者及家属提供精神慰籍、心理抚慰、社会融入等服务,及时识别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并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介。
(二)做好病亡者家属关心关爱及心理疏导
1、民政、卫生健康、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
(1)各地民政、卫生健康、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加强对病亡者家属的关心、关爱,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为其提供社会支持、心理干预服务,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
(2)病亡者所在单位、社区等:建立关爱帮扶小组,为有需求的病亡者家属提供关爱帮扶和心理支持。
(3)湖北省、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做好骨灰分批交接安葬的工作预案,强化人文关怀。
(三)强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心理支持
1、民政、妇联、残联
(1)动员和引导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特殊困难老年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生活救助和关爱帮扶。
(2)湖北省、武汉市:摸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寡老人、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具体情况,把日常生活服务和保障与心理服务相结合,了解工作对象心理特点,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支持或协助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四)做好疫情防控医务工作者心理服务
1、各地卫生健康部门
(1)充分利用当地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及社会工作服务资源,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务。
(2)对一线医务人员:加强关心关爱,在轮休期间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组织开展放松训练等活动。
(3)对出现明显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心理治疗或适当的药物干预。
(4)湖北省、武汉市:充分发挥当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援鄂心理救援队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网络平台、心理热线等方式,为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服务。
(五)加强公安民警等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
1、政法委、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工会等部门
(1)对一线工作人员:要做好公安民警(辅警)、司法行政干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下沉干部等值班、轮班安排,利用本系统资源或社会资源,对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服务。对因疫情防控殉职的工作人员家属,加强心理疏导。
(2)湖北省、武汉市:发挥各类志愿者作用,注意识别、发现有心理需求或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通过社区干部联系心理服务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进行评估、干预。
(六)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1、政法委、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卫生健康、信访部门
(1)对特殊人群:各地要建立健全基层综合管理小组,加强公安监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2)对利益受损群体:信访部门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引导利益受损群众理性反映诉求,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3)湖北省、武汉市:做好滞留在鄂、在汉人员特别是生活困难、经济损失较大人群的心理服务。对利益受损群体,引入心理服务工作。
(七)积极开展广大群众心理疏导
1、宣传、广电、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
(1)宣传、广电部门: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国家政策解读,及时疏导广大群众因长期隔离带来的负面情绪。
(2)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要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
(3)湖北省、武汉市:将心理服务融入网格化管理工作,对仍有确诊病例的小区,安排心理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及时疏导居民长期封闭管理产生的负面情绪。
三、保障措施
(一)整体部署。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
(二)资金支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对心理服务提供资金支持。
(三)人员培训。加强不同类别专业人员协作,并开展培训。
(四)效果评价。评估心理服务情况及效果,及时调整服务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