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报告(精选7篇)
(一)招商成果不断扩大。今年,我县积极参加了省、市组织的20xx·龙岗文化旅游艺术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第xx届西洽会、第二十届津洽会及环渤海小分队招商活动、第二十四届西交会、陕南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合作交流活动、汉中--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项目恳谈会、汉中天津经贸合作活动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8次;积极“走出去”,自主举办重点招商活动8次,先后前往江西、河南、江苏、西安等省市,就高端建筑陶瓷、发饰品生产线、电梯生产线等项目进行接洽,诚邀投资商来县投资;接待各界客商50余起,邀请陕西东方智慧企业家联合会、美国陕西商会、XX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交大西安校友会西部企业家同学会来县考察洽谈,取得阶段性成效;与交大西安校友会西部企业家同学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初步确立了在论坛研讨、投资合作、人才培养、慈善事业等领域的长效合作意向,并争取到同学会部分企业家110万元的公益事业捐赠。截至目前,成功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181.51亿元,协议引资181.36亿元。另有一批新洽谈项目正在积极跟进洽谈。
(二)项目推进良好。今年,县委、县政府强化了项目推进机制,对签约项目和正在洽谈的、有初步意向的招商项目都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抓制、领办代办制,加大了项目服务协调力度,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新签约项目进展顺利。今年西洽会上,我县签约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60.2亿元,截至目前到位资金6.5亿元。其中:圣水文化旅游园区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正在修改完善建设性详规、编制文物保护区规划;红寺湖大孤山生态休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投资0.5亿元,完成了项目规划、可研、环评、立项、施工图等前期工作,正在实施护坡及环境整治等工程;汉山新城建设项目已投资1亿元完成了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等工作;天汉大道南段区域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0.81亿元,完成高速公路以北约800米路基工程;发饰品生产线项目已完成投资0.33亿元,厂区围墙正在施工;廉泉新区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0.15亿元,目前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汽车安全测试系统产业化项目已投资0.56亿元,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及建筑基础施工;老年休闲度假村项目已投资0.44亿元,正在办理土地过户手续。此外,我们还签约了一批项目,其中:重汽发动机配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1亿元,正在订购设备;唐龙低速微电动汽车生产线项目、陕西东泰光热制冷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三峡新能源公司风电场开发项目、茶叶基地及加工厂建设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2、重点续建项目进展良好。黎坪景区合作开发项目已累计投资6.55亿元,部分景区和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20xx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0万元;今年接待游客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0万元;龙头山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已投资0.59亿元,完成景区道路7.8公里路基工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正在修改完善;生态型油茶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到位资金0.59亿元,新建加工基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金色蓝镇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六栋多层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幸福嘉苑二期开发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46亿元,目前正在进行三期两栋楼主体施工。
(三)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今年,市上下达我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35.06亿元,较去年净增3.185亿元。为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管理,对22个镇和18个部门分解下达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按月汇总通报,定期检查考核,截止目前,全年实际完成到位资金47.35亿元,占市上下达目标任务35.06亿元的135.05%。其中:省外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2.44亿元,占任务21.28亿元的105.5%;省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4.91亿元。
(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我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将招商的重点放在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洽谈和引进上,并引导各镇及相关部门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注重项目质量,引进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新签约的8个项目中,产业化项目有5个,占到了62.5%。今年全县45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招商引资项目25个,占55.6%。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3.19亿元,汉中中材、东方希望、汉中锌业、胶东水泥、托普制药、天鸿基矿业、中梁建材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跻身为全县43家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壮大了县域工业经济实力,培植了新的财源,旅游文化、商贸流通等三产服务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综合体、精品住宅项目相继实施,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进程。
本届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经济,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实现“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的排名位次不断前移,建设全面小康镇,努力打造和谐发展新横村。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我们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强势推进“四个抓”战略:一、抓发展不松劲;二、抓稳定不动摇;三、抓实事不拖沓;四、抓队伍不懈怠。
一、抓发展不松劲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的政治,发展慢了,发展偏了,都是没有道理的。而我们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结合横村实际,我们要从狠抓工业投入、招商引资,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狠抓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投入项目达到47个,其中新投入项目24个,重点项目有桐庐信雅达热电、杭州富强织染有限公司、杭州宏基源商品混泥土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将陆陆续续投入生产。招商引资项目有31个,已经签约的项目有浙江裕丰建材有限公司、湖州丰盛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年产700台红外热像仪、准三星横村宾馆等;在谈的还有上海客车配件、华信电子、赛星化工科技、川崎起重机机械、房地产等一批项目。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决不能松劲,通过镇班子成员跟踪联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组织好专业招商队伍等举措,同时出台《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投入、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以此来有效促进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
其次是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近年来,横村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一期开发工业功能区2170亩,累计投入近1个亿,完善了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企业达到78家,已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主平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针织工业专业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功能区”等。在一期开发用地饱和的基础上,为确保有地招商引资,我们着力从3个方面出实招,一是做好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二是加快深畈区块填方进度;三是加快推进方埠区块土地征用进程。
再次是农业产业化建设。从横村镇的实际出发,扩大以宋家村为中心的葡萄、以阳山畈村为主的桃子、以凤联村为主的毛竹、以白云村为主的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力,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台阶、上规模。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争取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的品牌注册和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化地发挥其功能,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生产导向力度。
最后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我们横村镇党委、政府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从6个大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其中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作为“重头戏”,对规模经营的效益农业进行补助,对创建品牌和创建各类基地等进行补助,对规模种养大户、基地进行命名、授牌,对年初列入镇计划的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县里补助外,镇政府再补助30%等激励政策。
二、抓稳定不动摇
稳定,人心就齐;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克服,制定的宏伟工作目标就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抓好3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信访工作。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要善于走进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大力营造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第二,抓好安全隐患处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企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制,隐患处理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原则,坚决不留死角;加大普法力度,积极倡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平安横村”创建活动。第三,排查处理一切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联勤、联防、联调、联建、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的“大防控”格局,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确保一家企业、一个村、一个部门的稳定做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发展新横村做出新的成绩。
三、抓实事不拖沓
为民办实事,是我们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为民办实事,就宏观方面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微观方面来讲,就是每年当中为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今年来说,我们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办好5件以上实事;就今后5年来说,要完成“十大”目标。这“十大”目标就是要为群众办的实事,也是我们的政治,作出的一定要兑现。“十大”目标主要内容是:1、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确保翻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得到明显提升,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工业能耗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改变,前移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百强镇的位置。2、做大做强产业块状经济,打造针织产业制造业基地,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3、城镇化规模得到全面完善。4、争取实施“一江四溪”整治工程。5、继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凝聚力工程。7、创建全国文明镇。8、实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10、构建平安横村、实力横村、和谐横村。
四、抓队伍不懈怠
队伍建设是取得一切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及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从横村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镇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政治学习,平时要看得出,困难时候要站得出,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培养一支对横村高度负责、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二是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安家工程”和远程网络教育作用,提高“双带”能力,把好党员入口关,不断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企业家队伍建设,横村有大小企业1000余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树样板等途径,把更多的企业主培养成更多的企业家,使他们不仅是出色的经营者,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近年来,横村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针织名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浙江省星火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百家农业农村现代示范镇”等殊荣。本届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业强镇、强势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动摇,着力在创新思路和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倾力提升“中国针织名镇”品位,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
坚持工业强镇,必须坚持鼓励传统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争取招好商、招大商。横村针织这块传统产业,目前有大小企业1050余家,年销售达50个亿,据统计,世界10多个针织服装在横村贴牌生产,其知名度不仅国内享有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为此,我们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计划出资400万元进行奖励。一是企业发展规模奖:1、经考核获得镇工业“十强”企业,各授奖牌一块,奖励1万元。其中对销售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奖励1。5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奖励2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2、对当年新进入县“50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3、对当年新进入的规模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元。二是科技进步奖:1、对当年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万元,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000元。2、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经相关部门确认为省级研发中心的奖励1万元,市级研发中心的奖励5000元,县级研发中心的奖励3000元。3、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1万元,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5000元。4、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经鉴定为省级的每个奖励8000元,市级的每个奖励5000元,县级的每个奖励元。5、对当年被评为产品或商标的,每个奖励5万元,省级每个奖励2万元,市级每个奖励1万元。6、对当年获得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3000元。三是纳税贡献奖,也有具体奖励标准,积极鼓励多纳税多奖励。
诚然,在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针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用工日趋紧缺的情况下,招工形势会愈来愈严峻,同时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针织业提高其附加值相对缓慢等因素,正因为如此,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鼓励针织企业走多元化发展路子,利用以外加工为主的优势,腾出或调剂出厂房来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并且以身边的事实来佐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可喜效益。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激光照排企业,3月份开始投产,到年底仅8个月时间实现销售1.6亿元,税收达到570万元。这家企业的事实,对当地传统企业震撼颇大,使一批企业主感到发展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轻钢龙骨建材、红外线录像仪等一批装备制造业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不断引进,投资上亿元的在谈项目上海客车配件企业也将落户横村,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初露端倪。
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工业功能区为主战场,横村镇一期工业功能区2170亩已全部饱和,接着规划出550亩,年底前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明年再拓展800亩,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工业功能区,打造一流的招商引资平台。镇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在抓好重点项目服务的同时,紧密联系28家规模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对招商引资中“富士康落户河北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提出对策,要求班子成员中年内正职引资1个亿,副职引资5000万元,同时镇里专门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聘请公关能力强、消息灵通人士、专业招商信息员、有市场经验的老干部等1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配备专业招商引资工作用车,将个人的补贴或奖金直接发到工资卡中,使他们集中精力,主要目标向上海、温州以及杭州“退二进三”企业格局进军,争取招到好商、招到大商。
强势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坚持无缝对接县城功能的辐射,必须坚持发挥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的优势,必须坚持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为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我们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分别提出了5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镇竞争力;三是建立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五是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有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们本身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将道路和亮灯已经实现无缝对接、县城功能大大辐射到横村的城市优势,转化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优势,目前县城到横村仅5分钟车程,要清醒地认识到横村和县城为同一个交通圈、同一个经济圈、同一个生活圈。共投资1000余万元、征地40亩的县车管所和监测站就要落户横村了,这是主动接轨县城的良好开端,我们要继续争取县城更多的部门到横村落户。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为横村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发展的大平台,要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横村的城市化水准。总投资2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今年投资1200万元拿下主体工程,争取明年启用,日处理达到2万吨;继续推进已经完成2公里、总长8公里的分水江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标准堤塘建设;投资600万元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届时可以容纳镇上的企业全部职工参加联欢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多万元,新建8000多平方米的三宾馆。要利用城镇相对趋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建立横村针纺织品交易市场,可以把横村现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到交易市场,同时利用“中国针织名镇”的品牌,吸引异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到横村交易市场来设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更可以为横村1000多家针织企业建立一个对外宣传和展示的平台,从而做强做优新型块状经济。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必须坚持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镇财政今年将投资1000万元,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补助或奖励。首先就是鼓励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二是全面巩固“十百”整治成效,美化优化村容村貌;三是加快农村饮用水改造;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五是大力推动农民下山居住和村庄建设工程;六是积极引导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集体资产整和,整和成功运转正常的,每村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切实推进一个中心区块、两个中心村、四个重点村和十六个一般村的建设,对镇域范围内的“一江四溪”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治,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离不开当地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准。这里指的服务水准就是投资发展软硬环境品质的高低,这种品质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随之变化。就拿我们分水镇的制笔业来说吧,过去的十几年里,历届政府都想方设法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致力发展遍地开花、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经济,特别是在做“大”字上下功夫,生产出了60多亿支,够得上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使“中国制笔之乡”这块牌子打得响当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主动接轨长三角,无缝对接都市经济圈,尤其是要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仅靠做大分水制笔业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强”字上做深文章、做透文章、做好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的方向。
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肯定地说,分水镇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得到了巨大的优化。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等,都为分水镇接轨长三角,融入杭州、上海都市经济圈提供了高速度、大运输、低能耗的交通保证和区位优势。同时这些年来,政府为了鼓励做大做强分水制笔业,先后投入1.6亿元,开辟东溪、西关前期工业功能区3200亩,基本完善了道路、水、电、管网、亮灯、绿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由于硬环境的不断优化,要求落户工业功能区的企业接踵而来,目前仅剩700亩的土地发展空间。但是,为了使城镇功能不断向工业功能区辐射,我们镇政府决定在未来两年里,再投资4000万元继续完善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的辐射能力,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先后取得了“全国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殊荣,但是我们还要争创“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品牌或荣誉。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实施“内优外展”的方略,对城镇老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进行美化、亮化,特别是要将原来雨污合流改造成雨污分流工程,让城镇真正靓丽起来,实现共建共享生活品质。在新城区,以大力拓展为推进方式,投资1.8亿元,先后建成了5公里长的集防洪、城镇景观于一体的大堤坝,城镇主干道东门大道和南门大道,新淳西路拓宽改建、武盛路东延、桥东商贸大街一期工程等,即将建成日供3.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排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科技创新中心、占地30亩的城镇中心公园等。同时投资1.1亿元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建成桐二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使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外来民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以更大的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循环发展,把无缝对接和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转变为具体实践,今年将重点启动桥东滨江区块的拆迁改造工程。
高效能管理城市,是一件政府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的硬任务,同时是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得益彰必不可少的手段,来不得半点懈怠。通过政府的努力,我们将县里城市执法局的职能延伸到分水镇,成立分水城市执法中队。在政府组织牵头下,会同工商、卫生、交警、公管、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出击,对市容市貌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接着一鼓作气,在原来60位环卫职工的基础上再增加30位环卫职工,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并配合5位督查员、10名老干部每天进行跟踪检查。为打造“平安分水”,在加强巡防队伍的基础上,政府将投资100多万元,在城区安装电子眼,实行全程监控。如今,迈步在分水镇,不仅能看到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场景和浓浓的商业氛围,更可以领略到这里“中国制笔之乡”、桐庐县副中心城市的风貌。
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除了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外,政府要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的直接服务,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同样重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今年是“作风建设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举全镇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见,每位镇干部深入企业第一线,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实行敲门招商、带项目招商等。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进和规模企业,由班子成员结对跟踪服务,一般干部按照结对企业的方式实行上门服务,让企业主一心一意扑下身子搞生产、发展生产,做优做强分水制笔业,努力打造新型块状经济。同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多合一”企业,对家庭作坊式企业,要对其营业场所重点进行监督,跟踪检查,决不留死角,排除隐患。在此基础上,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全面进行安全教育,为企业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通过致全体市民一封信、宣传车、横直幅标语、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弘扬优化政府投资发展软环境,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坚持说到的要做到,的一定要兑现,坚持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浓厚发展氛围,把“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真正打造成为“人文分水、平安分水、活力分水、魅力分水、富裕分水、和谐分水”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何谓新型块状经济,就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创新型、集约型、环保型为发展模式,具有产业集聚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群。结合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和“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的实际,大力发展制笔业这个新型块状经济,推动现代产业集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将是提高分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那么,分水镇如何在近五年内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呢?我们镇党委、政府一致认为,要按照县委戚书记今年蹲点分水调研后提出的创新理论,加快实施“蓝海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制笔经济。“蓝海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求在政府主导服务的积极作用下,使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利用创新、低成本、差异性来赢得市场,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从分水镇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实施“蓝海战略”,主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出实招、出成果。分水镇经过20多年的实践,制笔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中国制笔之乡”的声誉逐渐遍布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昔日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企业,受人才、技术、信息、观念等一系列条件的局限,已经很难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胜出,分水镇制笔业同样如此。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依靠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委托浙江大学帮助分水镇制定一个近五年内加快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规划,重点对分水镇的制笔品牌、质量、贸易等3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创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通过走访、摸底、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在征得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广众、云山等6家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做优做强的制笔企业“抱成一团”,总投资5000万元,注册资本1180万元,新组建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使之逐渐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龙头。它的组建和诞生,标志着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走向强强联合型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制笔业的新纪元,更是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型块状经济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开端。
通过强强联合,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加之原本管理、销售、新产品开发等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好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分水制笔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制笔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开辟出一条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路子来,不再重复走传统的块状经济的老路。不仅打响自己的品牌,同时摆脱依赖外贸公司、大公司的经营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仅龙头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引领当地一批中小企业跨洋过海,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拓展市场中要多面出击,特别要把握“四个市场”的拓展,首先是内贸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的市场之一,有许多有利因素,要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30多个销售窗口的基础上,发扬“钉子”精神,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辐射市场半径,限度地占领内贸市场。其次是外贸市场,要通过比较多的国际贸易交流会,或者是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公司的友善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争取尽快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窗口和办事处。第三是有形市场,就是充分利用好“中国制笔之乡”这块来之不易的区域性品牌,在当地打造中国制笔配件商品市场,使之成为中国的制笔用品采购基地。第四是无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制笔专业商贸网站。目前,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将开发出国际市场十分俏销的莹光笔,生产规模大,在当地足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一批小企业可以改变过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现状,轻装上阵,为其加工配套业务,从而实现加倍双赢。因此,我们坚信分水镇第一家强强联合型企业出现以后,接着将会出现第二家乃至第三家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致力提高执政能力,把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分水镇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鉴于目前分水镇有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的实际,我们初步设想,通过几年时间的奋发努力,在扩量的同时,主要突出质的提升,让这批有一定能力、有一定潜力、有一定活力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如果把10%的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同样是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好路子。为将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建立“孵化器”,政府正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尽快建立一批标准厂房,使中小企业联建集群,优势互补,减少中间环节,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技术革新之路,特别是克服劳动力趋紧问题,引进国际先进机械设备。如“新富”制笔公司运用的现代新型打笔机,一天的工作量,赛过3~4个人的工作量,省工、省时又省能耗。在发展品牌战略上,五年内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中国制笔之乡”这块区域品牌优势,培育出浙江2~3个,杭州10个左右,力争摘取一个。届时,使分水镇的制笔企业从目前的600多家浓缩到200多家左右。
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做优做强制笔产业群,主动融入大都市经济圈,关键是要攻克技术难题,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分水镇制笔业有600多家企业,1.8万人参与其中,但是有许多的共性技术问题,如果在政府的服务之下,集聚百家之长,建立起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对此,我们党委、政府下决心利用浙江大学的技术力量,坚持以民资为主体、政府积极参与的原则,在工业功能区建立了“浙江省制笔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中心”启动以后,产品设计、质量检测、信息服务、高新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这里完成。如果研发出共性技术就无偿给予企业使用,如果研发出是个性技术,就通过公开、公正、公平方式进行转让,从而不断促进分水镇新型块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分水镇这块“中国制笔之乡”牌子愈擦愈亮,放出万丈光芒来!
昆山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上海经济圈中一个重要的新兴工商城市,历史悠久,物产丰饶,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面积921平方公里,人口59万,辖15个镇。至20xx年底,其已累计批准来自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企业20xx多家,合同外资近100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45亿美元,开工投产企业1000余家。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的有300多家,超亿美元的有20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昆山投资23家企业,另有一批行业领先的国际知名企业、财团和跨国公司在昆山落户。昆山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有: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出口加工区、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昆山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省级昆山高科技工业园、中科集团昆山高科技产业园和昆山国际商务中心。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精密机械行业已发展成为昆山的优势行业和领先行业,但是这一切的辉煌都是缘于改革开放的到来。
昆山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历程以及现状
所谓开放型经济模式,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或地区通过对外开放将本土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融合,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类型与方式。因此,开放型经济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就了长三角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而江苏“开发区产业集聚”、“浙江现象”和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不断深化,也奠定了长三角在21世纪初期在中国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产生与演变,在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充当着领头兵,是名的“苏南模式”代表城镇。起初“昆山模式”是对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的高度概括。昆山以乡镇集体企业起步并由此而迅速推进所体现的“苏南模式”, 作为工业化的一种区域范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昆山模式在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大发展、进入90年代后,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原有的模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已难以再有作为。9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在经过对内进行产权改革,对外实行开放后,抓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机遇,走上了国际化发展道路。这一嬗变,使昆山有了全新的内涵,以“外资、外贸、外经”三外齐上,以外养内”的战略为基调,突破了原来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城乡经济结合的旧模式,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在世纪转折时期重新显现出生机。尤其在利用外资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也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典范。昆山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对外开放发展之路,其以“引进来”为主要特征,其模式在为江苏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33年以来,昆山采取了正确的经济发展策略,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了许多经济上的飞跃。33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3年的沧桑巨变,33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昆山必将再接再厉,而昆山的经济的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昆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目标和打造“三大名城”的总定位,牢固树立“改革、创新、责任、担当”的理念,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增强拼搏劲,全力增创“七大领先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运行平稳、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取得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5.3亿元,增长12%;工业总产值8520.5亿元,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3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1069.6亿元,增长18.8%;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注册内资2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630元,分别增长15.1%和16.9%。实现中国台湾电电公会大陆地区“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四连冠。连续四年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第一。
1. 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经济运行组织。在全市营造推进现代化的强烈氛围,加强形势研判和措施跟进,组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重大产业项目联合开工开业活动,推进158个市级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开工数和开工率均创近年最好水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0亿元,增长19.2%。突出抓好外贸工作,实现进出口总额865.7亿美元,其中出口555.2亿美元,分别增长1.2%和4.1%。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17.5%。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研究出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新28条政策,创新实施“168”服务机制,深入开展“解决问题月”、“诚信服务月”活动,成立台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加强能源、土地、劳动力等要素调控保供,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政策倾斜,推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860.6亿元,增长12.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7%,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服务经济量质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第七届中国零售商大会、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全球总决赛等系列展会。成立昆山创新股权投资母基金,累计引进各类基金320亿元。创业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立运营。全市上市企业增至10家。载体功能加快完善。积极推进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申报工作。综合保税区二期通过验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花桥经济开发区跃居“中国服务外包园区十强”第二名。绿色发展有效推行。深化与中国台湾电电公会的碳足迹专案合作,健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机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0.42吨标煤;外资、内资亩均投资强度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3.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增强。工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阳澄湖科技园获批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加强与著名高校院所的合作,新增产学研联合体68家、企业研发机构157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3.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创新成果不断显现。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2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67个。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实施知识产权扩面提质工程,新增专利申请3.2万件、授权1.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84件,增长90.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件。设立首个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由昆山企业主导起草的18项国家标准成功发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1件、名牌产品5个。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8人(累计59人)、省“双创”人才9人(累计43人)。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3家。新增高技能人才1.7万人,全市人才保有量达28万人,人才贡献率46.9%。
4. 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积极培育践行昆山特色核心价值观。精心塑造文化品牌。全力建设“道德之城、乐仁昆山”,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成功举办昆台文化交流月活动,精心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演出获得成功。举办国际文化旅游节、国际啤酒节、昆剧艺术节等活动,全民健身行动项目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4.9平方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功举办20xx中国动画年会,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5.切实加强社会建设管理。突出“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劳有厚得”和“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的“五有三多”目标,形成社会和谐发展新优势。扎实推进富民增收。完善低收入群体增收政策措施,发放创业小额贷款3.1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1∶1。进一步推广村级联合发展方式。全面实施民生保险,稳步提高养老、医疗等保障水平,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失地进城保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建成中小学校、幼儿园18所,开工建设30所,深入开展教师置换式轮岗交流,教育均衡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卫生中心开工建设,康复医院成为二级专科医院,新增医疗床位739张。大力推进养老服务,新建养老机构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0家,新增养老床位1706张。加快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农村动迁安置房373万平方米,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9.4亿元。率先在全国县级市实现自动取款机“村村通”。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平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法律援助“民心工程”深入实施,“四项排查”工作有序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预防和调处。军民融合式发展成效显著,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
6.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市域控规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公共交通、高铁公共走廊带、养老服务设施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功能设施加快建设。昆山杜克大学获批挂牌,文化艺术中心一期、体育中心游泳综合馆建成试运行,老年大学主体完工,西部高级中学等一批功能项目启动建设。交通体系加快优化。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花桥段完成土建施工,中环快速化工程扎实推进。新投放出租车120辆、公共自行车3000辆。环境面貌加快改善。老居住小区改造有序推进,自然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600万平方米。昆山被评为“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
7. 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顺利完成市镇两级人大、政府和市政协换届工作,以全程差额方式选拔出一批年轻领导干部,班子结构和能力素质进一步优化,深化选拔任用干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非公企业党建四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机关、社区等党建创新工程取得新进展,荣获 “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称号。党的作风形象不断优化。坚持高点定位、高效集成、高质服务,实施第十次大规模审批提速,网上审批率提高到50.4%。严格现代化进程督查和问责,电子绩效考核实现市、区镇、村三级全覆盖。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解三促”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快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我们将以党的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新昆山精神,始终秉承“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提振精气神,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责任担当,更高层次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更高水平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继续走在现代化建设的前列。20xx年主要指标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工业总产值超9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保持平稳发展。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抢抓新科技革命正在酝酿突破的重大机遇,加快完善人才、创新、金融体系。以建设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深入实施“3515”计划,力争新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加快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等服务经济,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巩固提升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
二是坚持文化引领、融合发展,加快做亮文化昆山品牌。深化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学习研究和宣传普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实施《昆山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管理办法》。深入推进“道德之城、乐仁昆山”建设,不断丰富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内涵。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积极开展更多更好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管理创新,加快提升社会和谐程度。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极探索区镇合一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现代商贸业态档次,深化研究轨道交通项目,扎实推进“智慧昆山”建设。围绕“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劳有厚得”和“收入多元、保障多重、生活多彩”的“五有三多”目标,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加快推进平安昆山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管理创新。
四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建设生态优美宜居环境。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加快消费观念转变,开拓绿色市场消费需求。完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五是坚持执政为民、务实清廉,加快提高政治建设水平。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切实强化执政能力建设,抓住省直管县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机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探索简政放权、规范用权、协同联动高效服务新举措。切实推进法治昆山建设,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乘势前进,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平稳优质发展,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谱写“昆山之路”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