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3篇)
8月26日我们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教务处正副主任及各学科组长的培训学习活动,虽然学习只是半天,也让我们收益匪深浅,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们学习了金伯康副院长关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堂观察与评价的专题讲座,使我们意识到了作为一线教学管理者和教研组长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同时也让我们的教研工作有了一个方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好本校的教研工作。充分地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与研究,才能促进教学,促进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进步。对此有几点感受:
一、提高自身认识,提升教研能力
金伯康副院长首先从理论的高度让我们认识了教学方法的重性,列举了中外教育名家的关于教育的论述。有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也有苏联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更有美国杜威的建构主义理论。通过理论引导大家清楚教学研究就是要明白“教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还帮助大家认识了“一堂好课”的实质。更为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些具体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提出了课堂观察与评价的关系,得出了可操作性量表操作以及怎样通过量表来进行评价的结论。让大家教深受启发。自身的观察课堂水平与评价一节好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转变教研观念,推动教研发展
金伯康副院长所提出量表式课堂观察的方法,让我们大开眼界,为我们的教研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后的课堂评价,我们就可以组织各科学习并运用这种方法来尝试,避免和掮弃以往的泛泛而谈的课堂评价模式,那种空洞无物,大家夸夸而谈的教研活动可能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大家有方向、有任务,一切都有观察点,一切的评价都是由量而产生的。而不是言而无物的。这样,只要大家的教研观念转变了,相信教研能力也会提升的。
三、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与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因此,校本研究必经以教师为主体,本次培训学习后,我们心段以科组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认真学习金伯康院长的课堂观察方法及评价方法,让科组活动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科组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整学校大家庭的发展,这样学校的教学教学质量就会得提高。
四、一些建议
1、这样的培训学习内容很好,但要选择每年8月中旬或开学后,因为开学之初教务处的工作很多。
2、学习培训最好要能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参加培训人员学校听课,并现场进行组织观察与评价活动。学以致用。
培训第三周,也是我们比较期待的有关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专题讲座,分别听取了杨向东教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命题》,方张松老师《数据驱动评价改革与教育教学改进》两个报告。两位专家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专业性都很强。他们均针对中高考评价、命题的改革提出了问题,指出了解决路径;杨教授侧重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考试命题中的问题和方法。方老师则利用大数据下的考试评价结果与教育教学的关联,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成因。
两位专家站位高,理论强,具有前瞻性。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但是,细细思考之后,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是一次引领和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考试评价的指挥棒已发生变化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20xx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__年)的明确要求,看考试评价的改变:以知识点为目标为以核心素养为纲。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评价的转变。
学业质量标准即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摘录杨教授的理解就是:“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整合了特定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方法或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整体描述和界定。这种学业质量标准扬弃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转而采用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成就观。
首先,它强调的不是学科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特定学段结束后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及其特征。每个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在整合或重组学科知识,以学科特有的观念、思维方式、探究模式应对现实情境中形成的。
其次,学业质量标准提供了对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及其表现特征的刻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同,核心素养的每个水平都指向现实问题或任务的解决。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质量要求,系统阐明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素养发展水平及其表现特征。像身高、体重刻画物理属性的水平一样,特定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了该学段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水平。在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时,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考试命题的价值方向、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
也就是说,以素养本位的考试评价取代过去的知识本位的评价。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及时更新理念,积极开展新的研究,与时俱进,方能顺应时代所需。
二、重建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观
余文森教授曾提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观念开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三大基本观念。其中,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旨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旨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立德是前提,树人是目的,培育健康完整的人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人,才是教学的共同对象。我们不是教语文、教数学,而是用语文、数学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首要确立的教学观念。
2、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意识而言,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意识是战术,着眼于学生的眼前,注重一时的得失;课程意识是战略,面向未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种教育的专业意识,是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背后的“假设”和依据。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教学改革之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是缘于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所以,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教学改革唯有进入课程层面,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检验一种教是不是好的教,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助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改革要正本清源、回归初心,要以学习为中心来重建教学体系和模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课堂,我们在教与学关系的具体操作上要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三、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高度重视
方张松老师深入为我们解析了当前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深以为然,但是,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中,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那些靠刷题提成绩的方法,是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买书,读书。还针对怎样让孩子看书的问题,具体进行了讲解。出门带书的习惯,经常去图书馆、新华书店,记下孩子的疑问。如何进行读书的任务驱动,评价问题。
我们县教体局大力实施的“书香家校一体化星级建设”项目,真得需要我们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实践。不仅是小学生,我认为,中学生更需要来参与这个项目。读书,会使知识得到丰富,读书的过程就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杰作。一个人,当他热爱阅读,内在的精神就会纯净如水,外露的气质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舒适,淡雅。
学生有了知识和能力,有了素养的提升。我想,无论什么样的考查方式,都会从容应对的;有了素养,孩子们也才会更加自信、乐观;也定会获得一个幸福、充实、美好的人生。
首先非常地感谢学校以及教师发展在线网络平台能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有幸聆到听专家出色的课程讲授,让我们能够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发展自己,促进自身的成长。
本学期我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4级讲授语言学概论课程、为16级讲授现代汉语课程,两门课程中都涉及到了文字教学的部分,日常教学中,我对文字的起源、发展、汉字的演变、造字法等知识均有介绍,但介绍较少,也未能贯通古今,通过本次中国文字的前世今生课程的学习,我对文字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文字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此次课程让我理清了古汉、现汉、语言学中文字部分,并明确了不同课程中文字部分的联系,让我受益匪浅。
文字部分内容的讲授中,我更多地是从书本知识出发,配以图片、视频,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理论、概念等知识,忽视了不同课程中都会涉及到文字教学这一问题,未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立体全面的思维方式,且忽视了对文字应用,没有做到把文字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理论、概念等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更要帮助学习者,特别是已经学过现汉、古汉正在学习语言学概论的大三学生树立起全面理解文字,贯通古今的研究方式。同时,在讲授中,也应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对文字的应用,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语言学,作为一名语言学教师,我坚信语言知识的讲授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更需要帮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在学习结束后,受到课程启发,我要求学生完成文字使用调查报告,做到学有所用。
此外,通过学习,我也发现自己对文字教学的把握不是很全面,我对文字教学的认识只是局限于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一些教材以及相关的论文,对文字与音韵学、训诂学的联系以及古今文字发展演变的情况并未深入研究,文字教学的方法也不是很灵活,通过本次学习,我系统的掌握了文字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学到了一些文字教学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讲授文字部分的时候出现过一些错误,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我将把学习结果运用于我的教学,不断地总结改正,做到把文字教学更好地呈现给学生。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思考了更多的问题:如何深入地研究文字,如何写文字方面的论文,如何去设计文字教学的课堂,如何去看待自己的学生等等。再次感谢学校以及教师发展在线网络平台为我继续学习提供帮助,让我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自己的不足。恳请学校能够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我们一定会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开学初,参加了“延边州高效课堂集训营”学习培训,对“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亲历“小组深度建设”、“导学案编制”,将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体操作,进而创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觉得诸多问题需要再细细思量……
一、高效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个人认为,“高效课堂”不是凭空出世,而是“传统教学”衍生而来。传统课堂特别是新课改以后的课堂从来不反对“以生为本”,反而是极力倡导生本课堂,反对“以本为本”。在传统教学评价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有实效的课才被评为好课。凡是能蹲下来与学生为友,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解读生活;教授的内容、方法新颖、活泼;且形成风格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深受学生爱戴,也被学界首肯。因此,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其实并不矛盾,绝非死敌。高效课堂不过是将传统课堂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最优方法“拿来”形成“模式”。
当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严重问题;但绝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和批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应该采取一种扬弃的态度,继承并发扬精华部分,改革或摒弃的应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无需将课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测,让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实施和探索。所谓高效课堂不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另起炉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将高效课堂理念与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结合起来,恰当地进行相互平衡和渗透,从而构建开放而扎实、具有生命力的课堂,真需要我们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课堂中教师主导角色的认知。
为师之道,贵在于导。“主导”何为?
其一是引导。它是启发式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使学生尽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时,教师如果及时疏通,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便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茅塞顿开。疏导要热情、灵活。教师若能满腔热忱,学生的思维易被激发而活跃,教师若疏导有道,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远。
其三是指导。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而且随时用正确的方法去组织学生学习,直到学生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为止。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摸索与总结出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所运用。总之,“善教者,善导”。
另外,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离开“精讲”。
要做到精讲,教师必须要言不繁,善于一语道破。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把难点用最通俗、最精练、最鲜明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讲明白。科学的讲授才能准确无误、事半功倍,艺术的讲授才能化繁为简、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说,课堂需要教师倾情关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师生双向生命激发的过程。离开教师基于学生渴求的善导、精讲提升,课堂极容易流于肤浅,缺乏深度,阻碍部分学生的深层需求和高品质快速发展。所以个人不赞成模糊教师的专业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语课、语文课等等论调。三个人同时上十个班的课,也让人疑窦丛生,课堂难道是流水线吗?
能不能做好高效课堂模式化教学,教师是关键,优秀教师可以一课多式、一人多式、一时多式。反过来说,好模式也对教师教学的随意性等加以约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无论教师还是教研员,都只是过客,不是主人。新课堂更需要渊博笃学、业务精湛、视野广阔、思想深邃、文化素养一流的高品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的自我提升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
这几年我们也一直提倡高效课堂模式教学,初衷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为教学成果来争取荣誉。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回归教育的本质。
13、14日我到XX学校参加了语文教研培训,培训教师是XX市的三位专家型教师。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部分中学教师和教学副校长及教研主任也参加了培训。
整个培训期间的内容是听了两节小学语文课。观摩了XX大学附属XX小学郑XX老师的《有趣的`儿童诗》及另一位教师的《槐乡五月》。授课后两位主讲教师进行了说课,XX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姜评课,并听取了其专题讲座《学会思考——听评课的意义》。现将参加培训期间的收获、要点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教学的特色
《有趣的儿童诗》一课,其设计理念就是用儿童的视角学习课文,将儿童诗还给儿童,发现童真,展现童趣。通过听诗、吟诗、写诗展开教学。
《槐乡五月》一课,从语言出发,再到语言。教师带领学生“慢慢走,欣赏它”。
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视野
两位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有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独到理解,也能独立深刻地解析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计划。
《有趣的儿童诗》一课,教师把握了儿童诗的内核,儿童诗是儿童生活的方式,教学是为了进入学生的生活。诗也,情也,诗歌中有浓浓的情,儿童诗就要体现儿童的情趣和意趣,反映儿童的生活。所以教学中蕴含着写作训练,教师唤起儿童的记忆和回忆,把回忆转换为想象,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落实语文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至高目标。
三、听评课的意义,要落实五想
一想,课文基本思想的把握是否正确。教师要正确、全面把握教材,挖掘其价值与内涵。
二想,教学目标的拟定是否准确。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
三想,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简明。
四想,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齐读用于排比句,用于照顾个别孩子,默读时要思考。
五想,听写读写技能训练是否落实。
四、为期两天的培训,使我形成了思想的碎片。
阅读教学中要品词品句,落实语言文字的表达及运用;
教师要深入钻研《语文课标》及教材,独立思考及备课,对语文文本要有准确的、个性化的解读;
语文学习是厚积薄发,教学从语言出发再到语言;
要通过文字感受画面,把课本语言转换为情境,不能用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
课外阅读要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要让孩子沉浸在语言文字中;
评课要评在点子上,说课要说到关键处;
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展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无所谓陈旧、好坏;
教学的切口要小、要巧,教学思路要简单明了,教学过程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阅读教学要品词品句,训练学生的思维,加强情感联系;
文本解读是备课的基础,教师要把自己设计成不同的角色,走近文本、走进文本,以作者、语文课本主编、教师、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专业解读,解读要专业、深入、准确;
专业解读的文本的方法:标题、主旨、思路、语言特色及表达方式、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五、与教学副校长与教研主任的交流
培训过后,我与教学副校长与教研主任的交流,一致认为学校教研情形不乐观:学校对教研活动不重视,无专业引领也无经费投入;教师对教研活动也不重视、不学习,不钻研。
六、对自己教学的思考
我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有进步之心,但精力有限,能力不足,特别是科研能力不足。所以要对工作心怀敬畏之心,努力去做。我也想用姜淑兰老师的说结束本文,教师学会听课与评课,就是学会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学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即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开拓创新。
一、树立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观念。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教学研究的各项机制,走科研兴校之路。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只有这样的校本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
二、校本教研活动要求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校以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以主任、教研组长为具体教研的实施者和指导者。结合教学质量年,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校长带头次次参与听课、评课、讲座和指导等。听了大量的“推门课”,对照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评课的当中,克服了那种说套话、说好话对提高教研目的毫无帮助旧习惯。而是能够结合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提出较有批判性的评课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学校教研组的着力点,不仅仅是备课的职能,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和安排教研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分工合作,共同成长。结合教学质量年实际,安排了大量的校内公开课。人人上课,人人评课,扎扎实实地进行。充分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本教研课。每周进行一次的教研会进行布置和小结,安排一周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活动。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我们指导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各科教学。
3、收集资料,利用各种资源。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生活与工作都被信息包围着。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收集教学信息,从而解决校本教研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供可借鉴的教学资源,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为了提高校本研究的效益,我校提出,一是收集教师个人教学资源。二是收集他人教学资源。教师进行上网下载,把一些有价值可利用的课件,好课案例,试题以及课改理论进行收集归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把个人教学资源和他人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修正,有助于校本教学研究的价值。校本教学研究没有现成的模式,一切都在探索和摸索中。
x年1月12日在我们朵朵幼儿园进行了一次中班教研组长的培训,其中包括区域观摩、集体活动展示、教研活动及玩具推荐会。
在佳佳幼儿园崔惟老师的带领下为我们组织了一次比较有效的教研活动,给我印象最深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一、充分的活动准备
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前,作为教研组织者,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崔惟老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整个教研活动,她在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与执教老师的沟通:崔惟老师首先让我梳理应彩云老师的教案,其次还让我把自己的活动修改内容告知于她,使她自己在教研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
2、理论支撑:由于所要研讨的课例是音乐活动,所以崔老师在事前准备了一些关于音乐活动的理论知识,包括唱歌活动、节奏乐及韵律活动等,帮助教师们梳理相关经验。
3、关键性提问的预设:在制定教研方案时,崔老师都能很清楚地把握每一环节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在解决每一环节时,崔老师都会有一些关键性的提问,让教师们能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有效的互动技巧
崔老师在组织本次教研活动时,都会给我们一种很轻松的氛围,所以教师们都很乐意去表达。
1、在每一环节结束时,崔老师会针对教师们的`回答或是各片经验的交流进行小结,梳理相关经验,这其实与上集体活动是类似的。
2、崔老师在教研过程中还运用了现场模拟体验的形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们参与教研的兴趣。以上两点就是我对参加本次教研活动后的一些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x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x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x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教研员学科培训,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教研员我倍感荣幸,因为对一个新成长起来的教研员来说,这是我最好的锻炼成长的机会。短短几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聆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我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充实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浅。
一、培训感悟:
首先,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从观念上,从理论知识水平上,方法与技巧上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认识与提高,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质的进步。其次,通过这次培训,促使我在自己的教学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借用这句话,我觉得对自己以后在研讨教学方面以及自身教学也要进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一名教师能成为教学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练,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起来的。过去我自以为自己的教学水平是可以教好学生的,对于教学中的深层次的思考认识不足,反思不够。通过培训,我看到了教师们的严谨的教学态度,授课的专致,看到了同行们的认真钻研与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我要和综合学科教师们一同钻研业务,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学生的教育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第三、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所任学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按照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贯彻好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宝贵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使我的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课改浪潮汹涌磅礴,教学方法五彩纷呈,使得有些教师茫茫然,惶惶然,举手投足不知所措。先学一家,融汇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后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以及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我相信,在聆听了老师们的专业教学后,在向同行们学习后,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下,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二、肩负重任,不断学习
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我明确了教研员的目标和职责,深感一个教研员肩负的可是重任啊!自己虽然在教学一线工作了二十多个年头,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点微薄的成绩,可几天的培训,我却茫然了,感觉到心头的压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个老师到一个教研员的差距!教研员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学中的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肩负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长为一名教研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向文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学习,并注意与自身的工作联系,活学活用,逐渐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
三、勇于创新,促进专业成长。
教研是服务,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服务于教学质量。一个教研员只有深入教研,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促进专业的发展。
四、团结协作,相互促进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合作的团队,离不开一个有效的组织,而校本教研是最好的载体,作为教研员,在这个团体、组织中起着研究、指导、服务作用,只有扎根教学实践,尊重教师,团结协作,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与教师共成长。
在以后的教研工作中,我会以专家的理论指导自己,不断深入学习与实践,为教研捧出我的真情,做校本教研的榜样。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参加了x市组织的乡镇数学教研员培训活动。在这几天里我们观摩了七节课,这些课都是在全国比赛获得一致好评的优质课,也听了优秀教师的点评,自己也参与了点评,可以说通过短短两天的学习收获很多。所以,我简要的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是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
这期间我听了x老师的《垂直》一课,感受颇深,这堂课打破原来教学模式,没有创设情境,也没有让学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给出垂直定义,然后逐步分析定义,实现对定义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听我这节课,我心里打了好几个问号。这节课为什么可以这样上?别的课这样上行不行?什么样的课可以这样上?最后我当初这样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所有的教学模式,之所以这节课能用是因为,垂直这个概念是人为定义的,不是说可以通过推理,交流得出来的,比如说,太阳,月亮这些名词一样,是前辈给起的名字,我们就没有必要费劲再起一遍。也就是说类次于这种定义性的知识可以。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学到的,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线段,这种也是可以的。
(二)还数学课堂安静
尤其是听完x主任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套用潘主任的话就是一节课就那么些时间,话都让老师说了,学生说什么?时间都让老师占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哪里?
(三)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学习培训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x老师和梁少美老师,张老师幽默,梁老师和蔼可亲。
总之,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尤其是一名教研员,需要学习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通过本次教研组长培训,我受益匪浅,心潮澎湃。使我真正认识到了校本教研的真正意义,知道了一个合格的教研组长应具备的素质和引领教师踏上专业发展的途径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等,这对促进我校的教研工作具有重大的作用。
我认为,要做一个合格的教研组长,首先自己要是一个品行优良的标兵,必须怀有感恩的情结,具有阳光的心态,拥有博大的胸怀。其次,自己必须是业务精湛的专家,做一个安心根植于课堂的组长,做一个能有效设施教育的组长,做一个教有特色、研有特长的组长,因为有特色才是有生命力的。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时必须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加强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升自我。再次,要做一个研究反思的能手,因为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要做一个活动策划的主角,做一个不断超越的勇士,不断超越,做最好的自己。最后,要扎实开展好本校的教研工作,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本组教师的水平,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积累数学教学的经验、案例,形成本组数学教学的特色。
作为一个教研组长,我们应该带头下水,带头反思,形成一种凝聚力,形成一股教研风,把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真正有效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xx年4月25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卫辉市首次中小学教研组长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听了丰玉萍老师的讲座《关于“走上教师专业发展的高速路——怎样有效备课》,候舒霞老师的讲座《心之力》,张薇张主任的讲座。下面是我听了老师们讲座的自我反思
(一)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这次培训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
(二)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但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教学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各位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感受到,有效的`数学课堂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其实平时教学我也会萌发许多的想法,闪现许多的灵感,但是事后总是没有把这种思维的火花及时地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一种教育资源。这几天集中学习让我静下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了很多误区,也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所以不断总结、及时反思这种优秀行为应成为一种坚持的习惯。
听了两位专家老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极具现实指导意义。两个讲座,一个主要关于“教学写作”,一个主要关于“教研开展”,表面看来不相关,实质上相辅相成,无论是“好课写成好作品”,还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都需要我们思考、创新、总结,更促使我反思: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团队如何带真正成长,印迹怎样留才能看见。
一、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
冯教授的报告,我最大的想法就是“该写了,该动笔了”,我们每节课上课之前都有很多精心准备的思路;上课之后,也会有新的发现;上课中的灵感闪现,我们会觉得真好;教学的时间长了,我们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一些经验,或者想给年轻老师的一些指导的想法;但是你要让我们说出个123来,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没有精心的去整理过我们的思路,没有归纳过我们的经验,没有随手把它记下来,也没有把他归纳梳理一下。近些天,我也正在给我的主持的小课题结题整理所有的资料,课题研究的事我们都做了,资料也都有,但是要把结题总报告写流畅,还是觉得不知道怎么下笔,好像有一大堆的东西,要按照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写明白,让别人也能看明白,好不容易啊!反思原因就是在行动中没有随手记下来把想法写清楚。
原来为什么没写啊?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懒,“不动笔”的懒,更是“思想上”的懒。那些专家教授,也是从我们的普通教师中走来,为什么他们会成为我们的榜样?关键是因为他们有思想,在每一次行动当中去思考,去总结,听了冯教授的讲课,我突然信心倍增,如果我能够写,坚持写,把我平时的教学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总结归纳,说不定也会成为专家呢!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深入思考,每节课后都要分析自己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想办法提高,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原地不动。
每次参加局里的教研会,郭局长多次提到教师要有写作的能力,现在看来,这是逼着我们不能不写了。我们看作家的文章,很多细节感觉好像都在我们身上发生过,他们就是写出了我们想说,而没能说出来的话,那么,这些教育专家就是写出了我们的行动,并在行动的基础上深挖了一点,这些深挖,就是他们的思想总结,是他们在需要写出来的时候,进一步的思想创造。希望我们都不要停留在原地,讲座让我发现,现在有一个很好的成就我们爬的更高的梯子,那就是“写作”,把“好课”写成好“文章”。
二、团队如何带真正成长
反思: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和学科中心的带头人,我如何带好我的团队?两年的学科中心团队教研能力开发了多少?有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怎样才能真正成长。
两年多来,学科中心执行主任的重担倒逼着我成长了很多。比如,我们成员都是优秀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尤其是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很多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需要我来总结,那我总结什么呢?“我重复老师们的话?我推倒老师们的理论?我一句话总结很好很好?”都不行,所以在每次活动之前,我都要在心里多次的想,我把话怎么说大家更明白,把这个事怎么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评课老师们研讨的时候,我思想飞转,我有什么更深的理解能让大家眼前一亮,让大家能够深入领会每次听课评课的深度。所以我觉得成长是逼出来的。
怎样带动团队教研能力的提升?张志伟老师的讲座真是“及时雨”。听了张教授的教研活动开展过程的案例,我收获了一些直接可用的方法,比如教研先从“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开始,既能让大家有话可说,又能发现问题,展开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总结经验规律,这个方法我会马上运用在下次的教研活动中。
教研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做创新的研究,用心思考活动如何开展才能有效。不做流于表面形式的教研,只为所有教师通过教研有收获有提高。
三、印迹怎样留才能看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觉得我们教书也要留印迹,在讲台上留下了几十年的足迹的同时,还能留下点什么呢?希望留下几篇好作品,留下一点教研成果,当我们离开讲台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回忆,为自己而骄傲。但是不容易啊,任重道远!
趁我们现在还站在讲台上,努力思考和总结,留下我们教学路上成长的印迹,这样也能“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了。
4月25日,我参加了师校举办的小学数学教研会,在这次活动中,真可以说是开了眼界,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更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们学习。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
这四位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动画片的形式导入新课,有的以引用名人话的形式导入,有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有的以生活实际导入。杨芳老师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电器世界——《买电器》,逯东波老师用了讲故事的方式导入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摆一摆》,孙舒蕾老师用了孔子的话:温故而知新导入了《长方体(一)复习课》,李广宝老师以展示本校的情境导入《分数混合运算(二)》。他们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二、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在这几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摆一摆》时,逯东波老师让学生动手去摆一摆,量一量,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第三、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教师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李广宝老师的《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李老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语言、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让自己的课堂也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切实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也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第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你的问题提的真好!”“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第五、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的目的一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为了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如花似锦,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培训会如期而至。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大家相聚一堂,研讨交流,倍感收获颇丰。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都很丰富。
首先,听取了丈八丘小学董春玲校长的报告,大家都深深为董校长勤奋敬业的精神所折服。她独特的办学特色,于细微处见真谛,于平凡中见伟大,思路超前,理念先进,精神不倒,永不言败。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加快发展,自主发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标,有梦想。
二是扎实推进教科研团队建设,培养优秀教师团队,以教科研促发展。应该说我们的起点要比他们高,我们的条件要比他们好,我们可以跨越式发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级教科研网络,真正做到校校有课题,人人有课题,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再有,敬爱的市小学语文专家陈中杰、李玉华老师的讲话,是我今后工作前瞻性的指导。从他们的讲话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员的角色,教研员是新课程理念的传递者,承担着对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虽然面对崭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们和一线教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研员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态度、理解程度,却将直接影响着一线教师对新课程的执行力度。
总之,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为教研员的角色定位。作为教研员要在不断学习中更新观念,创新学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在教育教学指导工作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为实施素质教育尽职尽责。
11月26日的学习,从张志伟老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中拉开序幕。张老师围绕实际、实在、实效三个关键词,以案例漫谈的形式告诉我们教研活动是为了学会思考,让课上得更好。张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应立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每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脚踏实地的以学生的获得为准则。教师要在其中学会反思和改进课程教学。张老师说,我们要用故事的方式做教研,做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教研活动就是组织老师讲教学中的故事。张老师的结束语深深地启迪了我:“复杂的事情简单,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一、复杂的事情简单做
我们总是把简单的事变得复杂化,而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张老师在讲座中讲到,有一位山村老师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教学条件下,用漫画的形式讲课科学实验,收到超凡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就是有效,就是高效。
我们遇事应该探究“有没有更简单的解决之道”。比如,我们讲解单词win(赢得奖品、奖项等)与beat(赢了某人、某队等)的区别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很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而如果换一种方法,使用下面两幅图,两个单词的区别是不是就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呢。
二、简单的事情认真做
天下之事不难,难在持之以恒的做。再难做的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再复杂的事情,都可以分成很多简单的事情来完成。每天坚持做一点,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把事情做完的时候。每天进步一点,365天,就是365个进步。张老师讲到,如果我们每星期三节课,一年下来就是120节。我们在评他人的课时,比对自己。然后,我们就可以师人之长而自长了。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师备课、讲课不用心,学生自然不会喜欢,教学质量也不会好。简单的东西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就形成了流程,就有了标准化。
三、认真的事情重复做
熟能生巧,百炼成神。一件事情认真做,重复地认真做,到最后,就是凭着经验和直觉去做,根本不用去多加思考。这就是出神入化的地步。张老师列举案例:《我教口琴十三年》。一位从教室三年的音乐教师心声:从日复一日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提炼凝华,总结自己的三大收获、三大变化以及变的原因。我们反反复复地认真地做好每天的工作,我们就离“灿烂”很近了。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有一句名言:什么是伟大,伟大就是把一件事重复做一万次。世界上大部分真正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一生在从事一个同样的事情,并努力为之奋斗。
四、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做
我们反复做同一件事情并不是让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张老师以评课活动举例,时机、内容不同、作用不同、方式不同,给不同的评课的老师安排不同的听评课任务。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也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更不能搞题海战术。我们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结合新的教学装备,用适合学生的方式去提升学生素养。
化繁为简,专注一事,熟能生巧,革故鼎新……我们如此这般去做“事”,终将美好!
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的解决主要靠学校的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中,新课程的实施以来,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研究我们已经很重视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都在不停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时时刻刻都在研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什么因素可以促进教学,什么因素阻碍教学,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多人忽略的,其实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很重要。老师在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教师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看起来不被人重视,好像和教学没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教师的价值发观念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说到学生,现在的新课程更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自觉参与和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新课程的学习关系密切,因为新课程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或能提高他们的自尊感,或是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实现他们的生活目的,他自然会乐于学习。这种新课程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起着积极的作用。
深圳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小学的研究课展示,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地在和学生的情感有着碰击。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育教学就能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一节课可以使教师感到劳累,但能够使教师得到的是一种收获的快乐。
学生的价值观好像教师很少研究,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它打交道。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很简单,就是取得好成绩、是好孩子、是三好学生。就是如此简单,但简单的背后是要付出劳动的。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的情感起积极的作用,消极的情感起消极的作用,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教与学,忽略了个人价值,教与学将找不到快乐,也将阻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20xx年上学期,有幸参加由娄底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学到了教育教学知识,接受了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的有先进理念,提高了我对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的认识水平,也认识了一大批能献身于教育事业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是收获良多。
现在想来,那培训期间的一幕幕场景还在脑海里鲜活保存。开学第一课,我们那充满活力的班主任李老师用她的热情和友善为我们开启了整个学习的快乐行程。我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分好学习小组,就是在分组的过程中我都领受到了只有打开心门才能和别人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们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真诚热情地对待老师、对待学生,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怕你的热心被误会吗?怕你的好心被利用甚至伤害吗?那只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校长没有真诚投入。
其次,我们在那里接二连三地听取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学到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极为有用的知识。当时教育局一位书记给我们上了师德修养方面的课,受益匪浅。他从师德的历史源头讲起,举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把这样的课都讲得不枯燥。让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了教育,认识到做为一个校长必须向那些先贤学习,提升自己的首先操守。他也分析当下种种不良表现,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接着我们听了衡阳市二中校长的报告,他讲的是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的话题。他以自己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改造薄弱学校做校长不但要有这个想法,而且要有方法,要能智慧地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然后找到方法解决它。当然,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校长不能有私利,要磊落豁达,老师才会服你,才会跟你走,才会与你校长形成合力,推动学校这所船奋力向前。其中他的一个理念让我记忆犹新“校长一定要想着的是让全校老师幸福”,确实有点改变了我的三观,我们这校小山村很多的校长就是想着怎样和老师斗争,怎样压倒老师,好一点就是如何能欺骗到老师。所以就因这种改变,我都觉得不虚此行。然后长沙市教育局那位副局长的课就更是精彩,他本来讲的主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如何应对舆情”的,但因领导的经历超丰富,知识面很广,才华又好,所以整堂课不但讲到如何应对各种媒体,也很生动地给我们传递了各方面的知识,包括如何面对顽皮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岗位上跟家长跟社会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自我等,真的.让我们大开了眼界。特别是他给我们讲到的一个理念,认为你无论做校长也做老师也,每天都要开开心心工作和生活。确实是这校的,在生活中在我的周围,看到的都是对教学的抱怨。这是何苦呢?所以,这位局长给我们上的这一课有如醍醐灌顶。接下来,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怎样摩课的专题讲座。说实话,老教授的这种摩课的方式,就是反复地上课然后反复的评课加以改进,对初中的教学不失为一种能解剖我们课堂,改进我们课堂一种极好的方式。在以后学校的教研过程中,我有想法用来一试。后来,来自湘潭的一位高中物理老师给我们上关于不深度融合的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互联网+在教学运用上的神奇,他确是一位高手,能把各种技术玩转得得心应手,让我们是羡慕之极,但时间太短,真的没学到他的技术,以后一定要加强学习才行。教育局的袁主任上的课很有实用性,他讲的是如何写好各种公文的专题,指出了我们常会犯的一些错误,其实想想我们这些校长确实在这方面很有必要加强。
总之,那几天的培训开启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门内的美好和丰富,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动领略到那真正的精彩!
此次培训进行一段时间了,通过培训、交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收获了不少。通过这次的研修,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促使不断反思自己,同时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研修解决了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工作室研修资源,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解决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已。
二、研修,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更熟练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及课改给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通过研修,引发了自己多层面的思考及深刻的感悟。
我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细心琢磨每一节的课程资源,对语文几大版块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如:阅读教学不能很好落实读的'问题,作文教学中轻真情实感表达的问题。对做怎样一个教师有更深刻的感悟:如何做有魅力的语文教师?如何做反思型的语文教师?如何做研究型的语文教师?所以这次学习是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与智慧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语文教学与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审视和重新思考。
四、通过研修,激发了动力,加快了继续努力、力求完美的步伐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研修的动力将驱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克服惰性、无计划性,要通过各种学习,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切实为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不懈努力。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向名师迈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争取有更多的、更新的教研成果。
总之,在这次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经常性的进行研修,并且要肯下苦工夫,勤于钻研,同大家一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学期我组教研工作围绕学校对教学工作的要求,以打造活泼、扎实的课堂教学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具体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重视集体备课。
今年执教三年级的数学教师除了苗雨林外,其他教师第一次教学三年级,对教材较为陌生。所以本学期我们加大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力度,并且多多请教张红梅等有经验的老师,请这些老教师为我们梳理教材。
二、强化学习常规。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开学初,我们重点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比如书写习惯、听课习惯、及时订正错题习惯、倾听习惯、思考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讲解与引导,并且要至始至终德坚持。
三、抓好基础知识。
三年级涉及到计算、数量关系等很多基础知识,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准备在口算、计算、数量关系三大板块作专项训练,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对常用的数量关系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并深刻理解,不能单靠练习巩固。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设法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打造精品课堂。
要加强对“常态课”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研组准备认真组织好集体备课、不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真正把课改的重点放到上好每节课、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上来。在此基础上继续抓好“同上一节课”活动,提高常态下数学课堂的质量,努力锻造精品课。
春节刚刚结束年味还没散去,2月12--2月17日,我和__、__两名教研员一起参加了师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首期教学教研培训班。
五天来的培训紧张而充实,每天坐在师高级中学的教室里身体感到特别辛苦,腰酸背痛,思想却让我们如沐春风,因为这期培训班上培训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学习了张副师长的在第四届塔里木论坛上的讲话,聆听了陈书记的开班讲话、张局长的结业讲话,学习了魏局的《把握政策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凤主任《师市20xx年教研工作的总结和20__年的工作计划》,明白了师局领导对一师各学校教学教研所负的厚望。同时我们还聆听学习了师四中姚朝庆校长所做的汇报《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生---用读书滋养师生心灵》、塔高程晓龙作的报告《教研工作精细化管理》、师二中赵新亮所作的汇报《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师中学田武斌所作的《以研促教提升办学品质》,五团姜海龙、四中付晓红为我们做《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模块推行工作经验介绍》,师市教研室张春林作《师市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安排》师市教研室程建江《课堂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经》,五团民中王勇所作的《双语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师二中教研室主任高燕《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我也有幸给大家介绍了《十二团中学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思考》。会议结束前组织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考试。并对20xx年工作突出的兵团优秀教研员、师市先进教研室、师市优秀教研员进行了表彰。
这次培训我感到非常及时,来自全师26个单位的教研室主任、部分学校领导、骨干教研员参加了会议。内容十分丰富,学习培训之后我觉得过去有的模糊的内容变得清晰,有的内容听过之后觉得很有指导意义、有的单位的经验介绍可以借鉴使用,有的观念改变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各项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满载着沉甸甸的收获,还有一项感悟,那就是难忘的2月16日,这一天的培训,教育局陈书记、教研室凤主任从早上9点50到下午8点30分,一直和学员们在一起聆听单位经验介绍、聆听各单位下学期的计划打算,7点左右陈书记健步走到台上为我们做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讲座,他用心的为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好的量化工具表《教师教学行为自我检查单》,这个工具非常适合我校《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研究的使用。
另外针对各校教研室提出的工作中的困难,陈书记教育大家说要用“有难不言难、有难不畏难、有难永克难”的精神去克服,用一种快乐的心态做困难的事,做一个快乐的教育工作者。这对我启发较大,有时真的觉得学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需要面对,要将教研室林林总总的大小事情处理好、做好并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同事监督,经得起自己良心的掂量,真要有一番力量和决心,还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一份为教研工作的执著。
在回家的路上,与下面团场的教研室主任坐一辆车,小张不解地问我都快退休了,做事还那么拼,值得吗?学校教研工作需要执著去拼,不为自己而是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因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记忆,我们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我们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地过好每一个现在,说你能说的话,做你应该做的事。
因此,我想回到学校以后,一定认真传达学习师市教育局20__年教学教研培训班的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张副师长的讲话,认真学习师市教研工作计划、认真领会讲话精神,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工作中努力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抱怨,努力多一些沟通少一些命令,努力多一些集体益智健体的活动少一些枯燥难受的理论学习,通过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教研之路。
12月2日至4日,我被学校派出参加六枝特区20xx年校本教研专题培训。会上,我有幸聆听到了罗江华老师、曹菁校长、刘飞耀老师、杨咏梅和雷颖善老师等五位专家的讲座,从他们精湛的讲说中,我深刻感受到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成长帮助是非常非常大的。校本研究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和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把发现的问题提升为校本教研的问题,再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觉得这就是校本教研。通过这次培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从自身找原因,解决老师自己的、真实的和实际的问题、要转变听课评课思路,改变听课、评课的理念,真正走进课堂,到课堂里去学习,在原有听课的基础上,在做到以下几点
①通过建立课堂观察点,
②通过观察教师移动位置和学生参与的人数,
③仔细观察课堂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④教师讲课时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培养了哪些技能。评课时,要看课堂通过那些方面落实的本课目标。评课时评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现象。教学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二、要想在课堂上具有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能力,就必须不断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不断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为此要不断努力,始终保持崭新的头脑,最佳的状态去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传播者,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
三、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贯穿与课程教学之中。正确认识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有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改革就能到位了。关键的环节还在于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不只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实施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五、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考虑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创新意识要加强,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合作意识要加强,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调控能力要加强,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是无法预料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不断研究课堂调控艺术。
由于我对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学习还很不够,只能谈点粗浅的看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校本教研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探索、实践,我们一定会在校本教研的浪潮中不断得到磨练、不断地成长起来。
《一份特别教案》这次培训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
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参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师。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师要经常自省: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教师必须树立平等对待观: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
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
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学生严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认为师生间就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简单关系,因为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观点具有“权威性”,久之则会压抑学生的潜能,不利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
百年孤独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世界名著,当时我读初一,正是喜欢孤独寂寞用词的小女生,为了这个名字,我从图书馆借了来,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中,奥尔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让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边,不愿再看,直到一个月后,图书馆催我还书了,硬着头皮拿起了书,看了两页。
从看到第三页后,我的手再也离不开这本书,我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了三遍,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样的经历:我把生命交给一本书了!那一个月,我无法跟人交流,无法大声说笑,满脑子都是奥尔良家族每一个人的身影,每一个都那么鲜活,每一个都那么特立独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独于世!
每一次合上书,我都怀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翻开它,因为那种孤独从每一个字里透出来,压得我喘不过气,但每一次打开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这本书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讲了这么多,还算不上谈读后感,差不多快一年了,当年看完此书的感受到今天还清晰如昨,每一个人问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两个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种孤独,我怕自己爱上它而无法自拔,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记得当时,我一边看书,一边胸中涌上巨
一、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和教研组长
学习是教师的生命,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用知识来拓宽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可以让有限的生命走向无限。在当今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智者,让学生为你渊博的知识而折服。我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向有经验的名师学习更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不如你的老师学习,因为他们的遗憾将会是我通向成功的奠基之石,只有这样不断学习的我才能教出学科的味道,教出学科的品味,教出学科的境界;作为同时教研组长的我还要带领全校老师共同学习,让年青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让他们稚嫩的羽翼丰满起来;同时发挥老教师的传代作用,让他们体现自身的价值同时帮他们消除职业的倦怠;有机会还可以组织大家去名校向名师学习,让大家都成为业务精湛的专家。
二、要做敏于思考的先锋
思考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让我们进步,因此我们要在思考的状态下工作。教学中要思考教什么,该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这些在我平时的工作中都做到了,但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我们要思考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们除了要思考上述的内容外,还要思考编者的目的以及这些内容还可以怎样变化。
三、要做善于写反思集的能手
这点是我的软弱之处,其实在教学中我也经常反思,也有很多灵感和想法,但遗憾的是我竟让这些宝贵的东西转眼即逝,没有留住他们思维的痕迹,这也是我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吧。李雪梅老师说的好“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如写三年的反思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但要要求自己勤写反思集,我还要带领全校老师一起写反思集。
四、谈谈我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一些困惑
我们学校的所有数学老师工作都很认真,教学也很努力,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和说课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确实将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但是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我们的理论知识太贫乏了,我时常觉得连自己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都不成熟,所以我非常希望进修校多组织一些教研活动,让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向城里面的优秀教师和名师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非常感谢进修校组织了这样一次活动,让我学习了不少的知识和教研经验以及教学方法,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让自己做得越来越好。
—xx年3月12日——13日,我有幸在—xx小学参加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研组长培训,收获很大,现将心得小结如下: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我作为一名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老师多次讲解后,仍不能掌握知识,或作为班主任,对于调皮的学生,会向学生发脾气。在我聆听到李雪梅老师说的:学校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以及《南风与北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在对待问题学生时,只有发自心底的,才能打动心底,让我们怀着感恩的情结,拥有阳光心态,博大胸怀,当好一名教师。
二、做一个合格的教研组长
在以前,我们教研活动走形式的较多,学校希望教研组长们能带动每个组能真正开展有效的活动,但我觉得实际操作起来较难。后来,近两学期中,学校教科室拟订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双周二下午作为活动时间,学校会为每次活动定好主题,并提前通知做好准备。这样活动时每人都有准备,气氛浓厚,效果比较好。
但当我听了李雪梅老师的讲座后,我才发现,自己作为教研组长做得远远不够,如:终身学习的楷模,敏与思考的先锋,研究反思的'能手,活动策划的主角,这些都是我需要努力的。 两天的学习让我体会还很多,如: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罗淑清老师他们县小如何打造好一节课,团体精神。我希望以后能多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促进自己反思,促进自己学习,促进自己勤于笔耕,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幼儿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师,责任重大,在这次教师研修工作中,我有几点心得如下: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观念是教师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1、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权就是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在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师与幼儿对话时,微笑着俯下身来,目光与幼儿平视,他们会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话语和行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体验到爱和尊重,老师很可亲,从而受到鼓励得到满足。)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长大后独立生存的人。
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幼稚时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儿童主动学习是与生俱来,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原有认知结构和经验水平是不同的,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对不同的孩子来说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把孩子看做主动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学习,教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进一步获得经验,提高原有水平。让我们从习惯于“教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适应教师的“教”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创设适应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3、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独特认知特点
幼儿的认知特点不同于学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最突出的特点是:
直接兴趣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积极主动性高,而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愿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人们学习积极性的内动力,因此教师要把所教的东西变成幼儿的需要,使他们感兴趣,调动他们探究和学习欲望。
直接经验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进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需求,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创设适宜幼儿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并接纳幼儿的看法、观点和认知水平,哪怕是错误的也要接受,但此时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4、儿童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幼儿性格上的差异,带来了需求上的差异,使得幼儿在对安全感的需要上、对新体验和活动的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纲要》总则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给予个体差异的指导和评价,提供可供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促进各具特色、有差异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讲,人的智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的发展不是均衡发展的,每个人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造成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接受差异的同时,要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发现其长处给予肯定、表扬、鼓励,鼓励其弥补不足。)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1、幼儿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纲要》总则第二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所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要为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那教师要调整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和“教与学”的方式,不是我教你学,而是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大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乐学,就是幼儿对学习有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在幼儿期就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会学,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学习,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不知道的知识,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2、教育的作用是引起和促进学习,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准确地把握把“教”,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讲”和“直接告诉”,不在是拿出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和示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内容)。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活动中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发展,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食物和问题。体现“尊重意愿、满足需求、培养兴趣和能力危险的思想。比如:生成教育。
3、一日生活都是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并驾齐驱的,并互相替代。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正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组织一次活动,但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喝水的需求,教师要允许孩子随时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时要提醒节约,喝多少接多少,同时不要洒、关好水龙头等是随时都在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良好的教师观
20xx年7月2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纲要》中自始至终贯彻、渗透了几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例:终身教育观的思想,儿童发展观的思想、新的教师观的思想。
新纲要明确的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对儿童发展来说是一个促进者;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评价应该自然的伴随整个的教育过程进行;过去,传统教师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实施者,幼儿是接受者,是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东西。认为教师是付出者,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发展者,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全新的教育观。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不断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幼儿教师---我们这些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断增进专业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如今的教师,随着对教育教学的重新定位,其角色、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应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教师也要成为一个不断的学习者。
今天,崔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园本教研的培训,我颇受启发。结合这次培训活动,我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终于理清了自己对园本教研的认识,并对如何开展园本教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将自己对园本教研的粗浅认识总结如下:
一、“园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幼儿园,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它不再把外出学习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而是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园本培训,发挥幼儿园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之间、园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园本教研”的教研方式体现教研的场所在幼儿园、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园本教研”要坚持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创设宽松的环境,催生出许多新的教研方式,使教研走近教师,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的建设。
三、园本教研的方式:
方式1:参与式研讨
它是指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这种方式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方式2:专题性研训
教研、师培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研内容要专题化、微格化,应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专题培训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场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延续几个月的专项培训。
方式3:课题化研究
课题研讨式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精神追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课题研讨式培训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适合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同时,为了防止因为年轻化造成的许多教师无法入手搞课题,可以让幼儿园的科研骨干承担组长一职,将其余教师按照兴趣和教学实际需要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以群众的力量带动个体,让教师在集体中成长。
方式4:案例法研究
案例研究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在过程中,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教师们要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案例研究多采用讨论法,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使她们有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如我们可以采用呈现案例(文字或录像)——小组讨论分析案例——集体讨论——总结评述的过程研究“如何组织晨间谈话活动”、“如何进行说课”“如何更好地与家长交流”等问题的研究。
以上是我对园本教研的几点粗浅认识,今后我将把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真正搞好园本教研工作,做园本教研的主人。
带着激动地心情我来到湖南长沙师范大学,有幸参加20xx年吐鲁番市教研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出发的前一晚,寝食难安,彻夜难眠。内心对此行充满了期待。带着这样的心情,在20xx年7月21日到达了湖南师范大学,第一眼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渗透着文化气息的悠久建筑,在等待接待的老师时,我看了校园两侧的文人简介,立刻觉得自己能成为他们的校友,心里满满的自豪感。为期7天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要由衷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
根据研修课程安排,本次培训共有10位教授为老师们带来精心准备的讲座,每天堂讲座都可谓是精彩纷呈,百听不厌。湖南师范大学更是安排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志铭校长和长沙市第一中学关禹哲老师进行互动交流,交流采取自由提问的方式,研修学员根据本校的实际提出问题,就“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非专业新任教师如何组织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多媒体与课本如何有机结合发挥实效?”等问题向专家咨询,专家对以上问题作出了细致全面系统的讲解。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它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蜿蜒,滋润着一代代湖湘儿女又为一代代湖湘人物所发扬和光大。当此次培训接近尾声,随着陈教授的讲授,那些湖湘代表人物渐次从遥远的过去走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各个时期的湖南人表现各不相同,但一个“忧”字、一个“敢”字,在湖南人心底总是绵延不绝。作为政治家,湖南人既敢作敢为,也善于急流勇退;作为思想家,湖南人锋芒照人,却又容易清高;而作为艺术家,湖南人超逸脱俗,往往易于颓废。听着教授的讲座,我们想起那些远去的和现在的湖南人和湖南人的性格。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精彩专题讲座,有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对参加学习的教师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在老师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名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教育教学大门的金钥匙。在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精彩专题讲座,有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对参加学习的教师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在老师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盏引路的明灯,名师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一把打开教育教学大门的金钥匙。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精彩的课堂和讲座,直观展示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术和优秀的素质修养,让老师们领略到了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所在。通过学习培训,老师们从教学理念、自身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实践经验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核心素养理念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7天的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让我有了明确的定位、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良好的心态、高度的责任心、热爱学生的行动、进取的意识并且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此次培训的话题是围绕教学论文的写作、教研活动的组织两个话题进行的。两位专家老师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我们怎样写好一篇论文,怎样组织好一次教研活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次更接地气的实实在在的引领和指导,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参加工作十余载,参加的教研活动也有大几百次,很多时候教研活动成了张志伟老师口中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大家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做个记录就OK。学科中心成立以后,跨校的教研活动多起来,教研活动的时效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家带着主题去研讨,也获得了不少对教学有用的干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积累的干货用尽,出现了驱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听完专家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际,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更要会讲故事、写故事、积累故事,寓教于言,寓教于行,真正达到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高境界。然此境界绝非易事,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既需要专家的引领、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教研活动的有效支撑,大家抱团成长,互相督促,互相取暖,互相激励方能效果显著。这些想法更加坚定了我要组织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信心。
首先,个人努力是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教学,立足课堂,立足实际,养成记录教育教学故事的习惯。无疑,散漫的教研教学活动会增加教师的惰性,教育教学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但不是每个故事都留下痕迹,因此才有了写论文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收集学科中心成员的教学故事可以成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教师个人做好积累,学科团体做好收集整理,学科教研时交流分享,在思维碰撞中让自己的教学故事得到升华,让其他老师受到启发,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丰富的成体系的写作素材,为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应更加注重引导每位成员做一名会讲故事,能够积累故事的老师。
其次,教研活动支撑是关键,教研活动要了解需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张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教研组织者的重要性,教研活动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都饱含了组织者的用心和水准。开展教研活动前要充分了解需求,找准问题所在,针对问题设计教研活动的流程,每个流程的`任务应具体,任务设计的理念支持是:经验在教学故事里。课堂里有很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相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基于需求的任务设计旨在激发教师的思考,让教师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有话说,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任务促进教师的深度思考。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更体现在教研活动的连续性、渐进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上。作为活动组织者要不断跟进,不断敦促参与者完成教研的闭环。
再者,调整心态很重要。有时候我们遇到的难题,不在于问题本身的难题,而在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去应对问题。遇到问题肯想办法,用行动代替怨声载道,用行动落实可行想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踏实去记录,讲好自己的教学故事,上一堂好课,写一篇教育论文,组织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都不是难事。
最后,引用张志伟老师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教研活动,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天天在发生:一道题、一堂课、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出自己的故事,可以改变很多,很多┄┄”!
一、对建构主义的重新认识
建构主义是课程改革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可以看到数学课程标准、课标教材就是遵循建构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和编写的。在基层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也是基于对建构主义的认识而进行的。读了郑教授的“建构主义审思”一文,会发现过去我们对建构主义在认识上有误解和偏差。
建构主义的核心所在是: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
但是,是不是知识不可能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或者说,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呢?实际上,“探究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曾得到积极倡导,但最终失败了。“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基本立场的错误性。
郑教授指出:“我们不应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与向其他人学习绝对地对立起来。恰恰相反,在明确肯定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指明向其他人(包括各种教材与书本)学习,特别是教师的指导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台湾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主要策划者之一蒋治邦给予我们的主要启示:“实验课程的教学观点被冠以‘建构教学法’的卷标后,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之间争议的焦点……‘实验课程的精神是教师不可以告诉学童任何事’、‘任何解题方式必须由学童自己想出来’是目前对实验课程最严重的误解,必须……澄清。”
还有对于建构主义的一种误解即认为学生的“主动建构”主要地应被理解成“动手实践,实物操作”。事实上,建构主义所直接涉及的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思维活动,而没有指明任何一种具体的学习形式。
反观当下的课堂教学,哪一节课不是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如果这一节课没有探究和发现,可能老师都不知道该怎么上了,或者被冠以“传统教学”的帽子。实际上,根据郑教授对建构主义的论述,课堂教学既可以有探究活动,也可以没有探究活动,既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也可以由老师直接讲授出来,既可以有显性的动手活动,也可以没有显性的动手活动,既可以创设生活情景,也可以直接从数学出发。建构主义的实质不在于外显的活动,而在于内心的活动是否有意义、是否积极。
二、对课程改革长期性复杂性的思考
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说,对于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家是接受的,是支持的。如果再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大家肯定是不答应的。关键是,课程改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回避,需要认真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
郑教授在《数学课程改革:何去何从》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改革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按照某个事先划定的时间表毕其功于一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放慢节奏,认真总结,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前进。”同时,课程改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我完全赞同郑教授的观点。
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应该预见到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决不会按照改革设计者的“一厢情愿”毕其功于一役的。记得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论持久战”的观点,其实质就是“以空间换时间”。以中国广袤的大地使日本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经过防御、相持进入反攻,最后果真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现在的情形是,拥有高学历的、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全国毕竟凤毛麟角,大量的是年龄较大、学历较低、专业水平较低的.教师,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要想使得他们经过几次培训就能“脱胎换骨”,是不现实的。对待这样的问题只能以“时间换空间”,课程改革只能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课程改革不是单向的,是双向互动的。如果只是上面在摇旗呐喊,下面却无动于衷,改革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再好的东西,也要大家接受了才能发挥好的作用。记得前几年山东高考实行标准分,应当说这是科学的计分方法,但为什么不能实行下去了而又采用了原始分呢?原因就是懂得的人太少了。
三、对教材的再认识
课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确实先进多了,传统教材表现形式单一,冷漠无情;注重知识结构的严谨,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内容狭窄,数与计算占了非常大的份量等等。新教材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纠正,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广大教师对新教材是欢迎的,是支持的。学生更是对新教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新教材也明显存在着一些不足,值得我们注意。
郑教授反对“一层卡一层”的现象,也就是课程标准“卡”教材,教材“卡”教师的教学。
3月12日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数学教研组长培训。感觉这次培训,主题明确,参与度高,效果好。我校教研活动将按照教师进修校的要求,在教导处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在校内进行相关专题的教研活动。
我校(x小学),由于开办了寄宿制,教师兼任课程多,时间安排更紧,在集中集体备课、研讨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校的数学教研活动,将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确定一个集体备课内容后,将这个任务分别分到规定参与教师手中,让各议课教师自行完成,形成一个备课预案或者是备课片断,再汇总,由主备教师与教研组长讨论,集众家之长,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案。将这个教案再分别给议课教师,进行二度补改,形成一篇精品教案,再进课堂上课。上课后,给听课教师分发一张的评课表,让所有教师打分,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让主备教师对教案再次进行修改,再次在另外一个班上课,力求做到研有所得。
这次培训分两次阶段,第一阶段以专家和老师的专题报告为主,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如何去做好教研组的建设,第二阶段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展示体会如何开展年级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第一阶段,理论性较强,虽有三位一线的主任或组长介绍他们好的做法,但是还不够具体,或是觉得创新性不够,较常规,各年级的集体备课落实问题一直是我作为组长所困惑的`问题。在第二阶段,南昌二中初一集体备课活动的参加给人一种新意。下面以南昌二中初一集体备课活动为主,谈谈自己的体会。
南昌二中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活动,在组长曾华的主持下,他们以教师研修本为蓝本进行集体备课反思,大部分老师很年轻,不断在反思中成长,集体研修活动的流程分为上周授课情况的反思和总结,以及下周内容安排。下周内容安排的初步制定由一位老师主讲进行同课同构,下周教学内容及安排的讨论修订。
(一)课堂教学反思和总结对于上周的四到五节课,每节课在成功点、失败点、补救点、遗漏点、改进点、创新点六个方面进行反思,老师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需填写。
(二)校本作业本对于题目的错误,合适、合理性,如时间等方面进行修订。
(三)下周课初步制定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盲点易错点以及引入、过程与方法、活动安排、作业。
(四)就这位老师的构想提出意见,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得出最终的修改方案。
不断在反思中成长,集体研修活动的流程分为上周授课情况的反思和总结,以及下周内容安排。下周内容安排的初步制定由一位老师主讲进行同课同构,下周教学内容及安排的讨论修订。 (一)课堂教学反思和总结对于上周的四到五节课,每节课在成功点、失败点、补救点、遗漏点、改进点、创新点六个方面进行反思,老师不一定在所有方面都需填写。
(二)校本作业本对于题目的错误,合适、合理性,如时间等方面进行修订。
(三)下周课初步制定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盲点易错点以及引入、过程与方法、活动安排、作业。
(四)就这位老师的构想提出意见,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得出最终的修改方案。
我们应从三方面改变教学理念: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
(2)注意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做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辅导,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学习了关于网络校本教研的相关内容。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认为我的教育教学中已经在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了。再后来就觉得我的目光短浅了。我所利用的网络只是为了满足寻找适合与我们教学的资料。此时我才知道我们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应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中自由地展示自我,让思想飞翔、使精神充实。在这里可以自由地结交心灵的伙伴,进行自由的交流,实现平等的对话,留下自己的心声。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校本教研学习,加深了我对网络信息的进一步认识和提高,拓展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感觉网络校本教研学习是有必要的,学习体会有以下几点:
1、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
2、我发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互相交流与共勉的研讨、学习、交流、互助型的网络教研团队里,在网络研讨过程中,彼此之间能敞开胸怀,坦诚的交换意见和建议,没有功名利禄,有的是为人师者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喧嚣繁华,有的是基于理性的探讨,激烈的思辨;没有矫情做作,有的是脚踏实地的践行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没有固步自封,有的是开放、包容、接纳、理解和信任的结伴同行;没有权威话语,有的是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式的表达和反思。
3、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平时我们经常跟同轨老师,同班老师的交流,就是没想到将它写进教育博客或论坛中,在这里有更多的同行交流,也可拿出疑难问题让同行一起讨论,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这里也许我们并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但我们并不陌生另外,我们有共同的话题,又相同的目标。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积累了教育教学经验也促进了教育教研的变革。
总之,我是很后悔,后悔没有及早的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校本教研,要不然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的教学经历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