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 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 ,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 ,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 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 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 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 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 。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人有过成绩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上学迟到、逃学的比例;而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第二,同学朋友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来源以及价值肯定者。同学朋友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群体的影响。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帮助自己。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意(76.5%)和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经常觉得孤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园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罚(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兴趣(44.8%)、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绩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为期两天的社会调查终于结束了,关于对华硕笔记本电脑消费购买行为的调查,虽然它的时间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但是她是我初步了解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些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呗全部填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调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百脑汇的三大出口。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
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暑假期间,我把问卷带回了家里,打算利用这个假期在我们市里面几所高校里面做一些调查。正好我也有一些初中、高中同学也在市里面上大学,有些事情可以找他们帮一下忙。
我们学校一放假我就赶着回了家,休息了一天然后就开始联系以前的一些同学,正好他们没什么事,也不忙着回家,所以都还在学校。于是我就和他们约好了,说第二天去找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工作。
第二天,我起了一个大早,抱着那一大叠问卷来到了市里面的一所大学。然后找到了一个高中的同学,他把我带进了他们学校,先去了他们寝休息了一会,他的几个同学也在,也都还没回家,我把我的去意向他们说了一遍,希望他们能帮一下忙,他同学也欣然答应了,每人帮着填了一张问卷。他们做得很认真,不懂的时候还问我该怎么做。我也一一给他们解释。
休息好了我就开始了调查工作,那个同学也愿意帮我忙,他说反正也没有事情做,闲着无聊,我也答应了。我们来到校园里,虽然放假了但还有些同学没有立即回家,有的是留校,有的是车票买迟了点。我心里暗暗高兴,以为人多可以很快把调查问卷做完,没想到遇到了不少尴尬的事情。
前几份问卷做得还挺顺利的,我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高兴得太早了,接下来十多个同学都以有事推脱掉了,有的是带有一丝歉意, 有的是不屑一顾的眼神,有甚至是一句话也不说直接与我们擦肩而过,刚开始的激情下子就被一盆冷水浇灭了,而这时同行的同学也给我打气,叫我不要气馁,我也最终坚持了下来,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继续做剩下的,最终做完了30多张问卷,但还剩下10多张。
接下来的一天里,我又去了另一所大学,做完了剩下的问卷,所遇到的情况也和第一天差不多。但感觉好多了,毕竟经历过一次了,第二次也就没有什么了。
在选代表性题目来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组员发生过争执,但最终我们通过举手投票方式确定下了5个代表性题目。
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在对运用什么软件时也进行了小小的讨论,但后来还是运用了EXEL,因为相对而言对这个软件我们都要熟悉一些,而其他软件不但平时没用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所以为了方便,我们还是选择了EXEL。用它将我们统计的数据理整出来。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总的说来,在我们所做的工作中遇到过困难,遇到过尴尬的事情,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在些次调查中我也认识到了只有团结才是力量,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我也在当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交际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方方面面。总之,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一次考验。
学号:08380430 姓名:袁
两个月的调研活动在我们小组成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圆满结束。感受很深,实践活动内容的感悟让我难以忘怀。我大致总结为一下几点:
第一,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亲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难有以团队形式进行配合的事半功倍。我们这次活动前期以团队形式开展,每次问卷调查都分工明确,有采访的,记录的,拍照的。大家密切配合,使调查活动能成功的完成并趋于完善。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魅力所在,使我们提高了自己适应团队的能力。认识到了团队和协作精神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在这之前,虽然在书本上多次看到过这个词语,老师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过团队的精神,但没亲身经历的东西毕竟不能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从中我也学到了要善于与他人沟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耐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地吸纳他人的想法,还有一点是绝不能忽略的:相信小组成员,建立双方的互信。
同时,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交通信号灯运行的原理以及深化了我们道路交通知识框架,这次问卷面向广大群众,通过对合肥市车流量较大的道路的实证调研,以及建立信号灯变换时间和交通拥堵时间模型分析,把大城市拥堵问题归结到两大方面,总结出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源是“车多灯缓”的城市交通管理现状,从而呼吁相关交通规划、设计、管理部门重视对城市“绿波带”的设置。回想起问卷调查开展那天,无处不体现我们团队三人的力量和团结。在庞大的工作面前我们没有人抱怨,我们每个人都是极具责任心的人,问卷调查虽然做着很累,但是我们做的很开心,很快乐,流了汗,也收获了成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活动我们学会了面对,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协作,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历练了自己的内心。
第三,我们自身口才得到提高,在和行人交谈中注意语境和口气,及时纠正不得体的地方,在调查中学会大胆的说,自信的说。同时我们充分意识到了知识的不足,眼界的有限。在本次调查中,本有很多的想法,但由于我们的学识水平有限,不得不放弃。比如,我们小组原打算利用SPSS来完善我们的调查报告,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只得作罢。也就是说,以后得加强学习,不光是专业课方面的学习,还要摄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眼力,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第四,这次调研活动让我们认识到选题很重要。经过这次调研活动,我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能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我觉得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不同的思考方式。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遇到过的情况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特别是思考角度的不同,很自然对事物的看法也很难一样。这次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甚至包括争吵,领略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客观、科学,不像以前那样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 第五,做事要有计划,我们开展调研活动之前列出我们有多少时间,我们打算用多少时间,我们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这次调查实践,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深刻地思考,才能找到智慧的源泉;读死书是没用的,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和参与交通调查,并在本次活动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担负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工负责了自己的5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与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了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最后还完成了对成稿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莫大的激励锻炼。调研报告活动尽我们最大努力去把它做好,它不仅为我们今后社会实践奠定基础,而且我们每个人还将以本次实践为点,多多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实践创造更多机会,使自己从中受益,早日成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这短暂而又充实的调研活动,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调研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以前总以为调查研究是一件简单的事,只需要分工明确然后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就行了。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去进行调查,去进行研究的时候才明白,一项调查研究的进行是不容易的,一个研究成果的展示背后蕴含了多少劳动与辛酸。当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技能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我们小组研究的内容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现象,这是我们第一次做调查研究,既没有足够的技能也缺乏必要的经验。我们所拥有的只有一份热情和兴趣。还好有老师的热心指导,我们的调查得以维持下去。 调查的过程是艰辛的,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意想不到的事情。首先就是问卷的设计与问题的选择,先前看别人做的问卷,总感觉出的题非常乏味,缺少技术含量,所以就很随意的给别人填答问卷。而当我们自己出题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提出与筛选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一份好的问卷承载了很多人的期望。我们团队的六个人,经过了无数次的讨论,一直在问题的选择上有分歧,不能确定如何选择。因为问题太多、太零碎,不易去系统的考虑,而且问题还必须与我们的研究主题相关联,与我们的调查相协调。而问卷设计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其问题的摆放于设计都有其规律性与严谨性 ,有其层次与侧重,这对于第一次设计问卷的我们都不是小的挑战。最终我们六个人每人出一份将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全都罗列出来,将所有的问题汇总,然后再逐个甄别。经过两个星期的筛选,终于将问卷的初样整理出来了。
问卷的发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研究的对象是龙子湖高校大学生,不只是我们一个学校,对其他学校的调查就是一个难题了。我们印制了四百份问卷,分别发送到航院、教育学院、财专等五个学校,这使得我们不停地奔劳,并调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去帮忙调查,请了许多朋友协助分发问卷。由于其他院校并不熟悉,因而只能从自己的同学跟朋友着手分发问卷。
最后对于问卷的统计分析,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本来有软件spss可以帮助,但是我们不会用,只能采用传统的手写方法统计。一份份问卷进行,一个个选项记录下来,这样不停地写不断地记,期间还要求不能走神,因为很容易出错,这为研究的结果做好了铺垫。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个人能力再强,终有穷尽之时,而集体力量是无穷的。对于调查研究,尤其体现出集体力量的重要。调查的进行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如果离开了团队,我们哪一个人都难使调查进行下去。正是因为我们的密切合作,才使枯燥乏味的调查变得充满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团结协调工作。
在调查的过程中,细心与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调查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去完成,否则调查就会被中断。在数据分析这一块,更是要求要细心的对庞大繁杂的数据进行定量的研究。
当然,贯穿整个调查过程的是我们的激情与热心,而且,因为有一个好的团队、好的队员,我们的每一步都完成得很顺利,并且在艰辛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感。所以,我们这次调查研究的收获不仅仅是
一份报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能力,培养了技巧,增强了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