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这次为您整理了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最新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最根本依据,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而2022年颁布的新课标则是“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新依据。学校数学教研组也在第一时间组织大家聆听了史宁中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讲座,讲座中分析了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结构与调整,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在新课标的内容变化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为了增强几何直观而新增的知识:尺规作图。
新增内容要求学生“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要求学生“经历用直尺和圆规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到一条直线上的过程,从而直观感受三角形的周长的概念。”
那什么是尺规作图呢?尺规作图就是指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无刻度的尺,在尺规作图中的主要作用是用它将两个点连接,也可以画直线、射线。圆规是可以用来画圆、画弧,在尺规作图中更多的是截取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其原理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半径)不变,画等圆,体现距离相等。所以在画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时,不能直接测量出已知线段的长度去画图,可以借助圆规作图:
方法一:
1、先用直尺画一条射线;
2、再以射线的端点为圆心,以已知线段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相交;
3、以射线端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即为所求线段
方法二:
1、先画一个点,以该点为圆心,已知线段长为半径画弧;
2、在圆弧上任取一点,用直尺把该点和圆心连接起来成一条线段,该线段即为所求线段。
而对于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将三角形的三条边画到一条直线上,其本质就是连续三次使用画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只是作图时以前面的线段端点作为后面作图时的圆心,做到首尾顺次相接,这样就可以把三角形的周长“画”到一条直线上。
初中阶段尺规作图,还要会画与已知角相等的角、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等,而小学阶段的新增内容为初中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感受尺规作图中尺子和圆规的作用,明确尺规作图的基本原理,为小学和初中知识做好衔接。
研读新课标,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新课标为“指挥棒”,以核心素养为核心,潜心钻研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读20xx年的新课标和聆听新课标解读的讲座,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落实“双减”政策。它不仅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学习抓好加强外,还要让学生享受学习,自主性终身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中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体验),两能变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课改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改革。老师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全面了解学生,切实完成教学任务,才能更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时代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中数学核心素养指向了三个维度: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也被描述为“三会”(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制造冲突点,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表达,加深对知识本质的探索与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大了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系列要求。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教学提示、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也明确提出了作业习题设计要求,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评价时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励改进,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史宁中教授对课标的解读中说到,数学教学要注重整体性和一致性,基于单元,着眼整体。因此在平时的备课中,老师们不仅要考虑课时设计还要考虑单元设计,对知识进行融会整合。教学中要抓住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抓住单元知识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学习,努力打通知识之间的桥梁,促使学生从单点结构认知走向关联结构认知。教学后,要及时关注评价,循序渐进。通过逆向设计,思考学生去哪里明确目标,学生到达那了吗?怎样使学生去那进行教学设计。关于教学改进的秘诀,史宁中教授给出了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学科知识和学生知识都要了解,也要学会解读文本和学生的智慧。
总之,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新课标的颁布之日起,从自己的解读,到专家的诠释,对新课标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回忆自己的教学,再一次给自己的教学确定了新的目标,整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学段的表现应当具有进阶性,即:低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具体,更加侧重于意识方面;高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抽象,更加侧重于能力方面。基于这样的思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就把数学教育所应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那些描述研究对象性质、关系和规律的术语都是抽象了的数学符号,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是数学思维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的对象主要是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的过程。
二。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要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作文吧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体会到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课堂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