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坚守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简单地说,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怎样做,自己就要先于学生这样做,给学生起到表率模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强调教师的表率带头作用的,当我们要求学生按时上课的时候,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就应该进入教室,这样一来,学生还有迟到的道理吗?当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的时候,作为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通透教材;课堂上一丝不苟,认真上课,课上的生动有趣,学生还有不认真学习的道理?
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求学成长的学生了。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宽恕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小错误、小失误,给他们指点迷津,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韩愈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教师应以谦虚诚实的心态面对学生的优秀过人之处,坦言自己的不足,弥补自己的所学,给学生一个平等相处、共同成长进步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正在成长、学习的。学生,他们时时刻刻在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学生身上能看到一半的教师的影子,就是这个缘故。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人格高尚的人,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给学生以高尚的引导和表率作用。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做到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闪烁着无限光辉的、不可漠视的教育理念,可谓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立足之本,也是我们今日之教师当用心去坚守的全部工作之所在。我国当代教育宗师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一饱含睿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更好地阐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理念的实践意义。
第一,叶圣陶先生认为:“言传”和“身教”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要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楷模,对此更进一步的阐释为“以身作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加强个人的素质修养、不断完善自己,以高尚的师德为人师表。即使是在最细微处也要彰显“为人师表”的风范。在教育学生讲卫生方面,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会有这样的烦恼:为什么自己天天都在苦口婆心地强调保持环境卫生,可还是会有纸片满地的时候……这时教育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手捡起每一片垃圾纸,教师要身先士卒、弯腰捡起每一片废纸,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行动去感染、熏陶着每一位学生,真正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效,也极好的印证了第斯多惠所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在讲文明礼貌方面,教师是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心理发展不成熟、模仿能力极强,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做到:谈吐文雅、庄重含蓄、幽默文雅、举止得体、彬彬有礼、文明礼仪伴我行,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学生做表率、起示范作用。教学生学会做人:一个人不管将来干什么,都要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善待人、谦让人、有社会公德有责任感、诚实守信,把这些美德一一培植到学生的心灵上,转化成学生的信念,成为学生的`一笔真正的精神财富。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实践的,教育工作者自己一定实践;凡是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要做。
第二,叶圣陶先生结合当时的国家形式认为: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品德修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榜样去训练、熏陶受教育者,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引导受教育者投身到时代建设之中�
第三,叶圣陶先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准则,不断探索新知,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极其重要的一项。
反观今日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具备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精神。而且,教育工作者还要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正如加里宁所概括的辩证过程中所说的:教师一方面要奉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洋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把这些东西贡献给学生。
总之,自古至今“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箴言以及叶圣陶先生“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我们今日之师当用心坚守、体会、领悟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选自《叶圣陶教育名著》,集中体现了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有着启发意义,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文章从三方面谈了自己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一命题的认识。
第一、"言教"和"身教"是统一的,教育者的一言一行都要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育者自己做出榜样,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嘴说深切的多。当然,"言教"也是有用的,还是需要的。但是,只有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学生才会非常信服,愿意照着教师的话积极的实行。由此可见,"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行都是受教育者的模范。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凡是希望学生去时间的,我自己一定要实践;凡是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一定不做。"
第二、教育工作者要适应当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叶圣陶大力倡导教育工作者本着"德才兼备,知能日新,一心为公,实事求是"的原则,更新知识、修养品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榜样去训练、熏陶受教育者,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引导受教育者积极投身于时代建设的洪流中�
第三、"知也无涯"。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准则,不断探索新知。叶圣陶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视角,主张教育工作者以"身教"引导受教育者"事事不马虎,样样问个为什么",是受教育者看在眼里、印在心里,自然而然养成钻研探索的良好习惯,为日后攀登新高峰,窥见新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归纳以上三点,叶圣陶除了提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一观点外,还阐述了"为人师表"的内涵:"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反观今日之教育,叶圣陶的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对我们仍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教师从教的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的特点是好学习、爱模仿、思想敏捷、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有好奇心、可塑性大,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向师性,都有尊重、崇拜教师,乐意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他们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耳听目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的铭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都在为学生作表率,其示范作用。正如第斯多惠所言:"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使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