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不是振臂高呼的口号宣传,更不是形而上学的玄虚飘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理想描绘,而是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本文是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通用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它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公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这决定了规范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地位。只有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外化于每个人的行为规范,才可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可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体会。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
中国从来不缺少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精神的人,有着“善学者能、多能者成”敬业作风的人,有着“以信立身、以诚处世”诚信品格的人,有着“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友善态度的人。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品格,需要今天的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增强。但同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诚信缺失、人情冷漠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现了动摇。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信念缺失、精神颓废。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顺应了时代需要,紧跟了实践步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必将有力地助推我区的富民强桂新跨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群众路线只有人人成为积极活跃的实践主体、成为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获得最富营养的培育沃土,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开花结果。只要每一个公民都努力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一个人人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必定为期不远。
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原来引起激烈争论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公正、民主,等等,在十七届六中全会讨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时,是被排斥在外的,虽然通过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却概括不出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成为遗憾。
这次在同志担任大会文件起草组组长的带领下,排除干扰,冲破阻力,终于将普世价值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筹。明确提出“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以及“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和理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党的曾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来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这是我党大力弘扬中国梦的时代契机下是最直接的助推力和精神动力,是与我国的发展紧紧相依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的体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继续迈大步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的发展道路,历来都是建立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上的,将全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长期以来都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接轨,与全球接轨,最终目的就是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中国梦付诸于实践中,落实在行动上。我党成立的出发点便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党和政府的一切行动和政策都是为了群众,让老百姓享有自由、民主和平等,享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享有应该享有的福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应当今我国发展趋势的又一次精神力量提升。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全面铺展开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我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的,是我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对我党长期奋斗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一步认知,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加强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政策领悟和形势分析。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和贯彻我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前提,解放思想,杜绝固步自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精神,不断推动改革创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要坚持不懈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大力弘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越性和领导性,狠狠把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实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领悟,增强自身的精神力量。把“三个倡导”和实际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尽好本职力量,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队伍当中去。
党的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党的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通过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
二要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要着力养成促外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要着力常态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订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提到,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其中的要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作为中国当代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勤学”在于充分利用各种优越的教学师资环境,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和创新责任意识;“修德”在于志存高远,同时注重细节,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明辨”在于面对鱼龙混杂、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个人问题时,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判断;而“笃实”则在于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坚持不懈地为梦想而奋斗。可以说,这四点不仅是成功人生的必备信条,同时也应成为我们审视自己日常言行的圭臬标准。
然而反观当下,内心浮躁、急于求成是很多大学生的通病,而追求名利浮华和物质享受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队伍思想的纯洁性。部分同学汲汲追求的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而是投机钻营、笼络人脉、维护和巩固自身利益,试问这样的思想觉悟怎么可能撑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又怎么可能自觉去追求和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要拥有一个让自己骄傲、让别人欣赏的人生,我们必须时刻审视自我、砥砺自我,自觉摒弃各种落后错误的思想,培养和树立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
今年5月初,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出炉,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而华中农业大学研一女生安玥琦则是其中一位。她的事迹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却感动了很多人。她学习成绩优异,却果断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保研机会,远赴贵州山区支教;即使条件再艰苦,也坚持用微薄的支教补助资助5名贫困学生——她是城市独生子女,也是“90”后,但是在她身上,却一点也没有各种娇生惯养、桀骜不驯的自私言行,相反,更多的是对社会和他人无私的爱与奉献。
安玥琦的选择,源于她内心对于青春和人生的定义。这其实也正是价值观的力量,帮助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判断对错、做选择时明晰取舍。什么样的青春最有意义?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青春?一个人拥有知识、智慧、财富固然重要,然而仅有这些的人生并不完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我们以一颗温暖的心来拥抱整个社会,我们的视野和心胸才会变得愈加宽广,从“小我”到“大我”,需要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踏踏实实地付出和为他人着想。社会需要我们播种爱,播种希望,而我们也将在播种的过程中收获一段精彩别样的青春。
已经深入学习对于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面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树立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提法,最先提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我们先来看一下核心价值体系是怎么提出来的。2006年10月召开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没有明确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到了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提出了这个命题,但是也没有具体说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直到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这个问题,明确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这里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既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包括后来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还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最新提出的中国梦等理论,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比较清楚,不用解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有很多、博大精深,在这些民族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也有很多,我们给它的概括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后一个是荣辱观,就是我们以前经常讲的八荣八耻。八荣八耻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再重温一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法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大家注意,我们一方面这叫荣辱观,但是下面说的是荣跟耻,这两个基本上是一致的,抽象的称呼叫荣辱观,但是具体说的时候不说以什么为辱,而是说以什么为耻,这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们再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什么直到才明确了它的具体内容?因为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在争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概括核心价值观?不同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从十七大到五年之间,这个事一直没有定下来,价值体系很快定下来,但是这个价值观迟迟定不下来。直到2012年11月召开,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共是24个字,12个词,分为三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2013年的12月份,中办发了一个通知《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12个词、24个字。
怎么来看待核心价值观跟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我是这样概括的,我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机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什么意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很多,马克思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八荣八耻,记不下来。怎么把它精炼的表达出来?用了24个字比较精炼、比较浓缩的给它概括出来。应该说价值体系更大,把价值观包含其中了,价值体系是一个系统,而价值观是这个系统中的构成要素,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为什么提出核心价值观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价值体系跟价值观?因为它很重要。怎么重要呢?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人有血肉,对国家来说,血肉就是它的经济;人有头脑,对国家来说,政治就是它的头脑;人有神经,对国家来说,社会领域就是它的神经;人有灵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和价值观就是它的灵魂。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或者灵魂有问题,那非常可怕;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文化,没有价值观,或者文化和价值观有问题,那么它也是非常可怕的。
温家宝曾经讲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一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一个民族的风骨。经济、政治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它主要是一种外在的影响,而文化和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主要是一种内在的影响。
关于这个问题,也讲过,他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它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东西,就像人的魂一样,就像人的精气神的气一样,就像一个东西的基础一样。这个东西搞好了,那么这个团队就有魂,就有气,基本就好。没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基础性的作用,就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个人体质好,那么他就很少得病,因为他免疫力强;体质不好,各种病都有可能得,因为他免疫力比较差。价值观就相当于人的体质和免疫力。
丘吉尔曾讲过一句话,说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莎士比亚是英国一个著名的作家,如果在这两者之间要抉择,只能二选一的话,丘吉尔讲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他把文化的作用看得比军事和政治的作用还要重要。还有就是普法战争的时候,普鲁士统帅毛奇有一句话,他说普鲁士的胜局早在小学教育的讲台上就决定了。普法战争普鲁士打败了法国,最后法国人割地赔款,上演了最后一课,那个故事就发生在普法战争期间。后来大家就各自总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普鲁士这一方的统帅就讲,普鲁士的胜局早在小学教育的讲台上就决定了。普鲁士就是德国的前身,这个国家是非常重视教育的。这种教育不仅使得他们国民的文化素质比较高,而且使得他们的凝聚力非常高,组织力非常高,这样情况在战争的时候就表现出来了。相对而言,法国就比较涣散,所以在普法战争期间失败了。后来这种历史的悲剧在二战之后又重演。
还有一句名言,德国著名的思想家韦伯讲,他说思想所创造的观念经常像扳道工一样决定着利益火车头的行动轨迹。我们一般说利益是人行动的动力,利益就像火车头一样,人如果不追求利益,人就没有行动的动力,很多事就做不起来。但是我们发现,同样是追求利益,有的人走上了正道,有的人走上了邪道,有的人走上的是崇高的道路,有的人走上的是卑劣的道路。这怎么来解释?韦伯就提出了一个说法,追求利益没错,但是人同时还遵循价值观念的引导。这种价值观念就像扳道工一样,火车走上道路要由火车头带,但是走向甲道路还是走向乙道路是由扳道工决定的,这个扳道工就是它的价值观念。同样是追求利益,有人走了正路,有人走了邪路,就是因为他的价值观不一样。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句名言,她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她为什么讲这句话?有一次一个记者问她,中国现在向世界各地出口商品,以后中国会不会占领全世界?撒切尔夫人就讲,不用担心,中国现在出口的只是电视机这些有形的东西,他们还没有出口价值观这些无形的东西,只有中国能够出口那些影响西方人思想价值观的时候,对我们才是真正的影响,真正致命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不用怕。她讲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不会成为一个大国,这些话有的是从正面,有的是从反面,说明价值观问题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看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12词、3个序列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词语,但是就像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所讲的,人们对于熟知的东西往往不是真知。熟知未必真知,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不加思索,有些流俗化的理解。从学术的角度怎么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界一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个层面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个层面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认为这个分法是相对的,而且这个分法是有所交叉的。比如说和谐这个问题,不光国家层面有和谐的问题,国家政局要稳定,整个社会要有序,人际关系要和谐,这是整体上的;对于社会而言也有一个和谐问题;对于个人而言也有一个和谐问题,比如说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跟社会的和谐,个人跟自然的和谐,还有个人身体跟精神的和谐。也就是说和谐不光是国家层次的,也包括其他层次的。
(三)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富强
富强这个词我们听的太多了,它的涵义是非常丰富的。
第一,富强是国家富强。国家富强不仅包括国家的富裕,也应该包括国家的强大。富跟强不是一回事,不应该把富强等同于富,也不应该把富强仅仅等同于强。富跟强是缺一不可的。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现在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第一,既富又强的国家;第二,富而不强的国家;第三,强而不富的国家;第四,既不富也不强的国家,可以说是积贫积弱的国家。不富不强的国家很多,比如说亚非拉的很多国家都是不富不强的。还有一类国家是富而不强,像中东那些卖石油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类国家,这些国家很富,比如说沙特、阿联酋这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都非常高,但是不是强国,基本上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之下,如果真的发生战争,美国人自身难保的话,这些国家的安全绝对是个大问题。还有一类国家是强而不富,大家想强而不富有哪些国家?很多人都能够想到朝鲜,朝鲜不管是它主观态度上的强硬,还是军事实力上的强大,它的确很强,但是它不富。俄罗斯也属于这种,前苏联也属于这种,前苏联是典型的强而不富,一方面卫星能够上天,重工业非常发达,军事工业非常发达,但是民生不好。国家富强不仅是就经济领域而言的,它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富主要是经济领域,但是强不仅仅是经济领域,还有政治领域和军事领域。所以富强是个综合性的概念,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一个经济性的概念。这是跟一般人的理解不太一样的地方。
第二,国家富裕既包括政府富裕,也包括人民富裕。这两者应该是统一的,只有国家富裕跟人民富裕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富裕。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国家是通过剥夺老百姓,把老百姓手中的财富聚敛到国库中,使得国家富了,但是民间却因此而穷了,这么一种国家的富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是痛快一时,不能痛快长久。真正的富裕应该是藏富于民,育国富于民富之中,而要反对与民争利和国富民穷等国与民分裂的现象。我们看到富裕有两种:一种是人民富了,然后人民交税,国家自然也富了;一种是掠夺人民,把人民手中的钱全部掠夺到国库中,然后国家富了。第一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是我们极力避免的目标。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写过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研究》,一般人把它翻译成《国富论》。我认为这个翻译是有问题的,他不应该翻译成《国富论》,应该翻译成《民富论》,因为亚亚当�斯密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富裕应该是先让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国家才能够长足的富裕,如果人民很贫穷,哪怕这个国家暂时是富裕的,它也是无法持续的。所以这个名字不应该叫《国富论》,应该叫《民富论》。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一段记载,周文王和姜子牙(姜尚)对话,姜子牙说有以下几种情况:“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家富。”最好的国家是民富的国家,其次是那些士人,就是知识分子富裕的国家,再下而一等的国家是那些当官富裕的国家,君主富的国家是最差的国家。最好的国家是普通老百姓都富,这是最好的国家。管仲(管子)也讲过一句话,叫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你要治理这个国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老百姓富起来,因为贫寒生盗贼。只有富民以后才有可能衣食足而知荣辱,然后才好治理。第三,国家富裕不仅包括国民总体富裕,也应该包括绝大多数国民个体的富裕。比如一个国家经济总量非常高,人均也非常高,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是富裕的,还要看基尼系数。平均数可以掩盖很多东西,比如说绝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平均每个人的财富很多,但是这种平均没有意义,只有考虑到基尼系数,考虑到大家的收入差距不是那么大,这种平均数才有意义。很多人喜欢用GDP跟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应该同时考虑基尼系数。中国的基尼系数现在是多少?近几年来基本上都在0.5左右。0.5左右是什么概念?就是50%的财富用于非平均的分配,就是不公正的分配。基尼系数越大,说明这个国家的收入差距越大。中国人讲“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以前我们老是说这是平均主义的宣言,但是这个东西它就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治国者和公共管理者不应该把人性的弱点作为改造的对象,而应该作为自己出台各种政策的重要依据,因为人性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人不光追求绝对利益,也追求相对利益,不光追求财富,也追求公正。
第四,国家强大不仅包括国家和国家实力的强大,也包括国民和国民权利的强大。要反对国家强而国民弱,国强民弱、大国寡民等国与民分裂的现象。有些国家是国家很强,但是国民很弱,国民在国家面前是没有还手之力,只能任国家宰割,这就容易导致暴政,导致集权主义等。有些国家是国家民权非常强,弄得政府没有办法,比如说西方一些国家,民权太强了,对政府构成威胁,政府做什么决策都反对,都搞不下去。一个正常的国家,既不应该是一个国强民弱的国家,也不应该是一个民强国弱的国家,而应该是国强民也强的国家,只有真正的国强民也强,才是真正的国家强大。这里面有一个关系,非常难处理。如果国家的权力非常大,这个国家可以不受外辱,就是其他国家打不过它,但是相对而言,老百姓会受内辱,由于权力太强大,权力没法制约,往往会对国家内部的老百姓构成一定的伤害。如果这个国家弱的话,它不会对老百姓构成伤害,但是如果外敌入侵,它没法阻挡。所以,国家的能力不能太强,强的话容易伤害自己的老百姓,但是国家的能力又不能太弱,弱的话无法抵御外来的入侵。一个现实的选择是国家要强,但是它的权力要受到制约。
第五,国家强大不仅包括国家硬实力的强大,也应该包括国家软实力的强大。软实力这个概念是哈佛大学一个著名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一般是从施压的方式让你接受,你不接受也要接受,而软实力主要是通过吸引的方式让你自愿接受。比如说外交,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达到军事达不到的一些目的;还有意识形态,通过一些宣传使你觉得他好,意识形态的作用有时候比战争的作用还要重要。关于意识形态宣传有一个经典的说法,阎锡山问他的秘书,什么是宣传?然后他的秘书按照教科书的说法讲了一大通。阎锡山说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把自己往好里说,把敌人往坏里说,这就是宣传。然后又问他这个秘书,什么是政治?秘书根据教科书说了一大通,阎锡山说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让自己人上去,让他们的人下来,这就是政治。关于什么是政治,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也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他说政治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的朋友弄的多多的,把自己的敌人弄的少少的,这就是政治。这个话很简练,但是一下子说到了本质上。毛泽东在《社会各阶层的分析》这篇文章里面讲了什么是政治,他说政治的首要问题就是搞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意识形态宣传不是一个有形的能够打你的东西,但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我们国家现在硬实力应该说还是不错的,包括我们的经济、军事、科技、资源等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的软实力是有问题的,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制度的吸引力,我们的外交,都不是那么的强,形成了硬实力比较硬,软实力比较软的这么一种不均衡的局面。
第六,国家富强最终要体现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国家很富,也很强,但是人民生活不好,这不叫真正的富强。真正富强一定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这种生活水平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生活水平用什么来衡量?经济学有一个特定的名词叫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比重越大说明生活水平越低,比重越小说明生活水平越高。为什么?比如说一年花10万,8万都花在了吃饭上,只有两万块是其他的娱乐什么的,这说明你的生活水平低,温饱问题刚解决。如果恩格尔系数只有20%,也就是说20%的钱用在了吃喝上,其他的钱都用在了高层次的消费上,这说明你的生活水平高。一般都用这个系数来代表生活水平的高低。中国现在的恩格尔系数大概是多少?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大概是42%,城市一般是40%以下。
第七,国家富强的衡量指标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世界排名。光有综合国力还不行,因为强不强、富不富是相对而言的,综合国力排名决定了是不是真富、是不是真强。大家预测一下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能够排第几?我们看一些数据,这是2006年兰德公司出台的一个数据,中国排在第六位,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中国、俄罗斯。综合国力由什么构成?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资源力、社会发展、政府调控、外交力,由这些共同构成,然后换算下来是这么大的总量。美国是8000多,我们是3000多,差距还是比较的大。这是美国人的研究,然后我们再来看中国人自己的研究。社科院2006年出台了一个黄皮书,在这个黄皮书中,中国的综合国力依然排名第六,排在第一的当然是美国,然后是英国,然后是俄罗斯,然后是法国,然后是德国,日本排在了第七。这是2006年的数据。到2009年我们社科院有一个排名,我们排在了第七位,排在我们前面的有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然后是中国,排在我们后面的有英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到了2012年,这是最新的数据,还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个排名,中国排在了第五位,排在我们前()面的由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2、民主
民主这个词也是司空见惯。但是到底什么是民主?我认为人们讲了那么多民主是在以下三个不同层次上讲的。
第一,作为制度的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制度层次的民主。关于这个问题,胡锦涛曾经有一个说法,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民主不是选举,不要说选有举就是民主,选举上台以后照样可以违背老百姓的利益,违背老百姓的民意,一上台就变了。在竞选的时候一套说法,上台的时候又一套说法。不能把是否有选举作为民主的一个本质标志,而应该把是否反映了民意,是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作为民主的一个本质特征,这是我们党关于民主的一个核心观点。第二,作为方法的民主。它的本质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共同商量。比如说我们平时说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执政,其实讲的都是群策群力,讲的都是方法意义上的民主。第三,作为作风的民主。它的本质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搞一言堂,防止独断专行。比如说某个领导很有民主作风,它肯定不是制度,也不是方法,它主要是一个作风。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民主,实际上是在这三个不同的层次上讲的。当民主出现的时候,要辨析一下它是在哪个层次出现的。
3、文明
文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叫“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的是一种社会进步状态,它的对立面是野蛮。我们知道恩格斯在一本书里面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蒙昧阶段;第二,野蛮阶段;第三,文明阶段。文明阶段的标志:一是文字,二是火。现在说的文明是什么?比如说民主、法治的程度越来越高,人民有礼貌、懂礼仪、有文化、有知识,把这些叫做文明。有时候人们把文明跟文化往往混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是非常不一样的。与文化相对应的是自然,自然是没有人的因素参与,文化与人有关。比如说人制造出了一个东西,有可能是一个桌子,也有是可能一幅画,这些都是文化,但是天生的一块石头,天生的一块土,这是自然。文明对应的不是自然,文明对应的是野蛮,文明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涵义的词。
4、和谐
一说和谐就好象认为是没有矛盾,其实这是不对的,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矛盾。按照唯物辩证法,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时不矛盾,无处不矛盾,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人人有矛盾。区别仅仅在于,有的矛盾程度高一点,有的矛盾程度深一点,有的矛盾好解决,有的矛盾难解决,不可能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物质,没有矛盾就没有运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矛盾。社会也是这样的,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什么还要提和谐呢?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矛盾太多了,包括贫富矛盾、官民矛盾、强弱矛盾、邻里矛盾、医患矛盾,正是有这么多的矛盾,所以我们才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和谐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矛盾,而是指社会矛盾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保持可控的范围之内,保持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叫社会和谐。
第二,很多人把社会和谐跟和谐社会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和谐指的是一种社会状态,就是在这种社会中各个社会主体相处比较融洽,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整体的社会比较有序,这是社会和谐。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指的是一种类型的社会,它相对的是斗争社会,相对的是冲突社会。社会和谐还有真实的和谐与虚假的和谐之分。真实的和谐是大家各就各位,然后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但是并行而不背,这是一种真实的和谐。还有一种虚假的和谐,虚假和谐就是你想发生,我不让你发生,你想追求自己的利益,我把你摁住不让追求利益,看起来好像很和谐,但实际上是被迫和谐。这种情况不是真正的和谐,它是被和谐。社会和谐有横向和谐与纵向和谐之分。什么叫横向和谐?就是同等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和谐,这叫横向和谐。比如说同事之间的和谐,同学之间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相对来说好做到。还有一种和谐叫纵向和谐,就是不同地位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和谐,比如说领导跟下属,中央跟地方,官跟民,穷人跟富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不一样的,虽然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但是真实的社会地位是不太一样的,他们之间的和谐是难以做到的,如果做到了,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真正和谐了。看一个社会是不是真正和谐,不是看它的横向关系是否和谐,而主要是看纵向关系是否和谐。
通过近两个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己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一个八零后的年轻大学生,我也许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我能理解的是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文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贡献。通过学习我认为自己还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当然也是我们年轻人应当充实自己的。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于文化学习,从小到大我们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进步让我们留恋于许多的新生事物中,政治思想意识淡薄,通过学习,真觉得其中有深奥的道理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建国六十年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有义务把这些思想传承下去,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的贡献,做一名有社会主义信仰的年轻一代。
二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我们年轻人更应当树立这个理想。有很长时间我们周围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我也是画家、音乐家、经济学家等等都是一个有一个小思维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涌现,通过学习我觉得自己过去的思维比较狭义,所有的理想许多时候是为了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及家人,很小家子气,今天我感到我们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天需要我们去描绘,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伟大的理想,年轻就意味着未来的责任。
三是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当我们有了信仰和理想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时代精神,我们的党的前辈不管是老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和新时代的先锋模范已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想到这些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我要不懈的努力。
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近日学校开展了学习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可提炼为: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守高尚情操,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崇尚科学精神,诚实守信,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同时,我也认识到——当代教师核心价值观的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反映当代教师与教育事业、教育对象、肩负责任、自身要求、治学态度等方面关系最基本、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时代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教师价值追求的统一。其中,忠诚教育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关爱学生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为人师表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严谨治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的保证。
将“忠诚”列于首位,这是由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教师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只有做到了“忠诚”,才会有事业上的敬业精神,静下心去教师育人,做优秀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忠诚教育事业首先需要奉献。“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关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关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理解每一个孩子,既要严格要求也要宽容相对;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关注孩子的生活、爱好和习性……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的心灵亲密接触。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著作《学记》曾经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这一职责可以更集中地概括为“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教育要以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全面、完整的人为己任。对于所有学校来说,教学都是中心工作,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为人师表作为一种教师职业德性的基本内涵,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德内容,最突出的就是体现了教师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
严谨治学,就是治学一心一意,就是治学鞠躬尽瘁!是一种对教学的钻研,一种对教育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一名“严谨治学”的教师必备思想和品质之一。“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是“严谨治学”的又一重要内容。勤学、勤思、勤动笔,努力让自己成为严谨治学的好教师吧!
学习了教师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教学道路更加指明了方向!沿着正确的方向,好好教书育人吧,力争无愧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