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委员心得体会500字精选三篇

纪律委员心得体会500字(精选3篇)

纪律委员心得体会500字 篇1

半个多世纪前,为了对抗大面积侵袭全国的流行病,在云南花红洞的一片荒山中,几位病毒学家默默炼起了“仙丹”。

有时候,饲养员会饿得去偷实验猿猴的饲料做口粮;还有的研究人员,竟然不惜用自己年幼的孩子来做药物实验。

在如此艰苦卓绝的工作条件下,他们成就了一项“甜蜜的事业”。

这份甜,你我都有幸品尝过,它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跟着“糖丸爷爷”顾方舟细细品味。

你小时候吃过糖丸吗?

这个病叫脊髓灰质炎,老百姓习惯叫它小儿麻痹症,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这样恐怖的传染病,半个多世纪前,曾大面积侵袭全国。最后,居然被一颗小小的“糖丸”完全消灭了。

1955年,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牵头研制疫苗,对抗脊髓灰质炎。在云南花红洞的这片荒山中,团队用9个月的时间,建起了实验室。

研发的过程,赶上自然灾害,每天只能吃几两粮食,重体力活、高强度脑力劳动却一天也不能停。一次,实验用的猿猴室发生骚乱,饲养员偷吃猴子的粮食被发现了,令人既愤怒又心酸。人居然饿得去偷猴子的口粮。

疫病爆发,顾方舟跟死神争分夺秒。面对未知的风险,他甚至用自己的孩子试验疫苗。幸运的是,实验终获成功。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流行病的高峰退了下去。

欢欣鼓舞的同时,新的难题又来了,要保证疫苗活性,同时能让疫苗有效地覆盖全国,储藏和运输成了大问题。当时的中国没有冷链运输条件,城市还好说,可疫苗怎么运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呢?

一筹莫展的顾方舟想到了孩子们爱吃的糖果。

对啊,用摇汤圆的方式,把液体疫苗包在糖和奶粉里,做成“糖丸”,装在保温瓶中,再把冰块放进去,就解决了储运问题。

“糖丸”好吃又方便,“土办法”可是解决了大难题!就这样,顾方舟成了大家口中的“糖丸爷爷”,这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

20xx年7月11日,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上,已经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在顾方舟从医55年的聚会上,白发苍苍的顾方舟和老同事们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回首往事时,不应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同志们,我们为消灭小儿麻痹,奉献了一生,值不值?”

大家齐声说道:“值!”

纪律委员心得体会500字 篇2

其实随着我们的年级一点一点的升高,我们的心思更加复杂,想的,做的可能会更多,我们处于青春期的各种叛逆的行为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这个时候,头疼的不仅仅是家长,老师。班级里的班干部也很为难。而我作为一个纪律委员当然要关心同学的这些问题就更加多。

不过我没有常年担任这个职务,因为个人原因,从这个学期才开始担任。不过再一次踏上这个岗位。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着轻轻的不到一克的标志,在我的肩膀上,仿佛感觉有千斤重,我该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这个标志?如果我做不好老师同学又会怎么看我?我仔细的分析了一下班级里目前纪律问题比较严重的几个时间点,只要有上课铃时,班级同学都还是会乖乖坐在位置上的,毕竟不可能打了上课铃还疯闹着。那么问题就来了。

在十一点五十吃好午饭到十二点十分午自习开始,和下午五点十五分的最后一节课上课这两个时间是没有上课铃的,那么同学们一旦放松,到了上课时间也不会很自觉的坐到位置上。于是我的首要抓的问题就在上课铃打响后,老师进来前的`这段时间内班级是否安静。在有些时候,当天值日班长还是能管得住那些同学,我并不需要操太多心,只需提醒一下值日班长就可以了但在有些时候,值日班长的性格比较温吞,所以我必须要适时站出来,在老师进来的时候,努力维持一个比较安静和谐的班级氛围。不过还做得不够,这只是整个班级纪律之中极小的一个部分。其他的在班级早读时,抄写,补写作业的情况,还有某些男生现在有轻微打架斗殴的情况,以及损坏班级公物的情况全都要一点一点的抓。

这些问题在20xx年的后半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并不能得到解决。不过我希望可以在以后的半个学期里,早日完善。

纪律委员心得体会500字 篇3

导演组的故事,似乎更多是“痛并快乐着”。

《中国造“星”记》送审那天,因为纠结于节目中一处细微的表述,导演组决定重新拍摄。那个周日的凌晨1时,讲述人梁艳被电话叫醒,从通州赶回报社补拍。

11月13日0时12分,《中国有故事》项目组的群里又热闹起来。在每一集节目送审和上线的日子,这种半夜讨论已经是一种常态。

刚在医院打完点滴的导演高旭,在回家路上就对样片“狠狠地”提了多处修改意见。讲述人蒋佩珊忽然有了灵感,重新设计了一个开场穿越情节,这个设计和原来的脚本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思路,编导、后期、撰稿人都“冒”了出来,各抒己见,最后干脆发起一场投票,看哪个方案更好。

讨论进行得正热闹,群里的高旭突然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陌生的ID通过二维码入群,开始对修改方案“指手画脚”——原来,高旭从医院回到家,父母担心他身体状况不佳,没收了手机。高旭只得偷偷拿出备用手机,重新进群加入讨论。

最后的结论,是让后期团队和讲述人早上9点奔赴大兴机场,把两种方案都拍摄一遍,再根据效果选择。然而,等编导母建鑫剪完片子、摄像苏诗写完稿子,天都快亮了,他们抬上机器,直奔机场而去。等其他同事来上班时,他们已经在拍完回程的路上。

这一集的讲述人蒋佩珊偷偷用手机录了一段花絮——编导和摄像在出租车上睡着了。她自己也只睡了两个小时,“梦里一直在等审片,感觉才看了两遍片子,大家还有好多修改意见,然后导演说了句‘拍去吧’,我的闹钟就响了。一看才4时30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睡着没有。”

拍摄《“北漂”去荒原》时,他们设计了讲述人穿越到田野上参与开荒的镜头。贾梦梦、张勇、陈一雄把设备和绿幕都搬到北京郊区一块农地里。为了有较好的融入效果,三个男生扛起锄头锄地,把泥土翻出来。结果锄了一阵子,发现下面是水泥地,完全出不来效果。只好换一块地,重新锄地,等效果满意了,再架起绿幕。大家自嘲,没想到拍个片子,还要真当一次农民。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换来了节目的高质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