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心得体会(通用9篇)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七七事变”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日寇进攻卢沟桥的炮声宣告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卢沟桥抗战的壮举引燃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圣火。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令我为之愤怒的是,一些追随于日本人之后的中国军人,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竟说出“与日本人合作,中日冲突化干戈为玉帛,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身为中国人,竟说出这样的话,你们的良心何在,你们对得起中华民族吗?
这不禁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材料:武汉大学的路珈山顶有一个樱花园,每当樱花盛开的时候,一些中国青年身穿日本和服摄影留念。一韩国学生问其导师:何故穿和服照相?导师苦笑,无言以对。
读罢材料,掩卷沉思,一股悲愤之流涌上心头。韩国学生的一句问话使导师无言以对,难道是导师回答不出吗?不是的。导师的无言,说明他对此难于启齿。我倒要问问: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盛开的樱花丛中,为什么一定要穿上和服?难道在这些中国青年的心目中已经没有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难道他们忘了是日寇的野蛮暴行曾经是中国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把献身祖国作为自己无尚的光荣。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深陷囹圄受尽酷刑,却仍坚持斗争,时刻牵挂着可爱的祖国的方志敏;身中数弹,死前仍高呼“杀敌报国”的张自忠……无数中华儿女以他们的爱国行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而他们的后人呢?一些中国青年竟蜕化到崇洋媚外的地步,这怎不令中国人为之悲哀呢?
民族的灵魂就像纤夫手中的绳,只要握紧它,齐心协力,才能牵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的帆船,才能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为了这艘民族之船,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堂堂正正,实实在在,令中国为之骄傲的中国人吧!
今天是“七七”事变73周年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在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重温抗战影片《七七事变》,感受颇深。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日本帝国主义的无耻、蛮横、残暴和赤裸裸的侵略,打造所谓“大中亚共荣圈”,妄图将泱泱中华变成他们的殖民地。我们的同胞被奴役、践踏和屠杀,我们的物产和财富被洗劫和掠夺,我们的国土被战火和硝烟所弥漫…这些都深深刺痛了我,悲痛、愤怒、仇视等词汇已经无以表达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痛恨。这再次提醒我:落后就要挨打,逃避、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与敌人不共戴天、坚持抗战直到胜利才是硬道理。
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人们,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军魂。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虽然武器装备差距甚远,英勇的二十九军丝毫没有退缩,他们宁可与敌人浴血奋战而死,也不苟且偷生。阵地失去了再夺回,子弹打完了就上大刀,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对抗着敌人的飞机坦克,虽死犹荣、视死如归,不断诠释着中国军人保家卫国、无畏牺牲的民族精神和洗染山河的民族气概。就像二十九军副军长张自忠所言,“作为军人,唯有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二十九军虽然最终没有守住家园,但是他们努力了、牺牲了,彻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企图,也加速了中华民族组建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步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历史、珍惜现在、抓住机遇,才能赢得未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右翼势力依然逍遥法外,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依旧受到外部反华势力的阻挠、分裂、甚至颠覆,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始终虎视眈眈。
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要化悲痛为力量,奋发图强,居安思危。我们要以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布局为指导,用“三严三实”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权为民,不搞特权,勤于自省,为政清廉,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对党、组织、人民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
83年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今天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是为了不忘过去屈辱,铭记抗战先辈,升华爱国情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记“卢沟桥”,铸就与国共生桥,架起与民同心桥,筑牢便民服务桥,爱国爱民,国强民富。
不忘过去荣辱,历史底蕴铸就“共生桥”。国破家亡,无国何以为家?十九世纪外国列强的入侵使我国濒临破灭的边缘,承受百年屈辱,多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中国狂澜于既倒、扶中国大厦之将倾。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不会遗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铭记在心,我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外族入侵,都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面前不值一说,文明古国屹立至今。如今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在警醒世人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无论荣辱,中国人民与国同祸福、共生死。
不忘与民同心,同心同德架起“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这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这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图强,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更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民同心,民之所向,党员干部所望,架起连心桥,同心同德实现中国梦。
不忘为民服务,全心全意筑牢“便民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党成立之初到如今,都没有变过,人民利益始终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名言,更是当今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雷锋把人生献给了为人民服务,黄文秀把青春献给了脱贫攻坚,一代代党员干部接力,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英雄先辈为榜样,牢记为民富国之心,付诸奋发图强之行,筑牢便民,给人民便利服务,建祖国繁荣富强。
83年前的7月7日,侵略者的枪炮打破了“卢沟晓月”的静谧,在民族危亡之际,雄狮睡醒,中国共产党带领顽强不屈的中国人民,奋起抗战、救亡图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83年后的今天,卢沟桥上石狮巍然屹立,天际线下不时有高铁列车从京石高铁高架桥上呼啸而过,那潺潺不息的永定河水,见证了83年来中国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奋发图强的中华儿女,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拼搏的历程。硝烟散去,但是历史不应被吹散,它需要我们铭记,铭记因落后而蒙受的屈辱苦难,铭记为救国图强而牺牲的先烈,铭记吾辈当继续奋发图强的壮志豪情。
铭记历史,就要记住曾经因落后而蒙受的屈辱苦难。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迫签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再到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带给了近代中国野蛮和屈辱的烙印。从***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活体实验”到“南京大屠杀”,那些被侵略者枪炮损毁的城市,那些在战争中罹难的同胞,那些山河破损的历史……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一次次血与泪中得到的教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就是要记住那些曾经历过的苦难与屈辱,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铭记历史,就是要铭记为救国图强而牺牲的先烈。当近代中国蒙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中国青年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血荐轩辕,唤醒沉睡的东方雄狮;当中国大地上因为内忧外患而四分五裂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志士以舍生忘死的大义,带领中华儿女纾解国难;当新中国面临发展之困境,一批批榜样楷模,身先士卒绘就新中国的灿烂画卷。“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那些勇敢的人们需要被铭记,他们是中国复兴号的推动者,他们值得被铭记,尤其是那些历史长河中不曾被知晓的无名英雄。
铭记历史,就是要铭记吾辈当继续奋发图强的壮志豪情。继往开来,中华儿女继续挥洒热血,舍身救民的子弟兵、以身殉职的白衣战士、呕心沥血的科学家,新时代的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奋发图强。因为深知侵略与战争的可憎,今日中国对于和平才倍加珍惜。中国的发展是在自尊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强。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合作,从“亚太合作”到“一带一路”,从合作共赢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是在为全球社会承担更多责任,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为和平奏响中国最强音。
今天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晚上,我观看了中央电视台6套播放的电影《七七事变》。影片中有几处情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情景之一,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的宋哲元之母70大寿之日,日本华北驻屯军派使者送来“国宝”级寿礼瓷瓶。宋母不悦拒纳。宋劝其母,委婉应付,暂收为妥。其母曰:“我没当过官,不知什么是“委婉应付”,但我信迷信,我怕死后灵魂进不了祖坟!”旋即起立,当着使者的面,把桌上的寿礼瓷瓶摔得粉碎,怒不可遏。浩然正气,令人起敬。翌日,宋军长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坚决抗战!
情景之二,29军副军长佟麟阁,身先士卒,亲赴一线,他和赵登禹师长对话,佟说,我已准备把家中盖房用的木料做一口棺材,决心以身殉国。赵说,我连棺木都不要,马革裹尸,死又何憾!两位将领心昭天日,抗日战场俩人光荣殉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给其举行追悼会,北京现仍有麟阁路、登禹路,以永远彰扬其抗战功勋和为民族捐躯之英雄精神。
情景之三,北平南宛,中日战酣。29军将士大刀挥舞,日寇血肉飞溅,令人痛快。但日军败退,中日军队脱离接触后,日机飞临,炸得中国军队溃不成军,死伤惨重。佟副军长亲自用机枪打飞机,遭飞机***击中血染沙场,情景惨烈,令人愤恨悲伤。
看完电影,我联想起许多。我有幸出生于抗战胜利之后,虽未亲身遭受战争苦难,但小时候曾多次听到母亲和年老人讲述抗战期间的事情。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半年,日寇铁蹄便踏遍了华北,我的故乡韩城的黄河东岸山西便被日军侵占。日军经常隔河打炮,韩城禹门口附近的民房弹痕累累,可恨的日本红头飞机常常在韩城低空盘旋,袭击在田野农耕的和平民众,而中国没有防空能力,任人狂轰滥炸。初则农民十分恐惧,沿河农民纷纷逃进西山,我的祖母、母亲也逃到深山一熟人(父亲的同学)家避难,父亲在同州师范(今大荔师范)上学,祖父在家看家和农耕。万恶的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地轰炸手无寸铁的农民,让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提起那一段往事仍然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我小时侯经黄河岸边去舅舅家,看见过为抗击日寇修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当时年幼,不知叫碉堡,也不知有何用途。渐长,才知是碉堡,是国民党军队筑的,很坚固,大拇指粗的螺纹钢在外裸露着。也看过黄河岸边崖畔上挖的小洞掩体,这些遗迹记述着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
为什么有4万万5千万民众的泱泱大国竟能任小小日本蹂躏呢?
残酷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受欺。所以,现在我们一方面要不忘屈辱历史,永远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我以为把该歌曲定为国歌是一个无比英明伟大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居安思危,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特别是国防实力。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美帝称霸,想打谁就打谁;日本一些人仍疯狂,叫嚣“入常”;“”势力抬头,图谋不轨。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百倍戒备,绝不能让以前的悲剧重演,要让所有侵略者和、分子闻风胆寒!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的现代化中国,试看天下谁敢敌!
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硝烟弥漫中,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抗战,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83年了,但卢沟桥畔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追求民族独立、彰显英雄本色的历史。“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是要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从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弘扬“抗战精神”,奋斗崭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不达目的永不止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疯狂进攻,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究竟什么时候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当时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个未知数,因此提出了“长期抗战”的口号。著名剧作家夏衍在《种子的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种子的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样的“力”,正是伟大的中华儿女们坚决赶走侵略者、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如今,我们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场将长期坚持的战斗。弘扬“长期抗战”精神,把工作进行到底,让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坚决的追求。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共产党人将一直为之奋斗。
弘扬“抗战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指示”下,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响应。全国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紧紧地抱成一团,可谓“众志成城”,形成了一股磅礴的抗战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中国古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就是强调了“团结”的重要作用。“抗战”中的“团结”,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团结。当前我们从事的所有工作,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团结协作,上下齐心,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将“公仆”意识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一路攻坚克难而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自立自强勇往直前。抗日战争时期,就连中国的小孩子都把日本称为“小日本”,都懂得日本侵略者是“鬼子”,那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可见一斑。面对从事着非正义战争的强大侵略者,不能被其气势所吓倒,国民党汪伪政府“倡导”的“曲线救国”,实则为“投降主义”。在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妥协了,还有什么“自立”的资本,还有什么“自强”的余地!当下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骨子里就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导致信仰缺失,在党和人民面前“软弱无能”,却将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到一己私利之中。要从源头抓好“廉政建设”,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思想标杆,拿出当年在侵略者面前的那种勇气,沿着党中央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虽然“抗日战争”硝烟已经远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不朽!特别是在物质文明相对优裕的今天,生活中的诱惑甚多,陷阱甚多。所以,我们的反腐倡廉、正风肃纪都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长期抗战”,不达目的不止;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离心离德”,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更不能“软弱无能”,要坚持“自立自强”,才能勇往直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但“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然前行。
83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可歌可泣的抗战序幕。无数的民族英雄用自己的身躯为中华民族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基础。历史是“教科书”,更是“清醒剂”,在和平年代我们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应该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无论是“脱贫攻坚”“扫黑除恶”,还是“环境治理”,于基层而言都是艰苦卓绝的“战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工作态度是对先烈们的精神传承,更是干好基层工作的要诀!
“一骑当千”——做基层干部的“主力军”。十四年抗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如滚滚江水,倾诉着曾经的抗日英雄们人性的光辉。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新时代组工干部应当以怎么样的精神状态勇立潮头?在我看来每一名基层干部都需有争做基层中的“主力军”的决心!曾经的烈士们手持机关枪,怀揣手***,一往无前,炸碉堡,拨据点,当今的基层工作者手持一支笔,在A4纸上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各类工作到基层是一个大融合,基层是广阔的天地,更是战场,面对基层工作的挑战,我们势必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争当基层干部“主力军”磨练自己,增长才干,以“一骑当千”之心为群众服务。
“不动如山”——做基层干部的“狙击手”。在任何的战争中,狙击手都是最完美的存在,一名优秀的狙击手首先具备优秀文化程度和身体素质,犀利的眼神和耐性以及思考能力,然而狙击手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心里素质,是适应任何环境,是责任和坚守!“艰苦”“孤独”是基层的代名词,尤其是身处祖国的边疆,让基层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高原工作稀缺的氧气,宝贵的是精神”,宝贵的精神更多指的是坚守初心,不忘本真的精神。作为一民基层志愿者,我想大多数人与我一样,怀揣着为祖国奉献的青春的心,只身扎根于祖国的边疆,然而不少同志在挑战中半途而废。身处基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狙击手”的素养。在属于自己的领域蛰伏、坚守。直到胜利。
“无私奉献”——做基层干部的“圣斗士”。抗日战争年代,每一位先烈都是斗士,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平年代,没有枪林弹雨的战争,但我们丝毫不能松懈。九把刀曾在《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一书中说过“人生不是一场自圆其说,而是不停地战斗。我们永远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活着,通过自己的委曲求全和坚持不懈,我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中间可能会经历各种冷笑和白眼,但是发生过的每一件事,最后都会连接到往后的人生,触发某些情感,改变某些决定。没有一件事会是巧合的,都会成为我们人格特质的一部分”。当我们选择在基层工作的时候,这里便成了我们的战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身处基层,就要视“奉献”和“付出”为常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曾经的烈士们将鲜血洒满了祖国山河,换来了如今的美好的生活。今日的“斗士们”需将汗水洒满基层的角落,为更美好的明天而战!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在长达40多天的时间里对南京城进行烧杀抢掠,对市民包括老人、妇女、儿童进行了惨剧人寰的大屠杀,在这短短的40日里,30万鲜活的生命陨落,鲜血染红的土地和城池,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残暴最黑暗的一页,也是中国人最悲惨最绝望最耻辱的一页。为了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中国同胞,为了让亿万万国人记住历史的悲鸣,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警钟长鸣,中国政府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是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2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死难者已然沉浸在土地里腐烂成土;曾经痛彻心扉的悲鸣在时间的疗愈中慢慢愈合;那些钉在耻辱柱上的历史经历岁月洗涤慢慢被遗忘。公祭日,一声汽笛长鸣,唤醒国人沉睡的记忆,那些沉痛的往事浮上心头,那些耻辱的记忆再次鲜明,那些死难同胞让我们泪流。曾经愈合的伤疤再次被揭开,在历史的警钟里,我们看到揭开的伤口流出鲜红的血液。
我们什么要铭记历史?因为曾经的苦难让我们不忍直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闭关锁国让中国曾经的辉煌灿烂化为乌有,取之而来的是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史,从***战争到甲午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从淞沪会战到徐州会战,从南京沦陷到武汉丢失,从“三光政策”到“活体试验”……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次次被欺凌,一次次被蹂躏。我们的善良、隐忍、退让得到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得寸进尺,我们的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猪狗不如、饱受欺凌的日子,是别人口中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回首历史,是为了记住曾经的苦难,做到警钟长鸣才能奋发向前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我们什么要铭记历史?因为遗忘死难同胞让我们心生不安。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百姓是我们的亲人;在这场杀戮中倒下的是我们的同胞;为国捐躯的是护卫我们的英雄……忘记他们的牺牲,我们,于心何安?不忘记历史,是为了记住这些为了人民而战的英雄;不忘历史,是为了记住这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英烈;不忘历史,是为了守护死难同胞们护卫的和平。近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确认一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周万荣,他是30万遇难同胞中的一个,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血与泪铸就的历史,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生与死的惨痛。公祭日,是百年孤寂里的嘶吼,为了就是让我们不要成为历史的背叛者,不要因为无知无识而陷入苦痛。心怀不安,才能够好记住那些死难同胞的悲凉,才能够用好历史这面镜子,更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安宁。
我们什么要铭记历史?因为和平背后仍是豺狼虎豹虎视眈眈。82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惨绝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战争让国人流离失所、在自己的土地上无处躲藏。我们的秀丽山河在战中中变成焦土;我们善良百姓成为俘虏,在不屈的战争中我们获得了自由、拥抱了和平。然而,今天在和平背后依然有豺狼虎豹虎视眈眈,他们的霸权主义思想从未停息过,我们不能在和平的声乐中迷失方向,蒙蔽双眼。中国人,不好战不霸凌,但也必须要清醒的看清现实,不要被和平盛世所蒙蔽而忘记我们仍处在“危机四伏”中;中国人包容豁达,但也不能容忍豺狼虎豹的予取予求。牢记历史是为了清醒的守护和平,做一个守土有责的中国人。
我们什么要铭记历史?因为盛世和平来之不易守之更坚。习近平总书记说:“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一如既往热爱和平,牢记历史就是在心中铭记战争带来的苦痛、耻辱和悲鸣,是为了更好地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当今的和平盛世。今天中国不断发展强大,从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集团,我们从未忘记“守护和平”的使命和责任,中国人秉承着“兼济天下”的胸怀从未改变过,我们用历史的悲鸣守护盛世的和平,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不曾忘记和平、合作、共享、共赢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