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11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1.请在横线上根据上下文补写两句话热爱蓝天,蓝天因爱而更加清澈;热爱白云,白云因爱而更加轻柔;热爱清风________;热爱明月________;热爱生活,生活因爱而丰富多彩,热爱人生,人生因爱而美丽动人。2.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脚下是深绿的草地,蔚蓝的天空在高高的头顶,身旁是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五彩的花朵,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段内容,选择短语填空(只填序号)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a.可消除彼此间的猜疑积雪b.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c.可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d.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应联系上句,反夏推敲,揣摩语句之间的关系。) 一、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音乐——无处不在①音乐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没有它,生活将变得平淡;正因为有音乐的存在,才使我们感到生活丰富多彩。②自从婴儿刚刚降临,音乐就已进入到他们耳里。伴着柔美动听的《摇篮曲》,宝宝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此时,大街小巷中,到处飘荡着那柔美的乐曲。③我真正接触音乐,是在5岁学电子琴时。从那时起,音乐就在我的身边旋转。无论走哪里,总会听到一些流行歌曲,它们总是那么美好。长大后,一个人常常静静地听着流行音乐,或者是交响曲,这些都会让我心情舒畅,轻松无比。在家中,也许还会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那是“锅碗瓢盆”交响曲,虽然它不是那么悦耳,但也是生活中的音乐。④音乐也能陶冶情操。音乐,无论是抒情的,还是热情奔放的,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示。从《从头再来》中,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失败;从《生命交响曲》中,我领略了生命的雄壮。正是这些音乐,时时在我们身旁,才使我们的心灵逐渐走向成熟。⑤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表达的情感。音乐能够净化心灵。若用心去听音乐,享受到的不仅是这首曲子怎么样的优美,怎样好,它使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⑥音乐——无处不在。从小到大,从早到晚,在大街小巷里,有家中,到处都能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充满幸福。4.修改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使之成为15字以内的通顺、连贯、精练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上句的句式去修改。)5.在第①段后拟写一个扣题的语句,并使之与上下文衔接得当。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第③段文字中游离文意的一句,并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④段写到了“音乐也能陶冶情操”,第⑤段写到了“音乐不仅要听,更要领略它作曲的意图,表达的情感”。从全文看,写这些内容是否恰当,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⑥段“音乐——无处不在”一句中,破折号的使用是否恰当,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笑对生与死》,回答问题。坐上竹排在小河上漂流,看着河边一簇簇翠竹、绿树,和眼前的这一切,就仿佛漫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里都会有座或大或小的寺庙,他们崇高的小乘佛教由缅甸传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认为:“人若生前不积善修行,死后就要在地狱里受尽苦难。”所以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傣族人,对人十分友善。西双版纳傣族的男子都要在少年时当一次和尚。寨子里的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就要进寺庙学习傣文、教规、诵经,经过几年的修行,他们就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了。成年后,他们可以还俗成家,有的则继续留在庙里深造。寨子里的每家轮流为和尚们送饭,遇到寺庙里举行活动时,每家都要来帮忙,其费用也由各家来分担。傣族人最隆重的佛教节日是“关门节”和“开门节”,这时人们每隔7天就要祭佛一次,寨子里的人们先将寺庙修整一番。祭佛当天,天刚刚亮人们就赶到庙里,男女老少点烛焚香,拜佛诵经,祈求佛祖保佑。诵经的大和尚把象征吉祥的水洒在善男信女的身上,使每个人从心底得到极大的满足。晚上,能歌善舞的傣家少女,就聚集在寨子里的公用竹楼上尽情地欢舞。透过傣家少女优美的舞姿,借着晃动的灯光,我看见在竹楼的一角摆放着几个新做的棺材,这些是寨子里的人为防不测而准备的。眼前跳动的身影,焕发出生的力量和活力,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之快乐,全然忘却了死亡的阴影——或许,生死只在一念之间,正是因为有死的恐惧,生的欢乐才如此真实,生的片段才如此灿烂!9.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文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选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解释作用 b.表递进作用c.表思维跳跃 d.表转折作用12.理解文中划线句“眼前跳动的身影……”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头顶上是蔚蓝的天空(使句式整齐)3.b、d、a、c 4.在符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基本不改变原意,语句通顺、连贯、精练。如:有了它,生活会丰富多彩。5.本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扣题;第二,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得1分;没有扣题,即使与上下文衔接得当,也不得分。如:可以说,在人生的旅途中,音乐无处不在。6.找准语句,理由充分,如:第③段最后一句,写到了另一类的所谓的“音乐”,游离于文章的写作范围——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之外。7.从主旨与材料的关系回答,表述应清晰。如:不恰当,违背了围绕中心写作的原则,本文的主旨是音乐无处不在,而这些内容写的是音乐的作用。8.言之成理即可。可扣住破折号的用法回答,如:“不恰当,因为此处使用破折号的用意不明,不应用破折号。”也可以从文章写法的角度分析,如:“恰当,此处虽不是常规用法,便能强调‘无处不在’,且与标题照应。”9.傣族人民的生死观和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 10.总分结构。 11.a 12.这段文字充满了哲理性,把佛教的“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的深邃佛理,阐释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美丽的西双版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反思:
一、总体来说,本课教学各环节安排紧凑,过程流畅,但在很多细节方面仍缺乏考虑。比如在西双版纳动物王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相当熟悉,要求找出有哪些动物时,学生们大多能容易地给出正确答案。那我想在学生预习工作很到位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让学生用笔圈出各种动物的名字,一起来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借助图片来说一说这些动物的样子,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动笔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信这样的课堂分为会更加生动。
二、朗读指导方面。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课文,我在课堂上并未注意朗读时语调的变化,以及语速、情感的依时而变。上课时总是以高调的声音和学生交流,这样学生也会产生听觉上的疲劳,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帮助。同时,在学生的朗读评比上,通常我的评比没有很强的针对性,点评比较宽泛,不能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朗读方面的优点和缺点。
三、说话练习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王国的学习,借助多媒体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通常能完整地说出所要求的句子。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他们的回答更加具体化,深入化,只停留在简单的句式上。对于学生的回答中的语法错误,有时会忽略掉,比如一学生说“羚羊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奔跑”,我没有进行及时地纠正。看似简单的错误,却容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一错再错。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给与纠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学难点:
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一、观看“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引出课题:
1、(播放“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大家看了这段美丽的风光片后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句子: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的西双版纳)
2、学习生字“陲”
1)、看了西双版纳的景色你有什么体会吗?(美丽)
2)、(出示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
3)、齐读课题。
4)、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这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分小节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说说你读了课文以后西双版纳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点)
(2)拓展知识面: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2)第二、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3)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请你用“这里有怎么样的什么”的句式来说话。
(5)读第三小节,用“什么时候,这里有什么,可以怎样”的句式来说说。
3、过渡: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那么它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4、(出示课文第四小节内容)你能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吗?请你用画笔来画一画。
4、拓展想象思维: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动物在那里?(出示说话提示:请你用“什么在哪里干什么?”)
5、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出示图片或者影像资料)
(2)你觉得那里的人生活得怎么样?
6、课文质疑。
7、师:学习了课文,想想为什么说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可以在书中找有关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述)
四、拓展知识面:
小朋友,你爱美丽的西双版纳吗?除了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和动物,你还知道哪些?请你收集有关资料,给大家作介绍。
五、作业布置。
A:1、抄写字词。2、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植物和动物,做介绍。
B:1、抄写字词。2、选一节背诵。
一、字词文常积累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1、心驰神往 2、轻描淡写 3、善男信女 4、得意洋洋 二、主题文意梳理1、文章以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开篇,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请从该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西双版纳景物特征的短语。接下来的五个片段则从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西双版纳,你知道是哪两个方面吗? 三、精彩句段品析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深情。你能说说下列各比喻句的作用吗?(1)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2)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3)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2、阅读“悠悠野象谷”这一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你能尽可能多地发现本段中的对比吗? (2)选文的第二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你知道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大象的表演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吗?结合文中的词语试作分析。 四、读写能力拓展1、课文主体部分的前四个片段分别扣住标题中的“树”、“竹”、“谷”、“水”等景物进行描写。有人认为,第五个小标题应与它们一致起来,将所描写的主要景物“庙”嵌入标题中。你会写出这个标题吗? 2、小林去考导游证,其中一道考题是将《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简缩成一篇250字左右的解说词,小林很为难,你能帮助他吗? 五、中考题型链接1、作者在文中写道“当我来到傣家做客时,热情好客的傣族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表现了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在我们已学过的古诗文中也有不少表现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句。 2、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概括你游览一处名胜的经历。 《〈美丽的西双版纳〉单课淘金》参考答案一、1、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2、着力不多的描述。3、 泛指信仰佛教的人们。4、形容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二、1、作者以一句歌词开篇,不仅点题,统领全文,还给全文抹上了浓浓的诗情画意。2、神奇秀丽 五个片段从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质朴淳厚的人文景观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三、1、(1)这两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竹楼的外形,还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2)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人物的固定姿态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突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3)将傣家女人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比作风情画,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充满生活情趣,充满了诗情画意。2、(1)导游轻描淡写的介绍与我们心都提了起来的对比;观众的狼狈、哭笑不得与大象的得意洋洋的对比;野象的恐怖与大象的有趣的对比。(2)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象的表演写得生动有趣。“冲”写出大象朝某一方向直闯的情态;“得意洋洋”写活了大象的神态,与观众的“哭笑不得”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写大象拿钱去买香蕉,“踱”字把大象进一步人格化,赋予人的动作。四、1、如“修行进寺庙”等,合理即可。2、示例: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高约60米可做香料的望天树。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野象谷虽难见野象,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男女打谷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五、1、示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2、示例:这次,我终于来到了东方威尼斯——苏州,在那和煦的春风里,游水乡周庄,听寒山钟声,赏狮林奇石,摄下了一张张甜蜜的笑脸,留下了一串串爽朗的笑声。
内容预览:
19.《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x。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四、小结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找出文中运用对照写法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示例]
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x,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
二、品味语言
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明确:
“悠悠野象x”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哈尼族、汉族等14个民族。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这里的原始森林无边无际:有耸立云霄的望天树,有“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有1700年前的古茶树,有会跳舞的草,有会吃蚊虫的花……
走在林间,如果你觉得口渴,这里有“天然水壶”。吹下一根叫“扁担藤”的植物,藤的断口处,清甜可口的水就像泉水一样喷流出来。下雨了也不用发愁,这里有“天然雨伞”。砍下一张海芋叶,宽大的叶子足够你遮雨。
西双版纳又是动物的王国。长臂猿、黑灵猫在山间道旁与游人嬉戏,悠然自得的象群甩着长鼻子在丛林里散步,绿孔雀展开五彩缤纷的羽毛为你跳舞助兴,兀鹫在空中盘旋,虎豹在密林深处出没……
走进西双版纳的村子,你会看见一幢幢别有情趣的建筑:竹楼、竹凉亭、尖顶佛塔……身穿各色民族服装的男女老少快乐地说笑着,他们是这块土地上美的风景。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积累本文中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品味美、表现美的能力。
2、体会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
情感目标:
1、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死观。
3、引导学生热爱水资源,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云南西双版纳的资料(文字与图片)。
2、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家人或朋友介绍一两个迷人的西双版纳风景。
3、积累生字新词(从音、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乐曲————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导入
2、师深情导入: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似乎将我们带入了那苍茫的热带雨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观),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走进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而云南又被称为彩云之南,想必同学们已经从歌曲中领略到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3、过渡: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我想了解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检查生字积累情况(提问俩三位同学,后教师出示小黑板,点评疑难生字词,最后齐读一遍)
三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一)整体感知————感受美
1、当你第一遍读完课文,西双版纳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西双版纳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吗?
2、请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以“西双版纳美,美在……”来说说你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过渡:我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西双版纳有这么多迷人的风景,我想不通同学们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喜好不同,心里的感受也会不同。课文向我们展示辣了这么多优美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呢?小组交流,请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并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二)深入课文————品味美
1、挑选你喜欢的画面,试着用你喜欢的语调来朗读。
2、试着谈谈你喜欢的理由。(教师巡回指导,提醒抓住关键词,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3、分析品味中引导学生与作者同游同赏,并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4、总结过渡:
我们已领略西双版纳“高高望天树”、“悠悠野象的谷”的优美自然景观,也领略了“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的人文景观美,而实际上,西双版纳的美又何止这些呢?她的神奇、美丽、富饶,使她在世人的眼中,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你们对这颗明珠还有多少了解呢?请告诉我,好吗?
(三)拓展————表现美
1、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2、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我们已充分领略,现在由你来当导游,带上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来畅游一番西双版纳,你会推荐哪个景点?打算怎样介绍?试试看。
四结束课文
美丽、神奇的西双版纳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走进乐曲,闭目神游,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西双版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作业
大家或多或少也到一些风景名胜走走看看过,回去翻翻旧相片,选择你喜欢的风景,写成导游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神心高高望天树
自然奇驰竹楼映蓝天
“美“————秀神悠悠野象的谷
人文丽往妩媚傣寨水
笑对生与死
去年我们曾去贵州,一睹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
驱车来到山脚,便开始徒步进山。脚下踏着粗糙的石砖,道路两旁的古木藤蔓交叉错杂,长长的枝条遮住了天空,枝叶的缝隙中能够依稀看到支离破碎的天,阴沉沉的,透不出一抹阳光。
随着脚步渐渐沉重,视野开阔起来,可是隔着山石树林,望不到心心念念的瀑布。顺着小道继续向深山走去,静谧的森林渐渐变得热闹起来,依稀听得到隆隆的水声,仍不见瀑布,我迫不及待地加紧了脚步。
最终走到了尽头。
眼前是一片悬崖,并不陡峭,石坡缓缓的,优美的弧度上生着许多矮小的苔藓,绿油油的一片。我疑虑着这光秃秃的山崖上如何生发出蓬勃的生机,抬眼一看,霎时屏住了呼吸——滚滚湍急的水流从头顶的悬崖上一泻而下,迸溅出一串串银色的水花,迅速腾起的水雾齐齐扑向对面的崖壁,不断向上,滋润着大片动人的绿色。
望着瀑布,久久地出神。隆隆的水声充溢着双耳,朦胧的水雾浸润着心田,我禁不住深呼吸,想把这样清凉的感觉牢牢锁在肺里。
倏忽间,灰蒙蒙的天缓缓裂开了一道口子,漏出了里面炫目的阳光,一缕、两缕、三缕……万丈金光投射下来,洁白如雪的水雾渐渐呈现出缤纷的色彩,像是跃着美丽音符的五线谱,这是一道绚丽的虹!她不像一般的彩虹那样可爱娇俏,她生于宏伟的瀑布,四散的是勃勃的生机。她是一河七彩的水,一向向上,直通天际。
我久久地凝望着这道动人的虹,原本躲藏在深深的水雾里,一向等待着,她在等待最完美的契机,这时才舒展身姿,缓缓地亮相,带来一次绝美的遇见。若是没有那夺目的阳光,她如何出落得这样妩媚动人?若是没有那纯白的水雾,又怎能折射出这般绚烂独特的光华?
这应是最美的遇见,又像是一次重逢,在这灿烂的光辉下,我迫不及待地去追寻属于自我的光芒,渴望同她一齐向上,折射出独特的光彩。期待着,如虹般灿烂夺目。
1、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去欣赏,边读课文,边作圈点批注
3、小组合作交流,点击媒体显示的每个画面,让学生在想像中与作者同游同赏
4、深入探究:人文景观的美
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
(1)、学生阅读课文,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
(2)、语文活动:走进西双版纳傣族园
要求
a、以“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
b、注意使用第一人称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文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表达了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
2、难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配合。
[教学时数] 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是泰国、越南的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边境线长966千米。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是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被誉为地球的一大自然奇观。
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西双版纳的风光图片,如:景真八角亭、空中走廊、曼飞龙塔、野象谷、望天树、竹楼、泼水节等。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说说你心目中的西双版纳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掌握内容
1、文章开头一段写什么?有何作用?
2、文章五个部分,具体写什么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文章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点明了题目,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全文除开头一段文字外,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高高望天树
这部分由4段文字组成。第1段简介望天树的价值及其高度。第2段描述热带雨林中的藤状植物。第3段,写作者想拍摄“完整的热带雨林照片“的一段有趣经历。第4段,是用简笔交代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二部分:竹楼映蓝天
这部分主要写傣族的人文景观。竹楼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建筑,它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这部分由两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第2段主要写傣族人的热情好客和傣族的饮食文化。
第三部分:悠悠野象谷。
这一部分由3段文字组成。第1段写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是一个吸引人的地方。第2段写大象表演的有趣场面。第3段写大象的最后一个表演动作。
第四部分:妩媚傣寨水
这一部分着重写傣族的民俗风情,属于人文景观。这部分由3段组成。第1段写打谷子,第2段写泼水节,第3段写水中嬉戏。
这一部分主要写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富有浓浓的佛教意识。共有4段文字。第1段是总写,仿佛浸游在一幅民族风情的画卷里。第2段写民族风情——修行与还俗。第3段写“关门节”和“开门节”,这也是一种崇信佛教的民族风情。第4段写“生与死”,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四、小结
西双版纳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可写的材料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本文作者却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做到重点突出,以斑窥豹,条理清晰,给人鲜明的印象。五个片段,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每个小标题都由五个字组成,句式整齐、结构匀称。五个小标题从五个方面突出了总标题“美丽的西双版纳”中的“美丽”二字。
五、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的有关资料,小组交流。介绍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
[示例]
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个“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木为材料建造的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傣族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风情画,还可以看到女人嬉水的妩媚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每个男孩都要出家,然后还俗,这使他们成为“除苦积善,受过教化”的人。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总之,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着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风景名胜区。如果有机会,你可一定要去西双版纳包餐那里的秀色啊!
二、品味语言
探究:从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吗?你能讲一讲这些词语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吗?
1、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2、将竹席铺在割完的地里,田地就成了打谷场。男人先用自制的农具把割下来的谷子粗粗打一遍,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的女人们,手中挥舞着木锤再细细地打谷子。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作者采用剪影法,雕塑式地描写了人物的固定姿势和特定姿势的轮廓,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从而使老爷爷的形象在平面上如同雕塑,在静态中呈现动态,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活像一尊塑像”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傣族老人尊敬和崇拜的感情。
2、作者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傣族人民打谷的风情画。打谷场由竹席铺成。男人“粗粗打一遍”与女人“细细地打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粗一细,先粗后细,分工合作,相辅相成。女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手中挥舞着木锤”,在“青山绿水映衬下”,“那就是一幅精心创作的风情画”。这个比喻贴切而生动,颇有诗情画意。这幅风情画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妩媚动人。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这幅风情画十分喜爱和赞赏的感情。
总之,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真正做到景美、人美、语言美。
三、学习对照手法
思考:找出文中运用对照手法的地方?并分析。
明确:
“悠悠野象谷”中野象的恐怖和大象表现的乐趣形成鲜明对照。
“妩媚傣寨水”中男人粗粗打谷子和女人细细打谷子的对照;
“打谷子”的风情画与“水中戏嬉”的风情画的对照;
最后一段中“生”与“死”的对照。
本文就是运用这种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把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出来,突出其“美丽”的特征。
四、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作者邮箱:
教材分析:西双版纳是傣族人聚居区之一,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两种优势的融合,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本文作者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习重点: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学习难点:从文中了解版纳独特的民族文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丽”一词就和西双版纳连在了一起。西双版纳的人总是骑着大象在乡间行走,那里的傣族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跳舞,那里白天是节日,夜晚是欢乐的海洋。下面就让我们在葫芦丝深情委婉的旋律中欣赏西双版纳的风光。
1、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创设情境。2、优美的音乐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那苍莽的热带雨林,神秘的宗教氛围,鲜见的少数民族情调更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去赞颂,今天我们就随少数民族作家李舵一起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领略西双版纳的美丽,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神游西双版纳。
二、第一板块,感受美
1、 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浏览课文之后的感受。
2、 浏览课文,神游版纳后,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西双版纳的美。教师示范:西双版纳美在它的暖风也是醉人的。三、第二板块,品味美
1、本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了西双版纳的五个画面,你最喜欢哪个画面?挑选你自己喜欢的画面,高声朗读
2、自主思考:你喜欢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美的,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合作交流,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人文景观注意引导学生试图从文中提供的傣族的居住、服饰、饮食、宗教信仰等方面信息中去考察。(1)介绍泼水节的知识
(2)、语文活动:作一回导游员:西双版纳的景物神奇秀丽、赏心悦目,西双版纳的风情朴质意深,真是景美人也美。那你想不想到西双版纳去游玩?好了,现在机会来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组成了一个旅游团要去西双版纳旅游,但是有一件,缺少了一个导游员,你愿意当这个导游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以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西双版纳傣族园……”为开头写一段导游词好不好?
四、激发探究意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你对版纳有了哪些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感兴趣?
五、小结:正如同学们了解到:在我国美丽的西双版纳,有“望天树”景区,这里有种做香料的望天树,在世界上也被列为保护树种,傣族人都住在竹楼里。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虽野象难得一见,但那大象表演却十分有趣,五月份,是傣族人收获谷子的季节,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精心创作的男女打谷子的风情画,傣族人笃信佛教,他们笑对生与死,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人生,西双版纳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六、结束新课:当优美的音乐再起时,你最想对神秘而又神奇的西双版纳说的是……
七、布置作业: 久违了,西双版纳,课下,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尽情地歌颂西双版纳,写下对西双版纳的向往吧。
文章欣赏:
躲不开美丽而忘情的泼水节
到过西双版纳的人,无论如何都躲不开“泼水节”三个湿漉漉的字眼。还在小的时候,就去过西双版纳,但却未领略到“泼水节”的欢乐。我记得,在昆明民俗村的傣寨里,我真正体会到了傣家的这一狂欢节。那天的狂欢,浓浓地深入了我的记忆,沁润了我的心扉,我甚至在今天还感觉到了被欢乐的水从脖颈后面倾倒时的滋味。
那天,在傣寨里,吉祥和幸福的水先是一点点的掸向我,随着笑声的增多,水量也变得充沛,由掸变扬,继而由扬变泼,由泼变倒,变倾,变浇,最后没个人都成为水做的人,每根头发上都挂着水滴,每个毛孔里都滲出幸福,眼前晃动着的姑娘是湿漉漉的,小伙是水淋淋的,孩子们更如一汪清水,把清亮的水和笑声喷溅出来。
泼水节,真是傣家的狂欢节。我似乎比傣寨的人更投入,因而也更狂热,欢乐。这里的泼水节分明属于我,我忘记了入场仪式的庄严,挤在景颇舞队里旖旎的模仿,我击打那象脚鼓,感到古朴乐器发出的音响是奇妙之极,我忘情的舞蹈,怕被欢乐哽住了喉咙。我泼被人,又被别人泼,彼此泼得一蹋糊涂,直到喊哑了嗓子,笑出了眼泪仍不能自己……
人生难得几回大笑,人生更难得几遭忘情的投入。既然如此,就让清凉纯净和真诚的水来一洗铅华,洗去一切的无奈和造作,返朴归真好了。这大概就是泼水节的真谛之所在了,这是一种情感的渲泄,这时候的你甚至会感到天地间只剩下一道水帘,你几乎永远都穿不过去,也无从躲避。
满寨了里溅起水花,美丽的姑娘几乎寸步难行,� 那贴在身上的衣衫,有时也恨不得一把扯了去呢!
痴长二十多年,何时有这种疯狂?凭这一点,就该感谢傣家朋友送给我们的美丽而忘情的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