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小鱼儿为家人们收集的10篇《青松》说课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初读古诗。
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
二、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
三、有感情朗读、背诵。
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五、小练笔。
观察校园里的松树,写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法。
教学《青松》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挺且直”和“松高洁”,我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说“挺且直”,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有的说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我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更加绿了,更加高大了。正好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松洁,我让小朋友想想为什么他的爸爸妈妈帮他取这个名字呢?小朋友们一下就说出了,希望像松树一样坚强,不怕困难。那这里的“高洁”就已经理解了。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雪松的图片)图上是什么?小朋友们,这是雪松,松树的种类很多,雪松只是其中的一种。
2、雪松是我们南京的重要标志,是南京市的市树。
3、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南京市民会这么喜欢雪松吗?(雪松四季常青,不怕严寒,品格高尚)。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继续问:除了喜欢它四季常青外,还为什么喜欢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松树的诗歌。
4、教师板书课题。知道是谁写的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冬夜杂咏》中的一首。简介陈毅。
5、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一下。
6、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读。(教师配乐朗读)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仔仔细细地把这首诗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这首诗中的生字词,会读了吗?
出示生字词:压 挺且直 高洁 待到 雪化时
①指名读,评议:你不但读得正确,而且每个字都读得很清晰,准确,读书就要象他这样读。还有谁和他比一比?
②指名读,评:你读得真好,特别是“挺”这个字,后鼻音读得特别准,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做小老师领读。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挺”这个字怎么写。学写。
区别“雪化时”和“血压”的读音。
“待到”的意思?等待。与“带”的区别。
“压”的一点。解释高洁
三、学习课文
生字的音都读准了,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中还能读好吗?出示全诗,生字词用红色标注出来。自读
这首诗的每一句话你是不是都懂了,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现在我们来看青松的一、二两句。
1、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指名读。
(1)理解“压”( 很大的劲往下按)
“压”是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能做一做压的动作吗?课文中是什么压在什么上面呢? (出示“大雪压青松”的画面)做一做动作。
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图。学生说话)
虽然这是雪后的情景,但是从地上的雪我们也能猜想到,这雪下的时候,一定很(大),下的时间也一定很(长)。用一个成语来,这真是(鹅毛大雪)。下这么大的雪,气温一定很(低)。天一定很(冷)。你又想到了哪个成语呢?(雪窖冰天,冰天雪地)
是呀,就是在这样冷的天,这么大的雪压在青松身上。就叫做“大雪压青松”。
齐读
(2)厚厚的雪压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松树被压垮了吗?那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这就叫做“挺且直”。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3个学生)
你愿意做一棵勇敢面对风雪的松树,愿意的小朋友起立。你现在就是一棵站立在大雪中的松树,面对着冬天的严寒,面对着大雪的重压。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读一、二句。
3、学习第三四句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 过渡:阳光洒满了大地,纷纷扬扬的大雪停了,祖国的秀丽山河更加的美丽。大雪重压下的青松显得更加怎样啦?(出示图片)学生说。
看到这样的景色,看到青松是这样的挺拔、苍翠,陈毅爷爷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三、四句,自己读一读。
思考:雪后的松树高尚纯洁,为什么要等到雪化时才能看出松树的高洁?
经过雪水的冲刷,青松显得更加苍翠,更加挺拔了。这就叫高尚纯洁。
(3)陈毅爷爷由看到雪后的青松更加的挺拔、苍翠,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而联想到我们国家当时的状况,那么当时我国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自己看一看小资料。(出示小资料)指名读
我们再来看一看青松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大雪指的是什么?青松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其实是赞美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自己读一读,读出对中国人民的赞美。配乐。指名读。
4、 读得真好,能试着背一背吗?配乐
能接受老师的挑战,把它默写出来吗?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不写题目了,直接默写诗句。不会的可以抬头看看大屏幕。
四、小结
1、青松这首诗出自陈毅爷爷的《冬夜杂咏》,通过描写青松赞美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还通过写红梅和秋菊来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自读。指名读。
教学目标: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质,并能初步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冬天发展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说到寒冷的冬天,你们会想到哪些词?(生说。)
师:冬天好冷呀。你们在寒冷的冬天见过哪些不怕寒冷的冬天见过哪些不怕寒冷的植物呢?
生:青松。
师:是啊,它们可真了不起,不少诗人还专门写诗赞美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毅爷爷写的《青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导入如优秀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它拥有迷人的魅力,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生字,读准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特别注意加点的生字。
(课件出示诗歌,在生字下加点,生自由练读。)
师:哪个同学来读读课文呀?
(请三到五个学生读,在读中纠正读音。)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字,看看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们。
(生读后交流)
师: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读出节奏和韵律,请看大屏幕,听老师读。(课件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师配乐范读。)
师: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读法再读课文。
(请三至五位学生读,师指导纠正后,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自读、个别读、范读、范读、仿读、配乐读让朗读指导的形式更多元,层次更鲜明,符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需求,利于学生读准、读好课文,达到教学目标]
三、理解诗意,体会品质
(课件出示:大雪重压在青松树枝上的画面,让生理解“大雪压青松”。)
师:谁能做一做“压”的动作?从“压”字上你们能感觉到什么?
(生观察交流,并通过做动作理解“压”的意思,体会青松在雪中的艰难处境。)
师:假如现在你们就是风雪中的小青松,你们被大雪压弯了腰,心里会想什么?你们会对大雪说什么?(生想象交流)
师:这时,你们会怎样站立在风雪中?
(生做动作:站直、站挺。师出示课件:挺立在大雪中的青松。)
师:大屏幕上的青松在大雪中是怎么站的?
(生观察交流,理解“挺且直”,体会青松在雪中的顽强表现。)
师:大雪终于融化了,春天来到了,青松变成了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春天的青松。)
师:青松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大家学习?(生说。)
师:是啊,经过风雪重压和洗礼后的青松没有被压垮,反而长得更高大,更茂盛,这就是青松高尚的品质。此时此刻,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
(音乐起,指名说。)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青松傲立雪中和雪后更青翠的景象呈现于学生眼前,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眼前,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画面,有助于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学生在动用演示、与青松对话、配乐朗读中,理解得到了深化,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
四、课外拓展,领悟情感
师:陈毅爷爷除了赞美青松外,还写诗歌红梅。
(课件出示:红梅傲然开放于雪中及诗句,生自读。)
师:你们发现红梅和青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知道陈毅爷爷要赞美它们什么吗?(生交流)
师:这两首诗都写于1950年前。当时,我国正在闹饥荒,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吃的。为了活命,人们啃树皮、嚼草根……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向饥荒屈服,坚强地和它作斗争,最终战胜了困难。陈毅爷爷写这两首诗真正想要赞美谁呢?(生交流,师引导)
师:是啊,陈毅爷爷借这两首诗赞美的是顽强的中国人民。
(生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被青松的美好品质感染和折服时,适度的拓展教学会让他们走近作者,了解到课文背后的故事。]
五、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六、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4
教学《青松》前后
臧琴 发表
古诗的教学一直以来没什么把握,有时候觉得自己教得毫无兴致,学生当然也学得了无兴致。于是在上这节课前,我听了张玲教师的课之后才学着上。
听完张玲教师的课之后,首先给我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常常在听完一节优质课后有很深的感悟,这很可能激发我一个时段的教学激情和对自己教学方法的反思,所以,有时候,觉得听课非常有必要。如果自己就这么埋着头教下去,也许就真的能这么荒废了。因为常此以往,眼光只会变得越来越短浅,不知道天高地厚,对教学的激情就会永远失去。感谢梅小的老教师们,也许从来没有履行过徒弟的义务,却不请自去地去听课,在此,我真想说:“谢谢你们!”
言归正传。
一、 结构严谨,教学层次分明。
首先,给我教学一个也是最大的感觉就是结构严谨,教学层次非常清楚。张老师从揭题入手,让学生初读课文,再从生字入手,词入手,单行、诗句入手,让学生来读,等学生读熟了才开始讲诗句的意思。学生读得非常熟练,学起来也就轻松多了。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吧。
二、 充分利用插图,来挖掘诗句中的意思。
课文中的“压、挺且直”等字词的意思,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去讲,而是先让学生去讲课文中看到的松树在大雪中的形象,很多学生在讲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用到了课文中的词,这是在理解了之后才会去运用的。
三、 对于学生自主的放手,不遗余力地训练学生说话。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不多,教学手势恰到好处,非常有力,给学生以非常好的引导。有的时候,听课的我忙着记笔记了,却见学生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的形式一个不落,却不见老师的过多烦杂地语言。感觉自己也曾这样努力地要求过自己,但两年了,自己这方面的训练还非常不成系统,常常不需要老师去说,这样,语言就碎了,看来坚持真的很重要。在训练学生说插图的意思时,我听到张老师这样说:“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哪怕只是更改了一个词或增加了一个词,这就是进步啊!”果然,学生说得越来越好。我相信这是张老师平时的日积月累的训练的结果。现在,有很多老师说到自己的班上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不多,包括我在内,可能平时在课堂上的训练太少,这方面训练的引导太少,学生的不会说或多或少跟我们也是有一些关系的,教学中,真的应该常常反思。
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本文转载自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小朋友,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陈毅探母》吗?(记得),大家都知道,陈毅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自由介绍)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陈毅元帅还是一位诗人呢!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名叫“青松”。(学生读准课题)
二、承上启下,介绍背景:
那你知道,陈毅为什么会写下这首诗吗?原来,1949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虽然解放了,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是,由于长期的战争,我们国家还比较落后,人民还比较贫穷,一切都刚刚才起步,尤其到了1960年,新中国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收成很不好,全国各地经常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而国际上,有些国家也对我们中国进行着压迫和孤立。种种困难,压在人民头上,人民生活极其艰难。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看到人民正遭受着苦难,陈毅是多么的痛心和忧虑啊 ,为此,他常常晚上睡不着觉,于是,在一个冬夜,他爬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青松》,听……
[这首诗表面好像在写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讲解诗人作诗时的历史背景,在学生们初步了解过去历史的基础上,再去学习古诗,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诗词内容,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诗词字面上的理解,外加上教师的饱含深情的讲解,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行为的践行,促使他们的情感升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无声息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道是:无声润物,情自生。]
三、初读课文,读准诗句
1、录音范读。
2、自己也来试着读一读,读准字音。
3、指名多人读准古诗,随机正音。
四、精读文字,品味精神
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诗里,细细地来品味品味。
(一)大雪压青松
1、指名生读。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大雪吧!(出示课文插图,生自由描述图中青松身上的大雪是什么样子?)
3、老师想把“大雪压青松”改成“大雪铺青松”,你们看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把“压”改成“盖”、“铺”,就感觉不到雪的重、厚、多了。)
4、师:哦,你看松树身上那厚厚的大雪,它们好像在恶狠狠地对青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自由想像说话)
5、感情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大雪对待青松的凶狠读出来吗?
(二)青松挺且直
过渡:面对大雪的重压,青松有没有被吓倒呢?
1、指名读第二行。
2、师:哦,我已经读懂这行诗了:虽然大雪是那么大,那么厚,可是青松_____________________。(生说第二行诗意)。
3、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此时的松树吧:(生自由说看到的松树:站得直直的,像勇敢的战士,像坚定的勇士,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像威武的将军……)
4、 我们好像听到青松在坚定地对大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能用朗读来为大家描画一下松树挺拔英武的风采吗?
6、感情朗读第一、第二行:
(1)指名两生分饰大雪和青松,分别表演并朗读这两行诗句,演并读出大雪的“压”和青松的“挺且直”。(学生评点)
(2)女生饰大雪,男生饰青松,分读这两行。
[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时,主要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孩子们分别想象大雪和松树心里的想法,不知不觉中将两者人格化,凸显出大雪的凶狠和松树的坚强,更由大雪的“压”反衬出松树的“挺且直”。其后的表演朗读,更让敌对的双方形象化,也因此将课堂气氛引向高潮]
(三)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师:虽然,我们面前的青松是挺且直的,但他是否能坚持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那还要等雪全都融化之后才能知道,这就叫做(生齐读):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那么,想象一下,太阳出来了,雪滴滴嗒嗒开始融化了,青松这时是什么样子呢?(青松像洗过了澡,更干净,更苍翠了,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松树很漂亮;雪融化成水,青松喝足了水,挺得更直了。……)
3、师(高兴地):青松终于抗过了大雪的压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时,你心里对青松有什么感觉呢?(佩服、觉得它了不起……)
4、你能不能送几个成语给青松,来赞扬一下它呢?(坚强不屈、不屈不挠……)
5、青松这种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精神,诗的第二句中用了一个词语来概括(生找出:高洁)
6、师小结:对,青松面对重重压迫,不屈不挠,永不服输,这是多么高尚而纯洁的精神啊,这就叫高洁。
7、感情朗读第三第四行。
[“高洁”是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的形容和概括,极其抽象。如何对二年级的学生阐释清楚?以上教学环节由想象雪后青松的挺拔美丽,到进一步体会到青松的威武不屈,称赞青松,再到通过学生找词,教师语言描述,了解“高洁”的意蕴,可谓简洁准确,水到渠成。]
五、联系实际,深化主题
师:小朋友,诗学完了,此时,让我们好好想一想,陈毅元帅心系百姓,满怀忧虑,在寒冷的冬夜起身写下这首《青松》,有什么含义吗?(他希望人民都能向青松学习,坚强不屈;他是为了鼓励人民勇敢地面对困难;他相信人民一定也能像青松一样经受住重重困难……)
师(高兴地):事实也确实像陈毅元帅所希望的,最终,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抵抗住了种种的困难,很快度过难关,迎来了现在这样的好时代!
[这本应是课文教学的难点,但由于有了课伊始时老师的那段背景介绍,再加上在之前所有环节中对大雪和青松一恶一善两种力量的深刻认识,学生们很快就能将人与物一一对应起来,难点迎刃而解。]
六、朗读全诗,传达心声
齐诵:让我们用诵读来赞扬可敬的青松,更用诵读来传达我们对伟大中国人民的崇高敬意。(感情朗读全诗)
七、学习生字(略)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肃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
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设计思考:
这首诗包含两层意义,一是赞颂自然意义的青松、二是赞颂精神意义上的青松。本课的教学如果能达到疏通诗意,结合生活实际与插图,通过想象、诵读体会到青松的纯洁高尚这一层次,可以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考虑到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高林生老师曾经说过:在他们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所以在设计时,做了适度的整合,充分利用孩子们的换位想象,教学情境图及教师的导语,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力求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从而深入挖掘诗意,使学生的诵读积累变得更加有意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2、理解诗意,体会青松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2、理解诗意,体会青松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教学难点:
在语言文字中体会青松的高尚品质与精神。
教学准备:咨询爷爷、奶奶过去的生活。
教学流程:
一、利用旧知 导入新课
1、出示“青松图”,说说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松树?板书:青松(理解青即“苍”)
[将图片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从松树的颜色与状态两方面让学生感知雪前的青松。为后文引导学生领会青松品质做好铺垫。]
2、一场雪之后,青松又会是什么样的?
3、请打开课本116页,读读19课。
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2、想想一场雪后的松树是什么样的?
[以问促读,有目的的设问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初读此诗 获得感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压、挺、且、待、化。
▲方法:加拼音强化;去拼音抽读。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已掌握了拼音方法,汉字的识字量也有一定积累。所以,在初读这一环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培养自学能力有一定帮助。]
3、指名学生朗读此诗。
▲要求:正确、流畅。朗读2遍,纠正节奏。
▲指导有节奏的朗读。
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②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初读检查一定要有层次。在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时,应先以正确为主,做到: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发音清楚,吐字清晰。然后要指导学生将诗的节奏感朗读出来。 最后方可让学生熟读。]
三、深入文本 感受诗情
1、学习第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
▲图文结合,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能用你的声音朗读出你的体会吗?(板书:大雪压,挺且直。)
▲指导朗读。
[朗读的指导要建立在对诗意的理解俄之上,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之上。]
▲图片比较:雪前青松与雪后青松,你想对青松说什么?读第一句。
同样是大雪,松树与其他的树木有何不同?你想对青松说什么?读第一句。
▲此时,你就是一棵青松,雪在你的身上越积越厚,重重的压着你,你会对大雪说什么?再读第一句。
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青松?(教师板书学生说的内容)。
[依托诗歌所描绘的雪中青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雪前青松与雪中其他树木的姿态,在两次对比中加深感受——这是一棵不怕重压的青松。同时,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童话、爱幻想的特点,要求学生换位思考,以“当自己就是一棵小青松时会怎么做?”问题更进一步理解松树的重压之下挺且直的精神。]]
▲指导诵读。(有力、坚定,加上动作)点评语言:一棵有力的青松。一棵坚强的青松;一棵勇敢的青松;一棵不怕大雪重压的青松…
[所谓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松的精神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渗透到学生的心底。或许,这便是熏陶与感染。]
2、学习第二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让我们再来学习第二句。指名学生朗读。有不懂的词语吗?
▲板书“高洁”并打上问号。
▲你读懂了什么?——“待到雪化时。”想象雪化后的美景。你觉得雪融化后的青松会是什么样子?(学生说)
▲教师引读:看(出示图片——雪后松树图),学生说话。(板书:羹青翠、更挺直)思考:这是一株怎样的青松?
▲回到诗中第二句,你认为“高洁”说的是松树的什么?
(不怕困难,在困难被战胜之后更加美好。)
▲教师:这就是不怕冷的青松,不怕压力的青松,坚强的青松,困难过后更青翠、更挺拔的青松。这就是青松高洁的品格。
▲指导朗读。(赞扬)
[ “高洁”是全诗的中心,它突出地表现了青松的品格。字面意思很简单,但理解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容易。为此,在教学该句时,笔者立足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感受青松在阳光的照耀下,在雪化之后朝气蓬勃的生长。进而以“这是一株怎样的青松?”引导学生感悟:雪化之后的青松比雪前、雪中时的青松更青翠、更挺拔。]
3、朗读深化 体悟情感
▲能将这首诗连起来读给大家听吗?
▲指名学生朗读。点评。
▲欣赏录音,仔细听,说说人家读的怎样?好在哪里?
▲练习,同桌互读。
▲指名学生诵读。
▲齐诵读。
[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进而有感情地诵读。让青松的形象在学生的诵读中一次又一次的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水平的。]
四、介绍背景 感受陈毅
1、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介绍陈毅(学生、教师互相补充)
3、作者仅仅是在写青松吗?陈毅爷爷想通过这首诗告诉人们什么?
4、看图——禾苗干旱。
5、结合课前学生咨询的爷爷、奶奶过去的生活,介绍写诗背景:这首诗写于1960年。 1960年,特别的一年。你们的爷爷与奶奶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年。当时,全中国都在闹饥荒。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吃的。为了活命,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啃树皮、嚼草根、吃猪糠,甚至有人被活活饿死。
6、交流。
7、齐诵《青松》
[诗歌乃托物言志也。《青松》诗正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背景之下产生的必然。在学生感受到青松本身美好的形象之后,让学生走进陈毅,了解《青松》背后的故事,我想,学生会对青松的形象再次升华。]
五、结语: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孩子们,当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之时,我们应该想到(齐诵古诗);当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之时,我们应该想到(齐诵古诗)。 总之,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我们遇到各种想到的或想不到的困难之时,我们应该像青松一样挺直了身子,作生活中的一棵小青松——齐诵古诗。
[利用作者写此诗的用意,教者在结语中运用三个排比句,引导学生对全诗再次回顾,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在困难面前只有勇敢、坚强。]
六、写字。
1、认读。
2、示范:挺、待。
3、描红、临写。
[指导写字,应抓紧要、难写的。在本课中,挺、待相对而言较难。因此,在指导学生写字,提高写字效率上,教者选了以上两字。]
七、课外延伸:
诵读《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松、竹、梅,岁寒三友。学生在识字五中对腊梅有所了解,在本课中对松又有所了解。我想,是不是应该再补充一下《竹石》这首诗,这样的话,学生对岁寒三友的印象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名字的意义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感受轻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个性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感受青松的高洁。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谈话:看过青松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青松的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3、板书课题:18青松
4、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见教参及后附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时”是翘舌音。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说说你看到的是一株怎样的青松?诗中怎样写得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引导理解诗句。
(1)出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字的意思(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3)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4)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5)出示: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6)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7)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青松的样子,与雪前青松比较,引导学生感受青松雪压不垮、苍翠挺拔、坚强不屈。
(8)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韵文。
2、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名说说诗意。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字形。
引导用熟字记生字。
艇--挺粗--且特--待优--化
“压”是“厂字头”,不要多加一点。
2 指导写法。
待、化:左窄右宽。
挺:要摆匀称。
3 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 读词抄词。(课后第三题)
2 给下面的字加个偏旁或字,再组词。
化--且--青--公--
3 扩词。
高青
关于陈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很重要,对于学生理解青松有帮助。
对诗的理解先重视学生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更能使文本与学生走近。
学习生字要重视创造性的方法。
教后反思
《青松》教学思路
昨天读了寒雨的《登鹳雀楼》的教学过程,很受启发。我想通过上一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所以我想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一、初读古诗。
分组练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朗读情况,可以派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一起读,由小组自己决定朗读形式。朗读之后可以师生一起点评,指出其中难读的字或纠正其中读错的字。
二、理解诗意。
小组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组内讨论。我想送给他们一些妙计:“看看图,想想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联系你理解的句子,想想你不解的字词。”这些锦囊妙计我想在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送给他们。(打印在纸条上,藏在一个小钱袋里。)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我想孩子们对第一句的理解能结合图用自己的话来说,对于第二句的理解中,对“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我想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看雪化后的青松,说说雪化后的青松是怎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到雪化后的青松更洁净苍翠。
三、有感情朗读、背诵
小组练习,通过点评让学生读出青松的“挺”“直”“高洁”。读的形式多样化(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在生动的朗读练习中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四、指导书写。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着重对“挺”字的书写指导。
五、小练笔。
观察校园里的松树,写写外形,再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写自己的想法。
课文《青松》出自,其原文如下:
【原文】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教材简说】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方案一】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的,是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细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
挺:直立而高耸。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教学方案二】
一、旧知导入
1、小朋友们一起背诵我们学过的识字5,谁能说一说,你对青松的了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相机板书)《青松》。
3、知道是谁写的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陈毅探母》,知道陈毅元帅对母亲十分孝顺,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他还是一位文学修养特别高的诗人呢?今天,让我们从这首诗中了解他吧!
二、初读求正确、流利
1、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老师的朗读。教师范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再看看插图,你猜一猜这首诗写了什么?
2、你们想要读得好,那就从读准字音开始吧!
3、常规自读,圈画生字,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4、指名读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5、多种形式朗读,强化字音,评价是否注意了诗的节奏。
三、学习生字
1、本课6个生字,“挺“字要具体指导,注意第四笔是撇,不是横,右边部分是“建字底”。其它字可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2、学生描红、临写。
【教学方案三】
一、一读理解诗意
1、上节课,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看看这首诗怎样写我们熟悉的青松的?请小朋友自己认真读一读,相信你有很多地方自己能读懂,实在不懂的一会儿你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学习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看图释疑。
学生可能对“挺且直”不理解,可做如下引导:
请你先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厚厚的雪聚集在松枝上,这时的松树,是个什么样子?(松树笔直的站立着)
你能做个挺且直的姿势吗?
你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但是你却傲然挺立,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找生读,同桌间读。
听了你的读书,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这两句诗,加上你的想象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学习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过渡:上面的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宁折不弯,多么可敬啊!我们接着读后两句,看看陈毅元帅又想到了什么?
(2)按前两句学法,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
这两诗中的“高洁”一词学生有的可能理解,可让他发表自己的意见再集体补充。
(3)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再次引导:到了,许多树木都落光了叶子,松树怎么样呢?(树干笔直,树叶苍翠,这就是~高尚。)
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针的颜色会怎么样呢?(更加苍翠、碧绿,这就叫纯洁)
你就是大雪重压反而更加苍翠碧绿的松针,你现在带上这种感觉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你能用青松的口气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你想知道我们松树的高尚纯洁吗?冰雪马上就要融化,那时你再来看吧!)
5、讨论怎样停顿才能读出诗中的意思。
读一读,在什么地方停顿更能表现青松的“挺且直”和“高洁”呢?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找生读,再相互评价,然后男女生赛读。
二、再读体会诗人情感
1、小朋友知道这是陈毅元帅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吗?请你们读读《练习与测试》中“小资料”中的这段话。说说这里大雪指的是什么?(经济困难)青松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
2、你现在就是面对困难威武不屈的中国人民,你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3、请小朋友看一看127页的读读背背,图中是为了建立新中国,在敌人的屠刀下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烈士们,他们就像脚下的宁折不弯的青松,你还可以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
三、背诵再升华
陈毅的一首诗,我们反复读竟然有这么多的意思,让我们先来记住它吧!相信这首诗会激励你的一生。
四、作业
背诵《红梅》和《秋菊》。
紧扣关键字眼,品味诗歌形象——读《青松》
读这首诗的题目,我们能很自然地想起《识字5》中学过的“苍松”一词。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诗题切入,引导学生回忆“苍松”的形象,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与新知相关的信息,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充分准备。
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片明丽的色彩:皑皑白雪、点点翠绿点缀其间。“大雪”
一词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晶莹雪白的世界,“青”是那“雪白世界”中特有的颜色,是亮丽的、赏心悦目的颜色。教学“大雪压青松”这一句诗,可由“雪”、“松”的颜色着手,然后抓住“压”字,结合书上插图,引导学生体会雪之大之厚之重。教学“青松挺且直”这句时,可抓住“挺”、“直”两个字,让学生体会青松在大雪重压下依然“挺且直”。这里,教师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鹅毛大雪不住地下着,松树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可松树却一点也没被压弯,仍然笔直笔直的,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让此景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生发出对青松不畏严寒、无比坚强的敬佩之情。这里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对诗歌中美好情感的感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第一、二句诗所展现的青松不畏严寒、坚强挺拔的形象就能较好地贮存于学生头脑之中了。
诗歌是以形象说话的,形象是诗歌主旨、情感的寄托处。“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两句作者将雪化后青松的美好形象留给读者思考。教学时,我们可抓住“高洁”一词,引导学生想象雪化后阳光普照,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并再次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说什么?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认识青松、喜爱青松。让他们通过吟诵再一次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画面,把自己当成青松,这样就可引发学生与作者更多的共鸣。
《青松》教材解读
教材简析
《青松》描写了大雪重压之下的青松坚挺劲直的形象,赞颂了坚强高洁的品格。
全诗共两行,前两行描绘了一幅“青松斗雪”的图画。漫天飞雪,气势汹汹,不但没有使青松屈服淫威,反而愈挫愈奋,挺而且直。插图中有一小株顽强生长在峭壁石缝中的横生松,厚雪戏谑 ,毫不畏惧。宁折不弯的气势怎不叫人素然起敬。三四行则言志抒情,艳阳高照之日,大雪势必消融于无形,青松则更加苍翠欲滴。
时代背景:《青松》这首诗是陈毅元帅1960年冬天吟成的。当时,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很快渡过了难关。陈毅元帅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了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摘自《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60页中的“小资料”)
这段简介通俗易懂,适合二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事实上,1960年是我国人民经受严重考验的一年。在国内,农业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加上党的工作失误,使国民经济面临暂时困难。在国际上,又遭受帝修反华势力的联合围攻。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妄图控制中国的阴谋破灭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掀起了反华逆流。他们背信弃义地大搞突然袭击,单方撕毁协定,撤走全部专家,使我们陷于严峻的局势之中,这首诗的出现,是多么鼓舞士气。陈毅元帅是在鼓舞人们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恶势力是要被战胜的,断言高洁的品性是绝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学情分析:北方的学生对雪压青松这种自然现象十分熟悉,有背诵古诗和学习《登颧雀楼》的基础,通过诵读,能够完成对诗的初步感知。但是,对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挺且直、高洁”可能理解起来有难度。对诗人的志与情的领悟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