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老李给大伙儿整理的5篇二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守株待兔、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出故事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能有侥幸心理,劳动才能有收获。
一、动物词语巧填空,引课题
1填动物词语
2板书:守株待兔 范写“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渎(提示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读生字、词语:带拼音、去拼音、单个生字分类读
3、分段读课文,找出表示“守株待兔”意思的句子。
三、细读感悟
(一)交流“守株待兔”的意思。
相机理解“株”“待”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二)研读守株待兔的原因
引:种田的人本应该好好种田,辛勤耕耘才是,却为何要丢下锄头,坐等野兔跑来撞死呢?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相关句子
1、一天……窜出来……死了。
教师读,学生听、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怎样叫“窜”呢?可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这只野兔窜出来?
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意外、凑巧、碰巧)(板书:意外)
2、种田人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乐滋滋……,那该多好啊。
着重理解“白捡” 、乐滋滋
3读、感悟种田人想不劳而获的想法(板书:意外收获 不劳而获)
(三)如何守株待兔
1句式比较,理解整天
2、创设情景,句子练习,感悟整天守
(四)守株待兔的结果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等来了什么呢?
(板书:一无所获)
四、劝戒种田人,明白寓意
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种田人说吧?假如你是他的邻居、朋友或亲戚,你会怎么对他说呢?动笔写一写。(写后交流)
拓展:《守株待兔》的古文
五、书写生字:此 桩 肥
《窗前的气球》
★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
★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要珍惜友谊。
★初步感受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述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二、 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采用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1)利用儿歌巩固识字的方法,学习科、亚、呆。
(2)识字与识词结合,鼓励学生发现识字方法。
(3)用游戏的形式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3、指导写字。
三、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思考题
(1)床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
(2)同学们想通过这个气球对科利亚说些什么?
(3)科利亚看到这个气球,心里会想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找到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全班讨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科利亚孤独、无奈。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的指手画脚”这两句话的感情。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体会“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
三、 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新课程改革已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心头。怀着对新课程教学的学习、探索、思考,我两次执教了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之一《守株待兔》一文。以下是我在两次教学中的反思和点滴想法,坦诚相告,以求得发展,求得进步。
第一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1、课堂气氛不活,没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课文朗读不够,不到位。
3、课文复述时,没能紧扣课文,学生发散的东西多而散,以致不能顺利领会寓意。
4、学生评价粗浅,老师没有进行引导。
5、教案设计面面俱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重难点不很突出。
6、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导致重点部分的训练时间不够而拖堂。
二、自我反思
1、课堂气氛不活:《守株待兔》是一个较简单的寓言故事,绝大多数的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加以讲述。原以为导入时就让学生简单地讲一下故事,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由于讲故事的同学声音不够洪亮,讲述不够生动,所以一开始就营造了课堂的沉闷的气氛。后面出示了五幅图画,原意是要求学生图文结合复述课文,希望可以掀起一个高潮的,且这也是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动了脑筋的地方,夸张一些的说,是老师苦心策划的一个环节,但学生明显兴趣不大,复述时随意且无内容,说者激昂,听者淡然。少部分学生甚至开起了小差,见此情景,老师也没了激qing。
2、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没能充分把握教材,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在教学中指东指西,盲目教学。尽管老师全场奔命,极力煽情,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却是气定神闲,任你风狂雨骤,自是岿然不动。就别谈完成和落实朗读、复述课文,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了。
3、拔高要求,总喜欢要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时,老师应抓住最佳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大多数时候,教师成了一个洗耳恭听的观众,没有穷追猛打,乘胜追击。一味对孩子讲的东西表示认同,似乎是不管你讲什么,只要你能说就行。局面失控,变成了老师被学生牵着走了。
4、对学生情况估计不足。比如:在拓展想象时,我在五幅图后出示了一幅空白图,原意是想通过学生自行补充的内容,又能达到更深刻地挖掘,领悟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想到一些孩子提出"他可以一边劳动,一边等野兔"或是"他可以改行做猎人"等一类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回答。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硬生生地抛出了自己准备的问题。这次原以为学生又会顺藤摸瓜地回答,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竟然又是大出所料。好几个孩子都说他的亲人、邻居、朋友都会鼓励他,他一定可以等到更肥更大的野兔,与原先料想的回答整个儿不挨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随意,说明了老师平时没有做过这样有方向性的训练,学生也没能接受到有目的的系统的训练。我姑且把它叫作学习过程中"导定向"的训练吧!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既是平时训练的体现,又是训练效果的检验,更能充分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把握课堂的艺术。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理念:一个"纲",七个"性"。一个"纲"就是指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面对这些自由程度极强的孩子,老师还是要拿出农人种庄稼的精神来开荒、耕耘的。"在孩子心灵的土地上,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这样做的好处,受益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
5、忽略了朗读的重要,以致复述不能顺利进行,寓意的领悟不能水到渠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和复述课文是重点,生字教学完全可以紧扣课文进行教学。但在这一环中,老师忽略了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做,学生表面上得到了机会,得到了锻炼,因为他们去想了,有发散的东西了。顺应了现在一再强调的要让学生自由地学习,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要求,老师也可以乐得清闲,这样做不是很好吗?但实际上却背离了课本。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口若悬河、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学生一节课之后,到底能收获什么?可能是课本上的东西知之甚少,课外的东西也淡而忘之。" 牢牢抓住朗读,扣住重点朗读,读好、读懂,加强感受与体验,使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学,学生也不会总是在大门外徘徊,举足不前;老师可以胜似闲庭信步,学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
三、仍存在的困惑
1、有关老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做才能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老师决定学生的思维,牵着学生走"不对,但"学生自由发挥,老师跟在学生后面走"似乎也不对。老师和学生谁才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个度如何去把握?
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的路子是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是套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是给个问题,然后小脑袋一碰,你们讨论去吧,再找几个人汇报汇报完事?还是你一句我一句热热闹闹来个大讨论、大辩论?如今开放的教学课型如"百家争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到底是套用?还是要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问题:语文课堂上到底是突出"读"?还是突出"演"?是突出让学生去"想"(即发散思维)?还是重点引导学生去"悟"(在读中悟)?老师能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蔓延?这个度又应该如何去把握?|
第二次反思
一、自我评价
《守株待兔》这一课我前后共备课三次,第一次教案突出了老师的主体地位;第二次倒是训练了学生,但目标又不够明确;到第三次时,我将教案重新做了较大的调整,思路变得更清晰, 重难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了。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了三个:
1、学会生字和词语。
2、朗读、用自己的语气有感情地复述课文,领悟寓意。
3、拓展想象,训练口语交际。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三个目标进行教学,这节课条理清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字教学自然、灵活,学生完成了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第二、以训练为主,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老师所设置的每一次的练习,都结合课文朗读进行。
第三、学生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离教学目标更近了,避免了盲目性,因而能较自然地带出寓意。
第四、问题的设置带有层次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第五、老师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
二、自我反思
1、如何开课?如何营造开课的气氛?如何掀起开课的高潮?排球运动中,扣球手在扣杀时要做到"短、频、快",老师是不是可以借用并充分运用?
2、在梳理问题进行点拨时,老师的语言要拿捏到位,明白如话。如果把拓展想象中"他的亲人、邻居、朋友纷纷劝他说"这个问话设置为:"假如你就是他的亲人、邻居、朋友,你会怎样劝他?"这样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3、学生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给予及时的回答。对一些很明白的问题,应该当时解决,涉及到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通过课外查有关资料获得,而对牵涉到文章主要内容,即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有关问题,则放在学课文当中去解决。
4、当学生在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该怎么办?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办?"放大学生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善用赞扬和鼓励,才能引发学习动机。
5、在教学的最后两个环节出现失误:一是点明寓意时,老师太苛求学生的寓意尽量靠准老师心中的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正如《画杨桃》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苏轼也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等于为孩子和老师"� 老师应该如何去把握好这个度?二是拓展想象时,因为已下课,学生半
天不往老师心中的答案上靠,又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一着急,脑子出现瞬间空白,忙不迭地追问学生:"他们应该怎样说?"似有你今天说不出来,就休想下课的架势。学生早被吓回去了,那里还会有言语?欲速则不达,破坏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倡导自主性,加强实践性,作 "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
6、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应该充分把握,有备无患,老师也不会自乱阵脚。
三、解答困惑
1、"突出学生主体"应该围绕教学问题来进行。"引而不发,助人自助",教师无论是"带"还是"跟",都应该视情况而定。目标中说"要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会学生"怎样学",比让学生"学会什么"重要。学的过程比获得的结果重要。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不是早就教诲我们:"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在过程中学会了、掌握了方式方法,结果自会水到渠成。
2、要强化问题意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师声双方均是主体活动者,任何单一的答案都应该得到否定。但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导引"。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问题,不能漫无边际。这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导定向"的系统训练。
3、有关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问题。情感浓烈的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和"悟"为主,故事性强的课文要突出"演"和"想"。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简洁、突出重点,而切忌枝蔓太多。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做到有的放矢。点、线、面都想顾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样既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又使得教学效果不突出。
5、"高潮"一词的理解是比喻事物高度发展的阶段,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要能使学生兴奋,老师兴奋,体现出一堂课中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一部影视作品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剧的精心策划,导演的精彩拍摄,适度引导,演员的出色表演。同样的道理,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就是一部微型作品,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这部作品的好与坏,老师要承担很大的责 一节课的高潮可能出现在四十分钟的每一分钟里。具体的问题是如何引起这个高潮!开课时需要高潮,课中时需要高潮,课尾时仍然需要高潮。讲故事、游戏、表演、唱歌、猜谜……种种种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这种积极性充满整个课堂,乃至自己的每一个课堂。换句话说,就是老师要给学生永远的"新鲜感",而这个"新鲜感"的保持确实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特别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
两课之后的感想:
任何思想的转变和观念的蜕变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新课标带来的新观念对我们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老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面对冲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态度?是退缩?是无畏?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让这种冲� 终于把读书挤进了课堂,终于向传统教学发起挑战了,终于把训练学生作为重中之重了。第一次上课时,总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展示,结果是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都展示了,却没一样落实了,活活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导致第一节课的失败。第二次上课前,我努力要求自己跳出这个框框,力求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它只给我指出了前进的大方向,至于如何迈步则是我自己的事情。于是我思考,我改进,我努力。虽然仍有缺憾,但我想我至少已完成了重塑自我的轮廓。如果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的教学,我相信我会使雕像更趋完美。
由此可见:理想的教学设计与教师的课堂实施总是有一定差距的。差距会带来困惑,更会带来冲突,但困惑使人奋进,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就静候在冷静的思考与沟通之后。
一、谈话揭题,理解“检阅”:
1、回忆大阅兵仪式。
2、师小结:像这样的,在重大的节日或庆典中,各个方阵以统一的着装,整齐划一的步伐接受国家领导、外国贵宾及广大群众检查观看的隆重的仪式就叫检阅。
板书:检阅
3、如果你就是检阅队列中其中的一员,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4、补充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检阅》 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让我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课文,要求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有——能让老师听到你读书的声音。
2、交流反馈读文。
(1)出示第一组词语:波兰 华沙
读了这两个词儿,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地名)
让两个词回到课文中,你会读吗?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出示第二组词语:博莱克 截肢 拄拐
正音:截肢 拄拐
截肢指的是把手或腿某一部分截断,(发生严重病变或受到创伤而无法医治时,把这一部分肢体截掉。)那就变成了残疾,行动会很不方便。
第五自然段:
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博莱克左腿截肢了,落下残疾,现在只能----靠拄拐走路。
3、从课文中还认识了谁?
学生自由抒谈。
4、小结: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博莱克、队长和其他队员,他们都是儿童队中的成员,板书:儿童队。
儿童队是一个集体,就像我们的少先队组织。
三、学习2-9自然段
引: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体呢?还是让我们先走进俱乐部去参加他们的讨论吧。
1、请你认真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想他们在讨论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读课文,划找句子。(师巡视)(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3、交流反馈。(2个)
预设:(他们碰到了一件棘手(难办)的事情;他们在讨论一位残疾队员博莱克该不该参加检阅的事;)
板书:棘手
4、面对着这样一件为难的事,队员们是怎样表现的?请你再默 读2—6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语句。
预设:A、讨论中这些队员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板书: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大家都在思考,不知道怎么说)
B、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鸦雀无声就是()。
板书:鸦雀无声
师:这个鸦雀无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么大家内心是不是很平静呢?还是让我们走进队员们的内心世界,好好地去读读第六自然段,
6、研读第六自然段:
1)这一段很特别,你注意到了没有?圈一圈“?”
这么一段话连续出现了5个问号,课文就是用这一连串的问号来表示队员们内心的矛盾。这字里行间似乎没有答案,但其实每个队员心中都有答案。
“劝他不去?”可行吗?(整个集体就不够完整。)
“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这样好吗?
“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以吗?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也想不出怎么去说。
“谁去跟他说呢?”谁也不愿意去跟他说。
每个队员一直都在积极地思考,不断为博莱克设想方案。虽然暂时还想不好的办法,但我们从中也感受这些孩子是多么关心他呀!
指名读(有没有读出队员们在思考呢?有没读出关心他的语气来?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2)这些问句并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有一定的层次性。圈一圈:要不贀不 可是
在读的时候,这些词语该怎么读好呢?请你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在朗读的时候,加重了这些词语,使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放弃博莱克,从来没有放弃继续想办法,坚信一定能想出圆满的办法。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么多问号,说明这件事的确让队员们左右为难,一边要保证整个检阅仪式的整齐,一边要保护博莱克的自尊。他们的内心十分矛盾。用课文中一个词来说就是:这真是一件——棘手的事
正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难怪商量之前谁也——难怪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时,俱乐部里立刻——。
这是多么棘手的事情啊!孩子们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呀!让我们再来读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如果以后让我们写写表示心里很矛盾的事情,可以用一连串的问号来表示。
从他们对博莱克的关心,不放弃,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可真是一群善良、乐于助人、团结、有爱心的孩子,的确可以称得上一群(了不起)的孩子!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儿童队
板书 了不起的
(三)学习7——9自然段,领悟团队精神
1、正当大家苦思冥想,左右为难时,这个棘手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这时,队长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谁来读读队长的话?
还有谁也愿意来当当队长。(生读)咱们一起来读读队长的话。(生齐读)
2、队长的提议得到了队员们的赞同。一个队员说——请你读;(指导朗读:生读句子。你从他的话里感受到什么?那就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这个句子。)一个队员大声说——男生读;女生读。
3、我们合作来读这三段话。师引读。男生,女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补白:
讨论结束后,队长激动地把博莱克请进了俱乐部,他郑重地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博莱克。
出示:队长对博莱克说:“博莱克,我们决定检阅那天请你走在队伍的第一排。”
博莱克听了高兴极了,随即又犹豫了:“我能行吗?要不()?
再不()?可是()?()?”
五、书写生字
1、自己记一记生字
2、指导书写:博、羡、慕、截
板书:
14检阅
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棘手蘀不起的儿童队
鸦雀无声
编者的话:
聂红云是凌河区解放小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她在凌河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班主任日记交流一等奖”;在锦州市文科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特等奖。本网此次发表的《守株待兔》、《我是国宝》、《风娃娃》和《看不见的风》四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就是聂红云老师为这次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抽签准备的,其中参赛课文是《守株待兔》。
课前:猜成语(幻灯出示)
师:首先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好不好?我姓聂,你们可以叫我聂老师。来和我打个招呼吧。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给你们讲过很多故事吧!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成语故事,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叫“看图猜成语”。
你们知道的成语可真多!今天我们就猜到这吧!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出示守株待兔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能不能猜出这幅图画的是哪一则成语故事啊?
生:守株待兔。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很有趣的成语故事,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先写一个宝盖头,下面是寸字,合起来念什么呢?写拼音,注意把翘舌音读准,请你再来拼读一遍,第三声,我们一起读一遍。
看下一个字,株,在这里指的是树桩,待,就是等待,
守在树桩旁边等待什么呀?
生:等兔子。
师:就是这只可爱的小兔子(出示图片)。
下面老师要写 “兔”字了,同学们注意看:一个刀字头,就像兔子的长耳朵,再写一个扁口,撇,竖弯勾。看这只小兔子,它还有一个毛茸茸的短尾巴呢。它在这里变成了一点。下面你也伸出小手指把它书空一遍。
生:书空。
师:再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
二、随文识字
师:大家再看看图,是谁守在树桩边等待兔子啊?
生:是农夫。
师:贴图(农夫)。
古代把农民叫农夫,板书古代,认识“代”
生:读“代”字
师: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把书端好,听老师给你们读一读这个成语故事。
师:讲读故事 (配乐 )
有意思吗?你也像老师这样借助拼音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遍圈出课文中要求我们认识的10个生字(同时屏幕出示生字)
师: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指板书)现在你知道这位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了吗?
生答:因为农夫捡了一只死兔子。
师:(边板书“捡”边说):原来他毫不费力白捡了一只兔子啊!
(认识“捡”)做捡的动作,看捡东西要用手,所以捡字的左边是提手旁。大家拼拼吧,注意拼音要读准。生:拼读。
师:读得真好!农夫怎么会捡到一只兔子呢?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明白了。
生:读
(屏幕出示“兔子见了人——把脖子撞断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这句话里有还有四个生字宝宝呢!你愿不愿意做一次小老师,把你认识的那个字教给同学们!
生1:我认识了“慌”这个字,它是三拼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这个字左边是竖心旁,表示小兔子当时心里很害怕;右边是“荒”字,记住了右边的读音就能记住这个字的读音了。
师:板书“慌忙”,这两个字都是竖心旁,从慌忙这个词中我们能看出小兔子怎么样啊?
生:很害怕 很紧张 很慌张 很慌乱。
师:是啊,它又紧张又害怕。
生2:我认识“逃”这个字。因为我以前认识“桃”,把木字旁换成走之旁,就是“逃”。
师:板书“逃走”。小兔子这么慌张的逃跑难道是遇到什么危险了?
生答:因为小兔子看到了农夫。
师:小兔子多害怕呀,所以才慌忙逃走。
指板书巩固认读“慌”“逃”。
生3:我认识“撞”这个字,我编了一句儿歌,“儿童伸手把门撞”。
它是翘舌音,我们再把它读一遍
生4:我能用“断”字组词,断开、折断、断裂、砍断、断线、撞断。
板书:撞断。
师:(指板书)说:这只小兔子太紧张了,又看到农夫,所以他一不小心撞断了脖子,死了。
我们把这几个生字再放回到这句话中,再来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自读)
(指名读,指导读“慌忙” “一不小心”)
三、律动
我们都替这只兔子着急啊,是吧。心里可紧张了!现在咱们来放松一下吧!
四、巩固字词
师:刚才我们认过得生字还能记得吗?咱们试一试啊,你要是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生:读生字和词语。(课件认一认)
师:太棒了,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们就认识了7个生字,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刚才我们知道了农夫在田里干活时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到了一只撞死的兔子,这意外的收获真让他开心啊!我们也用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课件:这可是白捡来的-------兔肉)
注意这里也藏着一个生字,你要把它读准。
这个生字你读准了吗?(卡片“肉”)声母是r,大家一起读,指名读
师:出示图片,你看农夫在想什么呢?
生:读课文。
师:他还会想什么呢?
生:他会想,明天我还来这里等兔子。
生:他会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兔子就不用种田了,种田多辛苦啊!
师:是啊,他想,我不用种田了,明天我还来这里等着白捡兔子,我天天来。
农夫越想越高兴,一路唱着歌提着兔子回家了。
师:看图片,你看他多高兴啊,多得意啊,我们再读读这一部分。
生:看大屏幕读(他想----最后)齐读
师:这为农夫真是太可笑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指名读。(配乐)
师:孩子们,生字宝宝都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以下略)
(一)
1.字、词语,
2.选词填空
代 带 待
今天,老师我们学习了一个发生在古的成语故事,名字叫《守株兔》。
(二)记字,写字
按结构分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指导写字“兔”,“跑”
剩下的子我们下节课再写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知道了(指板书)
古代有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的时候白捡了一只兔子,它为什么能白捡到兔子呢?是因为兔子在慌忙逃走时,一不小心撞到了树桩上,撞断了脖子,死了。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接下来农夫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慌忙
古代 农夫 捡 兔子 逃走
撞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