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案【优秀16篇】

1、真的,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赞 美 1

教案设计说明: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

教学目的:

一、 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 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三、 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五、 阅读第一小节:

1、 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

3、 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六、 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七、 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八、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九、 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十、 作业 :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赞 美 2

教学中的感悟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岁寒。”良好的师生语言交流氛围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绝不能说挫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语言,要处处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学生,做到师生之间像父子,像兄弟姐妹,像朋友。教师要时时以情感人,以言“诱”人,接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如能经常的用赞美的话语爱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赞美学生的进步

一个班级有优秀的学生,当然也就会有不优秀的学生。说他不优秀,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学习成绩不好,或是调皮捣蛋。而这些学生的进步,往往是最需要教师的鼓励与赞赏。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他们,注意从他们的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补救。比如每堂课都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同时要适当“放宽要求”,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小孩子总是有些顽皮的天性,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顽皮的孩子往往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当这样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一点点进步,那么教师就应及时的,不断的对其进行表扬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其不断的改正自己的坏毛病。

赞美学生的品质

每一名学生都可能有差异,或是在学习方面,或是在个性方面,或是在生活习惯方面。但当你看到每一个孩子那双纯净的双眼时,你就会肯定世界上没有品质坏的孩子。学习不好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他们对待班集体、同学和老师都是非常关心的。顽皮的孩子或许在劳动的时候就冲在了最前面。身为一名老师更应该珍惜保护他们的这些优秀品质,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知道顽皮的他们也是可以得到老师的赞美的,老师也是关心爱护他们的。这样不但能保留住学生最纯真的美好品质,也使学生对教师更加信任,师生才能成为最真诚的朋友,原来叛逆、顽皮的学生将不再有,有的更多是关心爱护他人,有着优良品质的好学生。

赞 美 3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一)、故事导入  :

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1921年付出1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人们感到不可理解:这个人有什么本领,值得花这么多钱?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

(二)、创设情境,练习表演。

(三)、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 本     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演示。

5、大组交流。

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

幻灯出示:

“小明,你说话真是妙语连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

“杨学,你的画真美!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大奖呢!你真了不起。”

“妈妈,您太辛苦了!劳累了一天,还烧了这么多的菜,真是我的好妈妈!”

小结: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赞美。

师:在我们四(1)班这个集体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

1、          学生发言

2、          下座位表演

3、          老师采访: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

(五)、联系社会生活,进行赞美。

师:社会就象一个大家庭,它的每个成员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自己不平凡的贡献。他们坚守岗位,爱岗敬业,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赞美的。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特殊的英雄:

1、     杨利伟

2、     叶欣

说说他们的事迹;

面对这两位英雄,你们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

态度----真诚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语言----恰当

内容----具体

赞 美 4

一、重点难点分析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4.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7.“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话跟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15.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16.拿此诗与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和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比较,说出它们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难度很大,为此,必须设计较详细的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学生对两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时代背景比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绍,而且可结合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间的同题材作品,从而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略3、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4、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6、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7、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8、略9、归纳概括全诗内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异:《一》从正面写;《死》从反面写。艺术上:①同:构思新颖;新格律;②异:《死》用了反讽手法,较含蓄。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设计者:刘人云)

赞 美 5

(一)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教参p201《姚林的故事》问:为什么他那样的小孩后来能成为县长?(主要是因为老师的那句话——欣赏与赞美)从而引出课题——3.2欣赏与赞美(板书)

(二)讲授新课一、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板书)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那么米老鼠是怎么来的呢?米老鼠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年轻时生活拮据,但他爱好美术,他住在一间破旧的地下室里,那里有许多老鼠出没,与老鼠相处多了,他就饶有兴味地去观察小老鼠,渐渐地在他脑中就浮现出一个新“角色”。本来令人讨厌的小老鼠,在他笔下,竟如此幽默可爱,顿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还给它取了个人的名字:米基。

从此迪斯尼就以米老鼠为开端创办了风靡全球的“迪斯尼乐园”,吸引了亿万游客。

1.学会欣赏,善于发现(板书)

1、你周围有哪些你欣赏的(人、事、物)?为什么?

2、发现并欣赏这些(人、事、物)时,你的心情怎样?2.什么是欣赏他人?(板书)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悦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活动——一起来欣赏

请学生以“我最欣赏——同学的——”来指出他人身上的美好之处

二、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板书)

1、每个人身上有哪些美好之处?(板书)

(1)人的不同体态有不同的美。

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环肥燕瘦指的是谁?杨玉环赵飞燕

(2)人的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美。

豪爽的、文雅的、调皮的、安静的、

故事:东北的小镇有一个叫舒邦社的人,他是一个满脸疤痕的中年男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他从深巷里捡回了一个被抛弃的小女婴,他给孩子取名为舒姗姗,为了姗姗他没日没夜地蹬三轮车,以求挣足够的钱让姗姗过上幸福的生� 4年多来,他从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却把姗姗打扮得漂漂亮亮,他还把姗姗送到市里上幼儿园,他要让女儿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提问:你觉得他“丑”吗?(不,不但不丑,而且很美——心灵美)

中国最美的女大学生

中国最美的环卫工人

中国最美的舞者————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们?(心灵美)

(3)还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的喜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心灵美)

2.欣赏的价值或意义(为什么要学会欣赏?)(板书)

结合上面的人(漂亮的可爱的品质高尚的坚强的等等)总结

——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

——欣赏他人使心灵保持积极和愉悦。

——欣赏他人能使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

3.如何学会欣赏?(板书)

结合练习册补充(看看阅读卡)

三、小结和作业布置

(二)

一、探究导入

学生阅读课本p64-65的材料,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因为他得到了陈力的赞美2、陈小力对李伟的赞美是真心诚意的,他的用意是通过实在的赞美来使李伟从消极的情绪中振作起来3、通过赞美给自己和李伟带来愉悦的心情,使李伟振作,也使他们的关系更融洽4、愿意由此可见赞美真的很有意义二、讲授新课——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板书)

周婷婷:一岁半的时候,婷婷突然全聋全哑……

四岁半开始说话,八岁开始博览群书;

百分之百上聋哑学校的她,在正常人就读的普通小学连跳两级;

九岁就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数字,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

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发表六万字的幻想小说;

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

2001年8月,�

▲赞美会对人产生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使人树立自信,奋发向上

角色扮演——p65请学生表演

故事:一个农家妇女,在一天的辛苦工作以后,在她的家人面前放下一大堆草。当他们

愤怒的问,是否她发了狂,她回答说:“啊,我怎么会知道你们注意了?我为你们做了20年的饭,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我从未听见一句话使我知道你们吃的不是草!

▲赞美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故事:马克是一个淘气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有一天,老师布置给同学们一项特殊的作业,

让学生在纸上写出班内每个同学的优点,然后把这张纸发给学生。多年以后,马克参加了战争,不幸在战争中牺牲,他的父母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一张非常陈旧的折叠过无数次的纸,上面写着马克的优点。显然,当年同学写的优点被马克当作了一生中最心爱的珍藏,纸上的每一句话都伴随着他的成长,激励了他的一生。

▲赞美发现自己的差距,并努力赶上,完善自我

▲赞美是指出他人过失的一种巧妙方法

1、赞美的意义或价值(板书)

生活体验:联欢会上,小君唱了一首《稻香》,唱得虽然很投入,但是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欢迎。小明对小君说:“你唱得太棒了,简直比杰伦唱的都好。”

提问:�

2、利用图画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较准确地赞美他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双眼去观察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3、通过多向互动,表演评议。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清楚表达、仔细倾听的口语交际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故事。《长颈鹿的烦恼》

(播放课件: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机灵顽皮的小猴子,有喜欢在树上跳上跳下的小松鼠。有活泼可爱的小白兔,有憨态可掬的小猪,还有长着长长脖子的长颈鹿……有一天,长颈鹿和好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捉迷藏的游戏可真有意思呀!大家玩得非常高兴。可是,长颈鹿发现小伙伴们总能够一下子找到自己。长颈鹿摸着自己的长脖子直叹气。喔!都是我的长脖子……你们的脖子多好呀!)

2、师:听到长颈鹿的话,你们猜一猜它的好伙伴们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师生交流)

师:长颈鹿不喜欢自己长长的脖子。可是它的朋友们都喜欢它的长脖子。因为它们经常把长脖子当成滑滑梯、秋千架……长颈鹿的长脖子给小动物们带来了许多的欢笑、快乐。你们看,长颈鹿听到小伙伴们的赞美可高兴了。(播放课件)赞美在生活中可重要了。真心地发现他人的长处,真诚地赞美他人,可以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就是《学会赞美》。这次口语交际我们和平常一样需要大家:

(板书)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清楚表达

二、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1、指导看图。(让学生了解人们什么时候需要赞美)

要求:自己先把三幅图旁边的对话读一读。

师:这三幅图中的小朋友分别赞美了谁?为什么要赞美他们呢?交流反馈。

过渡:刚才的三个场面你们是否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赞美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应该怎样去赞美别人呢?

要求:①准确地发现别人需要赞美的地方。②把赞美的话说清楚、说完整。

同座相互交流。寻找别人的长处并适时进行赞美。

师:刚才,大家都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许多同学真诚地赞美了自己的学习伙伴。面对别人的赞美,我们又该如何接受别人的赞美呢?

学生交流反馈。师:对待别人的赞美我们要表示自己真挚的感谢。

2、小组交流。

再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学生表演,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引导学生在表演时即可以尊重教材,又可以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对话,大胆想象。并加上合适的表情、语气把图中赞美的感觉表达出来。

3、全班交流。

(1)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把三幅图上的情境表演了一番。同学们表演得都很好。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表演给全班同学看?我们将对表演得好的同学颁发表演星。

要求:①参加表演的同学要注意表情、语气,还要注意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②观看的同学要认真看,仔细听,当好小评委。

③评一评哪一个小组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

(2)学生分小组自由上台表演。

(3)学生进行评议。

(4)颁发“交际星”“表演星”“小小评论家”。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表现得非常好!师生交流。

三、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1、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美好的东西,但是这些“好朋友”却从来不计较,它们仍然为我们默默地做了许多事情。现在我们开展“看谁有一双慧眼”的活动。比一比,看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谁能用真心去赞美?

2、出示物品:垃圾桶、枯黄的树叶、废纸、书、铅笔、橡皮等。

3、学生进行交流。

4、过渡: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了我们身边最美的东西。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每天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好同学。你是否发现了他们的优点、长处呢,赶快去告诉他们吧!让他们知道。

5、学生进行交流。

四、总结

小朋友们,大干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这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敞开胸怀学会发现、学会真诚地赞美吧!我们都会彼此快乐、幸福地生活!

板书设计:

《赞美》教案 6

《赞     美》

穆 旦

[教学目的]

一、 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 了解该诗中运用的反复手法及梦一般的诗境。

[教学重点难点]

情感基调和思想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尹德说:文学创作都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诗人尤其是“醒着做梦的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有这种特点。

二、 简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浙江海宁人。一九三五年入北京清华大学,抗战爆发以后随清华、北大、南开大学共同迁往云南昆明。一九四二年,毅然随军远征缅甸。他走了很远的路,也看到了很多的苦难,这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引导初读:作者在诗中写了什么?(他梦到了什么?)亦即诗人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四、 阅读第一小节:

1、 作者在这首诗中,交织着痛苦和希望两种情感,请阅读第一小节,�

3、 小结:这一小节是作者对大地的宏阔展示,虽荒凉贫瘠,但行列、人民使大地充满亮色,全诗笼罩了“赞美”的基调。

五、 阅读第二小节:

第二小节诗人由地到人,写了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阅读,思考。提示:这个农夫原来在田野里辛勤地耕耘,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征途。(引导学生理解:“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即“翻起溶解过他祖先的的同样的泥土”;“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即走上可能让他死亡的征途。)

六、 这个农夫走了以后怎样呢?阅读第三小节,从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提示:他走了以后,他的家庭更加困难,家人无望地等待,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的家乡还是像原来一样的贫困荒凉。但是他走了,从不回头诅咒。

这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这个农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舍家保国,义无反顾。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面对的个人,作者激动(要拥抱每一个人)、悲伤(为了他失去了拥抱的安慰)。

小结:这一小节中作者写了农夫走了以后的悲哀。

七、1、阅读第四小节前六行,思考: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提示:注意作者反复强调的东西。这几句写的是人民的痛苦、大地的荒凉依旧。

2、面对这种现象,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示:阅读以下三句,体会作者的感情。作者为了民族仍将有可能面临耻辱的历史而痛苦,徘徊――――

3、但最后的两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表明了作者的希望。

这里,作者既有对未来的忧郁,又有对前途的展示。大地依旧,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个希望正在升起。

八、 课堂总结:这首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构成了诗歌 的主旋律,表明了赞美的内容,这首诗像一个梦境,通过一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痛苦的希望交织的情感。

九、 布置作业 :熟读。找出自己仍不理解的句子。思考其中的道理。

赞 美 7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简历及创作风格,把握诗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劳动农民的沉郁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诵读导入

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

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三。鉴赏分析全诗

1.第一节:诗人仿佛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满目疮痍的中华大地,用密集的意象群来充分展现眼中所见。这大地是辽阔美丽的,有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有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一句,点出了时代的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这片土地既爱且怨的感情。诗人对土地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他要拥抱的人民是在耻辱里生活的佝偻者。但“我”是和这土地一起受难呻吟着过来的,对土地充满着爱,而且从这爱的力量中他感受到一个伟大的史实:“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2.第二节和第三节:诗人重点写了“他”——一个农夫。这个农夫是千百万中国人民的缩影,他勤劳善良,有超常的忍耐力,惯于隐忍,安于苦难,然而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他毕竟起来了,他放下了“古代的锄头”,走上了抗战的行列。这是觉醒了的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忍受饥寒、疲劳外,还要面临流血和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民啊,所以诗人要“拥抱每一个人”。

3.最后一节:诗人以两种相互交叉的感情,写了他复杂的内心感受。“悠久的年代的风”,年复一年吹过“倾圮的屋檐”,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呻吟和寒冷”;吹过“枯槁的树顶”“荒芜的沼泽”,与“虫鸣”及“乌鸦的声音”相应和。这一切使诗人感到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所以“我”并不失望,仍有勇气生存下去。

四。朗读全诗,总结其赏析要点:

1.广大的包容性

这首诗并不想以小见大,而是力图对所见所闻所感作整体的把握,以表现复杂深刻的感情。重要处不吝惜笔墨,敞开思路大胆铺排。

2.民族生命力的讴歌

全诗尽管流露了低沉悲怆的情调,但贯穿全诗的是一种强烈的爱。作者从“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时代的闪光,民族的转机。诗人把希望寄托在舍家保国、义无返顾的农夫身上。当战争打破了乡村的安宁,农夫便听从时代的召唤,踏上一条征战之路。他是单个人,又是一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坚定信念。

五。作业:

先对《断章》进行朗读,然后学生自己赏析,讨论这首诗的主题。

教师提示:这首短诗玲珑精巧,是短诗中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作者用常见物、眼前景创造了象征性的画面,为读者想象留下开阔的空间。有 作者撰文认为,意思着重在“相对”上,表达了一种哲学观念。

板书设计:

《赞美》教案 8

一、设计理念:

如今的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眼中只有自己,更多的是亲人对他们的赞美、迁就与关心,赞美他人,寻找他人的闪光点,他们似乎失去了这样的能力。如果老师一味地批评,会导致大量差生的形成;如果抓住其特点,适当地赞美,会挖掘学生的潜力,学生会变得阳光。赞美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在赞美中自身也会更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到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明确赞美的原则与技巧。

2、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赞美别人带来的愉悦,受到赞美后的鼓舞、奋进,激发赞美他人的动机。

3、能力目标

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运用赞美的原则与技巧尝试赞美他人。

教学重点:赞美的原则、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用真诚、积极的态度赞美他人。

教学方法:故事启发、讨论法、情境学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悟赞美

1、听故事,感受赞美的力量

老师讲故事:

从前,有甲乙两个猎人,他们清早就去打猎,晚上他们各猎得两只兔子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打猎很容易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乙猎人的妻子则恰恰相反,她看到丈夫带回了两只兔子,_¤°_说"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喜悦,心想两只算什么,结果第二天他打了四只野兔回来。

师:从这个故事,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

师:(引导学生尝试回答问题时,说出赞美的重要性,真诚的赞美使人愉悦,给人自信和力量,使人能把事情干的更好。)

2、回忆赞美理解赞美

师:同学们,请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赞美的理解。

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对于美好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方法。真诚的赞美使人愉悦,给人自信和力量,但不恰当的赞美却适得其反。在赞美中,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则、方法与技巧,才能让赞美更具魅力。

3、理解赞美的内容和方法

师生交流赞美的内容:

优点、长处(2)品质(3)能力(4)潜力(5)性格

(6)外貌……

赞美的方法:语言与非语言,如眼神、微笑、点头、掌声等等。

(二)情境学习,学会赞美

师:在生活中,你赞美过他人吗?你们接受过其他人的赞美吗?下面我们看几个情景来领会赞美的原则与技巧吧!领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赞美他人呢?

[情境一]

对于一个很捧的人,有人赞美说:“你真苗条”!对一个嘴很大的人有人夸奖说:“你的小嘴真可爱”!你同意这种赞美吗?

师总结:赞美必须真实,发自内心。

[情境二]

教师总结:赞美是一门艺术,真诚的赞美使人愉悦,给人自信和力量,但不恰当的赞美却适得其反,

元旦联欢会上,张军唱了一首《青花瓷》,唱得虽然很投入,但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鼓励。王华和李梅对张军进行了赞美。

王华对张军说:“张军,你唱得太棒了,你真是个音乐奇才呀!”

李梅对张军说:“张军,你唱得认真又投入,你是好样的!”

学生思考:你更欣赏哪种赞美?为什么?

生:学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师:赞美必须适时,不恭维吹捧

[情境三]

小明考试得第一名,他兴致勃勃地跑回家,心想:妈妈一定会夸奖我的,可是小明把这一喜信告诉妈妈,妈妈只顾忙自己的事根本没在意,小明心灰意冷,特别生气,几天以后,妈妈忙完自己的事,对小明大加夸赞,可小明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你能说说是什么理由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在多媒体上归纳讲解)

师总结:赞美必须及时,不错机会。

(三)学以致用,一起赞美

赞美大行动,优点轰炸

(1)教师假设情境: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我是你们勤劳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我来试一试这位小演员怎么样?

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我已经烧好了你最爱吃的菜,你会对我说些什么?即使是自己的妈妈也要想清楚了再说。

教师归纳总结:有的同学说妈妈做的菜味道真好,有的说妈妈辛苦了,有的说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大家从不同的方面赞美了妈妈。

过渡:赞美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让自己和他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2)过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美。下面,我们来赞美身边同学。

请以座位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位同学以其他三位同学为赞美对象,至少说出其他成员的两条优点。

请一组学生在全班表演,学生思考并交流,他们运用了赞美的哪些方法、原则与技巧。

教师总结:在优点轰炸中,大家用赞美的原则与技巧赞美了小组成员。在小组外,还有很多同学值得我们赞美,接下来,我们把赞美送给他们。

课后拓展传递赞美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怎样赞美自己身边的美,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赞美的人,请把你的赞美制成赞美卡片,送给他们吧!(课外作业)

(五)板书设计

学会赞美

赞美真实发自内心

赞美适度不恭维吹捧

赞美及时不错机会

(六)教学反思

赞 美 9

一。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赞美的必要性,掌握赞美的技巧和基本原则,了解赞美的多种方式。

2.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赞美技巧、赞美性语言、赞美性的行为方式,对他人进行适度的赞美以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使我们认识到适当的赞美会给集体和个人带来快乐。

2.通过活动, 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树立自信,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赞美别人带来的愉悦和受到赞美后的鼓舞、奋进,激发学生恰当地对他人表示赞美的动机。

二。教学形式:主题班会

教学时间:35分钟

教学年级:五(3)中队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排演小品。

3、请家长写一段赞美孩子的话。

四、活动流程

(一)感受赞美的力量

1、讲述名人故事,感受赞美的力量

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班会课上,周老师介绍你们认识一位名人。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人像)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下面请我们班的故事大王丁汀来给大家讲述他的故事吧!——讲故事

思考:点燃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火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出示,学生交流

师:是啊,是赞美让他有了奋进的信心和勇气。这就是赞美的力量!那么,在生活中,你赞美过别人或得到过他人的赞美吗?

2、学生回忆生活中“赞美他人或得到他人赞美”的经历。——学生交流,说说赞美时的心情。

小结:我们在赞美中收获了什么?——媒体出示:赞美的力量 快乐 友谊 自信 进步

3、师小结:

的确,愿意赞美别人和被别人赞美都是幸福的,因为它会让你和对方都感到快乐,人与人的关系更和谐、友善。这就是赞美的力量。

(二)掌握赞美的技巧和原则

师:那么,怎么样的赞美才能产生这样的力量呢?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小品《学会赞美》。(大意:一位同学在学校艺术节中并不出色的演唱,得到了两位同学截然不同的赞美,一个赞美他是歌星,一个赞美热爱集体,积极参加活动。)

1、学生表演小品《学会赞美》,说说欣赏哪种赞美?为什么?

2、师小结:是啊,赞美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原则,才能体现它的魅力。——出示:赞美的技巧和原则

只有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打动人。——出示:真诚:措辞得体、情真意切赞美对方,要符合实际,有针对性。——出示:真实:具体明确、不讲套话。

(三)了解赞美的方式

师:其实,赞美除了用夸奖的语言外,还有很多方式。你平时看到过哪些方式呢?出示:赞美的方式

1、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反馈。

相机出示  赞美的方式:语言  欢呼 握手 拥 抱 掌声 击掌 鲜花  翘拇指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赞美一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知心姐姐的一段话。

3、读读知心姐姐的话

赞美是美德,它会使人宽慰,它会使人快乐,它会使人感觉到美的存在。赞美不是虚伪,不是恭维,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欣赏与鼓励。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表达。只要它发自你的肺腑,它就会打动人心,给别人带来莫大的惊喜,也让自已心情愉悦。

(四)赞美身边的人

a、师:的确,只有真诚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值得赞美。周老师在你们的身边找到了这两位同学——出示:一幅绘画作品  运动会中的一段描述

1、讨论:大家觉得他们是谁?值得赞美吗?(分组讨论,在赞美卡上写上对他们的赞美,注意赞美要真诚、得当)

2、各组派代表向这两位同学送“赞美卡”。不过,在赞美同学时,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媒体出示:

温馨提示:

面带微笑 → 走近朋友 → 双手送上 → 直视对方→ 真诚赞美→ 相互欣赏

3、采访被赞美者之一:你得到了大家的赞美,心情怎样?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b、师:只要你的身上在闪光,就一定会有人欣赏。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位最值得我们赞美的同学——媒体出示:带破洞的裤子   留着伤疤的腿

他就是陈嘉伟同学。这样吧,我们请我们梅花班的小记者对他做一番采访吧!请上梅花小记者。

2、梅花小记者采访主人公:你好!我是梅花小记者张一湄,记得你在上次校运动会中参加了1500米长跑,能不能帮我们讲述当时比赛的情景。——陈嘉伟讲述赛场情景。

记者:请你说说当时你是怎么想的?——陈嘉伟说想法

记者:同学们,此时此刻,大家一定非常的感动,让我们真诚地来赞美他吧!可以用上不同的方式。——学生走到他身边赞美他。

3、梅花小记者毛睿亭采访赞美者:当你在赞美他时,你的心情怎样?

采访被赞美者: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你能说说此时的心情吗?

4、记者总结:同学们,当你在赞美别人的同时,你一定非常欣赏他,并下决心要汲取他的长处。当你被人赞美时,你会快乐、幸福,并会极力自己继续努力,这就是赞美的力量。让我们细心发现他人的长处,多多赞美他人吧!谢谢大家,我们的采访到此结束!

5、颁“梅花奖”

师: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陈嘉伟同学的毅力和对班级的责任心、荣誉感深深感动。他就是运动场上的小梅花。我建议:为陈嘉伟同学颁“梅花奖”。——请副班主任上台为陈嘉伟同学颁“梅花奖”。

相信,从今天开始,我们梅花班一定会出现更多这样的陈嘉伟,这枝顽强不屈的梅花将会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傲然开放!再次用掌声赞美他。

c、教师送“赞美卡”赞美学生。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身上都有闪光点。今天,老师也做了一张赞美卡,想赞美我们班的同学,他就是余宾帆同学。请上余宾帆同学。—1、教师讲述他宽以待人的故事。

2、教师送“赞美卡”。(语言 摸头 拥抱)

3、师:大家用掌声都来赞美他吧!

d、家长赞美孩子

师:听说我们班要举行“赞美”的主题班会,我们有几位家长写来了便条,用他们真诚的语言想赞美他们的孩子。

1、媒体出示:“孩子,你是值得赞美的……”

吵吵:你用你那稚嫩的肩膀帮助妈妈一起撑起这个小家,旅游季节你给我送饭,工作忙时我对你发脾气,你满腹委屈悄然离开,我生病时你关心我,心疼我,我们相依为命,度过了许多风风雨雨,谢谢你,宝贝,你是值得赞美的!

森林:你从小失去了爸爸,可你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坚强,看到别人有心爱的玩具,你从不轻易向妈妈开口,看到妈妈疲惫地回家,你用你小小的手,心疼地为妈妈捶背,虽然家里贫困,但你告诉妈妈永远要做妈妈的儿子。

你的坚强,懂事,是值得妈妈赞美的,妈妈永远爱你!

教师深情诵读赞美语。

2、分别请被赞美的两个孩子上台,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现场拨打电话向妈妈说出心里话)

3、学生掌声赞美,教师动情鼓励。

(五)尾声

1、教师总结、赠诗

同学们,其实,你们每个人都值得赞美。在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首诗。

——出示诗《赞美》:

赞美,如同一缕阳光,感动你我,温暖人心。

赞美,如同一场春雨,滋润心田,催人奋发。

赞美,如同一首诗歌,陶冶情操,激励成长。

真诚赞美, 催开心灵之花。

配乐朗诵诗

2、教师激情结束

同学们,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真诚赞美,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就能收获友谊、收获自信,快乐、幸福地成长!祝愿你们在三小这片沃土上,成为懂得赞美他人,也被他人赞美的好少年!

《赞美》教案 10

单位:

曲阜市王庄镇纸坊小学

授课教师:

顾培培

一、学习成果

1、我能恰当的赞美别人,让他们感到舒适。

2、当别人给我赞美时我知道说什么。

二、课前准备

1、根据班级人数分组,准备相应数量的带有数字的纸牌。

2、准备好展示相关问题和图片的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积极的抚摸(5分钟)

(1)在班里传递一些毛绒玩具。鼓励学生轻轻地抚摸毛绒玩具,想象这是一只小猫、小狗或者别的任何他们喜欢的宠物。

(2)和同桌讨论抚摸宠物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感受,想一想宠物被抚摸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主题导航:赞美的意义(5分钟)

1、教师提问:

a、你们平时有没有赞美过别人?

b、你都得到过什么样的赞美?

c、被赞美后你觉得心情如何?

2、每组根据老师的问题,说说自己被赞美和赞美别人的具体事例。

讨论“为什么要赞美别人。”

3、师小结:“同学们,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赞美能让人心情愉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那么我们该如何赞美别人呢?下面我们来听一段故事:

(三)探究与体验

活动1《长颈鹿的烦恼》

听故事《长颈鹿的烦恼》

1、思考以下问题:

(1)小猪为什么要埋怨长颈鹿?

(2)其它小动物为什么不同意小猪的观点?

(3)长颈鹿被小猪埋怨后心里会怎么想?

(4)听到了小伙伴的赞美,长颈鹿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5)长颈鹿的脖子到底是他的优点还是缺点?

(6)小伙伴的赞美对于长颈鹿来说有什么帮助?

2、师小结:世界上没有人只有缺点没有一点优点,但如果你总是习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那么你永远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值得赞美的地方,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

活动2:赞美和谢谢

1、分组:6人一组,每组发一个骰子,小组成员按照1到6编号。

2、活动规则:学生轮流掷色子,扔到数字几,小组内同样数字编号的同学要给掷骰子的人一句赞美。例如:一个同学扔出数字3,小组里编号为3的同学就要对他说一句赞美的话。如果扔出的数字和自己的编号一样,那么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要给这个人一句赞美。

提示:大家在观察对方优点的时候可以从很多方面出发,除了外在的外貌和衣着,还有对方的性格、品质、特长、纪律、卫生、劳动等等。

要求:受到赞美的同学要微笑着对称赞他的人说:“谢谢”!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所有的同学都接受了赞美,也对赞美表达了感谢。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对方的很多优点,同时也在别人的赞美中发现自己的很多优点和长处。所以赞美是一件很棒的事,因为赞美和被赞美的人都会从中获益,收获了快乐。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把赞美大方的送给周围的人。

(四)总结与反思:无言的赞美

1、讨论:除了用语言赞美别人,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达我们的赞美。

2、出示课件:多种多样的赞美。

3、组内自由练习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赞美。

4、师小结:赞美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肢体语言、书面语言、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个充满敬意的眼神,一下轻轻地拍肩,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赞美的意义,知道了赞美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去赞美别人,如何回应别人的赞美,那么,小朋友们,在接下来的一周,你们要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尽可能多的送出你的赞美吧。

《赞美》 11

刘星河

一、自读目标

《死水》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愤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反讽手法和音律美。

《赞美》

1.�

2.理解诗中的农夫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该诗意象的雄浑美和沉郁美。

二、自读程序

1.读课本有关注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并解释。

3.听读,朗读,默读全诗。

4.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若干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5.研读,思考,回答(题目请见后面自读思考)。

6.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7.熟读《赞美》,背诵《死水》。

三 、自读点拨

《死水》

一、重点难点分析

1.第四节为全诗的重点,对全诗内容进行总汇。“这里断不是美的存在”是对“死水”本质上的批判;“让给丑恶来开垦”是对前面“死水”加速腐朽种种情景的总括;“造出个什么世界”是对旧中国的诅咒,集中表达了他的愤激之情。

2.反讽手法。即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刺事物。这些怪异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现实社会的无情嘲笑和讽刺。好像一个丑人却戴上美丽的花,涂脂抹粉,扭捏作态,嗲声嗲气,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如死了做个“鬼”再生。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粉饰太平种种伎俩的揭露。

二、表现手法解说

1.艺术构思独具匠心。不说变“丑”为“美”,而说让“丑”更“丑”,“丑”至灭亡,再造新“美”,从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激之情和对新社会的热望。

2.反讽手法。

3.具有音律美。“现代格律诗”的“三美”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去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四、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3.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4.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5.“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6.“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7.“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8.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赞美》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赞美》,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3、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4、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5、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6、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7、略8、归纳概括全诗内容。

《赞美》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1]

赞 美 12

课题欣赏与赞美

课型体验课教

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积极健康、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培养仁爱之心,完善自己的人格。

知识目标认识懂得欣赏美好事物和人们的美好特性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欣赏与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发现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审美心态和能力;学会真诚的赞美他人,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教学重点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学会赞美他人教学难点用欣赏的心灵去发现人们身上的美好;赞美的艺术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法、材料分析法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探究园:情境体验—“你的文章真棒” (p64-65)该情境描述了在校园里,一个同学觉察到另一个同学的心情不好,于是想方设法地通过赞美来让对方振作起来的情节。步骤:(1)学生分小组讨论p65的问题,组长作好记录。(2)各小组长分别陈述本组同学的意见,并允许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和辩驳。(3)教师总结点评,突出欣赏和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分析:1、李伟的心情为什么好了起来?(他得到陈小力的赞美。说明每个人都渴求受到赞美,赞美的力量很大。)2、陈小力为什么要赞赏李伟?他这样做是阿谀奉承吗?(陈小力想通过真诚的赞美使李伟从消极的情绪中振作起来。陈小力对李伟的赞美是真心实意的,不是阿谀奉承。)3、陈小力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了什么收获?(他的收获是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懂得互相欣赏,欣赏与赞美对人有激励作用,对营造良好人际环境也有积极影响。)小结:使自己快乐也使别人快乐的一个简单易行的秘诀--欣赏和赞美。(划线p66第一段)2、理性解读:(板书)一、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罗丹的一句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它给你的感觉都 因此,学会欣赏,善于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所以,……(板书)(1)学会欣赏,善于发现,你将会眼界大开。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划线)让学生欣赏一系列图片。(图略)(板书)(2)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学会欣赏的人,走进玫瑰园,见到的一定是鲜艳的色彩,闻到的是甜蜜的芬芳;不会欣赏的人,见到的只是荆棘满丛。欣赏,也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生活是一面镜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它就呈现美丽,反之则呈现丑陋。因此在欣赏的目光和氛围中学习生活,我们会更加愉悦自信地去做好我们该做的一切。(板书)二、在别人身上发现美好(1)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之处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有某些值得欣赏的地方,不同的体态有不同的美,……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美,……还有一种深刻的美,……。有的人才智出众,心灵手巧,值得欣赏;有的人学习勤奋,锲而不舍,值得欣赏;有些人也许看上去平平常常,但如果深入观察,也能发现他们的好处,也许脾气好、热心肠等。善于欣赏别人,处处可以发现人们身上各种不同的闪光点。(2)欣赏他人的价值欣赏能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和满足感,能使人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同时,欣赏还能开阔人的视野,充实生活并增添生活情趣。欣赏他人能使人减少自私和抱怨,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划线)3、结合书中的图片以及阅读卡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感受微笑的作用:微笑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欣赏他人的方式。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会让对方感到我们的自信和友好,同时感染对方,使彼此亲切。微笑可以鼓励对方的信心,可以融化人们之间的陌生和隔阂,为你打开通向友谊之门。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4、小结,做堂上练习。5、课外延伸:欣赏生活中的美——对严厉的老师、唠叨的父母、斤斤计较的同伴等的欣赏。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语:能欣赏他人的美好,就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而真诚的赞美,就是把快乐的种子播下四方。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粮。 ——马克·吐温 问:马克·吐温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形象地说明了赞美的作用和力量。)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一句赞美的话使本来办不成的事办成了,使本来阻止不了的行为阻止了。适当的赞美,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2、探究园:角色扮演“交流的艺术” (p65)《谁能说服他?》步骤:(1)先阅读“活动建议”,然后请7 名学生自编自演。(一人为旁白,一人扮演小舟,5 人扮演班委)(2)扮演结束后,让参加扮演的学生谈谈模拟不同态度的体验。并思考:为什么最后一位同学能成功说服小舟担任编剧?(3)全班结合剧场表演讨论与人交流的艺术。(4)学生自由发言,谈对不同交流方式的看法和感受。(5)教师总结点评。(人们一般不会拒绝赞美之辞,主要是因为赞美能满足他们的自我。如果你能以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一个人的自我,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3、故事感悟:《“你扫的地真干净”》。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险箱被窃时,与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当公司的总经理从他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他“你扫的地真干净”。你看,就这么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使这个员工受到了感动,更加认真工作,并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家,当公司遇窃时奋不顾身地保护公司的财产。讨论:这个清洁工为何如此认真工作?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因为他得到了公司总经理的赞美。启发: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赞美。)4、理性解读(板书)三、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1)    欣赏需要赞美来表达,应积极地赞美他人我们需要赞美,同样的道理,别人也需要赞美。

有一个故事:晚餐时,一位母亲把一把稻草扔在餐桌上,全家错愕。她说:“我为全家做了几十年饭菜,老老小小从没说过一句好吃的话,岂不是跟给你们吃稻草一样吗?”

生活需要赞美,我们应积极地赞美他人。(2)    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途径赞美能够转化成蓬勃向上的动力,当对方的行为受到称赞,他就会受到鼓舞,从而发挥更大的积极性,继续努力前进。许多奇迹就是这样被激发出来的。例:“阅读与感悟”《粉笔盒里的特殊奖品》(p69)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赞美他人可以反过来对我们自己起作用。例:“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唐代文学家)皮日休5、“学会赞美”――赞美的艺术:(1)巧妙迂回的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批评方法当你需要指出别人的过失,希望别人改变某种行为时,赞美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这需要掌握一些婉转的批评技巧:先赞美对方,再给一些温和的批评指正。议一议,辩一辩:联欢会上,小君唱了一首《深呼吸》,唱得虽然很投入,但是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欢迎。小明对小君说:“你唱得太棒了,简直比羽泉唱得还好。”� 赞美他人时必须真诚,不言过其实,不颠倒是非,要适度。赞美过了头就变成了虚伪,不仅得不到别人的信任,还会让人感到你阿谀奉承、不可靠。古人谓“誉人之言太滥不可”。6、“优点轰炸”游戏规则: 1、由教师随机抽出一个同学,其他同学要挖掘他的优点,真诚地赞美他。然后由他来抽出第二个同学,以次类推。被抽中的同学将获得“幸运奖”,赞美他的同学获得“明镜奖”,各加2分。 2、评价欣赏他人时应真诚,不能吹捧他人或明褒实贬,嘲笑贬低他人。3、被“轰炸”的同学要尊重他人的评价,结束时要报以微笑或致谢。7、小结并做练习。

赞 美 13

走上讲台已经一年了,却没什么进步,这条路我越走越迷惑,越走越没感觉,甚至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这个职业。然而,每当看到学生天真可爱的笑脸的时候,那种幸福的感觉又让对这个职业无限的留恋与向往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知何时起惰性已经麻醉了我的思想,总为自己天天误人子弟而惶惶不安。就像今天上的《赞美》一样,备课的时候,我就发愁,我该怎么处理?进教室的前一秒我心就发虚了,因为我实在没信心上这课,后来突然“灵光闪现”(当然,这算不算灵光还是个问题),改变了原先的方案,结果课堂氛围出奇的好,学生好像也明白这诗写的是什么了。当然,我刚开始的要求也就是让他们能读懂就行了。我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妥当,而且我发现,最近上课风格都有这个趋向,我是不是进了一个死胡同?如果是请救救我。具体过程如下:

行礼之后。

师:一说起“祖国”,一提到“中华民族”,我们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情涌上心头,请同学们在祖国面前加个形容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祖国(这个导入  是初阳姐姐那里学过来的)。

生:伟大的

生:美丽的

生:正在发展中的

生:正在被分割的(有些喜欢乱吼乱叫的)

师:正在被分割?(其他学生笑)

生:历史悠久的

。。。。。。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自己心目中的祖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穆旦的赞美这首诗,看看作者心目中的祖国又是怎样的。这首诗不太容易理解,但事实上这首诗故事性很强,此诗写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那时候的祖国应该是怎样的?(有学生说战火纷飞,灾难深重。。。)对,可以说,那时候的人民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正如我以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上说的,《陈真》的电视,大家看过吧?其中的一个日本人曾这么说过,他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大象,同学们,是大象,为什么说是沉睡的?

生:因为整个民族还没有觉醒。

师:对,他又说,日本只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而已。(学生笑,表示赞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这只东方雄狮终于崛起了,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然而,这要经历怎样的一个漫长的过程啊,要以牺牲多少条生命为代价。赞美中就塑造了一位农夫的形象,他的祖祖辈辈都在荒凉的土地上辛勤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代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就像臧克家写过的一首诗一样:儿子在泥土里洗澡,父亲在泥土流汗,爷爷在泥土里埋葬,看起来好像是三代人不同的生活,事实上喻指一个人一生中从童年到老年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生活,所相同的是,每个阶段都是与土地打交道的,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艰辛,还受剥削和压迫,但是他们总是默默无闻,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地生活着。农夫就是这样的人,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觉醒了,相信了一个名词,这是诗中说的,名词指什么?等会儿同学们自己去体会,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那么故事是否到此为止,圆满结束了呢?是不是几年后他戴着大红花回来了,从此和家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了呢?他的出走意味着什么?革命从此就成功了么?好,故事先讲到这里为止,刚才我只是对这首诗一种通俗的解读,同样的故事情节用诗歌的形式写出来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韵味,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这个人物形象如何。整首诗总共四段,篇幅较长,只好分段来讲解了。咱们总共是四组同学对不?我们先这样,第一组同学先读第一段,然后其他同学思考一下,第一小节中作者所描述的景观特点给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这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祖国?由第一组的同学来决定哪组同学来回答,好吗?

(生读第一节)

师:大家说,第一组的同学读的怎么样?(周五了,学生都没怎么精神了,读得很轻)

生:一般般啦。

师:好,同学们想想,这里景物描写的特点,可以比较一下《沁园春》和《再别康桥》里的景物,想想那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第一节当中,描写的景物给我一种很荒凉的感觉。

师:荒凉,从哪里看出来?

生:比如说那个风是干燥的,那个天空是灰色的,还有小路坎坷啦,还有,反正就感觉很荒凉。

师:有道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没反应)

师:好,大家想象一下,假使我们现在拿着一个摄像机,这一节里的景观应该是远景还是近景?

生:远景

师:对,这篇文章不同于前两篇文章的地方就是,意象特别多,而且都是一连串一连串出现的,这个时候,我们称之为意象群,这么多意象连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想象一下,给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云是低压的?云儿应该轻飘飘才是,为什么森林是忧郁的?为什么路是坎坷的?

生:这样更能烘托出土地的贫瘠与荒凉。

师:嗯,那么在这片大地上生活的人民,应该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生:人民是耻辱的,佝偻的。

师:佝偻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是一种病,弯着腰的。

师:那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形容人民?难道这些村庄里的人民都得佝偻病了么?

生: 不是,因为他们深受各种阶段的压迫,还来自生活的艰辛。

师:好,那么到这里为止,咱们刚才拍的这个镜头中的主角应该是谁?是那些景观么?

生:不是,应该是农夫。

师:根据景观的描述,来想象一下,这画面当中的农夫是怎么出场的?

生:。。。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生:(轻声)爬。。。

师:(黑板上写了一个“爬”字。)同学们,人怎么可以说是爬的啊?

生:跟刚才那个意思一样,深受压迫。

师:对,所以我觉得这个爬用得特别形象。这些忍辱负重的农夫们,饥饿的时候盼温饱,动乱的时候盼和平,黑暗中期待光明,然而,他们仿佛从来不知道这些苦难的源头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年复一年的耕作,祈求老天爷的恩慈。但作者结尾说,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说明。。。

生:大象要醒悟了?

师:呵,咱们来看看第二节,想一下,第二节主要写什么?

师:第二组的同学准备好吗?

(第二组的学生读第二节)

师:这节写什么内容?

生:写一个农夫。

师:这时候你的摄像机镜头要拉近了,这叫什么镜头?

生:特写吧。

师:请思考一下,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感觉他很坚强。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他放下了锄头,然后好像融进了革命的队伍里,明知道可能一去不复返,视死如归的那种人吧。

师:也就是说,这个农夫有点不同的地方,他是觉醒的一族。他曾经也和他的祖辈一样,劳作在土地上,但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他家乡的宁静,他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同学们想象一下,农夫出走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对于他自己,对于他的家庭,对于家乡或者其他?先来看看他的身份,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是许多孩子的父亲,也就是说他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生:他可能一去就回不来了,他的家人受冻挨饿。

师:是的,他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他知道前途是艰辛的,但他还是义无返顾。但是如果这种以生命为代价能够换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解放还是让人安慰的,这种改变来临了吗?第三组的同学读第三段。

师:革命是否成功了?社会是否改变了?

生:没有,他的家人承受了更重的灾难和恐惧,几个一样的表示,社会似乎也没什么改变。

师:那大家觉得这农夫值不值得?这样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生:无语

师:从这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

生:悲哀

生:愤怒

师:除此之外还交织着些什么?

生:无语

师:仔细体会一下最后一句: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生:是希望。

师:鲁迅先生曾经将整个中国社会比喻成一个铁屋子,里面的人是沉睡着好还是醒着的好?

生:有些说沉睡了,有些说醒着好。

师:(说沉睡好的同学,可能是因为这样死去没有痛苦。醒着好的同学,众人的力量大,打破这铁屋子的希望不是没有的)

师:就像这个农夫一样,虽然他付出了血水,甚至牺牲了生命,虽然革命的道路是艰辛又漫长的,但是毕竟。。。

生: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

师:这个时候,这个农夫还是个体的形象吗?象征什么?

生: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

师:那么,作者要赞美的是。。。

生:齐答:觉醒的中华民族。

师:我们一起把最后一节朗读一下

生:读得特别投入

师:(读完后)好,正如所言,等待着,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希望很痛苦,但是毕竟有希望了。

下课。

[1]

《赞美》 14

第二课时   真诚地赞美一、            教材分析1、对教材目标的理解:1)从知识目标看:学生懂得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2)从能力目标看:培养学生学会赞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3)从情感目标看:培养学生仁爱之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完善自己的人格。2、对重点与难点的分析:1)重点:学会真诚地赞美,主动营造愉快、积极的人际氛围。2)难点:赞美的艺术二、            综合设计思路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自尊自信的时候,曾经跟大家谈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大家还记得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什么吗?对,就是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别人的认可与欣赏,尊重的需要已� 当然真诚的小黑板出示材料: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小学进行了一项实验。他给各年级的学生做了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直接教给老师一份名单,指出名单上的学生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的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简单的来说,告诉我们成功与被认可之间的关系,本来这些学生可能都是资质平凡,但是罗森塔尔的结论是一种赞美,帮助了这个小学的老师和这些孩子都树立起信心,从而使这些孩子进步了。少年史蒂夫莫里斯眼睛不好,但是天生耳朵敏锐,有一次,老师拜托他听声辨位,找到从学校实验室逃走的老鼠。老师对史蒂夫的认可,开启了他新的人生。后来史蒂夫成为顶尖的热门歌星和作曲人。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同时也害怕别人的指责。大家听说过,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吧?我这里说一个陶先生四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略)大家想想看,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老师一看这样的情形,当时一定是气愤难当,很容易对王友同学一顿劈头盖脸的责骂,而这样的责骂能产生什么样效果呢?陶先生没有采取一般的粗暴对待的方式,而是用表扬,赞美使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的赞美和表扬实际起到了一种迂回批评的好效果。所以我们说,巧妙迂回的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批评方法,这就要看每个同学对赞美的运用了。基于以上的原因,更加证明了一点,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去赞美别人,但是赞美别人是一门艺术,不能随意地赞美,是由讲究的。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探究园。思考探究园后面的四个问题。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为什么说陈小力的赞美不是阿谀奉承呢?那就在于他的赞美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才称得上赞美,否则虚伪的赞美就是阿谀奉承了。所以大家在赞美他人时,首先必须要真诚,发自内心,必须是实事求是,不是无中生有,言过其实的,否则有拍别人马屁的嫌疑,而且容易造成误解。赞美的第二点是中肯。简单说就是要理智地赞美别人,感情色彩太浓或太淡都会影响赞美的效果。比如,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的一点成绩之后就忘乎所以,激动不已,把孩子捧上了天,不留余地,没有分寸,所以中肯就要求有理智,有分寸。第三,新颖。赞美别人要新颖,善于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亮点,才有新意,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第一形容女人为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形容女人为花的人就一般了,第三个形容女人为花的人就是笨蛋了。简单地说要善于去发现。第四,具体。赞美别人要具体说,不要太笼统,比如说某人很好,好在哪里?说某人很厉害,厉害在哪里。如果赞美的不够具体,会让产生距离感。认真地,真诚的赞美才能打动人心。第五,区别。赞美要根据对象不同有所区别。比如对年长者,你可以赞美他的阅历、经验、健康等等。对年轻人,你可以赞美他的活力,事业,仪表等等。第六,灵活。赞美可以视情况不同灵活采取不同的赞美方式,比如,老师对同学的表扬如果放在家长会上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或者赞美不需要当面,可以通过他人的转述,这些都是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去赞美别人。第七,适时。赞美别人也讲求实效。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你昨天的作业很工整。”学生看了以后会产生疑惑,老师是不是指我今天的作业很不工整呢?错过了赞美的时机,效果大大的降低了,甚至可能产生误解。第八,兼顾。赞美别人的时候,你还要注意兼顾到周围其他人的感受。在赞美某人时,尽量为其他人保留面子,比如,甲做的不如乙,就不如说,乙做得最好。虽然两种方式都对于乙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对于甲来说就不同了,第二种表达会让甲心里好受一些。教师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在朗诵《学会欣赏》诗中,结束我们这一课的学习,但愿我们生活中多些欣赏的眼光,多些真诚的赞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更美好!板书设计:三、            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1、欣赏需要赞美来表达2、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的途径3、巧妙迂回的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批评方法4、我们应积极的赞美别人5、赞美他人必须真心实意

赞 美 15

赞美》

一、重点难点分析

1.全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意象纷纭而含蓄,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但是只要紧扣民族的悠长历史、浴血的艰难年代和人民苦难而充满希望的生活斗争这三点,并结合全诗哀歌式的艺术风格来分析这些意象,就可以比较容易地体察到它的内蕴。

2.从表面上看,每节诗最后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关键句)与前面的内容似乎联系不紧,但只要细加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如第二部分,写到了一位农夫的觉醒和勇敢斗争,他以必死的决心踏上民族解放的大道,他的大义大勇正是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并付诸行动的必然结果。

3.对少数意象比较晦涩的难句,我们也不必非要拘泥于理解上的精确,只要了解其大意即可。而且,由于作者当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也不可能把他政治上的倾向表达清楚。

二、表现手法解说

1.穆旦是九叶派诗人,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穆旦的诗风基本上是雪莱式的抒情格调,又揉杂某些现代派诗歌的因子。”他的诗风“徐缓、整饬、押韵。情调是哀歌式的,遂循了英国古典诗歌的特点。他的这一诗风,从他译雪莱、拜伦,似也可以得到印证”(引自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出版的《穆旦诗集》说明)。一诗也鲜明体现了他的风格和情调。

2.作者善于捕捉意象,意象横越时空,缤纷多彩,内蕴深远,气势宏大,又加上哀歌式情调,故全诗拥有雄浑美和沉郁美。

3.诗中广泛地运用了排比、反复、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段,增强了竟象的表现力。

(解说:诗歌由于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意象艺术,所以依据时代背景来解读就十分必要;还要善于抓住诗中点明主旨的关键句来居高临下,复杂意象的解读也就迎刃而解了。)

自读思考

《死水》

1.依据时代背景和作者简介,说说“死水”象征了什么?

2.根据内容,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3.“死水”的形象有两层,一是其本来面目,二是添加脏物后更加腐烂的面目,请在书上作出标志。

4.第一节中的“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作者要“多扔些破铜烂铁”“泼你的剩菜残羹”?

5.第二、三、四节描绘的种种景象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可用诗中哪一句话来概括?

6.“让丑恶来开垦”中的“丑恶”指什么?

7.“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望?

8.“反讽”手法在诗歌中的第二、三、四节中得到了具体表现,请画出有关词句。

9.第五节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0.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哪一句话跟本诗作者的感情有相似之处?

11.比较《死水》与《一句话》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2.课外阅读闻一多的诗集《红烛》和《死水》。

13.背诵全诗。

第一节:

1.“走不尽……”“数不尽……”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特点?

2.“说不尽的故事”指什么?有什么特点?

3.“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引出后面一系列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是对整节诗的一个诠释,请加以具体说明。

第二、第三节:

5.本部分诗中出现了一位农夫的形象。在前六句中,他是怎样一个人?而在第7-16句中他又是怎样一个人?他坚定地走上了什么道路?

6.“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此句的含意是什么?

7.“再一次相信名词,融进了大众的爱”该怎样理解?

8.第三节中前八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它们对农夫来说,意味着什么?

9.“为了他我要拥抱每一个人……在他的身上痛哭吧”这些诗也暗示了“农夫”怎样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农夫怎样的感情?

第四节:

10.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意象?“我”为什么要“站在路上踟蹰”?

11.前三节诗结尾都用“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第四节诗却以“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为什么要变化?

答诗:

12.诗中的“我”可以指代什么?农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象征了什么?

13. 该诗题为,作者要赞美什么?

14.该诗用了大量的铺陈、排比、反复和长句,请各举出一例,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15.课外阅读《穆旦诗集》。

16.拿此诗与艾青的长诗《向太阳》和田间的长诗《给战斗者》比较,说出它们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17.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解说:这两首诗尤其是难度很大,为此,必须设计较详细的思考题来帮助学生想像、揣摩、分析、掌握。又由于学生对两位作者(尤其是穆旦)和时代背景比较生疏,所以要作必要介绍,而且可结合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和艾青、田间的同题材作品,从而加深理解。)

参考答案

《死水》

1、“死水”象征了当时腐烂的旧中国。2、略3、一是1、2两句,二是3~12句。4、愤激之情。希望它“丑”上加“丑”,加速灭亡。5、丑陋不堪,污臭至极。“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6、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7、期望旧中国加速灭亡。8、略9、归纳概括全诗内容。10、略11、思想上:①同:激烈的情感;②异:《一》从正面写;《死》从反面写。艺术上:①同:构思新颖;新格律;②异:《死》用了反讽手法,较含蓄。

1、描绘了中华民族辽阔的土地、人民艰难的生活和悠久的历史。给人的印象是即开阔又压抑。2、指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充满灾难、忍受、对自由幸福的渴望。3、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历史、生活持有的强烈的责任感和爱。4、略5、受苦受难,不断失望,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地投身民族解放的事业,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强不屈。6、因为民族的觉醒和抗争意味着苦难时代将会结束。7、略8、描绘了妇女儿童饥饿、悲哀、恐惧的生存状态。解救他们,是农夫们义不容辞的责任。9、有可能牺牲。作者为他的义无反顾感到既无助又担心,并且致以崇高的敬意。10、描绘了民族绵长的苦难和痛苦的期待。“踟蹰”是因为历史的负担太重。11、第三节作者思考民族、历史、生活和人民,得出了“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结论。第四节作者的思绪回到了痛苦凄凉的现实,然而又有了前面的认识,故而又大声呼唤,尽管有太多的“无言的痛苦”,“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12、“我”是抒情主人公,可以借代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代言人。农夫象征着已经觉醒正在浴血奋战的广大中国人民。13、略14、一咏三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